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傳奇故事二則——李謩逢吹笛翁,王積薪遇下棋媼

李謩

唐傳奇故事二則——李謩逢吹笛翁,王積薪遇下棋媼

【譯文】

李謩是唐朝開元年間教坊裡的首席吹笛手,沒人能超過他。他有事請假到越州。公家、私人輪流宴請他,以便欣賞他的神妙本領。當時有十位進士寄居在州里。他們都有家產,於是湊足了三千文錢準備在鏡湖上盪舟飲酒,邀請李謩在湖上吹笛、想要欣賞他的風彩,更加敬重人類和神靈。因為錢多人少,就相約各帶一位客人。其中有一人,到了晚上才想起這事,沒有時間去請別人。他的鄰居是個孤獨的男人。年齡很大了,長久住在鄉下,不懂人情事故。有幾間茅屋,都他稱為“獨孤丈”。於是就帶著他來了。

到了聚會的地方,只見水色澄碧、一望無邊,景物奇特。李謩拂笛演奏,遊船逐漸划向湖心。此時四周是輕雲和茂盛的草木,微風吹拂著水浪,波瀾陡起。李謩捧笛吹奏,笛聲剛響,陰暗的天空頓時開朗,水面和草木陰沉可怕,彷彿如有鬼神降臨!

唐傳奇故事二則——李謩逢吹笛翁,王積薪遇下棋媼

船上的賓客都讚歎不已,都認為天上的音樂也比不過他的笛聲。獨孤老丈一言未發。在場的人都很不高興。李謩認為他輕視自己,也非常怨憤。好一會兒,才又靜思吹奏一曲。曲調更加絕妙,在座的無不讚賞驚駭,獨孤老丈還是一言不發。請他來的人深感羞愧,對眾人說:“他獨居幽閉之處,很少進城。對音樂這門藝術,大概一無所知。”

在座的一起責備獨孤老丈,老丈依然不語,只是微微一笑。

李謩問道:“你一言不發,是不懂?還是一位高人?”

獨孤老丈緩緩地說:“你怎麼知道我不懂音樂呢?”

大家都因李謩的改變而向獨孤老丈認錯道歉。獨孤老人說:“請你吹一首《涼州》吧。”

一曲終了,獨孤老丈說:“你吹得很好。然而,笛聲中摻有夷人的聲調,你在龜茲有朋友吧?”

唐傳奇故事二則——李謩逢吹笛翁,王積薪遇下棋媼

李謩大吃一驚,起身叩拜說:“老先生乃神奇少有之人,我不知天高地厚。我的老師確實是龜茲人。”

獨孤老丈又說:“當吹到《涼州》第十三疊時你誤入《水調》,你知道嗎?”

李謩說:“我愚鈍矇昧,實在不知。”

獨孤老丈取笛欲吹。李謩連忙換了一笛,用袖子拂試後遞給獨孤老丈。他看了看,說:“這些笛子都不能用。用的人都是粗通吹笛的人。”

於是又換了一隻,說:“這隻笛子吹到入破時要破裂的,你不會捨不得吧?”

李謩說:“不敢。”

於是他就吹了起來。笛聲剛響就響遏雲霄,四座震驚,李謩恭敬、慚愧不安地不敢動。吹到第十三疊,獨孤老丈向李謩講解他剛才吹錯的地方,李謩敬重佩服地要拜謝。待到入破,笛子立即破裂,不能再吹完全曲了。李謩再次拜謝,眾人折服,於是散去。

第二天,李謩和與會的賓客一起前去看望獨孤老丈,到那兒只有茅屋尚在,獨孤老丈不見了。越州人知道後四處尋找他,然而誰也不知他的去向。

<strong>【原文】

<strong>  暮,開元中吹笛為第一部,近代無比。有故,自教坊請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觀其妙。時州科舉進士者十人,皆有資業,乃醵二千文同會鏡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風韻,尤敬人神。以費多人少,遂相約各召一客。會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記得,不遑他請。其鄰居獨孤生者,年老,久處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數間,嘗呼為“獨孤丈”,至是遂以應命。

<strong>  到會所,澄波萬頃,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漸移舟於湖心。時輕雲蒙籠,微風拂浪,波瀾陡起。李生捧笛,其聲如發之後,昏曀齊開,水木森然,彷彿如有鬼神之來。坐客皆更贊詠之,以為鈞天之樂不如也。獨孤生乃無一言。會者皆怒。李生以為輕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靜思作一曲,更加妙絕,無不賞駭。獨孤生又無言。鄰居召至者甚慚悔,白於眾曰:“獨孤村落幽處,城郭稀至,音樂之類,率所不通。”

<strong> 會客同誚責之;獨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

<strong>  李生曰:“公如是,是輕薄,為復是好手?”

<strong> 獨孤生乃徐曰:“公安知僕不會也?”

<strong> 坐客皆為李生改容謝之。獨孤曰:“公試吹《涼州》。”

<strong> 至曲終,獨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聲調雜夷樂,得無有龜茲之侶乎?”

<strong> 李生大駭,起拜曰:“丈人神絕!某亦不自知,本師實龜茲人也。”

<strong> 又曰:“第十三疊誤入《水調》,足下知之乎?”

<strong> 李生曰:“某頑蒙,實不覺。”

<strong> 獨孤生乃取吹之。李生更有一笛,拂拭以進。獨孤視之曰:“此都不堪取,執者粗通耳。”

<strong> 乃換之,曰:“此至入破,必裂,得無吝惜否?”

<strong> 李生曰:“不敢。”

<strong> 遂吹。聲發入雲,四座震慄;李生蹙踖不敢動。至第十三疊,揭示謬誤之處,敬伏將拜。及入破,笛遂敗裂,不復終曲。李生再拜,眾皆帖息,乃散。

<strong> 明日,李生並會客皆往候之,至則唯茅舍尚存,獨孤生不見矣。越人知者皆訪之,竟不知其所去。



王積薪

【譯文】

唐玄宗南逃四川,文武百官也朝著天子所到之地奔去。翰林院圍棋高手王積薪也跟隨。蜀道險要狹窄。每到住宿時,此地的驛館、住戶,多被高官和有權有勢的人佔用。王積薪沒地方睡覺,只好沿著小溪到遠處尋找,寄宿在山中的孤寡老婦人家中。家中只有婆媳二人,都關著門,只給他提供水和火。

唐傳奇故事二則——李謩逢吹笛翁,王積薪遇下棋媼

天剛黑,婆媳就將門關好歇息了。王積薪棲息在房簷下,夜深無法入睡。忽然聽到屋裡婆婆對兒媳說:“如此美好的夜晚沒什麼解悶散心的,與你下盤圍棋一比勝負可以嗎?”

兒媳說:“好”。

王積薪心中奇怪:“屋裡沒有點燈,婆媳又各在東、西二屋。”

他將耳朵貼在門上偷聽。一會兒,聽到兒媳說:“起東五南九放一子。”

婆婆說:“在東五南十二放一子。”

兒媳說:“起西八南十放一子。”

婆婆說:“在西九南十放一子。”

每放一子都經過長久的思量。四更天快過去了,王積薪暗中都記下來了,婆媳倆只下了三十六子。忽然聽到婆婆說:“你敗局已定。我只贏了九子!”

兒媳也甘拜下風。王積薪在黎明後,整理好衣冠叩門求教。老婦人說:“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擺一盤棋。”

王積薪立即從行囊裡拿出棋盤,盡他平生所學的奧妙擺棋。還沒擺到十子,老婦人回頭對兒媳說:“這人可以教給他幾個常用的招數。”

兒媳婦指導王積薪攻守、殺奪、救應、防拒的方法,說的都很簡明。王積薪請求進一步講授,老婦人笑著說:“這些就可讓你在人間無敵手了!”

王積薪真誠地道謝而別。走了十多步,再回去,怎麼也找不到那房舍了。從此王積薪的棋藝,沒人能比。閒時他就擺佈所記的婆媳下的那盤棋,盡心竭力地想擺佈出勝九子的棋局,始終沒有擺出來。這局棋名為“鄧艾開蜀勢”,至今棋譜還在,世人沒人能解開這局棋。

唐傳奇故事二則——李謩逢吹笛翁,王積薪遇下棋媼

<strong>【原文】

<strong>  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棋者王積薪從焉。蜀道隘狹,每行旅止息,道中之郵亭人舍,多為尊官有力之所先。積薪棲無所入,因沿溪深遠,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婦姑,皆闔戶,止給水火。才瞑,婦姑皆闔戶而休。積薪棲於簷下,夜闌不寢,忽聞堂內姑謂婦曰:"良宵無以適興,與子圍棋一賭可乎?”

<strong> 婦曰:“諾。”

<strong> 積薪私心奇之:“堂內素無燈燭,又婦姑各在東西室。”

<strong> 積薪乃附耳門扉,俄聞婦曰:“起東五南九置子矣。”

<strong> 姑應曰:“東五南十二置子矣。”

<strong> 婦又曰:“起西八南十置子矣。”

<strong> 姑又應曰:“西九南十置子矣。”

<strong> 每置一子皆良久思惟。夜將盡四更,積薪一一密記,其下止三十六。忽聞姑曰:“子已敗矣,吾止勝九枰耳。”

<strong> 婦亦甘焉。積薪遲明,具衣冠請問。孤姥曰:“爾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

<strong> 積薪即出囊中局,盡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數,孤姥顧謂婦曰:“是子可教以常勢耳。”

<strong> 婦乃指示攻守、殺奪、救應、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積薪即更求其說。孤姥笑曰:“止此,亦無敵於人間矣。”

<strong> 積薪虔謝而別。行十數步,再詣,則失向來之室閭矣。自是積薪之藝,絕無其倫。即布所記婦姑對敵之勢,罄竭心力較其九枰之勝,終不得也。因名“鄧艾開蜀勢”,至今棋圖有焉,而世人終莫得而解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