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著外賣,聊聊外賣

機緣巧合下,看到了頭條的新人扶持計劃。不看僧面看錢面,利益是激發我“潛能”的唯一要素。所以晚上吃著外賣,還在想究竟寫點什麼好呢?直到我低頭看了看——

對啊,寫寫外賣唄。


吃著外賣,聊聊外賣


大約是13、14年剛上大學那會兒,美團開始興起。當時還沒有身著黃、藍、橙等各色工服的各路外賣小哥,飯店老闆親自配送,點對點單人服務,讓你享受極致尊貴。

某天三塊錢點了份盒飯,店老闆送到宿舍門口時,我還始終無法相信這一事實。

我問他:三塊錢一份,能賺到錢嗎?

老闆神秘地笑了笑,瀟灑地離開。(by愛學習的好王野)


吃著外賣,聊聊外賣


一瞬間,每月生活費只有一千的我,以為吃喝不愁的口腹春天到了。接下來的日子裡,便是借遍父母親友的手機號,不斷地註冊成為新用戶,不斷地享受優惠與“極致尊貴”。起碼在那半個多月裡,省下了一大筆的伙食費。

但是互聯網時代,發展真的是日新月異,奇思妙想層出不窮。一段時間後,餓了麼出現了,緊接著是百度。雖然神仙打架,優惠多多。不過當各平臺的發展與競爭進入真空期,優惠力度也是每況愈下。

好在大學附近,最不缺的就是做餐飲了。加上食堂著實難吃且貴,十幾塊錢與其在校內排隊遭罪,倒不如點一份可以送到門口的外賣實惠。(by愛學習的好王野)


吃著外賣,聊聊外賣


後來畢業了,走上工作崗位,反而有些懷念大學食堂的。現在想要點一份十塊錢解決的午餐,太難了!十五塊打底,二十塊起步。三十、四十小問題,五十、六十不嫌多。七十、八十是常態,九十、一百不破財。

至於之前盛傳的外賣料理包,我覺得自己還算有些許的發言權。倒不是有幹這一行的親身經歷,而是剛工作那段時間,既不會做飯又想自己動手,於是買了一堆冷凍料理包。

50塊錢十來袋,包裝簡陋,看上去就是一團糊糊。然而只需經過簡單的加熱,蓋在米飯上就是香噴噴的滷肉飯。除了太過軟爛及心理作用,口感上吃不出太大的區別。(by愛學習的好王野)


吃著外賣,聊聊外賣


說真的,這類雞排、牛排、烤滷肉飯,真的儘量少吃。倒不是說因為它們一定是料理包加工而成的,而是開店成本太低,很多這類“餐館”甚至連個正兒八經的門面都沒有,一個後廚,專做外賣。就連招牌,也不過是為了應付美團驗證而匆忙掛上的。(by愛學習的好王野)


吃著外賣,聊聊外賣


雖說點外賣就不是為了健康,但肉眼可見的骯髒,卻也不得不有所提防。況且在我這偏遠的城鄉結合部,外賣種類少,配送價格高。連吃一個月,離不開的就是香鍋麻辣燙,蓋飯牛肉湯。

唉,如果不是真的懶,誰願意天天點外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