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沉迷於手機的孩子,我們該怎麼教育?

不焦慮要努力


孩子迷戀手機和網絡,確實會令家長抓狂。但解決問題一定要明確三點:

一是瞭解網絡滿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工作重點在心,不在手機和網絡上。

二是明白強制和理智,都有道理,但不走心。

三是試著去修復親子關係。


要真正做到與孩子心與心的連接,也沒有那麼複雜,在日常生活中,舉手投足之間,就可以去修復好親子關係:

1、多關心孩子的“人”。

比如,家長可以多問問孩子,學習有什麼困難,少問孩子成績怎麼樣,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關心他們的人比關心他們的成績多一些。畢竟,人比成績更重要,不是嗎?

2、多跟孩子“心在一起”。

家長對孩子的陪伴不僅是身體上的陪伴,而是心與心的連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關心他們內在的心理需求,是關心他們到底快不快樂。比如孩子有了小小的成就,需要被肯定時,那就及時地去肯定孩子。比如跟孩子一起玩球,就算孩子球技再差,家長還是願意跟孩子一起愉快地玩耍。類似這樣去做,孩子就能感受到父母是和他們“在一起”的。

3、拒絕暴力語言。

哪怕孩子真不愛讀書,沉迷於手機網絡中,也請家長們,把“你就是垃圾”,“怎麼就養你這樣的孩子”,“真是一點用都沒有”這類給親子關係火上澆油的話從嘴邊收回去。凡此種種,並不難做,就看家長願不願意了。


兒科醫生鮑秀蘭


手機會偷走我們和孩子的靈魂。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副作用我們是不言而喻,養成一個習慣需要時間,同樣的改變一個沉迷的習慣更需要時間,在面對沉迷於手機的手機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教育之前。

讓我們先看看手機都孩子的影響和危害:



對孩子視力的影響

孩子眼睛目前還沒有成長完全,視網膜沒有成熟,經常玩手機的孩子眼睛容易近視、乾眼症、結膜炎、視覺疲勞等不良的影響。

如果手機強光直射眼睛30分鐘以上,造成眼睛黃斑部病變,導致視力急速惡化,特別不可逆的黃斑病。

手機輻射、頸椎、骨頭等身體的影響

有專家表示,手機輻射將導致人體各種健康問題,甚至是人體健康的一大殺手,是輻射來源的重要一物。

孩子玩手機一直保持不活動,身體容易僵化,頸椎等容易疲勞疼痛,甚至會引起病變。

孩子玩手機時兩個大拇指在控制手機屏幕,長時間的話會產生手指拇指綜合症,指頭有向內彎曲症狀產生,手指骨骼開始鬆動,產生麻木,疼痛,痠痛等不良反應症狀。

浪費了孩子0-6歲的黃金生長週期

0-6歲是孩子生長的黃金週期,這一段時間,孩子的智力會得到飛速的發展,所以我們要給孩子創造智力發展的有利條件,而不是限制和扼殺孩子的智力。



對手機的依賴和上癮

沉迷玩手機的孩子容易對手機依賴和上癮,對手機的依賴如同吃飯、睡覺一樣的需要,手機上癮的孩子如果見不到手機情緒會焦慮、煩躁、情緒也容易失控、做事衝動易怒。

限制孩子思維、想象力、注意力等方面的發展

智能手機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因此會損害孩子的思維、想象力、社會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另外,有研究顯示,使用擁有互動屏幕的電子設備還會阻礙孩子數學和科學能力的發展。

對孩子心理和行為的影響

對於孩子來說,痴迷玩手機長時間會導致孤獨、抑鬱、封閉等不良心理或行為。玩手機成癮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大部分轉移到了手機上,消耗了大量的玩耍、鍛鍊、休息時間,造成了嚴重分心。

對於沉迷於手機的孩子,我們可以採取如下的方法教育:



1.父母的以身作則

不但孩子沉迷手機,我們大人更是離不開手機,時刻要去看看手機,瀏覽網頁、刷朋友圈、微博、回覆信息……沒有手機我們的生活似乎缺少了什麼,所以,父母必須以身作則,減少對手機的依賴,和孩子在一起不看手機或者儘量不看手機。

2.規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一開始徹底讓孩子不看不玩手機,也是不現實的,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父母可以給孩子立規矩限制孩子看手機的時間,規矩立好以後,父母需要溫和堅定的執行,不能被孩子的反抗、 哭鬧半途而廢。

3.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如果孩子無聊無所事事的時候,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注和陪伴,這時候如果父母做不到,孩子就會玩手機自娛自樂,這時候父母可能會很高興,孩子終於不在“糾纏”自己,自己終於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長期這樣後果很嚴重,所以父母高質量陪伴孩子,身心俱在,一起遊戲、讀繪本、做手工、畫畫、戶外活動……



4.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生活豐富多彩

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來轉移孩子對手機的注意力,讓孩子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自己的興趣中來享受到興趣愛好帶給自己的喜悅、滿足、成就感。

5.通過故事、繪本等形式告訴孩子手機的危害

父母避免嘮嘮叨叨、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告訴孩子玩手機的危害或者強制指責孩子,這些做法只會適得其反,父母可以通過講故事、讀繪本等生動、活潑、有趣的形式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


丁媽親子時光


答:孩子戀上網絡遊戲,這種情況,要多與孩子溝通,多接觸外界環境,多與學校和孩子熟悉的同學家長互相溝通。另外,家長還可以下載格雷盒子軟件,設定好每天的上網時間,通過軟件智能操控電腦,只有遏制住孩子上網的時間,才能慢慢拔除孩子迷戀網遊的行為。


張姄


孩子玩手機上癮,育兒中令家長頭痛的問題。我曾經也遇到過這個問題,為此聽過不少課,看了不少書,在生活中去實踐,一次次嘗試,終於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手機轉移到其它更加健康的方式。

先來探究一下孩子的心理:

孩子為什麼沉迷手機?

再看看自己的生活形態,我沉迷手機嗎?我沉迷的是什麼?

孩子沉迷的是什麼?

孩子基本上沉迷的都是手機遊戲,看看遊戲有什麼樣的魔力吸引著孩子:

1.及時激勵機制:

孩子在遊戲中,無論結果如何,都會獲得鼓勵,闖關成功可以晉級,闖關失敗,也會獲得激勵;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感覺自己是被接納的,沒有壓力。

2.在挑戰中獲得成就感:

遊戲的設計,每一關都會增加難度,難度的梯度並不會太高,孩子努努力就可能會成功闖關。孩子在挑戰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3.有趣:

遊戲能吸引孩子的注意,首先是有趣的,孩子感覺好玩,有趣,再加上激勵,孩子在玩中感受到存在感與自我價值。

孩子玩遊戲時所追求的點是有差異的,心理的需求是不同的:是認同感、成就感還是存在感?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缺少父母陪伴、經常受到父母指責與訓斥、社交能力較弱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於手機。

根據孩子沉迷手機的不同原因,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責,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機,做好榜樣,一個沉迷於手機的父母,孩子很難不沉迷於手機。

另外可以同孩子一起來設立遊戲規則:什麼時候玩?玩多久?違規後怎麼辦?監督機制是什麼?這個規則是與孩子討論後設定的,孩子是認同的,而非家長的一言堂。

我們家的遊戲規則是每週五、週六、週日可以玩遊戲,遊戲時間是20分鐘,玩遊戲前要用時鐘計時;違規就會損失一次遊戲機會;

一、針對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

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閱讀,一起運動,一起看紀錄片,一起看電影。

要有特定的親子交流時間,可以在孩子晚上睡前,也可以在飯後。通過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聊聊孩子學校的事,聊聊電影,在交流中增加親子關係。

二、針對社交能力較弱的孩子:

孩子的性格內向,不喜歡交友,喜歡自己玩自己的,可以創造一些孩子更感興趣的娛樂方式來替代遊戲,比如樂高、拼圖、桌遊。

三、針對常常受到指責的孩子:

父母首先要檢視一下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父母首先改變自己,多鼓勵孩子,少指責。常常受到指責的孩子,會形成自卑的心理,很難自我認同。在家裡得不到認同,就會嘗試在外面去尋找認同感與價值感。遊戲帶給孩子的認同感是令孩子上癮的核心因素。

一些家長視手機遊戲為洪水猛獸,嚴格禁止孩子玩,其實也是不可取的,重要的還是關注孩子內心的需求。讓孩子在多元而健康的娛樂方式中滿足心理的需求,是讓孩子與手機保持距離的最佳方式。


心父母講師顏彬


我兒子,只要有遊戲,可以一天不吃不喝。開始的時候非常揪心,每天跟孩子搶手機,鬥智鬥勇的,可是還是沒用。後來朋友推薦了格雷盒子APP,能夠管控孩子的上網時間,還能管控遊戲軟件,運用這個我制定了規則不吃飯就不能玩,到時間就得睡覺,現在孩子不再那麼長時間沉迷遊戲了,作為家長我也不再讓孩子隨心所欲,牽著鼻子走了。


何167774144


我有個親戚,孩子原來成績一直非常好,就是因為一年前成績好獎了一臺手機,結果麻煩了。成績直線下降,從原來班級數一數二,直接降到了中游。親戚急了,開始定規矩,但是已經晚了,王者榮耀的威力太大,眼看著孩子馬上要高三了,簡直快急瘋了。

原來我們以為,生活好了,孩子也就好了。後來發現,生活好了,孩子就壞了,因為有了手機。

那麼,我們作為現在這個世界的家長,到底應該怎麼來教育孩子呢?

一是多抽時間陪陪孩子。現在你不倍,以後你想陪都陪不了。就像你小時候最喜歡的是父母的愛,你的孩子也一樣,想要的是你的溫暖的經歷和感受。想想現在熱映的《哪吒》,最想的是什麼你就明白了,具體可以參看我前幾天的寫的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

二是以身作則,自己少用或者不用。當然這是指到家的時候,武亦姝的爸爸應該我們每個家長的榜樣。

三是轉移孩子注意力,用其他有趣兒的事情吸引你的孩子。最好家長和孩子一起開發一些大家都感興趣的小遊戲,或者直接到外面去旅遊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世界對了,你的孩子就對了。

相信如果你能做到以上三點,就很可能讓孩子離開手機。當然,這個過程中還需要你的耐心和你的愛。祝福你!歡迎關注大學習說,和你一起成長!


大學習說


面對沉迷手機的孩子,很多大人都束手無策。

我家孩子兩歲多的時候,總問我和他老爸要手機,因為我們總做壞榜樣。後來,我與他老爸只能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機,不玩電腦。同時,在家裡準備了他喜歡的書,喜歡的玩具,喜歡的摺紙,而且也抽出蠻多時間陪孩子一起出去走一走,逛一逛。

經過半年的時間,孩子終於沒有那麼迷戀手機。

不想讓孩子迷戀,只能家裡人同時少接觸,並且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暖心秋媽


這個問題遇見了很多次,也回答了好幾次。說明這是很多父母都遇到的問題或困擾。我也是一個男孩的媽媽,我兒子也玩手機,他喜歡在手機上玩寶寶巴士小遊戲,也喜歡我的世界。但他沒有沉迷。反而讓我覺得這些小遊戲對孩子也是有好處的。


大家都之都孩子的自控力是比較差的,遇到喜歡的事情很容易上癮。這就需要父母的引導和約束。我兒子喜歡玩遊戲,但沒有沉迷,表現的還挺自覺。為什麼呢,我覺得主要是我們在這幾個方面的引導:


從兒子三歲上幼兒園開始,關於看電視玩電腦遊戲的娛樂時間我們之間就有規則,雖然沒有明文寫出來,但是大家心裡都知道。平時沒有,週五晚上週末可以玩。各2兩小時,至於是看電視還是玩遊戲,什麼時候玩,一次玩20分鐘或者是30分鐘,由他自己決定。而且我們還可以幫忙推薦好看的電視,下載好玩的遊戲,甚至陪著他一起看,一起玩。當然,剛開始時他不樂意,之前爺爺奶奶帶,看電視很自由,沒人管。一下子有了約束,自然不高興。武器就是哭鬧。我就告訴我為什麼要這樣,包括爸爸媽媽也會這樣做,不會因為他的哭鬧就改變主意。經過一兩次他就明白了。也就不哭了。而且覺得和我們一起看電視,玩遊戲挺好,我們推薦的他也很喜歡。慢慢的規則對他來說根本沒說明影響,自然而言的就變成習慣了。


我和老公自己平時也很少看電視玩手機。我平時下班除了帶娃有時間就會去看看書,我老公之前比較喜歡玩手機遊戲而且時很喜歡,自己帶孩子以後,我就跟他溝通,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玩,實在想玩等孩子睡著以後再玩。他也儘量這樣去做了。孩子很少看見我們玩手機,他自己也就不會想著這件事兒。家長管好自己的手機,管好自己,也就大大降低了孩子沉迷的風險。


和孩子一起做其它有意義的事兒,當有趣的事情很多時,孩子也不會想著手機。有時候孩子沉迷手機往往是因為沒有發現其它樂趣。比如說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戶外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


所以讓孩子吃補藥沉迷手機沉迷電視,最主要的在於家庭在於父母。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手機,對孩子適當的加以約束,遊戲也會變的有益。同時,還可以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上班又帶娃的80後寶媽,帶的好團隊帶的了娃。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都來自於自己的實踐。歡迎關注,獲取更多的育兒知識,成為更好的媽媽。

小晗晗愛閱讀


哈哈,這個問題我就遇到過:記得兒子在上重點高中,那時候住校,在上高中二年級,學習非常的緊,他就在上完晚自習的時候遛出去玩遊戲,回來的很晚,讓值班老師給抓住了,副班長給擼了,還把我叫到了學校。我當時特別難堪,一直和老師賠不是。老師說,他這樣下去重點大學沒有希望了,我心裡也很難過。

後來我和兒子一起出了教師的辦公室,我只說了一句話,把被子拿回家,不能在住學校了。兒子看我臉上沒有笑容乖乖的去寢室拿被子去了。我就先回家了,因為我想平扶一下馬上要打人的心情,呵呵。

兒子拿被子回來以後,我這個時候已經心平氣和了,我問他:告訴媽媽你還想不想考大學了?不想考也可以,從現在起你回來吃飯每個月交伙食費給媽媽。想考的話就聽媽媽的規定,你看行不行?兒子說想考,我說媽媽不是一個不講理的家長是不?媽媽說的話你要聽,兒子點點頭。我說媽媽不是不讓你玩遊戲,再要玩就是必須是你第二天要考試了,媽媽允許你出去玩兩個小時,他聽我說讓他玩,他挺高興的。

從那以後,只要是第二天考試,就允許他出去玩兩個小時,一直到考上重點大學。

家長們,我這樣教育孩子可行?


能媽和崽


先來分享一個我身邊的真實案例,足可見遊戲危害之大。

我有個同事,他兒子小劉今年上初二。他與老婆省吃儉用,花了大價錢買的學區房,上了一所重點初中。但是,由於小劉長期沉迷遊戲、已被學校勸退。大家可能覺得奇怪:初中不是九年義務教育嗎,怎麼還能讓學生退學?各位有所不知,小劉的學習奇差無比,基本每門功課都不及格。老師已經看出來他完全沒有任何學習的心思,留在學校也只是混日子,註定考不上好的高中!學校奉勸家長,不如給孩子換個學習環境,說不定會有轉機。

小劉現在身高175cm,體重90公斤。平時能吃、能睡,除了吃飯、睡覺,剩下在家的時間就是打遊戲。父母試著管教,但是感覺為時已晚。用我那個同事的話說,“我現在跟他理論說不過他,揍他吧又打不過他!真是無計可施。”小劉會在我那同事睡著以後,把他的手機拿走,然後用我同事的手指進行指紋解鎖。這樣,他就能通宵玩遊戲。

所以,我這個同事就會經常跟我說,“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嚴格把控,不能讓他們沉迷遊戲,否則等孩子大了就為時晚矣!當年孩子還小的時候,我與孩子媽整天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孩子的管教,現在真的是後悔莫及啊!”

我曾經聽過一個遊戲從業者的內部講座,做遊戲關卡設計的都是一些學心理學的人,這些人整天就是在琢磨如何讓人對遊戲上癮。青少年心智不成熟、自制力不強,容易把自己當成了遊戲裡的人物,分不清現實和虛擬世界,往往容易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孩子們容易有逆反心理,如果非常嚴肅的去反對孩子玩遊戲,有可能會事與願違。所以,家長們不能以敵對的態度去看遊戲,而是要站在中立的立場,告訴孩子:遊戲可以玩,但是必須制定一個協議。比如,完成作業以後可以玩20分鐘遊戲,雙方都要說到做到,幫助孩子逐漸學會自我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