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解讀“十三條”政策措施丨受疫情影響的主要法律問題有這些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童童 攝影 華小峰)為緩解疫情影響下中小企業面臨的生產經營困難,半個月前,四川省政府出臺“十三條”具體政策措施。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如何?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2月25日,四川日報全媒體集群邀請來自省民營辦、省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司法廳、省稅務局、省金融監管局等“十三條”政策措施起草牽頭部門嘉賓對此開展解讀,並回答企業和網友們的問題。

在线解读“十三条”政策措施丨受疫情影响的主要法律问题有这些

其中,省司法廳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曉林就“十三條”政策措施中最後一條落實情況,受疫情影響的主要法律問題,民營中小企業獲得法律援助服務的渠道,作了解答。

問題1:“十三條”政策措施中,最後一條關於“開闢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提供免費法律服務”,是如何落實的?

最後一條“開闢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提供免費法律服務”是司法廳作為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的主管機關、組織實施機關責無旁貸的職責。為此,在省市場監管局、經信廳、司法廳會籤的《關於做好應對疫情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有關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的通知》中明確:對在省內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登記,生產疫情防控物資、參與生活物資保供、承擔生活物資無償運輸的中小企業,參與疫情防控的醫療單位,受疫情影響處於停產、半停產、營業困難的中小企業,以及上述企業單位職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務。鼓勵各律師事務所及律師、法律服務所及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為法律援助以外的社會各界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省司法廳出臺的《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大民事法律援助範圍的通知》還對服務方式、經費保障等作了詳細規定。

問題2:法律援助與公益性法律服務有何區別?服務方式主要有那些?

法律援助是由各級司法廳局所屬的法律援助中心自身的公職身份律師或組織的律師事務所的律師為社會提供免費的諮詢、代理、辯護等法律服務,律師的費用由政府給予補貼;公益性法律服務是司法廳局鼓勵律師事務所主動為社會提供減免等優惠收費的法律服務。

法律援助服務形式為:解答法律諮詢、代擬法律文書、出具法律意見、非訴訟法律事務代理;公益性法律服務除以上法律援助服務方式外,還包括訴訟代理。

問題3:目前受疫情影響的主要法律問題有哪些?

總體而言,受疫情影響,民營中小企業的當務之急是搞好自身的疫情防控、組織恢復生產經營、爭取政府各部門幫扶企業各項政策的落地。民營中小企業處理企業與員工、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法律、經濟關係(或糾紛)的法律服務需求具有滯後性。

當前民營企業在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經營過程中,除與稅務局、人社局的社會保險機構發生行政上的法律關係外,主要涉及企業與員工,企業與銀行、供應商、客戶等平等主體之間的合同關係、債權債務關係。

就本次疫情是否屬於不可抗力問題,2020年2月10日,全國人大法工委就疫情防控有關問題答記者問中,明確答覆:當前我國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了保護公眾健康,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疫情防控措施。對於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當事人來說,屬於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這是目前為止,最為權威的解釋。今後最高法院應該會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將本次疫情屬於不可抗力的結論固定下來,並在司法實踐中運用。

企業主要面臨2個方面的問題:與員工的問題,與平等主體的問題。

與員工的問題,有解除勞動關係(包括勞動合同到期不再續簽和提前終止勞動關係兩種情況)的問題;職工主動離職(包括勞動合同到期職工主動不再續簽和職工提前終止勞動關係兩種情況)問題;企業延遲發放職工工資、報酬或降低工資、報酬的問題(只有基本工資或按照政府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取消績效工資補貼等);停工期間向員工發放生活費的問題(生活費標準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70%)。

與平等主體的問題主要涉及:對債權人(銀行、房東業主)支付費用逾期、交貨逾期、交房逾期、工程進度延誤等問題;對債務人催收欠款問題等等。法律上,針對不可抗力,規定了可以免除違約責任、延期履行、減免債務,但企業要及時給相對的公司企業發函,說明情況、提出延期履行義務、減免違約責任的要求,並有效送達對方,作為今後“結算”的依據。

還未暴露出來的法律問題,建議企業可提前準備,蒐集一些舉措作為證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