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全面上位 郭廣昌欲借道“地產”謀萬億資產夢

在梁信軍出走三年後,復星國際(HK.00656)創始人之一的汪群斌亦選擇了“淡出一線”。

與此同時,更多的新生代高管被賦予了重任。兩位70後陳啟宇、徐曉亮,出任聯席首席執行官,全面接手公司日常的業務經營和管理;而負責地產線的龔平,與財務線的薛林楠等高管則成為輪崗制度的實踐者。

自1992年成立以來,復星國際依靠醫療和地產兩大主業的支撐,成功將版圖擴張至眾多領域。不過從2019年開始,郭廣昌就不止一次的宣稱要進行戰略聚焦。

長期負責地產業務的徐曉亮,如今被推到了最前臺。這是否意味著,地產板塊在集團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空間?

地產系掌門人徐曉亮獲高升

2月21日,復星國際進行了近年來最大的一次人事調整。

公司聯合創始人、2號人物汪群斌不再擔任CEO,轉而赴任聯席董事長一職。按照郭廣昌的解釋,汪群斌將投入到公司的頂層設計、戰略制定和團隊發展上。

而復星集團CEO的職位,將由陳啟宇和徐曉亮共同擔任。近年來,他們作為公司聯席總裁,主要分管健康,富足和快樂三大業務。

徐曉亮是復星集團的老人。他於1998年加入復星,歷任復地集團總經理助理、策源地產總經理、復星地產控股總裁等職位。在原來負責地產業務的範偉隱退後,徐曉亮逐漸成為地產條線的負責人。

除了復星集團聯席CEO一職,徐曉亮還兼任著復星蜂巢董事長、豫園股份(SH.600655)董事長等眾多子公司的職位。在復星地產板塊迴歸A股的過程中,他成功推動了復地集團與豫園股份的資源整合工作。

同時,徐曉亮也是郭廣昌“蜂巢城市理念”的堅決執行者。所謂的“蜂巢城市”理念,即通過導入核心產業資源作為建設核心,並引入相關的衍生資源和生活服務功能的產品策略。自復地集團退市之後,“蜂巢城市”便成為復星地產系的發展理念,一直延續至今。

郭廣昌這樣評價徐曉亮:從復星成長起來的老同學,一直保持著積極的創業狀態、不斷在自我突破。

本次人事換防的另一個特點是,復星國際將開啟輪崗制度。其中,原復星蜂巢首席執行官、復地集團董事長龔平,將出任復星國際首席財務官。郭廣昌對輪崗制度的解釋是,提升公司高級管理人才的綜合能力。

不難看出,長期在地產條線工作的徐曉亮和龔平,被郭廣昌賦予了更重的責任。接下來,復星的集團資源,是否會向地產板塊傾斜呢?

欲重拾地產開發?

目前來看,復星集團的地產板塊主要分佈在復星蜂巢和復星旅文(HK.01992)。

復星蜂巢是復星全球涉房業務的投資管理、資產管理、資本管理與人力管理的賦能和服務平臺。郭廣昌表示,“經過多年探索,部分蜂巢項目已經完成從0到1的進化”。

在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看來,復星蜂巢可以說是產城融合的升級版。有助於公司揚長避短,綜合發揮整個集團的優勢。他同時還指出,新模式沒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鑑,因此需要邊探索完善邊推進。

據瞭解,2020年,復星蜂巢要解決的痛點有兩個:投前拿地和投後落地。徐曉亮表示,房住不炒的剛需屬性保證了市場穩定。復星的蜂巢產城融合、產地房的模式會更有機會。接下來,復星蜂巢是否開啟較大規模的“圈地運動”,來為“大蜂巢”做支撐?

事實上,徐曉亮掌管的豫園股份,早已成為實踐“蜂巢城市理念”的試驗檯。從2018年開始,復地集團便與豫園股份掀起了資源整合。在2019年12月底,豫園股份董事會完成換血,復星系全面上位。據悉,接下來複地集團將不再持有資產,轉而成為豫園股份的控股股東。

豫園股份也在加速擴張。2019年以來,豫園股份新增6個房地產項目,拿地金額超過110億元,新增土地面積174.19萬平米。而在2015年至2017年,復地集團新增土地面積分別為:64萬平米、26.8萬平米、100萬平米。

另一方面,復星國際還在2018年將復星旅文拆分上市。公司被郭廣昌放到了集團三大業務中的“快樂板塊”。雖然打著“文旅”的外衣,但其中配套的地產項目對保障公司現金流,依舊起著很大的作用。在三亞·亞特蘭蒂斯獲得市場認可後,復星旅文還在麗江、江蘇太倉等地展開了異地複製。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複星國際擴張步伐逐漸放緩,郭廣昌提出的“三年實現資產萬億”的目標也未能如願。在這種背景下,地產板塊似乎正迎來發展契機。

不過,與傳統的規模房企相比,復星集團明顯不想單純的走住宅―開發―銷售的老路。復星集團正利用其在保險、醫療、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優勢,給地產披上新的外衣。

如今,房企規模化競爭日益加劇,復星系的地產業務想要重整旗鼓絕非易事。在郭廣昌的“大蜂巢”理念下,復星國際能否擺脫傳統地產的束縛,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同時,集團各種資源又將如何為地產助力?擺在徐曉亮面前的任務並不輕鬆。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