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觀:當我們談論理性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我們經常會形容某某非常理智,行事很理性,而根據二分法,把理性的反面稱作感性。一旦我們把什麼現象命名,這個現象彷彿就固定下來被我們掌握,甚至成為了一種“真實”的存在。

我的世界觀:當我們談論理性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理性這個東西,也不存在純粹理性的人,也不能說某些人因為有了什麼東西就獲得了理性。從這個角度來看,理性和感性,都只是一種人的傾向,一種態度,一種方法,不能說誰天生就是理性或感性的,而是在成長中,逐漸具有了理性的態度。

對於什麼是理性這一話題,我不想引用太多歷史的論證、東西方思想的交鋒等等。理性這個內容,恰好是我們純粹可以靠經驗和思維就能夠去想象和理解的東西,下面就來看看理性的各個方面。

理性的一個本質:

我們再說某人很理性的時候,大多時候隱含的意思是有邏輯,有條理,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去判斷,並推理決定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從英文的角度來看,理性是reason,就是對因果律的掌握,對前因後果的洞察和運用。

從這個層面來看,可以說理性的本質就是因果。但這個世界並不是完全由因果律支配的,只侷限在因果的角度,就會大大限制了理性的能力。我們把目光轉向兩個最為重要的科學方法——歸納和演繹,現代的科學大廈幾乎都是用這兩種方法壘起來的,那麼現代科學最核心的理性是否在這兩種方法裡顯現了其真正的身份呢?

我的世界觀:當我們談論理性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歸納實際上是一種對歷史經驗的總結,是根據以前和現在的東西,總結出一般規律。而演繹則是一種基於當下的情況和掌握的理論,進行對未來或未知的推理。如果當下是一個座標的話,歸納是向過去看,而演繹是往前看。

理性的這兩個最主要的工具,如果配合的好,恰巧就能覆蓋從過去到現在,再到將來的一個思維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似乎可以發現理性的更深層次的本質——

理性,就是可以在全時間的維度上,去思考一切。

換個角度說一個人具有理性,就是具有一種可以總結過去,可以體察現在,可以預測未來的能力,是一種能夠對時間以及時間中不同的可能性進行連續抽象思考的能力。

而理性的反面,比如我們說的感性、衝動,更多的是一種“現時思維”,是基於當下的情況的一種反饋,而沒有更多考慮歷史經驗和未來的結果。

理性的兩個表現:

如果理性是一種基於連續時間的思考,而感性是現時思考,那麼實際上理性是一種對關係,以及關係變化的思考能力。它考察的是水結成冰,冰又化成水的這一系列過程,它能夠幫助人思考做的每一個決策可能會帶來的後果。

如果把這個能力運用在兩種不同的關係裡,就會呈現出我們熟悉的兩個新名字——智商和情商。

我的世界觀:當我們談論理性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簡單的說,我們所能接觸到的關係無非就兩類——自然關係和社會關係。物理、化學、數學等研究的就是一些自然關係,以及在這些關係裡的原理。能夠在這些領域,很好的應用一種全時間的思考能力,去尋找不同事物之間的關聯,以及這種關聯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方向,這就是一種應用在自然關係中的理性,也就是我們說的——智商。

還有一種理性,就是為人處世讓他人看起來很合理,行為是可以預測或可以理解的,在這個基礎上是好相處好合作的。這種理性能力其實就是我們所謂的——情商。這種理性能力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可以運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同時做出一些能夠讓他人理解的反饋。如果這種能力底下,輕則會被叫做低情商,重則會被叫做瘋子。

現在人們口中經常說的“直男”,大多就是那種可以將理性運用在自然關係中,甚至可以做到非常高水平,上到天體物理,下到編程算法無一不精通,但卻不能將這種理性能力運用在與他人相處中,缺乏理性的互動,以一種線性的純粹因果關係來去看待人際關係,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活該單身”。

理性的三個階段:

對理性有了一些瞭解之後,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理性如何發揮作用?

稍微運用點理性的能力,實際上就能發現理性發揮作用的兩個主要方式——認知理性和行為理性。對於一個人來說,說他很理性也基本會是這兩個方面,一個是他認識世界、瞭解周圍、思考問題很理性;再一個就是他行事方式很理性。

作為人,生下來就開始通過各種感官來了解世界,我們希望通過了解來掌握一些規律讓自己應對起來變得更容易,這裡面有一些簡單道理,比如吃飽就不餓,困了就要睡覺;也會有一些迷惑人的現象,比如雞叫之後天就亮了,是雞把太陽叫出來的麼?

我的世界觀:當我們談論理性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所以在認識世界的時候,不能僅僅基於當下的觀察和判斷,需要更多的理性參與,去排除一些不恰當的因果聯繫和推理過程,最終形成一個更接近現實的邏輯關係。認知理性運用的更多的是一種對歷史和經驗思考的能力,就是在整體理性的全時間範圍內往回考察的能力。

就像那句話說的“懂得再多的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運用理性認識了世界,還需要用理性來去指導行為。如果我們明知道做一件事情會引起他人的反感,卻依然去做,這就是具有認知理性卻沒有行為理性的典型。行為理性主要運用的是一種面向未來思考的能力,可以根據情況,去思考每一種行為的可能性以及做出最終的判斷。

除了認知理性和行為理性之外,實際上還有一個更為基礎,更本質的理性,可以稱之為“元理性”或“模式理性”,也就是對理性本身的理性思維。這種能力一方面是對理性本身進行思辨和發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會形成一種內化的理性模式。

我的世界觀:當我們談論理性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比如說某些人認知理性很強,有些人行為理性很棒,但還有一些人,他們在接觸任何事物、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已經內化了一整套理性邏輯,就是先去理性的認知,然後做理性思考,隨後在理性地指導下行事,最後還可以用理性進行反思。這樣一整套模式,就是所說的模式理性,也就是一種針對理性的框架,一種可以不斷豐富,不斷完善,擁有了之後會讓人更為輕鬆的實用理性的方法。

理性與假理性

正如之前所說,理性更多是在全時間範圍內,面向關係,對變化的思維能力。可以說在人類所有的能力裡,理性是通向真實的唯一路徑。

試想一下,如果你認為天是藍色的,但除了你之外的所有人都告訴你天是灰色的,你會怎麼樣?可能在短暫的堅定背後,就會陷入對藍天這個現象持久不斷的懷疑。所以這個世界的真實感,就是建立在大多數人共同的並且可交流的經驗的基礎上。

我的世界觀:當我們談論理性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而這種對共同經驗的交互和理解,正是理性本身。

但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有一種看起來很理性的假象充斥在我們周圍。比如在人際互動中,一個人表現得理性得體,也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真的具有這種人際互動的理性,還有一種就是他了解很多人際互動的規則,完全按照這個規則在行事,而並不是具備理性能力。

就像在自然科學研究中,很多所謂理性的人都是死記硬背很多原理,以至於他們終其一生,也無法用理性發現更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周圍也不乏很多高學歷、高智商、高情商但做出非理性行為的例子,在他們理性的外表之下,實際上是一種對理性的曲解,對條例的全盤背誦式的接受,以至於無法達到“模式理性”這一最重要的階段,最終成為“假理性”的代表。

理性雖好,也不能貪杯

理性有很多的好處,能夠讓我們更好的認清現實,用更有效地行為實現目標,在一個講究規則的世界裡,理性是最好的通行證。

我的世界觀:當我們談論理性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但有一些地方,理性可能就會吃閉門羹,比如藝術創作中,過多的理性,會讓作品太容易被人預測,完全沒有驚喜,線性的東西沒有跳躍,也就無法出其不意的成為傳世經典。

另外,跟愛人去郊外散步的時候,如果他說,今天的月色真美的時候,就不要去用理性判斷今天是十五,同時地月距離是全年最短等問題了,直接上去抱著他,就是最高級的理性。


我的世界觀:當我們談論理性的時候,我們談論的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