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非洲的這次蝗災,會進入中國嗎?會從哪些地區進入呢?

我是老付


最近看過一個關於此次蝗災的科普視頻,覺得挺有道理,在此做個轉述。


總結一點,就是短期肯定不會進入中國,但以後不一定,存在從雲南地區進入的可能性,因此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首先說明一下,此次蝗災的主角是沙漠蝗,且這次蝗災並非起源非洲。蝗災爆發始於2018年5月份,因一場颶風襲擊了阿曼、也門和沙特阿拉伯這幾個國家,帶來大量降雨,本來荒蕪的沙漠地帶,灌木叢開始蓬勃生長,蝗蟲的口糧增多,再者潮溼土壤中的蟲卵孵化,因此導致6個月時間內蝗蟲量就暴增了400倍。一般情況下降雨後這些地區會持續乾旱,灌木叢因為乾旱和被蝗蟲啃食,量會降低,從而也會致使蝗蟲數量的下降。但不巧是當年10月份又颳了第二次颶風,帶來的降雨導致植被再次增加,蝗蟲在適宜的條件下又大肆繁殖。據統計,19年3月份,蝗蟲數量已增加了8000倍。當地植物被消耗完後,蟲群開始了遷徙。首先是跨越波斯灣,到了伊朗南部,又東進到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另外一部分順著夏季的風,南下到了也門,也門正好因為內戰,沒有噴灑農藥,天時地利人和,蟲群得到繁衍生息,後過了一個月,蟲群順著風跨越紅海,來到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而去年12月底,一個氣旋給非洲之角帶來的豐富降雨,導致蟲群再次擴大,繼續南下,現在已經佔領了烏干達和肯尼亞,甚至波及到坦桑尼亞。這就是這次蝗災爆發的大致流程和襲擊路線。這是一個長期結果,且夾雜著各種運氣成分,也不是突然出現的。


那麼從以上沙漠蝗歷史活動範圍可以總結:最南是到非洲中部,最北到土耳其,最東到印度,稍微潮溼點的地方並未出現蟲群肆虐的情況,以此為界可以得到蟲群不喜歡潮溼水多的地方。在國內,一般鬧蝗災是東亞飛蝗,又叫螞蚱,這類蝗蟲對潮溼一點的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也就是說國內並沒有沙漠蝗的地盤,國內的蝗災也跟沙漠蝗關係不是很大。沙漠蝗是喜歡乾旱的,自然繁衍的區域,不管是氣候還是地貌還是植被,都符合水少的基本特徵,所以它們的大本營在阿拉伯半島。國內離得近的新疆西藏,中間隔著喜馬拉雅山脈和喀什米爾高原,沙漠蝗根本沒辦法自然繁衍過來,而云南又太潮溼,不太符合沙漠蝗的生存條件。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問,這是否意味永遠不需要擔心沙漠蝗?答案不是的,如果它們硬要過來的話,還是存在一些可能性的。如果說沙漠蝗爆發是靠下雨,那麼沙漠蝗的大規模遷徙靠的就是季風,藉以順風飛行的特性以追求更大的遷徙範圍。因此從理論上,蟲群是有一條路線可以進入中國,那就是在印度東進,穿越孟加拉國,進入緬甸,然後北上進入雲南,而印度在3至5月會刮西南方向的季風,若按照專家的預測,未來幾個月蟲群數量可能再擴大500倍的說法,蟲群在印度產卵,然後大批蝗蟲順著西南季風東進,也就產生了這種可能,即進入雲南境內,再進行一批繁衍,不過到了秋天也不可能繼續北上了。另外雲南跟其他地方季風風向不一樣,冬半年和夏半年都是西南風,這樣的風向似乎也加大了蟲群進入雲南境內的可能性。但這種情況仍未發生的原因是沙漠蝗喜歡較乾燥的地方,儘管印度在3到5月的季風還不會帶來特別多的降雨,但水還是太多了,並不適宜沙漠蝗。所以結論就是短期肯定不會,以後不一定,並不能對此掉以輕心。


來自微博吟遊詩人基德的科普,觀之有理,僅為擴散,如構成侵權將做刪除。


沉木香


幾乎不可能,但也不能不防,主要雲南等地。目前主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肆虐(據印度官方說已經控制?),如果要進入我國,需要翻越青藏高原,有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加上環境、氣候的影響,現階段及將來基本上都進不來。但是,如果經雲南入境,是有一定可能的。沙漠蝗一般存活期3個月,如果印度等國這批蝗蟲控制不住,等6月份左右西南季風開始形成,蝗蟲擴散到緬甸的西南部,有可能借助風的力量進入我國雲南,不可不防。


標準科普


蟲災不會進入中國,因為中國人民愛援別人,只要別國請求我國,我國定會大力援助白了,會在空中噴殺蟲藥,把由混蟲消滅在遠離祖國的地方。


付子洪


中國本來還有一些地區還有蝗災,像新疆等地。所以不需要外來引入.

如果膽敢來犯,以我們大多吃貨奮戰精神, 分分鐘把它們消滅乾淨,還可以拉低市場上的蝗蟲價格。


胞孢籽


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沙蝗進不來,要來也只有從雲南進來,


用戶2774127387014


不能,因為還跨過許多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