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初期都有哪些症狀?

手機用戶3752426157


我是小影大夫。糖尿病早期有哪些症狀?糖尿病的早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糖尿病的診斷其實不難,通過測量血糖即可很容易得診斷,即便是沒有出現症狀,兩次血糖增高,就可以診斷為糖尿病。糖尿病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非常重要。糖尿病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帶來的併發症,對心腦腎眼、微小血管以及神經的損害巨大。

糖尿病的早期可無明顯症狀,也可有明顯的三多一少症狀

糖尿病就是血中的血糖增高,從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症狀。典型的症狀是"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

1.多飲

無論怎麼喝水,都還是很渴,所以經常喝水。

2.多食

就是吃的很多,人體無法利用血液中的糖分來供能,就要攝入更多的食物,所以就會吃很多。


3.多尿

經常上廁所,多尿。

4.體重減輕

無論怎麼吃,都還是很瘦,出現了體重減輕。

以上就是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狀,多見於1型糖尿病,有符合症狀的,一定要去檢查下血糖,抽血檢查即可,很簡單。

5.乏力、肥胖

多見於2型糖尿病,糖尿病發病前會有肥胖,如果得不到治療,會持續出現體重下降。

糖尿病的診斷不難,抽血查血糖即可,並且現在單位的體檢,都會有個血糖的指標。有血糖高的要注意一下。

糖尿病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引起的併發症。所以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如果糖尿病不控制,沒有得到正規的治療,可以引起心臟、腦、眼睛、腎臟的病變,它可以引起全身末梢血管和神經的疾病,比如糖尿病眼病、腎病。糖尿病足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嚴重的可能要截肢,還可以引起長期傷口不癒合。



所以,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堅持用藥控制血糖,以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目前沒有糖尿病的,依然要注意自己血糖的變化,特別是中老年人。


小影大夫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不死的癌症。但是,並不說糖尿病不會引起死亡,只是糖尿病患者並不是死於糖尿病本身,而是喪命於糖尿病的各種併發症。糖尿病對人體身心健康危害極大,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及時的調理治療,是可以避免糖尿病進一步加重的,更為可貴的是可以減少併發病的發生。

一般而言,糖尿病在初期並非沒有症狀,當出現以下這些症狀時,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初期症狀,如:

一、出現眼睛容易疲勞,視力急劇下降。當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勞,而且看不清東西,站起來時眼前發黑、眼皮下垂、視界變窄以及看東西模糊不清時,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

二、出現餐後低血糖。糖尿病早期由於胰島素分泌過程緩慢,當達到胰島素分泌達高峰時,餐後血糖高峰已過,因此可出現低血糖的情況。如果在兩餐中間的時間,經常發生頭暈、心慌等低血糖症狀時,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三、出現飢餓和多食。糖尿病患者因體內的糖份作為尿糖排洩出去,吸收不到足夠的熱量維持身體的基本需求,會常常感到異常的飢餓,食量大增,但依舊飢餓如故。

四、出現皮膚瘙癢症狀。當身體的皮膚經常出現不明原因的瘙癢,特別是老年人,除考慮老年性皮膚瘙癢外,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時檢查血糖。

五、出現手腳麻痺、發抖。如果有頑固性手腳麻痺、手腳發抖、手指活動不靈及陣痛感、劇烈的神經炎性腳痛,還有自律神經障礙等症狀,這些都屬於常見的糖尿病早期症狀。

六、出現腹瀉的症狀。每日腹瀉次數2~10次不等,常於餐後、夜間或清晨排便,大便不成形或是脂肪瀉,表現為頑固或間歇性的腹瀉時,有可能是與糖尿病有關。 

七、出現不明原因的感染。這種感染可以發生在皮膚、口腔、泌尿系統、肺部等部位,其特點就是感染反覆發生,纏綿難愈,也要考慮檢查血糖及尿糖情況。

八、出現性功能障礙。特別是中年肥胖的性功能障礙者,可考慮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時檢查血糖情況。

九、女性患有糖尿病患者,會出現月經不調,出現多次自然流產,死胎或新生兒過胖。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知道糖尿病的早期症狀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糖尿病。但遺憾的是,指望通過症狀發現糖尿病是不大可能的。通過糖尿病症狀發現了糖尿病,其實可能已經有糖尿病好多年了。不過,畢竟比一直不發現,等到嚴重併發症出來了,再診斷糖尿病要好。

所以,講一講糖尿病的早期症狀還是有一定意義。

糖尿病的症狀首先要說明的是,不同類型糖尿病差異很大。1型糖尿病症狀非常明顯,一般比較容易引起注意。糖尿病的症狀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質、水、鹽、酸礆代謝紊亂及血管、神經併發症所造成的結果,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為:

⑴ 多尿:是血糖升高,身體努力通過尿液排除糖分的結果。

⑵ 多飲:是因為排尿多,身體需要補充丟失的水分的結果。

⑶ 多食:身體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能量缺乏的結果。

⑷ 體力和體重下降:這是能量不足,脂肪及蛋白質消耗的結果。

以上四條習慣上被稱為“三多一少”。

糖尿病時還有以下臨床表現:

①乏力;②皮膚瘙癢;③視物模糊;④肢體麻木;⑤反覆出現皮膚感染(癤、癰)或泌尿系感染;⑥因血糖過高而昏迷。⑦勃起功能障礙(陽萎)。

輕症糖尿病患者常無症狀,必須通過化驗血糖來診斷。因此,40歲以上的人,及一些高危險人群建議每年測一次血糖,早期發現糖尿病。

糖尿病診斷不必有糖尿病症狀。診斷標準如下:

有糖尿病症狀(多尿、煩渴、多飲、消瘦)者符合以下三條之一者為糖尿病:

1. 隨機(一天中任意時間)血漿血糖≥11.1mmol/L。

2. 空腹血漿血糖≥7.0mmol/L。

3.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兩小時血漿血糖≥11.1mmol/L。

無症狀者診斷為糖尿病應有兩次血糖測定結果達到以上標準。


內分泌楊金奎教授


我原來身體很壯。我一拳能把藤椅砸個洞。我因工作壓力大,在努力競爭拼博,又加上老人患重疾,我白天晚上不是在單位就是在醫院陪床。熬拼了三年,把老人送走後,身體就垮了,吃得多(好),喝得多(總口渴),小便多,人一下子就消瘦了。渾身疲憊不堪。確診,二型糖尿病。這是三十多年前的事。


大蠍子用戶5950467594


據有品PICOOC高血壓臨床醫學海外研究中心調查顯示,中國糖尿病患者現已達到1.14億,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糖尿病其實並不可怕,真正讓人擔心的是潛伏在高血壓背後的心、腦、眼、腎、足等器官的病變,前期如果發現多飲、多尿、多食等症狀,就要警惕是否得了糖尿病,這時就需要做正確而全面的診斷,這是治療糖尿病及糖尿病併發症的良好開始。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

一般情況下,當出現“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狀時,並且符合以下三條中任何一條就可診斷為糖尿病:

① 空腹血糖(醫院抽血化驗)≥7.0毫摩爾/升

② 一天中任意時間抽血化驗,血糖≥11.1毫摩爾/升

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服糖後2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

糖尿病一旦確診後,我們就該定期去醫院進行檢查,以便了解病情,方便醫生根據病情發展更改治療方案,防範於未然。

  • 眼部篩查:每半年或者一年一次,若眼部有異常,需增加檢查次數
  • 糖化血紅蛋白檢查:每3個月1次,反映過去兩三個月裡血糖的平均水平
  • 血液生化全套檢查:每半年或者一年一次,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尿酸等有問題患者,建議每三個月1次
  • 尿常規檢查:每半年或者一年一次,除了檢查尿糖外,還必須檢查尿微量白蛋白
  • 心電圖檢查:每年一次,檢查心臟等
  • 神經檢查:每年一次,檢查是否有神經病變

看懂化驗單各項指標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僅看有無症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進行許多化驗和檢查。

尿糖(U-GLU)

正常情況下,尿糖檢查呈陰性,用" - "表示,當血糖濃度增高到8.9~10.0毫摩爾/升時,尿糖增高呈陽性,臨床用“+”表示。“+”越多,尿糖越高。

血糖(BS)

空腹血糖(FPG)正常值為3.9~6.1毫摩爾/升;6.1~7.0毫摩爾/升為空腹血糖受損;≥7.0毫摩爾/升或者餐後2小時≥11.1毫摩爾/升為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具體方法為口服葡萄糖75克,,在空腹及服糖後30分鐘、1小時、2小時、3小時各測一次血糖。若患糖尿病時,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或服糖後2小時的血糖≥11.1毫摩爾/升;服糖後2小時血糖在7.8~11.1毫摩爾/升,可以診斷為糖耐量受損。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糖化血紅蛋白可以反映採血前兩三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反映血糖控制好壞有效而可靠的指標,其正常值為4%~6%

血糖儀的選擇技巧

面對參差不齊的血糖儀,想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必須要get以下5個選購方法:

① 優選檢查時採血量少的;

② 血糖儀的血糖檢測結果,應該與靜脈抽血化驗所得測試結果接近的為宜;

③ 看血糖儀售後服務工作,試紙供貨情況是否充足,防止出現"有炊無米"的情形;

④ 看機器運行情況,譬如採血針是否便利、機器讀數時間、顯示屏的清晰程度,電池更換是否方便,整體大小等;

⑤ 是否有記憶功能,一臺有記錄功能的血糖儀,能記錄之前每次測得血糖值,更加便於分析病情。

測血糖的最佳時間

不少糖友在去醫院測血糖途中會消耗一定身體能量,測量結果往往會有一定誤差,不能作為測定血糖的唯一標準,原則上,不受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測出來的血糖是最準確的。

通過對人體血糖變化規律的研究,凌晨3點血糖值通常最低(一般不低於3.8)毫摩爾/升,然後,血糖逐漸升高。

正常人由於胰島功能尚可正常運作,因此血糖可以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而糖尿病患者有與自身胰島素水平較低,血糖受胰島素抵抗激素明顯,血糖值會不斷升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血糖檢測需在空腹8小時後,最好凌晨6~8點間採血,測血糖前不進行運動。

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該選哪個?

每日只查一次血糖,往往難以反映患者一天血糖的平均值,但是實時監測血糖又十分麻煩,因此,通常選取較為具有代表性的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來監測。

①空腹血糖:

8~12小時不進食,通常在造成6~8點間抽血檢查。主要反映患者自身的胰島β細胞在沒有糖負荷的情況下分泌胰島素的基礎水平,以及前一天晚上所用藥物對血糖的控制情況。

②餐後血糖:

從進食開始,餐後2小時採血測血糖。可以反映進餐後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以及飲食結合藥物綜合治療效果。通過對餐後2小時血糖的檢測,比較有助於發現2型糖尿病。

控制好自己的空腹血糖,對於長期使用降糖藥的糖友具有重大意義;對於早期和輕微糖友們來說,空腹血糖往往小於7.0毫摩爾/升,因此還要注意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如果空腹血糖大於11.1毫摩爾/升,說明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較差


老護士談健康


我是小鋆醫生,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糖尿病典型症狀“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及體重減輕,若有這些典型症狀應及早篩查糖尿病。話不多說,我們接下來講一下大眾一般不知道的症狀。

1.失眠:由於多尿,糖尿病患者的睡眠會受到影響,同時糖尿病性腦血管疾病產生的腦動脈硬化可表現為神經衰弱綜合徵,其中就包括了頭暈、頭痛、失眠、乏力等症狀。

2.皮膚瘙癢:由於尿糖刺激局部,女性的瘙癢症狀多見於陰部,皮膚及足部失水、乾燥也更容易引起瘙癢症狀、誘發糖尿病足的產生。糖尿病神經病變容易使患者有足部、手部呈手套襪子樣的神經性疼痛,有些患者會有螞蟻爬行、感覺過敏的情況發生。

3.足跟疼痛、刺痛、間歇性跛行:老年患者最易發生的症狀,若長期疼痛,部分患者會進行X線的檢查,多表現為骨刺,走路時足跟疼痛明顯,甚至腳不能沾地,一般需要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理療沒有明顯好轉,最後導致間歇性跛行,走一會兒就得停下歇會兒。

4.腿部抽筋、麻木、疼痛、萎縮、乏力:腿部抽筋症狀多在夜間發作,常被誤認為缺鈣,服用鈣片、增加日曬均不可緩解。麻木、疼痛多為糖尿病神經病變所致,早期可表現為腳趾的麻木刺痛、逐漸向上延伸至足踝部,呈襪套樣分佈,後期可因間歇性跛行、神經痛導致足部廢用,肌肉萎縮、乏力,更難以行走。

5.視力減退:為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視網膜病變,若患者年紀較輕,未達到視力嚴重退化時較易發現,若為老年性患者容易忽視為老年病。

6.腹瀉:為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神經病變,解釋為不常見的胃腸道神經改變,若長期腹瀉,無明顯誘因,必須嚴格篩查糖尿病。

我是堅持健康科普的小鋆醫生,碼字不易,如果能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小鋆醫生


糖尿病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血糖升高為主的慢性代謝性疾病。我相信大家對這個疾病都不陌生,防治糖尿病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症狀?

一、視力下降

很多人認為視力下降是由於用眼過度而導致的。其實,糖尿病也是可以導致視力下降。糖尿病是血管內血糖升高為主,當眼部的血管血糖升高時,會導致視網膜病變或白內障而引起視力下降。

二、皮膚瘙癢

血管裡的血糖升高可以刺激皮膚神經末梢而引起皮膚騷。同時也會導致皮膚局部的抵抗力下降,造成皮膚真菌感染幾率增加,如手癬,足癬,股癬等皮膚病。



三、感覺異常

血管裡的血糖升高可以麻痺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支配疼痛感覺的神經,使其對疼痛傳導出現異常。如肢體遠端的麻木感增加、疼痛觸覺減輕等。這種症狀一般是由輕到重,逐漸進展。

四、傷口癒合延遲

血管裡血糖升高可以影響外周血管作用。一旦有傷口出現,高血糖會影響傷口周圍的血供,加上糖尿病患者營養流失嚴重及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從而導致傷口癒合延遲。

五、尿路感染增多

由於尿道特殊的生理結構因素的影響,因此尿道會常受到各種病原體的侵襲。而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同時也會導致尿糖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排尿的過程中,會有部分糖分殘留在尿道。這就容易給在尿道的病原體帶來源源不斷的營養物質,從而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幾率。

六、骨質疏鬆

人體中的血糖和鈣是相互共存的,一者的升高必定會導致另一者的減少。當血糖升高時,腎臟在排出多餘的血糖時,血液中的鈣也會隨著尿液大量丟失,容易導致骨基質減少從而引起骨質疏鬆。



七、性功能障礙

根據相關的科研表明:男性糖尿病患者合併有陽痿者約佔40%~50%。上述已經提及到了血管內,血糖升高會麻痺神經系統,使其控制的區域支配作用減弱。因此會導致男性性慾減退、陰莖勃起不堅等性功能障礙問題。


用的來說:糖尿病早期症狀可以視力下降、皮膚瘙癢、感覺異常、傷口癒合延遲、尿路感染增加、骨質疏鬆以及性功能障礙等七大早期表現。

健康所繫,生命相托。關注和點贊姚醫生,用通俗易懂的言語傳遞科普知識,守護您的健康!


姚醫生


糖尿病的早期表現典型的就是“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同時伴隨著體重減輕,如果出現這些表現可以在臨床上診斷為糖尿病,但是最終還是要經過檢測血糖等指標進行最終確診。一般一型糖尿病的表現會比較明顯。

如果是二型糖尿病或者是兒童,很多時候的早期表現很容易被忽略,兒童在糖尿病的早期表現會出現厭食、嘔吐、注意力不集中、乏力,不願意動等表現。

二型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時候主要還是會出現疲乏虛弱、無力、工作時不能集中精力。出現一段時間的體重快速增加,體態肥胖,同時患有高血脂、高血壓、冠心病等。

並且有些患者還會伴有尿路感染或者皮膚感染等問題,而且藥物無法根治。

有些患者也會出現突然間的視力減退或視物模糊。

還有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或腹痛等問題,但是又找不到胃腸道的原因。

二型糖尿病由於很多患者都是由於長期的不良習慣導致的,所以早期表現也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通過大數據分析,還有患者會出現四肢痠痛或腰痛。性慾減退或陽痿,月經失調。習慣性便秘等。


糖尿病養生大講糖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時會長期存在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的慢性損傷和功能性障礙。糖尿病目前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慢性疾病,只能通過多種手段進行控制。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下列情況,一定要警惕,你有可能已經進入了糖尿病早期。

第一點,尿液異常

尿液泡沫多且難以消散,比較粘稠,這是因為尿液中的血糖成份高,正常人的體能血糖含量正常,糖尿病患者體內血糖量高,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受阻,導致尿液中的血糖含量遠高於常人,如果出現螞蟻舔舐尿液的狀況,就需要格外警惕,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血糖含量。

第二點,傷口癒合慢

傷口的癒合主要靠的是蛋白質的分化。但如果體內血糖含量高會影響傷口的癒合,如果出現皮膚破損而長期無法癒合,就需要提高警惕,最好去醫院檢查血糖含量。

第三點,時常飢餓

口渴,體重減少。糖尿病患者有多飲、多食、體重減少的症狀。如果正常人出現食慾大漲,並且喜好甜食,而且水杯不離手,但在食量大漲的情況下體重任然在減少,就要格外注意,這是因為體內血糖無法正常吸收而被排出體外。

第四點,便秘腹瀉

精神萎靡。如果便秘腹瀉交替出現,並且久治不愈,沒有多少運動就會喊累,四肢麻痺、經常會夜間小腿抽筋,這是因為血糖含量提高,而血液內其他電解質含量受到影響。而且眼冒金星,視力衰減,睡不夠覺,就需要多加警惕,最好需要去檢查血糖。

  糖尿病是一種需要長期治療控制的慢性疾病,糖尿病最痛苦的就是併發症和血糖的控制,糖尿病患者需要時刻注意飲食和血糖的檢測。早發現、早治療,出現上述這些狀況,需要早一點進行治療計劃,大部分輕型糖尿病患者可以用飲食治療進行控制。


HLH王泓


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疾病,雖然不能根治,但只要有效地控制血糖,患者大多可以正常生活。

不過,糖尿病患者若處理不當,致使血糖長期偏高,就容易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傷,特別是引起眼睛視網膜微絲血管病變,也就是醫學上常說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俗稱“糖尿上眼”,簡稱“糖網病”。

研究數據顯示,約有一成患上糖尿病五年的病人,即使病情穩定,也可能患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糖尿眼病情發生越嚴重。

糖尿病作為一種內分泌疾病,為什麼會造成視力損失呢?

眼科醫生表示:眼睛是能通過特殊儀器看到血管的器官,由於糖尿病容易引起微血管病變,通過眼睛表現得也特別明顯。

“糖尿病人因為血糖高容易導致代謝異常,引起血管病變,侵蝕眼睛,有些血管缺血,缺血以後刺激它長出新生血管,新生血管生長對視網膜有害無益,其可引起纖維增生,有時還可導致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也可長入玻璃體,引起玻璃體出血。”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主要是有三種形式,可嚴重影響視力:

1.黃斑水腫: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心部位,是視神經感光細胞最密集的地方,眼底微血管病變容易導致黃斑部出現水腫,使黃斑區感光機能變弱,嚴重影響視力。

2.眼內出血:新生血管破裂造成眼內出血,滲入到玻璃體並使之變得混濁,光線通過瞳孔後被混濁的玻璃體阻攔,使混濁物的陰影投射到視網膜上,造成飛蚊症,影響視力。

3.視網膜剝離:眼球內反覆出血容易導致疤痕化 ,使視網膜變形,嚴重則可能造成視網膜剝離症。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初期,多數病人沒有明顯症狀,視力不受影響,但是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引起不同程度視力減退。當糖尿病患者出現以下7個任何一種症狀時,建議儘快到正規的眼科醫院就診:

1.視力減退,尤其是夜間視力下降較明顯;

2.出現飛蚊症,眼前有陰影漂動;

3.視野缺損,眼睛能看到的範圍較以前明顯縮小;

4.上瞼下垂或出現眼球運動障礙;

5.視物不清,如隔雲煙;

6.看東西出現重影;

7.視物有閃光感;

糖尿病患者即使將血糖控制得很平穩,還是可能出現“糖網病”。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定期到正規的眼科醫院做眼底檢查,一旦發現有視網膜病變的症狀,建議及早治療。

糖網病的治療方式包括:激光光凝治療、玻璃體腔內抗VEGF注射治療、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臨床顯示,以上手段結合的複合治療對糖網病效果更佳。

可幫助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患者避免進一步的血管增生,降低玻璃體出血和視網膜剝離的危險性。這種方法是在黃斑部位以外的視網膜進行全面的視網膜激光治療。

糖網病的治療方式包括:激光光凝治療、玻璃體腔內抗VEGF注射治療、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臨床顯示,以上手段結合的複合治療對糖網病效果更佳。激光光凝治療

可幫助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患者避免進一步的血管增生,降低玻璃體出血和視網膜剝離的危險性。這種方法是在黃斑部位以外的視網膜進行全面的視網膜激光治療。

利用例如類固醇或抗血管生長因子藥物,注射入眼內玻璃體,來治療黃斑部水腫或異常新增血管,成效不錯。但病人會出現復發的情況,因此需要重複進行注射治療。

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

如果病人患有玻璃體出血,無法通過自身吸收,又或者同時出現牽引性視網膜脫離,可考慮接受手術,目的是將充滿血液或血塊的玻璃體切除,這樣便可清洗玻璃體並解除視網膜受牽引的風險。

溫馨提示:

糖尿病是一種容易引起細微血管病變的疾病,眼睛的視網膜佈滿微絲血管,因此,是重災區之一。所以希小瑪建議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要控制好血糖,建議吃低糖食品並做適量運動,發現眼部異常,及時前往專業眼科醫院進行檢查。


希望希瑪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關注頭條號【皙姑娘】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如果您有眼科疾病等相關問題諮詢,歡迎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