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小孩每天早上喜歡讀書寫作業,這樣合適嗎?

DAYDAY和驀驀的媽媽


如果孩子是自助讀書和學習,應該培養堅持這良好的習慣,滿足孩子的求知慾,對孩子的人生和將來將是一個好的開始。


愚者自愚bxy


恭喜寶媽。都說生孩子就像抽獎,您獲得的是特等獎啊!我的孩子今年六年級,老師要求每天閱讀書籍,但孩子對課外書沒興趣,都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看。你不知道現在考試卷子中一一半以上考的是課外知識。從小積累知識和開闊視野將來上學一定是小學霸,支持孩子吧


海琳家常


我的外孫女,每天讓外婆帶去幼兒園門口看哥哥姐姐們早操遊戲,她最喜歡背書包,不會說話,總是用手指著幼兒園,要上學。如果上了幼兒園,每天會讓她寫字看書,她媽媽舅舅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長大了很愛學習。人都有一個智慧興奮點,加上童子功,會影響她一生的愛好和功業。


坂上草


幼兒園的小孩每天早上喜歡讀書寫作業,這樣是不合適的,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規定:“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教育內容與要求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可以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劃分。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就目前,一些地方存在幼兒園小學化現象比較嚴重,國家先後出臺文件,堅決制止幼兒園小學化現象。幼兒園主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上好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這五大類,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同時堅決禁止在課表上排語言,計算等課程。更不允許給幼兒佈置任何額形式的書面作業。

但有些地方目前“小學化”傾向還存在,導致家長到了中班末期、大班都有幼兒園升入小學的焦慮。一些家長疑惑孩子能不能適應小學的要求。他們不大信任幼兒園的成規內容,有的會去尋求培訓機構。,還有的家長反映孩子則因為恐懼作業,哭著不肯上幼兒園。 幼兒園園長叫屈,不教計數寫字,就會流失生源,雖然不少家長認為幼兒做作業不妥,但另一些家長的錯誤觀念卻導致了幼兒園作業越留越多。小學的作業又多課程又難,幼兒園不提前準備怎麼行?有的家長擔心孩子上了小學會不習慣,希望能讓孩子提前進入狀態。

專家觀點3-6歲不宜學過多死知識,未上小學之前學過多知識更不利於幼小正常銜接,對於學不會的孩子,過早灌輸過難的知識會使他產生挫敗感;當時學會的孩子,上了小學又要重複學習,容易心態浮躁,上課不認真,導致厭學;就算是很聰明的孩子,像海綿一樣教什麼會什麼,家長也不能一個勁地灌,因為在3-6歲階段,孩子如果學習太多‘死知識’,這些條條框框會束縛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展,學得越多,思維定式越明顯,孩子會感到自己容易犯錯,膽子越來越小,這樣的孩子將來發展後勁不足。

0-6歲是記憶的黃金年齡,正是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重要階段,幼兒的作業可以不用寫的,看圖書、聽磁帶、認地圖、做拼圖都可以。還可以進行有表情的朗讀和背誦,不用長,每天十分鐘就夠了,原則就是不強迫、不超負荷、家長要一起學。從幼兒園回家後,孩子應該多與家長做遊戲,或進行親子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於入學前的準備,只需要教會孩子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鍛鍊小手肌肉,進行適應性的‘寫前準備’就夠了,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進行堅持性練習、注意力持久性練習,這些練習不一定是要讀書寫字,但要讓孩子習慣專注地做一件事,到一定的時間再休息。對於數學,老師們建議只進行20以內的加減法練習,而且最好是在和家長一起買東西或生活中進行。

  各位寶媽你們認為呢?


看雲小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想讓孩子專注,在4-5歲這個年齡段要選擇他喜歡感興趣的事情,符合他此時發展敏感期的事情。

如果非要非要寫,不寫老師跟你們過不去了就。那咱分析一下孩子是因為覺得太難,超出實力太多而不愛寫?還是太容易,覺得無聊枯燥不愛寫?還是別的?

如果是難,就把任務難度降低。孩子書寫✍能力發展的順序瞭解一下。

如果容易,就是應付個任務(可能性不大),那就在結束之後準備有趣的活動,讓孩子有期待。


花兒美食廚房


當然不合適了,拔苗助長的方式,孩子幼兒園學習一年級課程,到學校老師不用教了,有的孩子學了,有的孩子沒學,老師沒法教課了,細細的教學的不聽了,一帶而過的教不會的還沒學會,導致不會的家長累了補課攆吧。而一年級最難的是數學,孩子別不過來彎有的為了1+1等於幾把家長能急死。山東有個小學,一二年級數學課不學,到三年級幾十節課把一二年級數學學完,效果非常好,孩子年紀大了些經歷多了,1+1的問題自然就會了。有研究表明9歲孩子智力和成年人一樣,只是缺少的閱歷,孩子用時間學習積累自然就會了,小的時候背什麼記憶特別快,不理解一起,長大了理解非常快,卻記不住過會就忘了。過去不識字做小買賣的,算賬非常快怎麼做到的,就是日積月累。我們的教育和商人謀利、監督不嚴、父母愚昧有關係,懷孕時胎教,聽古詩、英文....出生早教班,幼兒園上課、興趣班....上學補課。哪個沒有商業模式影子,最終目的就是商人為了錢。大家在一個起跑線上,你搶跑我也搶跑,跑來跑去就沒有平臺了,記得N年前有個觀光輪渡沉沒,沉沒是慢慢沉的有人砸開船窗逃生,腿卻被後面人拽住,大家都想把別人拽下去自己爬上去,結果一個沒逃出來,調查顯示如果有序撤離不會全部溺水。這個有序誰來組織?一有擠兌老百姓是恐慌的,後面的不知道前面發生什麼,一擠哄搶就有人能漁利,漁利的人往往製造恐慌。俄羅斯人戰鬥民族卻守秩序排隊怎麼養成好習慣的,二戰排隊領食物剛開始哄搶,後來警察站在高處誰搶立即槍斃,所以造就今天俄羅斯排隊習慣。我們建立秩序不應該幹拔苗助長的事,自然教會孩子生存技能,小時候學游泳、教會孩子堅韌不拔,培養孩子良好習慣,不嬌生慣養,到了學習年紀在學習在兒童時代打基礎。


漫步雲端167166790


“喜歡”這個詞吸引了我。對於孩子喜歡的有利於孩子成長的事,只要避免過猶不及或揠苗助長,沒什麼不好。你說呢?



睿王的小幸福


小孩上幼兒園大班,每天都有佈置作業,學寫兩個漢字,算數100以內加減法,兒歌或者生活小常識。五六歲年紀,正是接受"新知識",對新奇事物瞭解的年齡,是有必要養成一個良好生活習慣,正規的學習方法。幼兒不需要給他們增加學習負擔,適量就可以。小孩他養成習慣了,覺得這是他應該做的,每天吃完飯,自己把作業做完。自理能力,學習能力都增強,老師說過就記住,還當起媽媽的老師,有板有眼的教我[捂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03573a310ee4bc3b2fee3e1ddfa54dd\

Key252984656


那要看寫多少了,適量寫一些是可以且必要的,畢竟我們所處的大環境是如此,學一些知識或養成寫作業的習慣,上小學後會較快適應;但反之寫太多也不可取,因為孩子年齡小,學的寫的太多,就是拔苗助長會起反作用的,引起孩子的厭學情緒那可是得不償失了,畢竟學習是一場馬拉松,而非短跑!


素人洛洛


不合適,幼兒園養成放學就完成作業的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抓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