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綠皮書》,是人生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

在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是人類交往水平和交往形式發展的過程。

交往是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是人與人之間發生社會關係的一種中介,是以物質交往為基礎的全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總和。

電影《綠皮書》(英文名Green Book),展示了兩個從膚色、背景、職業、環境到為人處世、性格三觀都截然不同的人,因為偶然的因素開啟了一段令雙方都非常難忘的長途旅行,在這趟旅行中,他們彼此瞭解、改變成長、相互交往的故事。

為什麼《綠皮書》,是人生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

交往是由於共同活動的需要,而在人們之間所產生的那種建立和發展相互接觸的複雜和多方面的過程。

心理學家分析交往的結構,主張把交往劃分為 3個方面:溝通方面、相互作用方面、知覺方面。溝通是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在交往中,人們交流著各自的觀念、思想、感情。在這種交流信息的過程中,參與溝通的雙方互為主體,各自都有自己的動機、意圖、期望、態度、生活經驗、定勢等等,這就使溝通成為一種非常複雜的過程。相互作用是交往參加者之間的行為動作交流。有了人們之間的這種行為動作交流,人們的共同活動才能有效地進行。所以,相互作用是組織共同活動的方式。在交往過程中,除溝通、相互作用外,也發生著人對人的知覺、認識、理解,一般稱之為人際知覺或社會知覺。

總的來說,交往就是溝通、相互作用、知覺這3個方面的統一。

為什麼《綠皮書》,是人生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

影片中,雪利與託尼是完完全全的僱傭關係,沒有過多的交流,但細心的觀眾馬上會發現二人的特徵:一個有學識有品位不碰炸雞的黑人、一個沒學問又粗魯最愛炸雞的白人,當這樣有趣的性格搭配在一起,勢必要發生很多故事。

果不其然,在不斷南下的過程中,雪利遇到了很多因歧視導致的麻煩,託尼靠著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性格一件件的解決,也一次次印證著雪利的看人眼光。與此同時,對於託尼散漫、粗魯的生活態度,雪利也一次次毫不留情的指出,他甚至幫助託尼給妻子寫信,這是兩人愈發信任彼此的標誌。

為什麼《綠皮書》,是人生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

交往的過程中,一定是以自己的價值來影響對方,絕對不能採取強制的方式,讓對方來接受。

這部兩個小時的電影裡,除了感嘆美國黑人的不易之外,感悟到一個更為重要的道理,即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他人的認同,自己的自我滿足感,都在於你自身的價值。

沒錯,也就是說價值決定了你的生活狀態。那麼電影裡的男主角之一,黑人音樂家雪利博士,他的價值是什麼呢,或者說他的價值體現在哪裡呢?

首先就是他的學識,他受過高等音樂學府的教育,擁有高超的鋼琴演奏水平,能夠彈奏高難度的古典音樂,給人帶來震撼的聽覺盛宴。

在電影裡,導演非常巧妙的表達了雪利的音樂造詣,就是他在臺上演奏時,突然把鏡頭切到了另一位男主角身上,就是那位白人司機託尼,要知道在之前作為意大利後裔的他,是非常鄙視黑人的,哪怕家裡都快揭不開鍋了,他還是會把兩個招待過黑人地板維修工喝水的杯子給扔掉,因為杯子被黑人喝過之後,他嫌髒。

為什麼《綠皮書》,是人生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

但是隨著他在雪利博士的演出中,在側幕聽著雪利的鋼琴彈奏,慢慢的被雪利博士的琴聲所吸引,內心被音樂的力量所感染,從而由內心裡發自對雪利博士的敬佩,一改之前自己對待黑人的看法與態度。

最終託尼在雪利的影響下,他開始改變,在影片的結尾,託尼完全變成了另外一種人,一個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為什麼《綠皮書》,是人生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

同時,託尼身上的江湖氣息是我最喜歡的,他的特長是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完完全全的詮釋了一個意大利人的做派,怪不得其他國家的人都愛稱意大利人為“擅使刀子的意大利人”。

影片中雪利是孤獨的,他是一個看似有錢的“窮鬼”。膚色差異讓他處處謹小慎微,可是他的舉止行為卻和自己的黑人同胞漸行漸遠,在一些白人看來他永遠只是一臺供人享樂的鋼琴,在黑人看來他纖細的神經不過是為了討好白人的戲碼而已,總之,雪利兩頭不討好。被誤解、被疏遠,越是孤僻,越是難以踏出那一步,雪利在替黑人正名的路途中是先驅者,卻將自己囚禁在牢籠裡,相比之下,反倒是有著江湖義氣的託尼才是精神上真正富有的人。

為什麼《綠皮書》,是人生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

正是託尼讓雪利懂得了自我解放,影片的最後,兩個人在平安夜趕回了家,這個時候雪利的內心是極其矛盾的,他捨不得託尼,可是礙於面子,強撐著回到了自己的城堡裡,還大度的打發走管家,讓他和家人一起度過平安夜,自己卻獨自品嚐孤獨。

鏡頭在這時一轉,回到家的託尼沒有開始平安夜的狂歡,他顯得心不在焉,因為他知道雪利拒絕自己的邀請是怕打擾家人,何況他還是一個黑人。

男人之間的友情總是寡言少語卻彌足珍貴的,影片沒有把遺憾繼續下去,隨著託尼家的門鈴響起,雪利出現了,他邁出了那一步。此刻,當看到託尼的妻子擁抱雪利說“謝謝你幫他給我寫信。”,一切盡在不言中,友誼天長地久。

為什麼《綠皮書》,是人生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

人是社會的人,自然就離不開彼此的交往。電影《綠皮書》形象闡釋了兩種不同的人生交往。

交往就要真誠,要理解和尊重對方。驗證了:道義之交,可以終身。

借用託尼的一句話,也是整個影片的金句之一:“The World's full of lonely people afraid to make the first move”,有時候孤獨是因為你沒有邁出第一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當你敞開心扉,就會收穫一個朋友,不論是黑是白,是男是女,在世界上結伴而行,每個人,都需要友誼和美好的愛。

說實話我真的好喜歡這輛沒有中柱的全景車窗的綠皮車,以至於在我沒看電影之前一直以為這部電影叫《綠皮車》。

我必須承認,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對這部電影想看的慾望並不強烈。因此感謝這個春天,讓我沒有錯過這部看似平淡卻堪稱影史最佳影片之一的電影。

為什麼《綠皮書》,是人生不可不看的一部電影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20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 ;2019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2019年第91屆奧斯卡獎舉行頒獎禮,《綠皮書》獲得最佳影片、最佳男配、最佳原創劇本等獎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