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女情怨——為什麼傳統戲曲文學中閨閣女兒大都是宅女?

<strong>一個籠子尋找鳥的時代,是有罪的。千百年來,中國戲曲文學中的閨閣女兒大都是宅女,只不過有的是居其屋囿於園,或有形的紅樓,但都是一座看不見的禮教之所罷了。

宅女情怨——為什麼傳統戲曲文學中閨閣女兒大都是宅女?

杜麗娘

封建時代的女兒家,在家養在深閨人未識,非禮勿視,非禮勿聽;出嫁從夫,只不過是從一個家宅,換成了到另一個地方繼續宅,相夫教子。

宅女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牡丹亭》的杜麗娘了。杜家園林春光燦爛,奼紫嫣紅開遍,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悅事誰家院,都付於斷璧殘垣!她憂傷的是燕成雙,蝶成對,而伊宅居無人伴,卻並沒有出去看一看的想法,寂寞簾櫳空淚垂,終事如春夢了無痕。杜麗娘一輩子宅在自家小小花園的裡,直到她的青春,愛情,還有生命悄然逝去。

《牆頭馬上》,無名無分宅了七年的李千金。這也是一出的著名的元戲曲:三月初八上巳節,唐武帝年間,李氏宗親家族的千金小姐,見慣了自家春花秋月,忍不住倚站在牆頭看看外面的風景:不曾想郎騎著白馬來,在看牆頭上的她……

宅女情怨——為什麼傳統戲曲文學中閨閣女兒大都是宅女?

《牆頭馬上》郵票

難忘千金倩影的裴少俊,借買李宅的花木苗藏書以詩傳情:只疑身在武陵遊,流水桃花隔岸羞。咫尺劉郎腸已斷,為誰含笑倚牆頭?而千金手執青梅半掩羞,亦回贈詩曰:"深閨拘束暫閉遊",自己是個宅女出不來,約他月上柳梢頭。

奉旨尋奇花異草的少年,於是如約而來。海誓山盟二人情定之際,被嬤嬤發現說要告官。千金在梅香幫助下劇情反轉,嬤嬤給了千金兩條路:一是公子別去,得了功名再來求親;二是放二人遠走高飛,功成名就再來認親。千金不願分離,她毫不猶豫跟著他離開洛陽故宅去了長安裴家。

(按說二人門當戶對,趕緊提親不好麼?大約李小姐等不及三媒六騁來回折騰了,在家宅得太久,也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然而,按古代婚姻制度規定娶則為妻,私奔為妾,然而愛情,總讓多情女子不懼將來的憂傷。頂著傷風敗俗非議的千金到了長安,沒有名沒份地在少俊書齋七年宅下來,直到兩個兒女端午和重陽都出世了,還沒把夫家宅子走遍。

宅女情怨——為什麼傳統戲曲文學中閨閣女兒大都是宅女?

《牆頭馬上》劇照

直到一天公公裴尚書,無意走進後花園發現隱情,駁然大怒令兒子休妻。千金面對公公自己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進門的媳婦不予認可,棒打鴛鴦喊出了:"我們的姻緣是天賜的!"

父權威逼無奈之下,千金含淚和兒女分離,回了孃家繼續宅。好在少俊爭氣得了功名,父子登門認錯,一床錦被遮了醜事,破鏡重圓倒成就了一段佳話。若是遇人不淑始亂終棄,那就是另一番悲劇景象了。

嫁了人要學王寶釧,守寒窯十八載,苦待夫君薛平貴歸來。只是薛寶釵獨守空房寂寞一生,未必能等到賈寶玉歸來,多少女子就這樣劃地為牢,不是她們願意宅,而是無處可去。哪能瀟灑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呢?

《紅樓夢》大觀園那麼大,好個世外桃源。。李紈宅於稻香村,黛玉宅於瀟湘館,寶釵也曾借宅于衡蕪苑……一大群姐妹相伴,春天觀桃花,秋來賞金菊,日日琴棋書畫,悠悠度華年。諸丫鬟印都擠破頭要往裡鑽,晴雯襲人死也不出去,而一聽要攆出去,她們嚇破了膽。嫁出去迎春回門哭訴不幸之際說,若能在自家園子紫菱洲再多住幾日,死也值了!在她們看來大觀園宅上一輩子,是多麼幸福啊!

宅女情怨——為什麼傳統戲曲文學中閨閣女兒大都是宅女?

賈探春

只有探春勇敢地說:"我若是個男兒,早走出去了……"終遠嫁外番,或遂其自由之願。直到有一天大觀園宅女們,聽聞四海走遍的薛寶琴,講黃頭髮的真真國女子,外面的五光十色人生時,紛紛生出這樣的心思來:世界原來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地上凡夫俗女不得自由,天上又怎樣?《天仙配》七個小仙女羨慕人間的生活,齊刷刷跑來看新鮮:哦,打魚的,一網魚蝦一網糧,出沒風波里,哪有甚風花雪月情懷;哦,砍柴的,披星戴月,最後成了滿面塵灰煙火色的賣碳翁,拿什麼浪漫?所以六個小姐姐們,都是嘰嘰喳喳好奇心滿足後,就要回天庭去了——宅仙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哦。

宅女情怨——為什麼傳統戲曲文學中閨閣女兒大都是宅女?

七仙女的六個姐姐

偏小妹七仙女幼稚要私自下凡,去體驗一番人間煙火生活不說,還相中了窮漢子董永,連個書生都不是。當然不可能盼望他否極泰來,皇榜高中當夫人,富貴體面地宅於府第之中。他們得靠著年輕來打拼未來了。好在七仙女接地氣,金梭銀梭都織過,使木梭技術更是一騎絕塵,夫妻恩愛苦也甜。你耕田來我織布,天挑水來妻澆園,比翼雙飛在人間,……

婚姻講求門當戶對,視愛情為洪水猛獸加以扼殺,在諸多文學戲曲作品本得到了表現。但古代的女子並非只能終日宅在家裡,才符合一個良家婦女的行為規範,否則就有失檢點。

女子們雖然有很多的束縛,也可有一定的行動自由:比如宋代《清明上河圖》就有很多婦女形象出現,北朝有花木蘭參軍仗,唐代貴族女子出行也不在話下,故"清水河邊多麗人"。禮教束縛最嚴重的明代,婦女也可出門看戲,踏青,上香等活動存在。

宅女情怨——為什麼傳統戲曲文學中閨閣女兒大都是宅女?

明 仇英《南繁都會圖》女子出門看戲

更別說先秦時代,中國的女性還是很幸福的。當時並未要求女性不得拋頭露面。青年男女相互饋贈,藉此訂下白頭之盟,簡直就是古代自由戀愛的黃金時代。她們常年在外勞動,與男性交往較多,禮教觀念淡薄,感情自然純樸奔放,所以通常戀愛自由。以《詩經》諸多愛情詩為證,大多寫勞動婦女自由的愛情生活。

甚至女追男都很正常的,其中《鄭風 溱洧》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溱水東流去,三月春水涼。男女來春遊,熙攘滿河傍。女約郎看景,子曰我已逛。再去又何妨?洧水河灘外,寬廣又舒暢。女攜子手遊,情喜互贈芍,別後相思長。

只是大部份時間仍然男尊女卑,經濟政治類的社會生活,基本不屬於女性。富貴家庭的閨閣女兒,到明清纏足行走不便,二怕青春情動,人約黃昏後,弄出不體面的事來,難得出回門。

宅女情怨——為什麼傳統戲曲文學中閨閣女兒大都是宅女?

元宵燈會

比如《紅樓夢》中清虛觀打平安醮,丫頭婆子一大堆,閒雜人等統統迴避,小道童跑慢了些就捱了鳳姐一大巴掌,要想看個美男子太不容易了,所以表兄妹相戀比較多,好歹小時候看見過幾回,知道長成什麼模樣吧。

<strong>感嘆神遊結束,今朝無奈宅於家才明白:不自由的宅,家就是樊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才是美好的人生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