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縣疾控中心吳玉龍:新冠肺炎防控“排雷兵”

邵陽縣疾控中心吳玉龍:新冠肺炎防控“排雷兵”

吳玉龍(右)父子出發採集樣本。

紅網時刻2月25日訊(通訊員康煌 肖豔萍 朱吉紅)2月23日,在邵陽縣疾控中心檢驗科室,一位近60歲檢驗師正在進行檢驗採集回來的樣品,他就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線上的“排雷兵”——吳玉龍。

吳玉龍,邵陽縣疾控中心檢驗科主任,黨員,高級職稱,今年57歲。他工作30幾年來,先後參加“非典”“甲流”“H7N9”等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役,是疾控中心檢驗戰線上的中堅力量,對操作高致病性病原標本電腦採集、核酸檢測具有豐富的防護、檢測經驗和過硬的技術。自單位大年三十通知從初一開始“取消春節放假,全員正常上班”起,吳主任便把家裡的耄耋老父和年幼的孫子託付給了妻子,成為科室的堅強逆行者,第一時間準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指南》和《實驗室檢測檢驗規範》等相關資料,對全科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從理論講解到操作示範,從如何與病人溝通爭取病人的支持與配合,到如何加強自我防護,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深入淺出地反覆演示,並錄製小視頻發送到科室微信群,供大家學習,提供指導,提高全體工作人員防治新冠肺炎疫情業務水平。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性,採樣工作不能集中,只能一個病房、一個房間地開展。人數多,採樣點分散,且採樣對象配合度也不一樣,這給採樣、登記、標識、收樣、儲運工作帶來很大挑戰。尤其是咽拭子採樣,是一項高風險操作,每一次的張嘴,每一次的大口喘息,每一次的咳嗽,都有可能彌散著、包裹了大量病毒的氣溶膠,醫務人員每一次都面臨極大地被感染的風險……。這些都在吳玉龍的思考之中,正因為每一次的採樣,尤其是疑似病人,存在如此大的風險,他總是對科裡其他同志說:“我是黨員,我又比你們經驗豐富,讓我去!”說話斬釘截鐵,擲地有聲。

檢驗採樣不僅是高風險、也是高強度的工作。為了爭取時間,吳玉龍有時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著口罩、護目鏡、呼吸面罩,整裝待命!有時,他從上午九點半一直工作至下午五點,有時甚至更久,穿梭於各個隔離點,全身溼透,汗流浹背,不能吃一點東西,喝一點水。一天忙碌下來,嗓子啞了,人也差點暈過去了,確保在接到疫情報告後第一時間採集樣本。20多天時間,他帶領科室成員深入到黃塘、五峰鋪、白倉、黃亭市等十幾個鄉鎮,對新冠肺炎疑似病人、密切接觸人員,及發熱病人等相關人員,採集咽拭子、血液標本1000餘份,為全縣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

自疫情發生以來,吳玉龍就是這樣任勞任怨,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因為採集樣本密切接觸病人、出入疫點的緣故,為了與病魔爭奪時間及時出征,也為了家人的安全等原因,他一直居住在疾控中心指定的集中隔離區,成為了老父親、妻子、兒子一家人心中的“夜不歸宿”之人。有一天下午,他妻兒、孫子來看他一眼,小孫子始終嚷嚷著:“爺爺抱!”“爺爺抱!”可他卻嚇得連連後退,“寶寶乖,爺爺身上髒,爺爺不抱寶寶。”簡簡單單一句話,聽來卻有多少心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