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看見兒子將好吃的菜吃完了,沒給我留一點。應該怎麼教育?

蓋世乄太保


那要看你想怎麼教育?

如果要教育孩子自律,就這麼誇獎孩子:喲!不錯嘛!自己吃飯,我還擔心你不知道自己吃呢。要是下次吃完飯能自己收拾一下餐桌、再把碗洗了,就更好了!

如果要教育孩子心裡有別人,不要那麼自私,就“訴苦”:哎呦!媽媽好累!晚飯剛做好就被領導叫去加班了,現在餓死了!而且,我累得連鞋都不想換了。你能不能幫我拿下拖鞋?你有沒有給媽媽留點菜?吃完了呀!那你能不能給媽媽煮一包方便麵?


李科浪老師


這是從小培養的結果,有點自私自利,不顧及他人,我小時候家裡吃飯時候,等老爸下班回來,老爸回來喊我奶奶吃飯,我奶奶摸筷子坐下,我爸才坐下,我們幾個才動手吃飯,等我有孩子當爸爸了,家裡吃飯時候,孩子小時候,做好飯,我爸坐下還沒動筷子,我兒子拿著筷子就夾菜,我拿過他的筷子給扔了,我說記住,長輩沒動筷子之前不能拿筷子給我亂翻菜,還有想吃什麼菜就夾,不能夾子不吃在扔盤子裡,下次再這樣,你給我站沒人地方反思一下,鄰居說小孩子不懂事,看你管孩子嚴了。我說從小不教育大了沒規矩。

現在在家吃飯兒子很懂事,家人一塊吃飯,兒子主動拿筷子分分,有時候我和兒子一起吃飯,我不吃,兒子也不吃,跟同事出去吃飯,我們大人說話聊天,兒子也不亂夾亂翻。


紫雨傘的傳說


以前我媽在我爸未下班回來是總是給他拿碗下菜,我是家裡的女孩,放學回家我總是走在哥哥弟弟後面,我媽每天炒菜就把菜分成三份,所以我走得再慢回來也有吃的!

其實,一個良好的家庭習慣比你給兒子講多少大道理更有用!

現在我老公下班晚了,我兒自己就會給爸爸留菜然後再吃!


李武鳳1


這要看多大的孩子了,若是孩子很小三歲一下,孩子餓了或感覺好吃就吃完了(或菜不多的情況)也無可厚非;若是好幾歲了或更大的孩子,不考慮父母只管自己吃飽吃完,那就是平時教育的問題了。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循循善誘耐心教導會好起來的。

教育孩子也是個大工程,要花費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心思,但是小時候的教育至關重要,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成年人了走向社會了,卻仍舊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見,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是多麼的重要。


一抹ys


我不知道你家孩子多大了。我來說說我對我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行你可以參考一下。我兒子今年八歲了,不管我在不在家,他只要吃好吃的一定會給我留一些。這是我對他從小教育的的結果。在孩子幼兒園老師就會經常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孩子們各自拿自己的美食去和小朋友分享,在家裡我經常會和孩子說好吃的我們一家人一起分享,也是在分享愛,我經常會有意吃一些東西特意等他放學一起吃,也會有時候故意留下給他,讓他慢慢學會有什麼好東西要心裡想著父母。當然在語言上也會和他交流這些。時間久了他已經養成習慣了。


西安爺們兒


這不只是一個孩子是否要孝順父母的問題,還是一個餐桌禮儀常識的問題,更是一個情商教育缺失的問題。

什麼樣的孩子會吃光他喜歡的飯菜而置別人於不顧?

第一種是單純的孩子,一個備受家人寵愛的孩子。在他小時候,所有好吃的東西和他喜歡吃的東西確實都是他的。這樣的孩子他並非不善良,也並非不孝順父母,不體諒父母的愛與辛苦,只是他不知道應當如何去做,父母也沒有給過他這樣的教育。

第二種是不能剋制自己欲求、不能感受他人需求的孩子。遇到好吃的東西,他沉浸在美食帶給他的愉悅中,壓根沒想到他人。或者他想到了他人,但實在無法抵禦美食的誘惑,雖暗下決心但卻慢慢意志潰敗。

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0%取決於智商,80%則取決於情商,所以雖然只是吃光了自己家裡一份好吃的飯菜,但這還不是一件小事,必須糾正。

第一是啟發式溝通,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看到孩子吃完了飯,問問他吃飽了沒,味道怎麼樣?哪個好吃?當他給了答案之後,你說是嗎?我也好想嚐嚐,看看是不是真的那麼好吃。孩子可能就會意識到,他吃光了沒給別人留這個事情,可能他自己就開始難為情了呢。這個時候不要指責,而是給予引導:那下次遇到這麼好吃的,就給大家都留一點嚐嚐好不好?

第二是適時坦承相待,說出孩子行為帶給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他基於人的社會屬性,為人處事要考慮周全,給他關於人情世故的啟蒙;

第三是多給孩子看一些情商類的書籍;同時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要多給一些示範和提醒,慢慢孩子就會內化到自己的行為中,成為一個高情商有教養的孩子。





子鍩和媽媽的生活


最失敗的教育不是學習成績差,而是:1. 對社會不利的人。2.懶惰啃老的人。3.不孝順父母,不懂感恩的人。

對於你家孩子的現象,你要區別一下,他是哪種情況:1.貪食型。(平時會給家人分享東西,唯獨家人不在家時,會把好吃的全吃掉。多數是胖孩子。)2.不懂得分享。(無論什麼東西都不會給任何人分享,只在乎自己。自私型孩子,家長沒有教育到)3.不孝順,不懂感恩型。(平時什麼好吃的都不會給父母吃,在外會給其他孩子分享,這就是對父母的不感恩。這是家庭中隔代教育,以及有隔代家庭衝突的家庭教育所導致。)4.餐桌禮儀。(只吃自己眼前的菜,有家庭成員沒回來,要給家人留菜。)

年齡不同,情況不同,教育方法和方向也不同。有些不好的行為品質最終都有可能走向不孝順不感恩的行為習慣。所以必須引起重視。

教育方法:

1.平時要教會孩子餐桌禮儀,每個家庭成員都有責任。

2.言傳身教的身教,我們又稱之為行為教育。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即便與老人不和睦,也要尊重老人,努力改善家庭關係,讓家庭成員統一教育主導思想。

3.引導孩子學會分享,讓孩子體會分享的快樂。無論是吃飯,還是吃其他食物,都要按從大到小的順序分配給家庭成員,家庭成員必須是按年齡從長至幼來分享。一般過生日分蛋糕🍰時一定要強化教育訓練。

4.挫折教育,就是在以上教育無果後使用的教育。提前準備些很特別的,他也很喜歡吃的食物在包裡。事先和孩子約定好有好吃的要給回家遲的家長留一些,回家後發現他沒有按照之前的約定留,或者留的非常少幾戶沒有,就當著孩子的面拿出來好吃的,分享給大家,堅決不給他,或者只給他留一點兒極少的。幾次之後一定會有效果了。

5.以上所有的教育也可以混合用起來。


楊娜心理諮詢師


兒子將好吃的菜吃完了,沒給我留一點,心裡肯定不舒服。遇到這種情況,個人認為不應該一開口就叭叭啦啦地責罵小孩,畢竟美食麵前誰都難擋誘惑。首先是用開玩笑的語氣跟小孩說“誰家的小豬豬這麼貪吃呀,全吃光,不留給媽媽,媽媽好傷心噢。”這個時候小孩聽了一般會不好意思笑著說“下次不會了,一定留給你。”如果你的玩笑得到的回應是無動於衷,或者是鬥嘴駁舌就要好好給他上一課了,做下思想教育。語氣嚴厲點,但要在情在理,循循善誘,讓小孩容易接受。平日裡做家長的也要做到言傳身教,孝順老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開心的小秋


不要氣,接受這個事實。我會這樣誇張的說:呀,您真厲害吃了這麼多,今後身體倍兒棒,孩子一定多吃多長身體,將來有個好身體,做什麼事情都不用擔心,媽媽就特別高興。下次您好要多吃點,來,耶,擊掌。等到第二天,您在出門前就給孩子說,今天您多吃哈,就像昨天一樣把媽媽的也吃掉,只要您開心,媽媽就是餓肚子也開心,聽見沒有。

此時孩子在心理一定會默默嘀咕,今天一定給媽媽留,不要再吃媽媽的了。

就像太極,先接過來,再推出去,順其自然最好,暗示的話遠比指責和棍棒強。



新舊二維張力


您好!對於您說的這種情況家長不能置若罔聞、更不能一笑了之。必須要立即嚴肅指出孩子的錯誤,責令他以後不能再犯。 孩子如此自私,反映了家長在“孝心”“感恩”“分享”等課題對孩子教育的缺失或者說是教育的失敗。如此發展下去,孩子必會養成極端自私的性格,將嚴重危害孩子的成長和將來的發展,也會影響整個家庭的幸福指數。對於這樣的孩子該如何教育呢?

家長想要教育自私的孩子就要從自身開始注意言行舉止和行為教育,以身作則的教會孩子什麼是分享、什麼是平等、什麼是為他人考慮。

首先,要堅決防止溺愛孩子。這需要父母以及家庭其他長輩一起共同努力創造,尤其是隔代長輩的溺愛更是容易嬌慣壞孩子養成自私的性格,不懂得感恩和回應隔代家長的愛護,所以家庭氛圍不能過於寵愛和嬌慣孩子。

其次,使孩子樹立平等意識。很多孩子自私都是帶有一些自我中心的,覺得我的東西就是我的,你不能碰,一切的利益和結果都要以對自己好為前提。這一點是最要不得的,家長在日常教育中也要先教會孩子人人平等,不能因為孩子小所以無限遷就和嬌慣,理應當教會孩子平等,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學會分享和付出也是一種美德。

再次,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有些父母因為生活和工作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斤斤計較和自我領域極強的行為,這變相的教會了孩子自私自利。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做到以身作則,家長平時會分享、會關心別人,自然孩子也就有模有樣的學著大人的樣子去分享、卻為他人考慮,自私的心理自然也就消除了。

希望以上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