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大学校名≠校址,怎么回事?

说起大学的位置,其实可以通过校名来判断,比如武汉大学在武汉,东北大学在东北。然而有几所学校不能用这一规律,也就是说,学校名字里的地名不一定是校址,下面来盘点一下。

  •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是河北省省属211,但是校址位于天津市。其实学校始建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曾经还与北洋大学合并成天津大学(今天的河北工业大学红桥校区即是原天津大学校址)。当时的天津市是河北省省会,学校归河北省管理。但是后来天津直辖后,也没有像河北大学(原址同样在天津)迁出,有以下几个考虑:学校整体迁移消耗人力物力财力较大,还是不迁为好;既然都可以异地办厂,那为什么不可以异地办学,可以利用天津的优秀高教资源为河北培养高端人才,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在今天看来,这一决策无疑是正确的。

有的大学校名≠校址,怎么回事?


  • 四川外国语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始建于1950年4月,位于重庆,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1959年5月,扩建为四川外语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在学校建立时,重庆仍归四川省管辖。1997年重庆直辖,四川外国语大学就留在了重庆。但是与河北工业大学不一样的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管辖权后来由四川省转移到了重庆市,所以这是一所正宗的重庆高校。

有的大学校名≠校址,怎么回事?


  • 西藏民族大学

学校位于陕西咸阳,前身为1957年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开学的“西藏公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和平解放后的西藏百业待兴,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少数民族干部。1956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极力反对西藏社会制度的改革。根据西藏斗争实际,为保存基本力量,培养民族干部,为今后的民主改革作准备,1957年3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会议针对当时西藏的形势,决定西藏在内地办学。

西藏民族大学同样是异地办学,管辖权在西藏自治区,由国家民委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

有的大学校名≠校址,怎么回事?

近几年,异地办学现象开始越来越多,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这种异地办学的方式虽然增强了所在地高教资源,但是其形式越来越背离初衷。最开始的是为了给其他地区培养人才,但是现在却成了大学无限制扩张的手段,也因此教育部表态:对于建立异地分校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曾产生的一批异地分校或校区办学情况看,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教育部对异地校区办学模式一直持审慎态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新的异地校区。

有的大学校名≠校址,怎么回事?

大学还是要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主,为了建校而建校不可取。

行走的大学,优质内容,不负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