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新增确诊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布图”更新……


福建新增确诊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布图”更新……

最新!


福建新增确诊病例1例


福建新增确诊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布图”更新……


2月24日0—24时,福建省报告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例。其中:


泉州市1例(晋江市1例)。


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4例。


报告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0例。


截至2月24日24时,福建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294例(危重型5例、重型2例,死亡病例1例)。其中:


福州市71例(鼓楼区2例、仓山区10例、晋安区11例、长乐区8例、闽侯县3例、连江县8例、罗源县1例、闽清县7例、永泰县2例、福清市16例、宁德市古田县1例、湖北省武汉市2例);


厦门市35例(思明区13例、海沧区2例、湖里区3例、集美区4例、翔安区3例、泉州市石狮市1例、湖北省武汉市9例);


漳州市20例(芗城区9例、龙文区1例、云霄县2例、诏安县2例、长泰县3例、东山县1例、南靖县1例、龙海市1例);


泉州市47例(鲤城区1例、丰泽区4例、洛江区1例、惠安县2例、安溪县2例、永春县2例、石狮市2例、晋江市20例、南安市13例);

三明市14例(三元区2例、宁化县1例、尤溪县2例、沙县5例、将乐县1例、永安市3例);


莆田市55例(城厢区31例、涵江区3例、荔城区7例、秀屿区6例、湄洲湾北岸3例、仙游县5例);


南平市20例(延平区4例、建阳区1例、顺昌县1例、浦城县1例、光泽县1例、松溪县5例、政和县1例、武夷山市3例、建瓯市2例、湖北省孝感市1例);


龙岩市6例(永定区5例、武平县1例);


宁德市26例(蕉城区3例、霞浦县4例、古田县11例、周宁县6例、福安市1例、福鼎市1例)。


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88例,目前住院病例105例。


现有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0例。


目前,确诊、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除医学观察10122人,尚有757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福建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分布情况


福建新增确诊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布图”更新……


根据国家和我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管理要求,并结合我省疫情特点,落实科学精准防控,将我省各县(市、区)划分为低风险地区、中风险地区(零星散发疫情区、一般疫情区和较多病例疫情区)、高风险地区等三大类并动态更新。现将截至2月23日24时分布情况公布如下:


一、低风险地区(66个,占75.0%):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台江区、马尾区、连江县、永泰县、罗源县、闽侯县、长乐区、同安区集美区、秀屿区、涵江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湄洲岛、梅列区、三元区、宁化县、将乐县、永安市、明溪县、清流县、大田县、泰宁县、建宁县、沙县、鲤城区、洛江区、安溪县、石狮市、泉港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德化县、永春县、惠安县、芗城区、龙文区、诏安县、东山县、云霄县、漳浦县、龙海市、平和县、华安县、延平区、邵武市、光泽县、顺昌县、武夷山市、建阳区、政和县、新罗区、长汀县、上杭县、连城县、漳平市、武平县、永定区、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屏南县、寿宁县、柘荣县、周宁县、平潭综合实验区。


二、风险地区(22个,占25.0%):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鼓楼区、海沧区湖里区、荔城区、尤溪县、丰泽区、南靖县、浦城县、建瓯市、仙游县、仓山区、晋安区、福清市、闽清县、翔安区思明区、南安市、长泰县、松溪县、古田县、城厢区、晋江市。


确保防控措施精准落实,将中风险地区以县域为单位,分为零星散发疫情区、一般疫情区、较多病例疫情区三类。在此基础上,再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划分四种,一是参照低风险地区管理的乡镇、街道(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二是零星散发疫情乡镇、街道(无涉及本地感染的聚集性疫情且确诊病例4例及以下);三是一般疫情乡镇、街道(确诊病例5—9例或发生1—3起涉及本地感染的聚集性疫情);四是较多病例疫情乡镇、街道(确诊病例10-50例或发生4起及以上涉及本地感染的聚集性疫情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具体名单见下表。


中风险地区的乡镇(街道)分布表

福建新增确诊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布图”更新……


未列出的乡镇(街道)可参照低风险地区采取防控措施。


三、高风险地区(0个):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福建新增确诊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布图”更新……


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区分布图
以疫情网络报告88个县(市、区)

(含经济开发区)划分


钟南山:新冠病毒不会像流感经常性爆发


24日,总台央视记者就最近出现的新冠肺炎“非常规”病例、以及各地下调应急响应等级等公众关切的问题,对钟南山院士进行了独家专访。


总台央视记者 陈旭婷:最近大家在形容新冠病毒的时候,都喜欢用一个词说它很“狡猾”。因为现在出现了一些“无症状感染者”,一些病例的潜伏期超过了14天,还有一些人是从医院出了院、再复检的时候发现核酸又是阳性,还有咽拭子检测是阴性、但是粪便里面还有残留病毒……像这样的情况作为公众来说应该怎么理解?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我们现在标准是使用咽拭子检测为阴性,这一个标准。但是确实有些病人肛拭子或者是粪便,还是有测到它的核酸的片段,并不是检测到活病毒,这个事是两回事。另外有一些少数的病人,出院以后经过一些复查,有的又出现核酸片段的阳性,我也不觉得很奇怪。在继续观察有两个星期,长时间的隔离以后,再复查一下,但是还值得警惕。


总台央视记者 陈旭婷:您说像这样的情况是个例吗?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少数,不能说是个例。比如说我们现在是咽拭子检测阴性两次,没有任何症状,体温、CT各方面都很好,这样就可以出院了,完了以后再隔离。一旦要说又把政策改变,把这个指标再改一改,一定要肛拭子完全阴性,很多病人就积压了、病房就周转不了。我们还是要密切观察,对这些(病人)有个分级的管理。


钟南山院士:下调响应级别时机已到


总台央视记者 陈旭婷:最近几天各个省也是陆续在下调应急响应,您觉得这个时间到没到?今天早上9点的时候,广东也是把一级响应调到了二级响应,广东是基于什么把这个下调?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我觉得到了。第一就广东来说,应该是绝大多数城市和地区新发的病人数明显减少、减少得很多,这是一个前提;另外,防控意识有很大的加强,那么一级防控是不分任何地区,我们实际上是二级的状态,一级防控的措施,以及是不分任何地方,都要采用一级的(响应)。所以现在二级的意思就是分类处理,三类,分类处理,分级分区分类处理,这是最核心的。


我认为是合适的,现在是适合。因为在这个过程一方面该紧的就紧,该松的松。这样的情况下是对发展生产这些是有利的。我认为是。


福建新增确诊1例,疑似病例全省清零!“疫情分布图”更新……


钟南山院士:防控意识要长期保持 对病毒要长期研究


总台央视记者 陈旭婷:上次在采访的时候,您讲到说我们要做好长期跟冠状病毒打交道的准备,包括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吗?如果说我们要长期做好跟它打交道的准备,作为公众来说,是不是要一直保持这样的防控的举措?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防控的级别要下降,意识要保持。这一次是人传人,所以凡是出现冠状病毒的感染,我跟世界卫生组织也讲过,我说要高度的警惕对人的传染性,所以防控的意识需要保持,防控的级别完全可以改变。


钟南山院士:记住教训 对病毒要长期研究


总台央视记者 陈旭婷:对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来说,这样跟冠状病毒长期打交道的话,他们要做什么?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我的看法,在2003年,当时要做研究,但是过了以后觉得也就没什么了,就过去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做长期的研究,只是很少数人。到了MERS,一个地区性疾病,过了2015年的高潮,过去也就过去了。所以对冠状病毒这种感染,绝大多数科研人员并没有进行长期的研究。正因为这样,所以现在才是这么一个状态。突然来了以后,可以说医务人员在使用有针对性的药物来说,可以用“手足无措”来形容。


总台央视记者 陈旭婷:那您觉得接下来是不是在这方面要下更大的力气?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当然是这样,而且不能说过去以后又放手,等下次来再说。这样不行。实际上现在有一些研究已经建立在SARS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救治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钟南山院士: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非常初步


总台央视记者 陈旭婷:所以我听您这样说,我们现在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程度大概是到了哪个阶段?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很初步,非常初步。当然可以这么说,2003年的SARS冠状病毒,到现在也没有特效药。治疗病毒的、针对性的、靶向的药,并不是说很多,但我们现在在探讨。


总台央视记者 陈旭婷:前几天王辰院士也说到,说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是会有这种可能吗?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我想这还需要时间的考虑。因为现在冠状病毒,就是SARS在17年里是有零星地出现的,但没形成气候。所以COVID-19将来会不会有一个常态、长期存在,没有形成这么一个爆发的形势,也可能。关键就是控制它到最少。它会不会成为常态、就像流感这样?我不是完全认为会像流感,流感就是每年都有,我认为可能性应该比较小。


患者平均年龄多少?

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中国-世卫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解答


2月24日晚,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介绍考察组现场调研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在会上通报:
1、关于对新冠病毒的认识:通过对不同地点分离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证实同源性达99.9%,提示病毒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异。


2、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根据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数据以及湖北武汉、广东深圳和广州、四川成都等现场考察,联合考察组对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有以下认识:


一是人口学特征。患者平均年龄51岁,30-69岁患者占77.8%,77.5%的病例来自湖北;


二是动物宿主。目前的研究表明,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


三是传播途径。目前认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已从一些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存在粪-口传播风险。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但在中国这不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四是家庭聚集性。从广东和四川的现场考察来看,78%-85%的聚集病例发生在家庭;


五是密切接触者管理。

在广东和四川,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几乎对所有已发现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和医学观察,大约1%-5%的密切接触者实验室确诊为阳性;


六是易感性。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体,因此,各年龄段人群均对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


综合: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海峡导报、央视新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