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豬佩奇》這部動畫片好在哪裡?

戒toutiao


《小豬佩奇》又叫《粉紅豬小妹》,是一部由英國拍攝的電視動畫片,適合3-6歲的學前兒童,是一部十分值得推薦的優秀動畫片。

這部動畫片首播於2004年5月31日,至今已經播出6季。播出以來,收到全世界的追捧和好評。

雖然《小豬佩奇》今年已經15歲了,但是故事中的佩奇永遠只有四五歲,是一個可愛中帶著一些小專橫的快樂小豬,她的豬媽媽,豬爸爸,和弟弟喬治生活在一起喬治永遠只有兩三歲。

這部動畫片始終圍繞著小豬佩奇與豬爸爸、豬媽媽和弟弟喬治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經歷展開敘述,故事風格幽默有趣,宣揚了傳統家庭觀念與友情,鼓勵小朋友們體驗生活。

再說說我為什麼選擇《小豬佩奇》作為我家Q寶的第一部動畫片吧。

首先,《小豬佩奇》的畫面簡單,但配色十分養眼。

每次陪Q寶看的時候,我都感覺這部動畫片中隨便截取一幀畫面,都可以作為兒童畫的素材,而且還是很容易上手的那種。

其次,一集時間很短,適合低齡兒童。

每個故事大概5分鐘左右,看上3-5集也部超過半個小時,不會對寶寶的眼睛造成不好的影響。

故事情節設計也很簡單,多是一些引人積極向上的故事,很適合低齡兒童的理解能力。

在大人的引導下,2歲不到的Q寶一般都可以簡單複述出故事概要,平時也會經常模仿《小豬佩奇》中的語氣,介紹自己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這對訓練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很有幫助的。

第三,作為家長,我也從豬爸豬媽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佩奇的爸爸媽媽從來不生氣,永遠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

豬爸爸偶爾也會犯糊塗,但是豬爸爸會勇於承認錯誤,主動道歉。

豬媽媽從來部大喊大叫,永遠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把小家庭照顧的井井有條。

在面對佩奇、喬治調皮搗亂的時候,豬媽媽可以心平氣和的和“小豬寶寶”們講道理。

在佩奇和喬治表現好的時候,豬爸爸和豬媽媽也從來不吝嗇誇獎之詞。

“做得好,佩奇!”“做得好,喬治!”“做得好,豬爸爸!”“說得好,豬媽媽!”,這樣的稱讚語是每一集中必不可少的臺詞。

這些誇獎和讚美增強了孩子們的認同感和自信,十分利用家庭關係建設,維繫家庭情感紐帶。

當然我身邊也有朋友說,小朋友看了這部動畫片會模仿豬叫,很丟臉。

我認為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孩子是在不斷模仿中成長的,模仿豬叫本身是沒什麼問題的,而且小孩子對丟臉不丟臉沒有多少概念。

當孩子學豬叫的時候,大人的應對方式顯得格外重要。

你一起跟著回應兩聲,可以增加互動情趣。如果大人很敏感,覺得丟臉而反應過度的話,孩子也會不知所措,甚至自卑。

最後,我想說的是,這部動畫片不僅僅是給小朋友看的,更是一部家長的教學片,不容錯過。





哈小靈


先來一個小豬佩琪的笑話吧 小豬佩琪問媽媽,媽媽媽媽,大家都說我長得像吹風機,是真的嗎? 媽媽說,傻孩子,怎麼可能呢?不過以後你說話離媽媽遠一點,都把媽媽的髮型吹亂了。我老公前段問我,小豬佩琪到底怎麼火起來的? 我說你下班後孩子看的時候你也陪著看一會兒嘛,就當大腦放鬆了。 現在我倆已經把四季一百多集都看好幾遍了。 其實我們是九零出頭,在沒有孩子的時候老公就信誓旦旦說一定要讓孩子以後看舒克貝塔,黑貓警長,葫蘆娃等等。每個人對自己童年喜歡的東西都有一種榮譽感吧。兒子兩歲了,我們試過,他真的不喜歡,他看不懂劇情,分不清妖精,不明白正義和邪惡,小豬佩琪很好的填補了這個空缺。 熊大熊二他也不怎麼喜歡,比起喜羊羊,永遠無限循環做機關虐灰太狼,我更願意讓他看小豬佩琪,一百多集,沒有一集是重複的劇情。每集都有新的故事拓展開來,就像我們追美劇的感覺。有人物線,情節,還有教育意義。但是它最好的一點就是不會嚴肅的去教育孩子某個道理,在裡面非常輕鬆詼諧的就表現出來了。大概兒子一歲半以後才開始看的,也確實學會了很多新詞彙和禮貌用語。當然我看到了也會馬上說,佩琪很棒!佩琪很勇敢!我是一個有點急躁的媽媽,我覺得豬媽媽比我棒很多,佩琪把洗衣機的衣服染色她也不會生氣,作為家庭主婦,她會做很多美味的食物,還會在豬爸爸和小豬們的調侃中保持自信。 有一集豬爸爸去上班,佩琪說,爸爸好辛苦,還是媽媽舒服,每天在家裡玩兒。 豬媽媽就溫柔又肯定的對她說,我可不是玩兒,我每天都要保證你和喬治還有爸爸的生活(品質) 我覺得很棒。對大人也很有啟發。果然過了會兒調侃過媽媽的豬爸爸在家,連家裡的生活用品放置在哪裡都找不到,還要特意給媽媽打電話問。剛開始我也拿它當兒童泡沫動畫片,不過有時候無意看一點也會笑出來,跟孩子的不一樣,我是看到了畫外音。 佩琪坐過山車,要一塊錢,爸爸驚呼,一塊錢??收費小姐說,都是用來做善事的。 哈哈哈,太冷了還有豬爺爺和狗爺爺互罵對方水豬和海狗……我也有一些疑惑,我看後面發現豬媽媽其實是豬爺爺豬奶奶的女兒,那他倆應該翻譯成豬姥姥和豬姥爺呀, 還有在小豬佩琪的世界裡,沒有人,大家共同生活和平相處,我發現也都沒有肉食動物(現在有了,謝大家提醒),它們是兔媽媽,小兔瑞貝卡,小馬佩德羅,小羊蘇西,等等,其次第一級的是蛋生等於,小雞一家被豬奶奶養在花園裡,還可以吃它們的蛋,用來做蛋餅。鸚鵡是豬爺爺的寵物。 最低級的是蟲子,螞蟻,被用來給豬爺爺的花園施肥,佩琪還大呼噁心 有時間找些圖片補充進來。 感覺豬媽媽應該受得教育不錯,會講法語,經常去健身房,說明豬爸爸薪酬也不錯,兩個孩子,家裡生活條件也很不錯,有獨棟房有車,家用電器也非常齊全,只不過豬爸爸有點愛吹牛。豬爸爸是坐辦公室的,還要簽署文件做合同,最低也是個主管吧哈哈。 這裡的動物爸媽各司其職,兔子小姐是賣冰激凌的,斑馬爸爸好像是郵遞員,還有送快遞的,公牛先生是會修馬路的,但是爸爸們下班後會一起踢足球,媽媽們會一起喝茶,挺好的。除了沒有煩惱的感情糾紛,簡直有點像動物版的《絕望的主婦》笑,我腦洞太大了至於有人說佩琪裡面的動物畫的太簡單太抽象,是挺簡單的,但是你翻看下兒童的畫本,都是這種簡筆畫,我們不要用成人的審美來判斷小朋友的東西,追求真實的話可以帶孩子每天看動物世界呀。說了小豬佩琪的這麼多好話,猛然驚醒,是不是因為我也是個精緻的豬豬女孩兒,所以才認同它? 不知道什麼時候再出新劇情,我願意陪著寶寶追下去, 孩子的生日蛋糕,評論好多人對蛋糕質疑,大家放心啦,這個佩琪一家是玩具,是吃完蛋糕孩子可以收穫玩具的那種。不會吃它們啦,不過我倒是有個朋友,每次出去吃燒烤都對他女兒說,我們要去吃小羊蘇西的肉去啦!




小萌說動漫


這幾天在我姐家裡,外甥女整天看這個。我是佩奇,這是我的弟弟喬治,這是我的爸爸,這是我的媽媽。很可愛的,粉色小豬很有特點,很適合小孩看。


平兒125


對於該問題,經濟觀察報的記者吳秋婷瞭解到,粉紅豬小妹佩奇是一隻地地道道的英國小豬,它誕生自英國一家名為“ABD”(Astley Baker Davies)的動漫製作公司。“eOne”(Entertainment One)公司在2015年收購了“ABD”70%股權,並獲得了“小豬佩奇”品牌85%的特許經營權。

2015年,“小豬佩奇”在中國大陸開播,立刻獲得全國小觀眾們的喜愛。同年10月在三大視頻平臺--愛奇藝、優酷和土豆網上線,僅僅一年,收看人次就超過100億次。成為中國中央電視臺早上七點時段收視率第一的動畫片節目,榮列最受歡迎的學前教育節目之一。

長鼻圓眼,外加粉紅的皮膚,喜歡玩遊戲、踩泥潭,吃意大利麵和巧克力蛋糕,這隻叫做“佩奇”的粉色卡通小豬外表平淡無奇,形象設計遵循極簡理念,卻無疑是近兩年中國幼兒界的一位大明星,俘獲了無數學前少兒的心。由“小豬佩奇”動漫品牌衍生出的周邊產品在中國市場上相繼出現,“小豬佩奇”猶如一艘巨型航母,不斷探索中國動漫授權產業的藍海邊界。

蔣女士有一個六歲的女兒,她告訴記者,女兒特別喜歡動畫片中的姐姐佩奇,每天放學回家後都要看上幾集“小豬佩奇”,甚至用電腦反覆回放,“開頭那幾句話背得滾瓜爛熟”。

伴隨著“小豬佩奇”動畫的全球風靡,“小豬佩奇”的經營方憑藉爆款IP賺得盆滿缽滿。 “eOne”公司2016年在全球通過500多個IP授權協議,獲得11億美元的銷售額,摺合人民近70億元。根據eOne的戰略規劃,“小豬佩奇”2020年的零售額目標為2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已經超過120億元。


經濟觀察報


幼稚、寓教於樂、淺顯易懂、有悖常理......

本人今年30歲,有幸看過幾集《小豬佩奇》,不是陪孩子看的,是自己感興趣才看的。

這是百度百科的資料,大家一搜就可以看到。

《小豬佩奇》看著與《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沒》差不多,但他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英國動畫片。

《小豬佩奇》的製作非常粗糙,如下圖中的口,看起來有些恐怖。不過如果是孩子看,恐怕不會想那麼多,只會去學她的動作。

可以在180個地區播放,翻譯成40多種語言,《小豬佩奇》肯定有它的獨特之處。

《小豬佩奇》的故事十分簡單,以教育、溫馨、增長知識為主。

這種簡短、不復雜的故事對嬰幼兒來說非常適合。從這方面來看,羊和熊面向的兒童群體在年齡上更大一些。

在國內,小豬已經霸屏很久了。但他真正的受眾有多少呢?除卻嬰幼兒以外,那些具有獨立思考的孩子、青少年以及成人又有多少看的呢?

《小豬佩奇》之所以成功,一方面原因就是他面向的群體非常集中,而且在造型、設計、故事情節方面也很有吸引力(對他所面向的群體而言)。

其實這種可愛的角色對很多人都是有殺傷力的,成年人偶爾去看看,你會發現,有時候你的思考方式還不如一頭豬。


有時候,靜下心來去看一個簡短的故事,對我們而言是一件好事。

不要因為簡單而鄙視,也不因為複雜而盲目崇拜。

另外,你們有沒有看到過小豬佩奇的正臉?

行走的動漫


動遊世界


小豬佩奇是早教動畫,年齡範圍大致是3-6歲的兒童,及其父母。當一部動畫推向市場的時候,肯定會接受2方面的檢驗:父母與兒童。父母往往負責挑選與審核動畫,如果過不了父母這一關,動畫一般也無法到觸達孩子。

動畫片主要講的是佩奇一家四口幸福美滿的過著日子,這個還是符合邏輯,不像熊出沒和喜洋洋與灰太狼整個就是不符合邏輯,每天都是鬥智鬥勇,兩隻熊每天就是與為了生活的光頭強作對,無疑是不符合我們人類的邏輯,

小孩子可能覺得好笑,那長大之後呢?我自己怎麼以前怎麼看過這樣的動畫片,小豬佩奇每一集5分鐘,每集一個主題,符合低齡孩子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點。而她的發音清晰,用語地道,語速適中,真的很適合孩子拿來英語學習。三觀正的動漫還是很難得的。






小辣椒的vlog


如果你真的看過《小豬佩奇》,你應該知道它真正面向的觀眾群是2—5歲的學齡前兒童。

在這個年齡級,《小豬佩奇》堪稱是十幾年才出一部的精品,當下根本找不到對手,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很多人不懂《小豬佩奇》為什麼這麼火,因為你們不懂兒童心理活動的特點。甚至當孩子笑著叫著說他們喜歡這部動畫片的時候,你們還是不知道這是為什麼。

你們以為畫工精湛、場景恢弘、特效酷炫、故事曲折、意義深刻才叫好。

對不起,孩子們根本不買賬。

《小豬佩奇》的成功,就在於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的把握極為精準。

一、簡單

《小豬佩奇》的畫風就是簡筆畫,粗線條大色塊,常用色彩大概不超過二十種,但是選擇和搭配得很細心,運用明亮溫暖的馬卡龍色,而且範式很固定,比如佩奇總是穿著紅衣服,而喬治總是穿著藍衣服(個別派對等場景除外),辨識度很高。

動畫對於造型上的細節一概簡化、抽象化,比如對四肢和手指的處理,又比如對山坡的處理,幾乎是垂直於地面。

如果你恨一個三歲的孩子,你就該給他看這麼“精工細作”的動畫片

是因為製作者水平差嗎?不,是因為即使把這些細節做得出神入化,孩子們也不得要領,反而分化了他們的精力,無法沉浸於整體畫面和故事情節中。

“簡化”不代表沒有細節,比如動畫中的豬奶奶和羚羊夫人的睫毛是白色的,睫毛是區別人物年齡的重要標識,同樣地,孩子和爸爸媽媽的臉部線條是圓潤飽滿的,而爺爺奶奶輩的臉部線條則是皺皺的。像這些不超出孩子認知能力的細節,他們能非常敏銳地捕捉到。

不僅畫面簡單,其中的音樂也是超級簡單,直接套歐美經典兒歌的旋律,可謂一遍就會,兩遍洗腦,一個旋律還可以配不同的歌詞,出現在不同的場景中。

故事情節也簡單,五分鐘一個獨立的故事,都是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片段,情節有頭有尾,沒有旁支末節,很容易理解,也不難複述。

二、“社會”題材:

“社會人”的梗很無聊,但是有一點說對了,《小豬佩奇》確實致力於建造一個“社會”,儘管主人公們是一群擬人化的動物,但動畫片裡的世界並不是天馬行空般的奇幻大陸,而是一個非常“寫實”的小鎮。

比如各種社會關係,孩子們除了往返於家和幼兒園,還去拜訪親戚,去鄰居家串門,還會寄宿在朋友家裡,會互相打電話、寫信,甚至還會交外國筆友,遇到問題需要去請教專業人士。朋友也會自然分化出“最好的朋友”和“普通朋友”。

比如職業,基本上每個“成年人”都要工作,豬爸爸是一名工程師,豬媽媽是一名在家上班的文字工作者,兔小姐打著好幾份工,蘇儀的爸爸是一名郵遞員,佩德羅的爸爸是一名驗光師,弗雷迪的爸爸是一個商人,等等。他們的收入和階級都是模糊處理的,但傳遞出了一些更重要的信息:每個大人都需要工作,工作可以各種各樣,但相對是比較固定的,等等。

比如各種場所和場景,動畫片裡出現的,除了家,幼兒園,還有超市、醫院、寵物診所、公園、遊樂場、公共汽車……等等,而且不同的場所都表現出了相應的功能和秩序。

比如經濟,動畫片很清楚地傳達了“生活所需的東西是需要用錢買的”,而且豬爸爸每個月都會收到各種賬單,在幼兒園裡,孩子們也做營業員的遊戲,出售各種東西,幼兒園也會組織義賣,坐公交車要投幣,嘉年華里每個項目都會收“一塊錢”,等等。

這一階段的孩子,是無法完全區分想象和現實的,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加深對現實生活和現實世界的理解,逐步地找到界線,在這同時又不剝奪他們遐想的空間。如果這時候你讓他們看《貓和老鼠》,他們真的會以為用平底鍋把腦袋打扁,腦袋還會恢復原狀,這非常危險。

三、語言

由於背景設定高度還原了現實世界,《小豬佩奇》所運用的語言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口語,詞彙和句式足以覆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複雜的長句和過分誇張的語氣,也很少出現難以理解的專有名詞,是兒童很容易理解的語言,在這基礎上,又會時不時地冒出一個稍微有點難度的詞或句子,但是接下來的劇情會立即在具體場景中予以解釋和運用。這種“比現有水平略難一點點”的設計,非常符合教育學的原理。

這裡不得不說,《小豬佩奇》的中文翻譯和配音做得很好,把原作的優點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下來。

四、不同年齡段的特點

佩奇和她的朋友們都是5歲,他們的弟弟妹妹如喬治大約2歲,佩奇有個叫克洛伊的堂姐,6—7歲,克洛伊家後來又添了一個小弟弟,整個學齡前基本上都覆蓋到了。動畫片並非只追求諧趣而製作了這麼多角色,而是有意識地描繪出了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們不同的特點,甚至專門用了一集來表現一家人怎麼通宵達旦地照顧剛剛出生的嬰兒。

比如,兩歲的喬治經常哭,但是佩奇就很少哭了,她很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難過或是提出要求。

而且在喬治這個年紀,很容易對某個特定的物體(不一定是玩具)產生莫名的迷戀和依賴,就像喬治總是離不開他的恐龍,但是佩奇就沒有這麼明顯。

喬治在某一集突然抽風,不停地追問“為什麼”,這也是小朋友必經的一個過程,也是他們邏輯能力發展的一個表現。

蘇西有一集介紹了一位“看不見的朋友”獅子里奧,是的,當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對生活感到無聊,他很可能幻想出一個人格化的“看不見的朋友”。

再比如,喬治總是想加入佩奇和蘇西的遊戲,佩奇去堂姐家,見到大孩子們,也特別想和他們打成一片,但大孩子們總是嫌棄和“小孩子”一起玩,刻意疏離他們,你跟孩子們稍微深入接觸一下就會知道,這一點太真實了。

所以,孩子們看到佩奇和她的朋友們,彷彿看到他們自己,你讓他們如何不喜歡呢?

五、“不完美”

動畫片裡的“人物”們都是不完美的,佩奇和喬治有很多小缺點,豬爸爸愛自吹自擂、愛偷懶、邋里邋遢,而且是個路盲,豬媽媽有點爭強好勝,豬爺爺和狗爺爺非常固執,倉鼠獸醫粗心大意,等等。

動畫片在描繪他們閃光點的同時,也有意地指出了這些缺點,並且讓他們在適當的時候受到了困擾和教訓,但是並沒有讓他們去完全糾正,而是保留著缺點,也保留著性格的真實性。我真羨慕從小就能看這部動畫片的孩子,他們會因此知道,沒有缺點的高大全是不存在的,把家人和朋友維繫在一起的力量不是完美,而是愛和包容。

有一集,佩奇和蘇西鬧翻了,後來她們和好,但原因不是誰做出了讓步,他們的父母也沒有給他們做很多“思想工作”,而是她們在爭吵的過程中再次確認了她們的共同點——倔強。

我覺得《小豬佩奇》的這個處理非常好,尤其是聯繫到很多父母對自己放任自流,對孩子卻以完美主義去要求,為根除任何所謂的“壞習慣”而暴跳如雷。這其實是不妥當的,也是不科學的。

這應該是我最近寫的最長的一篇東西了,但感覺還是掛一漏萬,有時間再補充吧。

總之,《小豬佩奇》和題主所列舉的那些作品,根本就不是同一個位面上的東西。如果“佩奇現象”讓你感到不解,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你試著去關心兒童、重視兒童,從而理解這部作品對於兒童的意義。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拿著一把劍到處找人決鬥。


阿爾法兒童遊樂園


這個故事塑造了一種全新的家庭觀念,打造了一個完美的中產家庭模板,將“家庭”這個詞成功地進行了重新解構。讓孩子學會如何成長,讓父母學會如何引導孩子,如何保持良好的家庭關係。

《小豬佩奇》中,各個家庭成員的相處模式非常自然隨意,父母之間恩愛如初,愛情和睦,父母親各司其職。動畫片中我們會看到,豬爸爸在大公司做高管,豬媽媽不僅要照顧家庭,還有在家的兼職。他們之間配合得非常好,會和孩子一起做遊戲,會用智慧去協調佩奇和喬治姐弟二人之間的矛盾。同樣的,父母足夠尊重孩子,面對孩子偶爾“沒大沒小”的調侃也不會生氣,而是相處得向朋友一樣。

這樣的行為當然會互相影響,每個家庭成員都會努力照顧另外的人的感受,這是家庭關係的一種良性循環。

此外,他們經常會一起去看望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在佩奇過生日的時候,全家人會一起動員,為她過一個難忘的生日,小喬治想要玩捉迷藏的時候,媽媽和爸爸也會全力配合。佩奇和弟弟喬治也非常懂事。

迴歸動畫本身。這部動畫劇情簡單,動畫人物線條鮮明畫風明快,非常適合全年齡觀看,有不少觀眾家庭反映,在觀看了《小豬佩奇》之後,感覺更能理解孩子的世界了,家庭關係都得到了新的進展,這也是動畫製作者想要看到的一幕吧!


動畫學術趴


我認為《小豬佩奇》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動畫片。我家小孩愛看,我也愛看。第一次看《小豬佩奇》是在今日頭條上看的。以前小孩小,沒敢給她看手機,所以只聽說,沒有真正去看。但到處都有《小豬佩奇》的玩具,衣服,書包,學習用品等等,真是《小豬佩奇》無處不在呀。就連醫生都用《小豬佩奇》的話來哄哭鬧看病的孩子(醫生家也有小孩)。可見只要有小孩的家庭,《小豬佩奇》也是一定有的。既然她這麼熱,那也去看一下唄。看看這隻小豬到底咋樣?在我的影象中,豬很髒也很臭,根本就不可能可愛。我還想這英國的編劇為啥去寫一隻小豬,而不是一隻小狗,小狗多可愛啊,那麼討人喜歡?可我真是孤陋寡聞啦,人家筆下的豬有知識,有愛心,天真,活潑,比人還可愛呢?穿紅色裙子的佩奇,可愛活潑。穿藍色衣服的喬治,嬌憨可愛。豬爸爸豬媽媽豬爺爺豬奶奶那麼和藹可親,相親相愛。啊,多麼幸福的一個豬豬家呀!裡面還有小狗丹呢,小羊蘇茜,小兔瑞貝卡,小象艾米莉,還有小狼溫蒂,想一下是不是很顛覆我們的常識和記憶。這就是一部動物親子戲,但其實映射的就是我們自己。希望我們也象《小豬佩奇》一樣幸福和快樂


小小鳥qxjd127


其實對於孩子特別是低幼年齡段的孩子,根本不用情節多複雜,來自生活就好。

我覺得佩奇的故事更像是小散文吧。如果佩奇能寫字的話,就是她對生活的一個小小記錄。比如第五集《捉迷藏》。她和弟弟一個藏一個找,然後換過來,這其中有爸爸媽媽的加入。爸爸媽媽是孩子背後的輕輕推手,特別是對於智力處於劣勢的弟弟。躲貓貓要數數,弟弟不會,媽媽說,那我來幫喬治數數吧。爸爸數次提醒弟弟如何躲得更好一點。最後他讓弟弟躲在了他正在讀的報紙裡,弟弟自己發出的憨笑讓佩奇把他給找了出來。不由想到我家寶貝,如果你半天不去把她找出來,她自己都會跑到你跟前跟你說,我在這兒呢。

反觀我們寫的故事。總是要脫離生活,跑到一個什麼地方發現一個什麼遇到什麼挫折,克服,大家一起完成。這也不是不好,但是小朋友能看懂多少獵奇的部分。而且,主人公都有點咋咋呼呼的。我只是說我公司的。什麼哇哇大哭,一個人生悶氣啦。總是不得不為故事去渲染表現。生活中已經很多這樣的熊孩子了,動畫世界就不要這樣。其實,不知你們有沒發現,很多時候,反而是大人自己慌了手腳,孩子卻鎮定如常。只能說,我們動畫中的人物真實要比現實還要低呢。

面對幼兒,故事只需從生活中來。怎麼玩耍,怎麼協調,怎麼和家人相處,怎麼和別的小朋友相處,怎麼快樂。是啊,快樂難道很難嗎?非要歷經曲折才能快樂,才能講出人生道理嗎?這麼小的孩子,真的不用負載太多。讓他們快樂,從快樂的故事中領會關心愛護誠實禮貌,才是聰明的做法。

如果是我們的編劇來寫捉迷藏,弟弟找不到佩奇多半是會"哇哇大哭”的,弟弟哭了,父母勢必會很生氣甚至譴責佩奇沒有照看好弟弟,和絕大多數家庭裡發生的一樣。父母對錶現弱的弟弟沒有耐心,沒有去做他的幕後推手,憑什麼要求姐姐就一定要照看好弟弟?

給孩子編故事容易嗎?太不容易了。因為我們成人很多地方都值得檢討。跳不出我們自身的思維定勢,就只可能再去複製一個又一個哇哇大哭的不論現實還是故事中的可憐的能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