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先一步 山東掀起復工潮

搶先一步,為山東在全國復工潮中佔得了先機。“幸虧2月14日克服萬難,恢復施工建設了,否則到現在,已進入施工隊伍荒,各地都在搶人,再想恢復新項目建設,難度係數就大了很多。”藍帆醫療董事長劉文靜2月24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2月4日,山東省發改委發佈《關於加強經濟運行調度分析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和投資進度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2月底前具備條件的企業全部恢復正常生產,在全國較早打響了復工的“發令槍”。

□本報記者 康書偉

企業復產以“快”贏先機

山東省工信廳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21日,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開工24411家,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86%。這一數據在全國也處於領先位置;列入電網統計的28.8萬戶復產工業企業達產率達到70.33%。

1月27日,大年初三,濰柴發動機板塊開始陸續恢復生產;2月5日,濰柴更是“滿血復活”,全面恢復了滿產秩序,打響了山東滿負荷復工第一槍。

產業鏈上大企業的開工效應很快傳導。一家濰柴上游供應鏈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也在初三和濰柴同步復工,目前早已實現滿負荷生產。隨著下游主機廠陸續復工,我們週六、週日都要生產。除了要做好疫情防控外,生產上與平常已沒啥區別,該開展的合作項目正常開展,電話會正常開。”

“整車企業具有特殊性,涉及上萬個零部件,由於運輸、上游企業開工等問題,某些零部件供應不及時的問題還時有發生,現在生產上先把主要框架搭建起來,等到零部件一到位馬上完成全部生產,所以負荷率整體上還是比較高的。”一家重卡整車企業相關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在此次疫情中,山東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鏈條長、大型製造業企業多的優勢得到顯現。“鋼材進廠,產成品出廠,中間所有環節我們都可以實現封閉式生產。”上述濰柴供應鏈企業負責人表示,“這種封閉式的生產,既滿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也可以保障生產效率,滿足客戶需求。”

復工所需的消殺類化學品、防護產品,也在山東本地很快得到保障。上述企業負責人表示,“通過政府協調和企業自己努力,在本地就實現了口罩的供應。”萬華化學、濱化股份、華泰股份、泰和科技、聯創股份等一批化工類上市公司緊急投身消殺類化學品生產,不僅解決本地政府、企業消殺需求,還馳援其他區域。

快人一步,已經讓企業在市場中贏得了先機。上述重卡企業人士表示,下游客戶對國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存在強烈預期,公司已有意在混凝土攪拌車等相關產品上加大儲備量,待市場一旦完全開閘,快速響應市場需求。

大項目啟動蓄力未來

今天的投資是明天的項目,就是後天的優勢和競爭力。一批疫情防控急需產品項目已經緊急上馬。僅從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來看,2月14日,藍帆醫療臨朐健康防護產業園25億隻醫用手套新生產線項目建設復工;原定於可轉債募集資金到位後啟動的“第三期年產20億隻丁腈手套項目”提前啟動項目建設;公司還緊急啟動了總投資1.66億元的2億隻/年醫用口罩項目、消毒殺菌類醫用防護產品項目和6000萬副/年手術手套項目。華紡股份、華仁藥業各自投資1000萬元建設醫用口罩項目。這些短平快的防疫用品項目都會在短期內即形成產能,為疫情防控提供物質保障。

一批穩增長的重點大項目也陸續開工。2月12日,山東重工集團總投資1535億元的山東重工(濟南萊蕪)綠色智造產業城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將全球最先進的氫能燃料電池、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HPDI燃氣發動機三大新燃料技術和全球熱效率最高的內燃機應用於卡車、客車、工程機械、農機等領域,同時利用新能源、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等技術,將單一、傳統的整車整機升級為新能源、智能網聯綠色產品,打造國際一流整車整機品牌。

2月24日,在山東港口青島港(港股06198)董家口港區糧食筒倉二期工程等建設現場,隨著施工設備齊鳴,總投資210億元的山東省港口集團2020年首批重點建設項目在山東港口青島港、日照港、煙臺港、渤海灣港集中開工。

政策助力人財物流轉

非常時期,山東省通過政府的“有形之手”,疏通大動脈、打通微循環,協調金融機構、交通運輸等齊上陣,實現了人流、物流、資金流等生產要素的有序運轉,解決了企業復工復產的痛點。僅從2月18日至2月19日,山東省在24小時內就接連發布三則復工復產相關政策文件,其中一則通知更是在18日連夜發文。

一家在春節期間就在當地率先復工的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企業當時也面臨很大的壓力,但是當地政府圍繞防疫、物流、用工等突出問題和現實困難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保障了企業順利復工。”

路正在打通。自2月17日零時起,山東高速對依法通行收費公路的所有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所轄收費站高峰時段保證收費車道100%開通。“服務免費,服務質量不下降。”山東高速相關人士表示。截至2月21日18時,山東全省因疫情影響封閉的高速公路收費站,全部解除封閉,恢復通行;截至2月23日17時,全省在用的148對高速公路服務區全部恢復正常運營。

“隨著交通的解禁,產出的車已經開始外送到客戶,廠區雖然生產負荷較高,但並沒有出現積壓。”上述重卡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除了原材料之外,作為生產中重要的要素——勞動力的問題也正在得到緩解。面對短期人工荒,企業別出心裁,派大巴去接員工返廠、共享員工、網絡招聘,解決企業用工需求。海信視像、家家悅等公司推出“共享員工”計劃,邀請“臨時歇業”的餐飲、酒店、大型商超企業員工以“短期工”的方式加入。

金融機構也快速響應。“從2月5日第一次接觸青島農商行,到2月21日,克服了異地開戶等諸多問題,順利完成了新增授信的所有手續。”劉文靜介紹,公司還在相關部門出臺“綠色通道”後,在滬深兩市上市公司中首家披露了發行疫情防控相關公司債券的預案,樂觀估計1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完成資金募集。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