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新增確診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佈圖”更新……


福建新增確診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佈圖”更新……

最新!


福建新增確診病例1例


福建新增確診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佈圖”更新……


2月24日0—24時,福建省報告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1例。其中:


泉州市1例(晉江市1例)。


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4例。


報告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0例。


截至2月24日24時,福建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294例(危重型5例、重型2例,死亡病例1例)。其中:


福州市71例(鼓樓區2例、倉山區10例、晉安區11例、長樂區8例、閩侯縣3例、連江縣8例、羅源縣1例、閩清縣7例、永泰縣2例、福清市16例、寧德市古田縣1例、湖北省武漢市2例);


廈門市35例(思明區13例、海滄區2例、湖里區3例、集美區4例、翔安區3例、泉州市石獅市1例、湖北省武漢市9例);


漳州市20例(薌城區9例、龍文區1例、雲霄縣2例、詔安縣2例、長泰縣3例、東山縣1例、南靖縣1例、龍海市1例);


泉州市47例(鯉城區1例、豐澤區4例、洛江區1例、惠安縣2例、安溪縣2例、永春縣2例、石獅市2例、晉江市20例、南安市13例);

三明市14例(三元區2例、寧化縣1例、尤溪縣2例、沙縣5例、將樂縣1例、永安市3例);


莆田市55例(城廂區31例、涵江區3例、荔城區7例、秀嶼區6例、湄洲灣北岸3例、仙遊縣5例);


南平市20例(延平區4例、建陽區1例、順昌縣1例、浦城縣1例、光澤縣1例、松溪縣5例、政和縣1例、武夷山市3例、建甌市2例、湖北省孝感市1例);


龍巖市6例(永定區5例、武平縣1例);


寧德市26例(蕉城區3例、霞浦縣4例、古田縣11例、周寧縣6例、福安市1例、福鼎市1例)。


累計治癒出院病例188例,目前住院病例105例。


現有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病例0例。


目前,確診、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已除醫學觀察10122人,尚有757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福建發佈新冠肺炎疫情分佈情況


福建新增確診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佈圖”更新……


根據國家和我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分區分級管理要求,並結合我省疫情特點,落實科學精準防控,將我省各縣(市、區)劃分為低風險地區、中風險地區(零星散發疫情區、一般疫情區和較多病例疫情區)、高風險地區等三大類並動態更新。現將截至2月23日24時分佈情況公佈如下:


一、低風險地區(66個,佔75.0%):無確診病例,或連續1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


臺江區、馬尾區、連江縣、永泰縣、羅源縣、閩侯縣、長樂區、同安區集美區、秀嶼區、涵江區、湄洲灣北岸經濟開發區、湄洲島、梅列區、三元區、寧化縣、將樂縣、永安市、明溪縣、清流縣、大田縣、泰寧縣、建寧縣、沙縣、鯉城區、洛江區、安溪縣、石獅市、泉港區、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德化縣、永春縣、惠安縣、薌城區、龍文區、詔安縣、東山縣、雲霄縣、漳浦縣、龍海市、平和縣、華安縣、延平區、邵武市、光澤縣、順昌縣、武夷山市、建陽區、政和縣、新羅區、長汀縣、上杭縣、連城縣、漳平市、武平縣、永定區、蕉城區、福安市、福鼎市、霞浦縣、屏南縣、壽寧縣、柘榮縣、周寧縣、平潭綜合實驗區。


二、風險地區(22個,佔25.0%):14天內有新增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不超過50例;或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未發生聚集性疫情。


鼓樓區、海滄區湖里區、荔城區、尤溪縣、豐澤區、南靖縣、浦城縣、建甌市、仙遊縣、倉山區、晉安區、福清市、閩清縣、翔安區思明區、南安市、長泰縣、松溪縣、古田縣、城廂區、晉江市。


確保防控措施精準落實,將中風險地區以縣域為單位,分為零星散發疫情區、一般疫情區、較多病例疫情區三類。在此基礎上,再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劃分四種,一是參照低風險地區管理的鄉鎮、街道(無確診病例,或連續1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二是零星散發疫情鄉鎮、街道(無涉及本地感染的聚集性疫情且確診病例4例及以下);三是一般疫情鄉鎮、街道(確診病例5—9例或發生1—3起涉及本地感染的聚集性疫情);四是較多病例疫情鄉鎮、街道(確診病例10-50例或發生4起及以上涉及本地感染的聚集性疫情或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未發生聚集性疫情)。具體名單見下表。


中風險地區的鄉鎮(街道)分佈表

福建新增確診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佈圖”更新……


未列出的鄉鎮(街道)可參照低風險地區採取防控措施。


三、高風險地區(0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有聚集性疫情發生。


福建新增確診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佈圖”更新……


福建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分區分佈圖
以疫情網絡報告88個縣(市、區)

(含經濟開發區)劃分


鍾南山:新冠病毒不會像流感經常性爆發


24日,總檯央視記者就最近出現的新冠肺炎“非常規”病例、以及各地下調應急響應等級等公眾關切的問題,對鍾南山院士進行了獨家專訪。


總檯央視記者 陳旭婷:最近大家在形容新冠病毒的時候,都喜歡用一個詞說它很“狡猾”。因為現在出現了一些“無症狀感染者”,一些病例的潛伏期超過了14天,還有一些人是從醫院出了院、再複檢的時候發現核酸又是陽性,還有咽拭子檢測是陰性、但是糞便裡面還有殘留病毒……像這樣的情況作為公眾來說應該怎麼理解?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我們現在標準是使用咽拭子檢測為陰性,這一個標準。但是確實有些病人肛拭子或者是糞便,還是有測到它的核酸的片段,並不是檢測到活病毒,這個事是兩回事。另外有一些少數的病人,出院以後經過一些複查,有的又出現核酸片段的陽性,我也不覺得很奇怪。在繼續觀察有兩個星期,長時間的隔離以後,再複查一下,但是還值得警惕。


總檯央視記者 陳旭婷:您說像這樣的情況是個例嗎?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少數,不能說是個例。比如說我們現在是咽拭子檢測陰性兩次,沒有任何症狀,體溫、CT各方面都很好,這樣就可以出院了,完了以後再隔離。一旦要說又把政策改變,把這個指標再改一改,一定要肛拭子完全陰性,很多病人就積壓了、病房就週轉不了。我們還是要密切觀察,對這些(病人)有個分級的管理。


鍾南山院士:下調響應級別時機已到


總檯央視記者 陳旭婷:最近幾天各個省也是陸續在下調應急響應,您覺得這個時間到沒到?今天早上9點的時候,廣東也是把一級響應調到了二級響應,廣東是基於什麼把這個下調?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我覺得到了。第一就廣東來說,應該是絕大多數城市和地區新發的病人數明顯減少、減少得很多,這是一個前提;另外,防控意識有很大的加強,那麼一級防控是不分任何地區,我們實際上是二級的狀態,一級防控的措施,以及是不分任何地方,都要採用一級的(響應)。所以現在二級的意思就是分類處理,三類,分類處理,分級分區分類處理,這是最核心的。


我認為是合適的,現在是適合。因為在這個過程一方面該緊的就緊,該松的松。這樣的情況下是對發展生產這些是有利的。我認為是。


福建新增確診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佈圖”更新……


鍾南山院士:防控意識要長期保持 對病毒要長期研究


總檯央視記者 陳旭婷:上次在採訪的時候,您講到說我們要做好長期跟冠狀病毒打交道的準備,包括了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嗎?如果說我們要長期做好跟它打交道的準備,作為公眾來說,是不是要一直保持這樣的防控的舉措?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防控的級別要下降,意識要保持。這一次是人傳人,所以凡是出現冠狀病毒的感染,我跟世界衛生組織也講過,我說要高度的警惕對人的傳染性,所以防控的意識需要保持,防控的級別完全可以改變。


鍾南山院士:記住教訓 對病毒要長期研究


總檯央視記者 陳旭婷:對醫護人員和科研人員來說,這樣跟冠狀病毒長期打交道的話,他們要做什麼?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我的看法,在2003年,當時要做研究,但是過了以後覺得也就沒什麼了,就過去了,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做長期的研究,只是很少數人。到了MERS,一個地區性疾病,過了2015年的高潮,過去也就過去了。所以對冠狀病毒這種感染,絕大多數科研人員並沒有進行長期的研究。正因為這樣,所以現在才是這麼一個狀態。突然來了以後,可以說醫務人員在使用有針對性的藥物來說,可以用“手足無措”來形容。


總檯央視記者 陳旭婷:那您覺得接下來是不是在這方面要下更大的力氣?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當然是這樣,而且不能說過去以後又放手,等下次來再說。這樣不行。實際上現在有一些研究已經建立在SARS的基礎上,特別是在救治方面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


鍾南山院士:我們對新冠病毒的瞭解非常初步


總檯央視記者 陳旭婷:所以我聽您這樣說,我們現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瞭解程度大概是到了哪個階段?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很初步,非常初步。當然可以這麼說,2003年的SARS冠狀病毒,到現在也沒有特效藥。治療病毒的、針對性的、靶向的藥,並不是說很多,但我們現在在探討。


總檯央視記者 陳旭婷:前幾天王辰院士也說到,說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是會有這種可能嗎?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我想這還需要時間的考慮。因為現在冠狀病毒,就是SARS在17年裡是有零星地出現的,但沒形成氣候。所以COVID-19將來會不會有一個常態、長期存在,沒有形成這麼一個爆發的形勢,也可能。關鍵就是控制它到最少。它會不會成為常態、就像流感這樣?我不是完全認為會像流感,流感就是每年都有,我認為可能性應該比較小。


患者平均年齡多少?

主要傳播途徑是什麼?

中國-世衛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解答


2月24日晚,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冠肺炎聯合專家考察組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考察組中方組長、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考察組外方組長、世衛組織總幹事高級顧問布魯斯·艾爾沃德介紹考察組現場調研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考察組中方組長、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疫情應對處置工作專家組組長梁萬年在會上通報:
1、關於對新冠病毒的認識:通過對不同地點分離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進行全基因組測序,證實同源性達99.9%,提示病毒尚未發生明顯的變異。


2、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學特徵:根據傳染病網絡直報信息系統數據以及湖北武漢、廣東深圳和廣州、四川成都等現場考察,聯合考察組對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特徵有以下認識:


一是人口學特徵。患者平均年齡51歲,30-69歲患者佔77.8%,77.5%的病例來自湖北;


二是動物宿主。目前的研究表明,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


三是傳播途徑。目前認為,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已從一些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存在糞-口傳播風險。新冠病毒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但在中國這不是主要的傳播方式;


四是家庭聚集性。從廣東和四川的現場考察來看,78%-85%的聚集病例發生在家庭;


五是密切接觸者管理。

在廣東和四川,現場流行病學工作者幾乎對所有已發現的密切接觸者進行了追蹤和醫學觀察,大約1%-5%的密切接觸者實驗室確診為陽性;


六是易感性。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的病原體,因此,各年齡段人群均對新型冠狀病毒沒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


綜合: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海峽導報、央視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