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二月二日前夕,以石灰圍垣屋,以為禁龍孵。又用灰作窖,中填五穀,覆以石,晨起開窖取粟,以兆豐年。”

――清乾隆五十三年《平定州志•風土》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農曆二月初二,也稱青龍節或春龍節,俗稱“龍抬頭”。按照中國北方地區的民俗,正月裡的每一天幾乎都是一個節日,而過了二月二,“年”才算正式結束,二月二可算是春節系列活動中最後一道隆重的大餐。地處太行山中部的平定古州,歷來有農曆二月二“打灰窖”“闢蜇龍”“剃龍頭”的習俗,農家人以此表達祈求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發財祥瑞的美好願望。這天一大早,帶著對民間二月二各種習俗的好奇和疑問,我來到了平定古州,一探究竟。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天剛矇矇亮,我就來到了緊鄰平定縣城、307國道旁的石門口村,信步走入山坡上的一戶農家小院,小院主人是今年已六十歲的魏喜奎夫婦,魏師傅是土生土長的平定石門口人,古老鄉俗早已刻在骨子裡,說起“打灰窖”,他並不陌生,這個鄉俗也叫“打灰城”“打灰囤”,小時候就跟著大人“打”,沒有一年的二月二落下過,一“打”就是幾十年。他提著一個盛滿白灰的袋子,首先從院子大門外開始“打”,只見他熟練地手抓白灰面在地下撒,一會是一條直線,一會是一個圓圈,看得我真有些不明就裡,魏大嫂邊幫忙平整線條,邊和我說,一會就知道是什麼了,果然,經過魏師傅的一陣忙活, 犁、耬、耙、蓋等農具結結實實地“打”在了地上,看來生產資料已齊備了。魏師傅並不停手,又在院內“打”上一個個元寶,最後再“打”一把九股耙,接著繼續 “打”上石灰線引入院心,在院心再打個窖將五穀撒入其中,最後再引到上屋財神供前,謂之“引財神”,這是意為把元寶向大門內扒——招財進寶。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打灰窖、祈豐年”這種自然純樸的觀念和習俗在農家人心中根深蒂固。徜徉村中,家家戶戶大門外場院裡,“打”滿了一個個樸拙的“犁耬耙蓋” “金銀元寶”以及象徵吉祥的各式圖案,近些年,有的人乾脆直接“打”上“五穀豐登”、“招財進寶”等字樣,灰窖雖各有特點,但基本上大同小異,它是一種特殊的符號,也是立在農戶們心中五穀豐登的糧囤子,這以大地當紙以農具當筆繪成的圖畫,成片的呈現在於小村的各個角落,真是令人震撼!圖案是那樣的原始真切,那樣的樸實無華,此時在我的眼中卻勝過藝術家的宏篇鉅製,當我忍不住多次地欣賞這自然與人工鑄就的美景時,早已為這幸福的祈盼陶醉其中!它是農家人心中的美好願望,滿滿的洋溢著發自心底的對自然的敬畏、對來年的期盼,企盼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糧滿囤、米滿倉,生活美好幸福。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魏師傅打囤的同時,街坊鄰居也各自在自己的門前院裡“創作”屬於著各自的“窖”,除了像魏師傅一樣用手抓著灰直接“打”外,打窖用的工具各不相同,有的用柳條編的簸箕,有的用薄木板釘的木殼子,有的用剷土的小鐵鍬,因工具不一樣,打囤時發出的聲音也不一樣,你聽吧,這邊突突突,那邊梆梆梆,在清晨靜謐的小山村中,響成一曲非常動聽的交響樂。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魏師傅把灰囤打好後,又端著白灰圍著院落撒。原來,農曆二月初二正值二十四節氣之一“驚蟄”前後。此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他還用棍棒、掃帚敲打梁頭、牆壁、門戶、床炕等各處,震懾蚰蜒、蠍子、蜈蚣,意謂魑魅與毒蟲進不了屋,也上不了炕。最後還用石灰圍繞來玩耍的孩子畫個圈,邊畫邊唸叨“一把灰,兩把灰,蠍子蚰蜒變成灰”,畫好圈後小孩從圈內跳出,寄希望各種蟲子別傷著孩子,這在當地也叫“闢蟄龍”。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一早上的忙活結束了,魏師傅兩口子講起了“打灰窖”還是意猶未盡,這個習俗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是非常重要的習俗,他每一年都不落下。不過,現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打灰窖”這一習俗也慢慢的在一些農村消失了。“現在這社會都不愁吃不愁穿的,多數年輕人二月二這天已經不‘打灰窖’了,就我們這些上歲數的人還堅持這個習俗。”魏師傅感慨道,“不管怎麼說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以後每年的二月二我還會繼續打下去。”


二月二,龍抬頭,山西民俗打灰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