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蝗蟲飛哪裡去了?現在情況如何?

景泰譚輝


蝗蟲已經再巴基斯坦禍害了,而我國又是與巴鐵相鄰,據瞭解蝗蟲要想侵入國內,需要越過高原山脈,估計沒那麼簡單,再加上國內吃貨已經瞄準這批飛行中的美味,想在國內氾濫成災我看希望不大,我相信相關部門會預警防範對付蝗蟲的。


皇冠兔兔


根據報道蝗蟲有可能從這兩條線路飛入我國境內,一條是喜馬拉雅山脈飛入我國,另一條可能是從緬甸飛入雲貴。但是對我國造成危害的概率很小,因為我國和印巴邊境地區有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毗鄰,雖然隨季風可能有少量蝗蟲遷入,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另外,我國農業部表示已經準備好應急預案,以及防控準備,確保蝗蟲“不起飛,不擴散,不成災”。




黑海小煤球


我看新聞印度當前蝗災已基本結束了!如今全球蝗災拉響全球警報,4000億隻蝗蟲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1900萬人將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風險,據報道稱,蝗災距離中國,可以說一步之遙,很多人擔心蝗災遠渡中國的人,可以不用過分的恐慌從地圖上上凸起的青藏高原,就難看出這對於喜歡熱帶的沙漠蝗來說過於艱難,沒累死也凍死了,沒凍死也餓死了。如今中國人治理蝗災值得驕傲,但我們要知道,看起來簡單的滅蝗,背後其實是無數次災難和無數農業研究人員的日夜努力💪。請珍惜每一粒糧食,每一滴水,珍惜我們日日生活的環境,好好守護共同的家園!


花花艷


東非蝗蟲一群長40公里寬60公里,每平方公里1.5億隻的蟲子,每天能吃3.5萬人口糧食,聽起來就讓人聞風喪膽。還能跨越海楊飛越高山,吃屁十多個國家,根本無人能擋,現在正在印度準備進入中國。可是沒有想到的是碰到了世界第一高峰(喜馬拉雅山)這個直升飛機都無法飛躍的高山,小小的蝗蟲直接嗝屁。再向雲貴高原勉強能進入中國,可它沒有想到的事雲南人天生愛吃蝗蟲,還有一套加工.儲藏.製作,保存蝗蟲的愛號,雲南顧忌也是不能進入。所以它們想了想還是接著吃完印度然後調頭吃回去算了。謝謝大家



橙子duan


2019年6月,沙漠蝗群大量出現在東非地區。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境內,沙漠蝗蟲數量達到約3600億隻,導致東非地區超過200 0萬人面臨糧食危機。目前已有近10個國家遭受了此次的蝗蟲之災。

目前,這批數量龐大的蝗蟲已經經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已經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我們國家就一步之遙。

考慮到蝗蟲的生存條件在我國並不完全具備,同時又擁有喜馬拉雅山這一地理上的天然屏障,所以對我國造成影響的可能性會比較小,但仍不能掉以輕心。不過我國具有豐富的除蝗經驗,因為我國曆史上蝗災頻繁,新中國成立以後,各科學家協同攻關解決了蝗蟲危害,並建立了比較完整的防治系統,這也是一個基本保障。

蝗蟲所到之處只能用“慘烈”來形容,我們真心希望不要進入我國!



雨點撞上貓喵喵


很高興您能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根據我從各方面新聞了解。東非蝗蟲是從巴基斯坦,印度飛進。有可能是有從這兩條線路飛入我國境內,一條是喜馬拉雅山脈飛入我國,另一條可能是從緬甸飛入雲貴。東非蝗蟲現在十分嚴峻。但是農業部專家說了,我國有準備,有預案。對我國影響不大。我覺得,無論是蝗蟲飛飛到哪裡,還是疫情,人類都能戰勝。



農人明仔


根據專家們表示,這次的蝗災的主力軍是沙漠蝗蟲,同時它的影響也是蝗蟲之中影響多,波及範圍大的物種之一,沙漠蝗蟲是典型的獨居型昆蟲,一旦條件形成才會成群結隊,那影響會成倍增長。沙漠蝗是全世界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飛行能力強、食量大,可聚集形成巨大蝗群。這種蝗蟲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里,存活時間為3個月左右。一隻雌性蝗蟲可以產大約300顆卵,1平方公里規模的蝗群一天的進食量相當於3.5萬人一天的進食量。

據專家介紹除了雲南和廣西等極少數地區外,中國絕大多數地區並不是沙漠蝗蟲的適生區。但也不能掉以輕心,近年來氣候變暖,也不排除沙漠蝗蟲在中國生存並擴散的可能性。

沙漠蝗蟲入境中國有兩個主要路線,一個是飛越喜馬拉雅山脈,另一個是繞到緬甸等東南亞國家從雲南、廣西等地入境。不論蝗災會不會入境,我們都要做好充分準備應對。即使有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沙漠蝗蟲無法飛越,但是依然有一些口岸海拔較低,而且有貨物運輸等。

此次蝗災有人調侃,到時候多吃一點就消滅了,但是如果真能吃到,那非洲沒有糧食輪不到你們吃,問題是蝗蟲會飛,你抓過蝗蟲嗎?很難抓,一隻都很難,它飛的又高又遠半天抓一隻。何況這種很大的傢伙,而且很多,他們禍害完一片土地,沒等你抓他,又飛到幾百公里以外了,這就是實情。



回岸改新


一、大規模蝗蟲群是如何形成的?

造成此次蝗災的元兇是“沙漠蝗蟲”,它是非洲、亞洲熱帶荒漠地區河谷、綠洲上的主要農業害蟲,飛行能力強、食量大。那麼,此次規模如此之大的蝗蟲群是如何形成的呢?

【氣候原因】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蝗災預測高級官員克雷斯曼介紹,這場蝗災危機要追溯到2018年的兩場氣旋風暴。2018年5月,氣旋風暴“梅庫納”襲擊了阿拉伯半島南部的魯卜哈利沙漠地帶,降雨促使沙漠中出現季節性湖泊。高溫溼熱的環境促進植物生長,為當地沙漠蝗蟲的第一撥快速繁殖創造了條件。5個月後,另一場氣旋風暴“盧班”襲擊了附近的也門和阿曼交界處,再度為蝗蟲的繁殖推波助瀾。在此期間,當地沙漠蝗蟲繁殖了三代,數量增加了8000倍。2018年底,非洲就已經爆發過一輪蝗災,殘蝗量很大。防治不到位、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加劇了今年這場沙漠蝗災。

【發展過程】爆炸性繁殖後,為尋找新的食物,沙漠蝗蟲開始了跨越大洲的“遷徙之旅”。

2019年1月,第一批蝗蟲群蔓延至也門、沙特阿拉伯的其他地區,以及伊朗的西南部。2019年夏季,蝗蟲群跨越紅海和亞丁灣進入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2019年12月底,蝗蟲群開始入境肯尼亞。此後,蝗蟲群繼續遷移,抵達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等地。與此同時,一部分蝗蟲群經由伊朗入侵巴基斯坦和印度。

蝗災發展和行動路線

【其他因素】除了氣候方面的原因,有人指出,地區局勢動盪也成為此次蝗災的“幫兇”。由於連年內戰,也門缺乏防範蝗災的系統和能力,導致蝗蟲群不斷壯大並向其他國家遷飛。在索馬里,部分地區由恐怖組織控制,蝗災防控措施無法有效開展。

二、本次蝗災的影響

沙漠蝗災在東非大規模肆虐,已經對幾十萬畝農田造成破壞。截至去年12月底,近3600億隻蝗蟲摧毀了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17.5萬英畝農田,其中,已有近400億隻蝗蟲到達中國接壤國家印度和巴基斯坦,並有不斷向東北部蔓延的趨勢。據報道,沙漠蝗蟲入侵巴基斯坦第二大棉花基地信德省和東北部旁遮普省,當地的農作物基本絕收;蝗災襲擊印度,將造成該國糧食減產 30%-50%。

2月11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向全球預警,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當前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據2月17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報告顯示,西非、東非和南亞20多個國家已經受到蝗災影響,索馬里、巴基斯坦等國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蝗蟲災害。蝗災使作物生產、糧食安全和數以百萬計人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2月18日最新消息稱,當前印度蝗災已基本結束,目前僅西部拉賈斯坦邦部分地區仍有少數蝗蟲聚集。但印度政府仍發佈預警稱,今年6月可能出現更為嚴重的蝗災。

人們擔心,如果蝗災進一步蔓延,很可能會逼近中日韓地區。另據外媒報道,在兩天前,蝗群已經到達了中國西部邊境地區,但該消息暫未得到官方的證實。農業部回應稱已做好準備。


憩文


東非蝗災雖然起源於東非,但現在這些蝗蟲已經對索馬里、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巴基斯坦以及印度造成了重大影響。

目前,蝗災已經到了中國的邊境附近,但還沒有進入到中國其實,蝗蟲進入到中國的概率不大,這是因為蝗蟲產卵之後,遷徙能力會減弱,一些蝗蟲會在遷徙的路上死去,而新繁衍出的蝗蟲還沒有飛過來。

即使蝗蟲幼崽飛過來,由於前方的植被都被前面一批的蝗蟲吃光,沒有足夠的植被能夠維持遷徙的能量,除非植被複蘇,所以短時間內它們不會再飛來,再者,蝗災目前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在我國的西南地區。而我國的西南地區有高山阻隔,蝗蟲無法飛躍高山到達中國境內,因此我國暫時是安全的。


劃個山頭做大王


人類同新冠病毒的鬥爭尚未結束,全球蝗災預警又開始拉響警報。據報道,本次蝗災始於東非,目前已渡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國僅一步之遙。

另據環球時報報道,目前肯尼亞、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的蝗蟲數量已達3600億隻。若到6月蝗災得不到控制,蝗蟲數量或再增500倍。  蝗蟲所到之處 無可收割  這次蝗災有多可怕,我們先來看看相關官方表述。  “今年沙漠蝗蟲活動是前所未有的。” 巴基斯坦國家糧食安全和研究部植物保護司技術主管塔裡克·汗說,3000萬到5000萬隻蝗蟲可以覆蓋150公里,一天吃掉200噸作物。  印度拉賈斯坦邦財政部長說,4000億隻蝗蟲襲擊了該邦,大量農作物被毀,並有向鄰邦蔓延之勢;在該邦駐紮的70萬印軍因糧食被吃光不得不撤軍。印度學者預測蝗災將造成印度糧食減產30%-50%。  印度官員說,抵達印度的蝗蟲,一部分從巴基斯坦過來,一部分是伊朗來的。來自東非的沙漠蝗蟲是最主要的群體。一小群沙漠蝗蟲平均每天吃掉的食物,“相當於大約10頭大象、25匹駱駝或2500人的口糧”。  肯尼亞政府的聲明說:“一個沙漠蝗蟲群每平方公里可容納多達1.5億隻蝗蟲。蝗蟲群隨風遷移,一天可以覆蓋100到150公里。一個普通的蝗蟲群一天能摧毀的糧食數量足以養活2500人。”  而且這種蝗蟲的繁殖力異常驚人。《科學》雜誌說,2018年5月,熱帶氣旋襲擊阿曼、也門和沙特阿拉伯三國間的沙漠地帶,強降雨使植被迅速生長,蝗蟲數量在6個月內增了400倍。早在1月中旬的報道這樣描述東非的蝗蟲群:在肯尼亞東北部有一個蝗蟲群,長60公里,寬40公里。  不敢想象,這樣的規模,這樣的繁殖速度,會形成多少蝗蟲群。  2月10日,聯合國負責人道主義事務的副秘書長洛科克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通報會上表示,蝗蟲入侵將使大約1900萬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風險。  專家監測,沙漠蝗如果不加以遏制,數量將呈指數型上漲,可能在6月份達到500倍之多。  聯合國已經劃撥1000萬美元抗擊蝗災,“如果得不到快速應對,我們今年會面臨巨大難題。”他說,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1月初預計,遏制蝗災需要投入7600萬美元,但“我們迄今只有2000萬美元”。  農業農村部:沙漠蝗在我國大規模暴發風險很低  沙漠蝗會不會危及中國?很多網友對此非常關注。

對此,農業農村部通過監測調度分析顯示,沙漠蝗對我國的危害概率很小,國內大規模暴發蝗災風險很低。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表示,近年來,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屬於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藥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暴發蝗災風險很低。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密切跟蹤境外蝗災動態,同時安排雲南、西藏等省區加強邊境的蝗蟲監測,嚴防遷入危害。  

中科院院士、生態和昆蟲學家康樂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應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他解釋說,現在,非洲、阿拉伯國家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發生的蝗災是由沙漠蝗造成的,這種蝗蟲在中亞和西亞也可以形成災害。但中國不是沙漠蝗的分佈區。上世紀初,有科學家報道在我國雲南發現沙漠蝗,但未被之後的科學家再次證實。  關於此次蝗災的成因,康樂表示,沙漠蝗的發生與蝗卵孵化期和降雨密切相關,降雨會增加孵化率。因此,降雨量和頻次對沙漠蝗的預警和預測非常重要。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上一年蝗蟲種群密度較高,產卵量很高密切相關。如果具備上述原因,翌年溫度比較高,回升比較快,就容易導致蝗災的爆發。  而從中國歷史上看,很多蝗災與乾旱聯繫在一起。康樂表示,乾旱造成的蝗災主要是指飛蝗帶來的蝗災,它和造成這次東非蝗災的沙漠蝗是不同的種類。  “我國蝗災治理是非常成功的,主要是改治結合策略。通過蝗災發生區的生態環境改造,消除適宜蝗蟲發生的環境;同時,利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種群數量,並利用化學藥劑及時防治高密度的蝗蟲發生區。”康樂說。

 網友:準備起鍋燒油  既然預測不會對我國形成嚴重威脅,網友們心情就輕鬆多了,已經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了蝗蟲的吃法: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準備起鍋燒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