中國女籃女足女排在國際比賽中表現突出,取勝的關鍵是什麼?

金玉緣婚慶


我能說些您未必愛聽的話麼?

中國女籃、女足、女排,還有此前的女壘、女手、女水這些集體球類項目,在國家隊層面上的國際比賽之所以有相對同項目男隊更突出的表現,是因為這些女子球類項目在國際上職業化程度和普及程度有限,國家隊層面的強隊不多。

普及度有限、強隊不多的結果,就是一個原本這個項目普及度更低、水平也不怎麼樣的國家,倘若擁有舉國體制的便利,就可以將寥寥無幾的尖子集中起來進行長期集訓,使之迅速具備和一流強隊抗衡的實力。這種長期集訓可以確保幾十人或至多百餘人的尖子團隊具備國際競爭力,而且女子項目職業化程度低,實行舉國體制的國家即便“燒錢”在國際間打遍強手,或請一個頂尖的團隊,也並不需要特別大的開銷,實在不行還可以祭起“男隊陪練”這一招,要知道同項目男隊的實力和高度職業化、國家隊層面強手如林的外國男對手比固然是“弱雞”,和女隊比就是“代差式碾壓”了。別的不說就說我自己,大學時代我們的校隊(不說什麼校了)打個半專業的“人大三高”都連滾帶爬,卻能和有劉愛玲、溫麗蓉壓陣的當時那支國家女足半主力陣容半場踢成1:1.

別看女籃、女足、女排隊員比同項目男隊友待遇相差懸殊,但她們中有幸進入金字塔尖端者,其待遇比同項目的女性外國同行,是普遍強得多的,至於訓練、保障等條件就更沒法相比,而技戰術水平等等呢,女隊間的差距並不像男隊那麼大,球性什麼的,塔尖那一小群還是可以保證的。

如果不止比塔尖,而是“撒開了比”,問題就會和男隊一樣突出,甚至更突出——比如冰壺吧,加拿大可以組成至少50個水平相當的隊,每個隊都有拿國家隊比賽前三的能力,而中國能具備“四姐妹”替補水平的人選,能超過4位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