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育野生動物走到盡頭 千億“灰色產業”如何轉型

梅花鹿肉24袋、鹿茸50盒、鹿茸酒200瓶、鹿鞭酒300瓶、鹿血酒120瓶……這批產自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福隆特種養殖場的鹿製品,1月21日剛剛拿到安徽省林業局的2020年度生產銷售許可批文。

在安徽省林業局網站上,這份准予行政許可決定書(林審準〔2020〕61號)稱,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十七條及相關規定,經審查,准予宿州市埇橋區福隆特種養殖場2020年度生產銷售上述產品,並加載“中國野生動物管理專用標識”共694枚。

啟信寶信息顯示,宿州市埇橋區福隆特種養殖場位於宿州市埇橋區桃溝鄉大秦村,為個體工商戶,經營範圍為梅花鹿繁育養殖。

24日晚,第一財經記者撥通了福隆特種養殖場法人代表秦伏龍的電話。他在電話中稱,為了生產這批鹿製品,年前購買了19頭鹿。“回來就過年了,接著就是新冠肺炎疫情,全封存了。”

秦伏龍說,福隆特種養殖場做鹿製品才兩年,第一批鹿茸酒去年4、5月份生產的,現在還用大罐裝著,沒賣出去。“這批鹿肯定不能再養了。正在想法處理掉,以後轉產做別的。”

在安徽省,像福隆特種養殖場這樣的野生動物養殖場還有很多家。嘉祥縣鹿路行特種養殖場為太安堂(亳州)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提供梅花鹿茸;利辛縣王巿鎮青之愛特種養殖場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鴕鳥;舒城縣幹汊河鎮潤海生態特種養殖場利用人工繁育的暹羅鱷加工鱷魚肉、鱷魚血米、鱷魚凍乾粉等產品。

《中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中國工程院諮詢研究項目,2017年)介紹,目前,我國各地人工飼養繁殖的野生動物種類多達幾百種,龜鱉類、毛皮動物、蛇類、鹿類、鱷魚類、蛙類等養殖業已形成集約化生產。

人工繁育野生动物走到尽头 千亿“灰色产业”如何转型

一場毛皮服裝藝術節上,模特們在走秀。攝影/章軻

根據調查估算,2016年,全國野生動物養殖產業的專兼職從業者有1409多萬人,創造產值5206多億元人民幣。其中,毛皮動物產業從業者約760萬人,毛皮產業產值估算3894.83億元;藥用動物產業的從業者約21.08萬人,創造產值50.27億元;食用動物產業的從業者約626.34萬人,創造產值1250.54億元;觀賞、寵物類產業的從業者約1.37萬人,創造產值6.52億元;實驗靈長類動物產業直接從業者約2000人,創造產值4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我國觀賞動物園旅遊產業91.89億元。2016年動物園收入65.18億元。野生動物保護繁育中心遊客消費收入4.04億元。自然保護區收入2.67億元。

我國食用野生動物的產業規模同樣巨大。以食用為養殖目的的野生動物種類較多,包括龜鱉類、娃娃魚(大鯢)、蛙類、鱷魚、果子狸、蛇、雉雞類、雁鴨類等。其中規模較大的有龜鱉類、蛙類、大鯢、鱷魚、蛇類等等。

上述研究報告估算,2016年我國食用野生動物產業的直接從業者約626.34萬人,總產值1250.54億元。其中兩棲爬行類養殖從業人員101.7萬人,年產值506.48億元。爬行動物養殖從業人員501.13萬人,年產值643.22億元。鳥類養殖從業人員14.73萬人,年產值76.56億元。獸類養殖從業人員8.77萬人,年產值24.28億元。

根據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稱《決定》),將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際哲學院院士邱仁宗等多位專家表示,《野生動物保護法》出臺以來,在“鼓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引導下,大量野生動物被養殖利用,野生動物盜獵持續增加,多地形成獵殺、運輸、養殖洗白、販賣產業鏈,導致大量野生物瀕臨滅絕,如中華穿山甲、黃胸鵐等。

研究發現,商業性養殖利用打破了人與野生動物應有的距離屏障,促使野生動物所攜病毒和病菌向人類的擴散,增加了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潛在風險。大量養殖、經營、購買、食用和其他利用行為也大大增加了新疫病爆發和傳播的風險。

西北政法大學動物保護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李堅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2018年的產值約為1494億元,不到中國當年91萬億元GDP的0.16%。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業2016年僱傭了622萬人,是當年中國9億勞動力總數的不到1%。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楊合慶24日表示,《決定》的出臺實施,可能會給部分飼養動物的農戶帶來一些經濟損失,有關地方政府應當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