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讀一下《易經》,讓他走向大眾,走進大眾?

自然風飄


人們往往把易經與算命聯繫在一起,其實沒那麼玄乎。事實上週易是一部優秀而古老的為人處世的方法論哲學著作。

你們有沒有認認真真地把《周易》通讀一遍呢?還有《易》、《序卦》、《雜卦》、《歸藏易》、《童溪易傳》、《漢上易傳》《繫辭》等你們都讀過嗎?你說“最主要的內容是陰陽”,那麼我要問你了,“陰”是什麼,“陽”又是什麼?

不是說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就有多麼的玄乎,好像就跟神仙寫的一樣。儒家、道家的思想不也是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嗎?難道就非常神秘嗎?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像是佛教徒與伊斯蘭教徒對世界的認識不同一樣。

不管怎樣但你要首先去讀,不要聽別人說多麼玄乎就以為很難理解一樣,也許你會很聰明,會很有這方面的天賦。你要知道真正有天賦的,往往是少數人。

有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叫小馬過河。


本不娛樂


一,《易經》講“陰陽”

世界上不可能全陽,也不可能全陰。

因為“孤陰不生,獨陽不 長”。

世界上只有男人,人類要毀滅的;

世界上只有女人,人類也不見了。

要生生不息,它必定要 陰陽互動。

“太極”這二個字非常重要,

就是“亦陰亦陽”。

一陽一陰就叫“仁”,

就叫“中”,

就叫“太極”。

二,《易經》講“規律”

《易經》看起來神秘難懂,其實就是對宇宙間自然規律的探索與揭示。

人類是自然之子,當然應 該順從大自然的規律,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孔子在《十翼》也就是《易傳》中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太極就是宇宙的起源,而兩 儀,就是陰陽的變化。

伏羲一畫開天,這一畫,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太極,

而這一畫所生出來的陰爻 和陽爻,就是兩儀。

伏羲創造出八個代表大自然規律的卦象之後,

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畫出了伏羲先天八卦圖。

這 個伏羲畫卦臺一直保留直今。

其實八卦圖告訴我們一件事情,

人生最重要的就是定位。

伏羲八卦圖 是後人根據伏羲的陰陽八卦畫出來的,

它既被稱為陰陽圖,也被稱為太極圖。

《易經》最後三畫為卦,也是因為三畫卦揭示出了,

宇宙中陰陽共存,陰陽互動,陰陽互變的基 本規律。

三,《易經》講“變化”

陽是變易的,就是無常,哲學上叫現象。

陰是不易的,我們把它叫做常,哲學上叫做本體。

家是 不會變的,否則你不安定,

世道是不會變的,否則人們還努力幹什麼?

事物是亦好亦 壞,人也是亦善亦惡,

有時候會變善,有時候又會變惡。

我們找不到一個純善的人,因為這樣的人 活不了;

我們也找不到一個純惡的人,因為別人根本容不下他。

《道德經》開宗明義講了六個字:“道可道,非常道”。

它告訴我們,宇宙有兩個道,

一個叫常 道,一個叫非常道。

常道是不可說的,凡是你說得出來的,

就不是常道,只是非常道而已。

孔子才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人要有 理想,但理想永遠不可能實現,

可是你不能放棄,你還是要盡人力,最後聽天命。

老子當年已經說過了,

“不知常,妄作,兇。”----《道德經》。

一個人不知道常規,不知道常則,

你就開始亂變,最後結果只有一個字,兇。

以上,

我們用最簡單和淺顯得語言來總結:

1.事物都有兩面性,做判斷,不能鑽牛角尖!

2.好事可以變壞事,壞事也可以變好事!

3.要有理想,要有努力,再,放平心態,聽天命!


2分鐘看世界


其實周易難普及的問題在於:

1:難讀,書上都是幾千年前的文字,講的是幾千年前的故事,靠讀很難理解,即使有人想看,看幾頁也就看不下去了。

2:難學,周易分為占卜和易理,其實從古到今,講道理的書大家很難靜下心來學習,大家有興趣的是占卜,而學占卜要找到好的老師就很難,老師很多,基本都是照本宣科,從最基礎的開始學,學了很多基礎知識,還是不會用。

3:難普及,人不遇到問題時不會想到玄學的,一路順風順水的,一旦遇到問題,通過玄學解決了問題,想要推廣時,你個人的可信度又有問題了。

其實普及易經我覺得還是簡單的:

1:先學一個小技巧,能現學現用的,能立馬應驗的。

2:可以每天給自己做下運勢的調整,同時也能給周圍的朋友測試下,在娛樂中獲得別人的認可,然後才會想到深入學習。

3:專業的老師,從基礎課講起,然後穿插一些能速學速用的小技巧,在娛樂中學習。

4:組建興趣社群,一起學習,一起探討,寓教於樂才是學習的好方法。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1:我可以用一小時的時間讓你學會六爻的:隔空找物,立馬學習,立馬實踐,立馬應驗。

2:我可以從天干,地支,生克等基礎知識講起,每天幾分鐘一個知識點,邊學邊鞏固。

3:姓名學,八字,風水等有趣味的東西穿插期間,活學活用,現學現用,讓你在社交場合如魚得水。

用易經的思維來看世界,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對易經有興趣的朋友,對風水佈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李易聊易禮,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說易經,用最簡單的辦法教你最實用的易經,活學活用,現學現用,讓易經不再神秘



易禮文化


《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書籍之一。為什說它是之一呢?因為《詩經》、《尚書》等典籍如果不是偽書,它們的創作年代不比《易經》為遲。所以我們不能論斷《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書籍。

至於《易經》作為群經之首的說法,那不過是後世學者神話之言。群經之首可能有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時間上最早,二諸經思想之宗,邏輯上最早。說《易經》時間上最早,沒有充分的證據。說其它古經的內容皆由《易經》內容派生而來,更屬無稽之談。誰能證明《易經》與《詩經》之間有衍生的關係呢?所以群經之首的說法是經不起推敲的,沒有任何事實或學理的證據來支持它。

《易經》是由誰來創作的呢?我的意見是,它與《詩經》《禮經》《春秋經》等文獻一樣都是周代的官書,是由朝廷委派專門的官員負責編簒的。周初,知識和文字掌握在貴族手中,平民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所以沒有私人學術。學問都是由貴族祿養的專門官員從事的,《尚書》《儀禮》《春秋經》是由史官負責記錄的,《詩經》是由樂官採集並編輯。《易經》很可能是由掌管祭禮卜筮等事務的官員創作並編輯的。文王演《周易》的說法尚無充分的證據證明。

古人創作《周易》究竟是幹什麼用的呢?上古時代的人們信仰神明,認為自然與社會現象的背後都是由神明掌控著。所以當先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困難或疑問時,自然就產生了請示神明來幫助大家解難釋疑的需求。為了適應這一需要,人們便發明了巫祝卜筮等活動。這些活動的實質是決斷神明的意志,從而為人們解難釋疑提供方案。所以,巫覡卜筮都是神明信仰的合理產物,它們適應於人們普遍信仰神明的時代,是神明信仰文化的必然事物。現代社會與文明狀態下,巫祝卜筮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決策作用,是因為沒有了神明信仰的思想基礎。

占卜師在先民的信念中是神明的代言人,所以每一位卜師都要供奉神明。當人們遭遇了疑難困惑,從而向占卜師問卜時,實際上是向神明尋求幫助。筮佔的結論是被視作神明的啟示而生效的。然而占卜師與普通人一樣,也不能親見了神明,所謂神明的意志只能藉助一些特殊的手段,由卜師主觀解讀而成。卜師決斷神明意志的技術和依據必然包含了故弄玄虛的不合理成分,因為神明沒有客觀實性,那麼神明的意志更是無中生有的東西了。

比如,商代盛行的龜卜以看兆來決斷神明意志。火灼後的龜甲出現裂紋很客觀自然的現象。可古人偏偏要從這些自然的紋裂中讀出某些主觀的意志來,本來不存在的東西偏偏要說成有,還要所有人相信它,靠的並不是卜師的技術,而是人們對於神明的共同信仰。由於人們都堅信神明存在,那些智者稍作些玄虛就可以令人們相信神明的意志會以某個形式顯現出來。在人們普遍信仰神明實在的前提下,用於決斷神明意志的方式方法並不是決定占筮活動合理性的依據。不是因為龜甲的裂紋中真得包含某些主觀意志,所以龜卜才被人們重視,歸根結底是人們對於神明的信仰決定了巫祝卜筮等活動的存在。

周人不主要依據龜兆來論斷神明的意志,他們發明了一種叫卦象的東西,以卦象來決過斷神明意志。《易經》就是卦象及其意義的說明,它是周代卜師為人占斷的依據。所以周人若以為人占斷為生需要掌握《易經》這部書的內容。所以不是上古聖人研究透徹了天地萬物之理,然而再根據這個理為人們解疑釋難。周代的先民還沒有有規律的宇宙的觀念,也不可能產生旨在探究萬物規律的活動。《易經》創作的目標是決斷神明的意志,而不是窮盡萬物之理。所以《易經》書中不可能包含宇宙規律、萬物法則之類的內容。

那麼《易經》究竟講了什麼內容呢?它用於論斷神明意志的原理是什麼呢?要回答這些問題,千萬迷信《易傳》裡的言論,什麼伏羲觀物取象,什麼八卦象八物,什麼象數呀義理呀,這些內容都與古經文內容沒有直接關係。它們只是後世學者為神話古經文而人為添加的,雖然其目的也宣稱在解讀經文,但並不意味著已經實現了目標。聖人言不是言論必然為真的依據,秦漢以後的崇經遵經思想其目的是要將天下學子的思想禁錮在幾部經之中,利於穩固君主和貴族的統治。我們今天要看清古經文真相,首先就要破除對經書的迷信和神話。

《易經》的內容包含了六十四幅由六個爻組成的卦象,以及這些卦象的文字說明。這些文字包含了卦名、卦辭和爻辭三個部分。卦名是這些卦象的名稱,卦辭是對卦象總體象徵意義的說明,爻辭則對每一爻的意義或吉凶屬性作出說明。古經文內容的主體是卦象,是符號。文字則是從屬性的,是對卦象符號意義作出的解釋和說明。

理解古經文意味著解答如下幾個問題:1.卦象符號的意義是什麼?2.這些符號為什麼取這些名字?或者卦名符號命名的規則是什麼?3.卦辭由哪些部分組成?意義又是什麼?4.爻辭由哪些部分組成?意義又是什麼?爻辭論斷吉凶休咎的原理是什麼?這些問題有了答案,意味著我們已經讀懂了古經文內容。卦象符號的意義是一切問題的基礎。

《易經》經文字數少,文句以爻相為單位,沒有系統的論述,看似難以理出脈絡,但是經文中卻有規律性的東西存在。首先,卦象命名的規則是統一的。每一個卦象對應一個卦名,卻有著相同的命名依據。其次,爻辭論述內容以及論斷吉凶休咎的規則也是統一的。爻辭雖然是孤立的,但其內容述說卻有固定的規則。這些規律性內容是我們理解卦象與經文的基礎。

大家都知道《易經》是講變化的,但是如果要問這變化究竟體現在哪些內容裡呢,大概就沒有幾人能講的清楚了。六十四卦都是由六個爻組成的符號,它們其實是由兩個三爻卦上下相疊而成。每一個三爻卦我們稱之為一象,組成六爻卦的下卦我們稱之為初象,上卦我們稱之為終象,六爻卦的意義就是由初象到終象的變化。《易經》內容的主體是六十四幅六爻卦象,而六爻卦象的意義是象的變化,這是《易經》之名易的原因。之所以稱《易經》講變化體現在六爻卦象變的意義上。

六十四卦的命名的依據就是六爻卦體現的象變的意義。比如,師卦是由下面的坎卦和上面的坤卦相疊而成,坎卦是初象,坤卦是終象,師卦符號的意義就是由坎變到坤。這個變化是如何體現師的意義呢?坎卦,兩個陰爻將一個陽爻包圍起來,象徵陽在陰中,或重重陰氣將陽氣包圍起來。坤卦,三個陰爻,沒有陽爻,代表無陽。由坎變到坤,先是以重重陰氣圍困住陽氣,直到陽氣被消滅乾淨。陰氣我們又稱殺氣,由坎變到坤就可以體現陰氣殺滅陽氣的過程。所以卦名師字應當是一個動詞,它的意義應當派軍隊鎮壓或消滅。軍隊前往剿殺敵人的過程就是一個陰氣殺滅陽氣的過程。

結合師卦爻辭的論述,不難看出經文也的確講了出師剿殺並收穫戰利品的過程。師出以律講出師之前首先要嚴明軍紀,在師中,講軍隊在殺滅的過程中。田有禽,打獵收穫獵物,象徵著出師的軍隊贏得戰爭並收穫戰利品。師或輿尸,講出師不利,部隊傷亡慘重。所以卦名師不可以看作名詞而理解為軍隊或部隊,它其實是動詞,體現大部隊殺滅敵對勢力的過程。如果我們能理解卦象的意義,卦名文字的含義也就容易理解了,卦爻辭的內容也就容易讀懂了。訓詁學、古文字學所提供的意義只能參考,不可拘泥。不是別的書上講師字當怎樣解就怎樣解,卦名文字是卦象的名稱,它體現卦象的意義,否則何必要用該文字來命名這一符號呢。

理解卦象,讀懂經文並沒有想像的那樣難,只我們不惑於傳統易學所給出的言論。六十四卦的基礎無疑是八卦,但古經文卻從未給出過八卦的相關知識。這些符號究竟從哪裡來?代表什麼意義?《易傳》給出了這兩個問題的答案,認為八卦乃上古伏羲氏觀物取象畫制,這八個符號分別代表了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八種事物。但是這個答案卻與古經文所體現的內容並不一致。究竟是以《易傳》現成的結論為準呢,還是以古經文的內容為準呢?

傳統易學之所以不能讀懂古經文,是因為它總是試圖將經文中本不包含的東西強加進去。八卦本不代表天、地等八種事物,卻偏偏要以這幾個事物作基礎機械的去解讀卦象與經文,能能釋通倒成了不可思議的事情了。傳統易學如不能超脫《易傳》言論的束縛,迷信伏羲創八卦說,迷信八卦象八物說,那麼實現讀懂古經文的目標就將遙遙無期。

三聖作易只是人為的神話,即不符合歷史事實,也沒有任何學理的依據,偏偏就有那麼多學者沉浸在這些神話中忘乎所以,彷彿莫不如此中國傳統文化就不能稱博大稱精深。拿神話當真實說,拿不懂當深奧講,這是許多研易學者的通病。道理不能空講,言論也不能空說,我們不能滿足於講一些看似高深卻與經文無關的東西。傳統易學典籍浩繁,但沒有一家可以將古經文內容講清楚。為什麼會這樣?只因為大家迷信成說,沒有獨立思考的緣故。


國學新知堂


周易六十四卦其實就是由數字組成。

1---64六十四個數表示六十四卦。

1---8八個數表示八卦。

1---6六個數表示卦爻符號。

我從數的角度給周易六十四卦編碼。

1.1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9

1.2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3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4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5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6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7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8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六十四卦是先天八卦數的組合。

2.1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2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3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4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5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6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7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8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六十四卦每卦六爻

3.1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2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3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4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5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7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8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4.1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

8.1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

8.8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6

1---8任意一個數作下卦,1---8任意一個數作上卦,組合成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任意一個卦;1---6任意一個數作卦的爻。

就這樣,問題解決了一半。

剩下的最難解讀的卦辭和爻辭,見仁見智。


周易幻方


現在20-35歲這一代年輕人,絕大多數應該受到了高中至大學本科的教育,碩士、博士學歷的才子學霸已有一大批了,初中以下文化的年輕人應該是少部分了。其實,有初中以上文化,對《易經》有興趣的人,完全是可以學會弄懂《易經》的。

希望讀到此文的年輕人,不再認為《易經》迷信、神秘,或深奧、難懂。下邊我以數學分析的講課方法,簡單講一講《易經》是個什麼書籍,它主要講了些什麼:

一、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個擁有廣泛的生物、非生物的大千世界,從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系、地球這些宏觀,到人類、動物、植物、微生物,以至現今物質信息、資源能源,到微觀分子、原子、中子、光子、量子,等等,這個世界很複雜,它的分類、歸屬、分科、分別的方法,又各種各樣,怎麼辦呢?

二、古代遠古社會也沒有現在社會那麼複雜,絕大多數都是一些自然現象、自然物體、自然生物,除了人類社會之外,人造的東西很少。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區別、分類地認識這個世界呢?如果,我們將這個世界的所有東西,“按照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我們應該怎麼給它取個什麼名字呢?如果繼續“八分為十六,十六又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又分為六十四”,那我們又該如何將分解、分析出來的東西,進行相互連貫,聯繫起來,又分別命名,分別可以代表和表述它們呢?

聰明的高智商的學子學霸們,肯定是難不住,但一定會是一種“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可100%又將出現,這些聯繫、種類、邏輯、命名“漏洞百出”,首先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站不著腳,不可能成為流芳幾千年、流傳全世界而廣被認可的世界名著。

三、我們中國的古人,我們中國幾千年的先人們很聰明,他們非常富有智慧,他們那時通過廣泛、全面、深刻地觀察、對比、思考、總結,並結合實際進行檢驗、測試。

中國古老的先民們,將一個完整的系統、將這世界、將這些萬物的總體,統統稱為“太極”(“是故易有大極”); 他們把這個“太極”一分為二,分別叫做“陰”和“陽”; 然後,他們把“陰”和“陽”繼續一分為二,分得的四個部分,又分別取名“太陽、少陽、少陰、太陰”; 這仍然不好理解,任何事物都有正面、反面,有上、下,有大、小,有雄、雌,分公、母,有高、低,有熱、冷,有硬、軟,有美、醜,分善、惡,他們發現太陽照射的地方叫“陽”、太陽照射不到的地方叫“陰”,這“陰陽”可以代表、表述、象徵任何“正反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但分為四個方面時好象會有很多不足、不盡人意。

於是,他們把那個整體叫“太極”的東西,繼續進行第三步折分、分解、分析,四分為八(“四象生八卦”),智商極高的中國先民發現,當他們把一個整體事物分三步分為八個方面時,人們對這個世界的很多事物,就可以很好的分門別類的進行講述、講解、表述,可以分得清了,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父、母、長子、長女、次子、次女、小兒子、小女兒,老年男人、老年女人、中年男人、中年女人、青年男人、青年女人、少年男孩、少年女孩,什麼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東南,等等,一系列東西,都可以說得清楚了。特別是,當時由於中國文字的創立,文字象形、會意、假借、指示的延伸,中國智慧的先人就用“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別代表、表述了“天、地、雷、風、水、火、山、澤”、“西北、西南、東、東南、北、南、東北、西”等等,類似系統的全部八個方面。

四、相傳《易經》八卦是中國共同的“人文初祖”伏羲氏創立的,當時人口少、事物、動物、事件也不多,加之“結繩記事”,大體八卦總體也可表達、說清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後來,人口、事物、動物、事件越來越多,“結繩記事”也記不過來、記事表述不清了。僅僅“八卦記事表述”的方法,人們覺得已不足夠應用。

於是,智慧的中國先民繼續把整體“一分為八塊”的事物,繼續進行第四步、第五步、第六步的分析、分解。第四步,“八塊分為十六塊”、“十六分為三十二塊”、“三十二塊分為六十四塊”,他們發現、試驗、應用、檢測,最後明白,“八塊分為十六塊”和“十六塊分為三十二塊”並不能很好的表述和解決問題,但當把一個整體事物,按六步分到“三十二塊分為六十四塊”時,很多複雜紛繁、沒法解決、表述不清的問題,說清了、講明瞭,問題都可以解決了。於是,智慧的中國先民,又分別給這“六十四塊”取了名字,這“六十四塊”的名字,就是後世人們得知的《易經》“六十四卦”。

原始的《易經》只有“六十四卦”。


沃克特爾


通俗的語言,朱自清:

,,這個觀象制器的故事,見於《繫辭》。《繫辭》是最重要的一部《易傳》。這傳裡藉著八卦和卦、爻辭發揮著的融合儒、道的哲學,和觀象制器的故事,都大大的提高了《周易》的價值,抬高了它的地位。《周易》的地位抬高了,關於它的傳說也多了。《繫辭》裡只說伏羲作八卦,後來傳說卻將重卦的,作卦辭、爻辭的,作《易傳》的人,都補出來了。但這些傳說都比較晚,所以參差,不盡象“伏羲畫卦說”那樣成為定論。重卦的人,有說是伏羲的,有說是神農的,有說是文王的。卦、爻辭有說全是文王作的,有說爻辭是周公作的,有說是孔子作的。《易傳》卻都說是孔子作的。這些都是聖人。《周易》的經傳都出於聖人之手,所以和儒家所謂道統,關係特別深切,成了他們一部傳道的書。所以到了漢代,便已跳到六經之首了。但另一面陰陽八卦與五行結合起來,三位一體的演變出後來醫卜,星相種種迷信,種種花樣,支配著一般民眾,勢力也非常雄厚,這裡儒家的影響卻很少了,大部分還是《周易》原來的卜筮傳統力量。儒家的《周易》是哲學化了的,民眾的《周易》倒是巫術的本來面目。


有話少說


龍負圖,出太古,聖人觀象明其數,堪稱文明祖。儒家言罷道家訴,若非羲箕心脫俗,眼巴巴見了無用處!

道之根,器之本,五十五數定乾坤。天南地北分,五分六分五位陳,踏破鐵鞋無處尋,原本本今日說與君。

這二曲,名喚雙調大德歌,乃是在下小人所作,簡言易乃文明之祖,書歸正問。

話說易經自秦焚書興策,以卜筮之書倖存之今,能至其原義者屈指可數,若說近代全國各地易協會,尚無一人知其作者原本之義,現簡述如下.

易以陰陽貫穿始終,在天為陰陰者,在地為柔剛,在人為仁義。是以仁義即柔剛,柔剛即陰陽。天地一陰陽,日月一陰陰,山水一陰陽,前後左右明暗是非,,,,,無非一陰陽。觀人之男女陰陽交合而後生生不息,我知天下萬事萬物之理,陽不可太過,陰不使不及,孤陽寡陰則事無一是矣


一明道首


通俗易懂的方法:首先是要明確天地運行規律,然後是卦的轉對,卦的本意轉換文辭,再由卦辭轉對所測人事邏輯性推導。特別注意,現在講課的只講卦辭理解,這叫人云亦云,關鍵是卦爻辭轉對佔測之事的對應,成邏輯性推導所測之事的因果關係。這一點,普遍沒講到。

關於大眾化:主要是學佔測。首先要搞清先天八卦方圓圖對半分,分辨出哪是陽卦,哪是陰卦,因為只有先天八卦方圓圖的次序對半分才能分出陰陽,其中陽卦中有陽重陰輕也有陰重陽輕,陰卦中同樣有陽重陰輕也有陰重陽輕。這一點在周易中是混淆不清的,卻又十分重要。卦辭是設定關係,不需要邏輯性哲理性,但是,有規律轉對關係,切不可轉對錯了關係,周易中有的轉對錯了,主要原因是沒搞清哪是陰卦哪是陽卦。卦辭代表吉凶禍福之設定關係,那麼抽卦及是運動性關係,所抽之卦代表"運氣”,及是人們說的“碰運氣",就以卦辭轉對所測之事,才進入邏輯性關係進行轉對分析。測得準與不準,關鍵在於轉對分析,一是學習理解水平,二是佔測實踐經驗,三是知識面的廣博。及是說準與不準在於分析。要想大眾簡單,金錢課也可以,還可以自已寫吉、兇,禍、福,或者通、不通,順,不順,等等自摸,這就很簡單。

最後說一句,易經是規律變化關係推導,既包括人事,運氣,事業預測,還可以測氣候,災害。卦象、卦爻辭、佔測事,三合推論才成邏輯!


古今336


解讀《需》《師》《比》試試看吧。

【《周易》之  沙場點兵】

       戰爭起於利益的爭奪。

     爭取利益場所有:我的地盤、公共場所、他人地盤和巧取豪奪。

       用兵準則:組織紀律、全民皆兵、正奇兩手、集中優勢、勢奇利導、論功行賞。

       鬥爭的目的:團結!

       團結的原則:誠信如美酒賓朋滿座、四海內皆兄弟、鬥爭中化敵為友、優待俘虜行中道、共同利益得人心。

再換個角度讀看看。

【清平樂☞雨水】(按《周易》原理)

       生命所需,龍行沼澤地。萬物復甦綠萬里,東風解凍雨期。

       落下匯流溝渠,容人心聚民力。水潤地柔無間,四海內皆兄弟。

備註:

取材自《履》《需》《師》《比》四卦,忠於原著,與時偕行。

《履》: 深明大義,為民服務;

《需》: 飲食安樂,後勤保障;

《師》: 人民戰爭,天羅地網;

《比》: 黨的建設,綱舉目張。

二十四節氣 之 【清平樂☞雨水】描述

家的情懷: 春耕總動員。

國的情懷: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解放全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