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民間收藏當以銅、玉、瓷排列成序的。其中這個銅字排在首位,必然是指青銅器了,只有中國古代最精緻的青銅器,那才是堪稱國之瑰寶!

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花樣百出的仿品,很多收藏者都不知道如何應對,針對以上歸納的常見作偽方法,通過長期的實驗,也總結出一些實用"招",僅供收藏者參考。

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1.鏽蝕辨偽。古代青銅器都經過漫長歲月的地下埋藏,由於受地下環境的影響,它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腐蝕。由於各個青銅器所處的環境不同,經歷的條件不同,所以腐蝕情況和程度也各有不同。古代青銅器出土的表相,第一層是綠鏽,也可能是綠漆古、黑漆古,(真正的黑漆古的黑,其色質是帶有活性的,此黑很容易擦落),有的綠鏽下面還有藍鏽,俗稱叫孔雀藍;第二層是紅鏽(俗稱“棗皮紅”,即氧化層);第三層是金、銀(上面往往還含有鉛的成分),有的這層是沒有的;第四層才是真正的青銅材質。也可能只有三層的。凡是真品器物的表象,是由層次感而形成的,屬於很老結的皮殼,還有表層有萎縮感、桔皮紋的特徵等,即使高仿品也難以達到這種程度,這就應該作為鑑定中的主要確認指標,但鑑定的結論不能單一而言。

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2.花紋款識。這是鑑別銅器的一個重點。夏代銅器花紋簡單;商代花紋華麗繁縟,且多遍體生花,副紋飾凸顯,以細緻、簡樸與厚實為風格;周代才形成風格多樣化,尤其是主紋飾明顯高於副紋飾與底平面,也有的副紋飾略微低於底平面,而這樣的副紋飾,其邊沿沒有必要另加勾線,但主紋飾仍然明顯地高於副紋飾與底平面的。所以這個時期副紋飾的邊沿,一般都會高於底平面,不必再用勾線來分割副紋飾與底平面的,但後期趨向素樸;晚期戰、漢時代的青銅器的花紋清新活潑,會強調紋飾塊面分割的組合,但主、副紋飾與底平面是一樣平的。所以會出現勾線,以區別於副紋飾與底平面。凡是要用勾線來區分主、副紋飾與底平面的,倘若主、副紋飾與底平面,不明顯形成高、中、低三層的,包括使用簡單框線來分割圖案紋飾的,即為晚期的青銅器。

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至於款識,主要可從其字體加以辨別。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文字,通稱為銘文。這種文字叫大篆、也叫金文、俗稱為鐘鼎文。又分為凹下的陰文與凸出的陽文,就是通俗講的陰工與陽工之分。作為銘文的形式:一種是在器物上臨時急就刻成的,都是單刀刻成凹進去的陰文(一稱陰工),字跡往往容易被磨損,成了較為浮淺的陰刻銘文;一種是事先澆鑄在器物上成為凹進去的陰文(也稱陰工),字跡相對較深也易於辨識,但仍有字跡因為腐蝕,也會模糊不清的;再一種是陽文銘文(又稱陽工),就是澆鑄凸出來的文字,這種文字形式相對要少;另有一種既有陰工銘文,又有陽工銘文,這種陰、陽工混合銘文的形式極為少見,筆者也偶爾見諸於商代青銅器大鼎的資料,僅出現於更為罕見的水坑器物中,料定其是大型的祭祀活動所用。商代字體規整,筆勢遒勁大方;周朝早期沿襲波磔體;春秋時書體有肥體和瘦體;戰國金文字體大金不考究;秦朝統一了文字,通用小篆。

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凡是後仿品的青銅器,不論是高仿與低仿品,其中只要有銘文的,後仿人必不具備當時歷史背景下的文字修養,即便仿品工藝能夠達到高度亂真的,但是也無法做到上面銘文的亂真,那怕電腦製版都會缺乏文字中應有的神韻。

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3.剝落物的驗證。銅器上的鏽是多年生成的,一般比較堅硬,它們是銅質裡生成的,猶如礦藏一樣,是一層一層,一點點的長出來的,堅固緻密,不易剝落(有害鏽除外)。作偽的銅器要用銅鏽偽裝,而其表層也要經各種偽裝處理,但不管怎樣偽裝,假的決不能變成真的,觀察銅器的表層和鏽斑,是銅器辨偽的關鍵。傳統的做鏽,一般均採用“點土噴鏽”。因作法技術高超,一般作的很像。但有很多的弱點。因它不是多年腐蝕生成的鏽,實質並不結實,用硬物磕碰露出破綻。如果輕輕摳下一小塊,用硬物一碾便成碎末。這種鏽,還可觀察鏽底部,新銅平而光滑。剝落層可用火燒,真的火焰呈藍綠色,古銅鏽一般不易燃燒,鏽結晶在高溫下會發出炸裂的聲音,無異味。用樹脂或膠水製造的偽鏽在高溫下會熔化、燃燒,呈紅黑色,並且冒煙,能聞到各種膠水味兒或燒塑料味兒等刺鼻的氣味。

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藏家介入這個門類,而且,藏家們發現,高價成交的青銅精品一旦進入內地買家手裡,就藏而不露了。在未來階段, 青銅精品的稀缺性決定了它的漲幅,而精品資源越來越少,需求量卻越來越大,隨著買方市場的不斷擴大,必然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小編建議收藏者, 如果喜歡青銅品,就在自己資金實力的最大範圍內,尋找品相完好,具備獨特性、稀缺性的藏品,絕不能猶豫,否則可能“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青銅器:如何鑑定真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