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流利掌握多國語言的人生到底有多6,怎麼做到的?

沈麗碧


泰國留學黨,會說英語泰語和西班牙語。

本來想去西班牙,無奈家庭原因只能選擇去泰國,學校教書用的是英語,雅思6.5,平時生活交際用的是英語和泰語,西班牙語學了五年現在處於B1的水平。

其實當你會三門以上的外語之後,你的語言系統會出現某種程度的混亂,就像我經常弄混英語和西班牙語的語法,而且特別是拉丁語系的語言裡,有些單詞是很像的,考試的時候經常把英語寫成西班牙語的單詞[捂臉]

再者就是日常交流的問題,你會不由自主的說出外語詞,我經常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蹦出泰語詞彙,特別是說中文的時候,因為中文和泰語的語法實在是太像了。



Wi小白


我以前有一位老闆,是德國人,懂7種語言:英、法、德、中,以及另外3種比較小的語種。他曾經在法國工作,後來去過臺灣,現在在上海定居。很多人遇到會講7種語言的老外,都會非常好奇和佩服。據他自己所說,能講那麼多種外語,是因為他小時候出生的地方是一個多民族居住的地方,能夠聽到各種各樣的發音,所以各種外語學起來快。除了語言能力強以外,會講多種外語的人,似乎在其他方面也比較多才多藝。像這位老外老闆,他是理工科背景,還會彈吉他、玩攝影。在臺灣的時候會用閩南話唱歌,上過幾次電視。


掌握多國語言的人人生有多溜,語言能力肯定會為自己開啟更多的機會。我有一位親戚,大學剛畢業找工作,也是因為她能講英語和日語,考進了一家知名的日企。就我自己來說,除了普通話以外,我會講英語、廣東話和上海話,在工作和人際交往中,語言能力顯然是一個有利因素。我覺得,在工作和很多場合,學歷就像入場券,而語言就像敲門磚。掌握外語,並雖然不保證達到自己最終的目的,但至少多了一份主動權。比如在國外旅遊的時候,有困難可以求助;被欺負了可以反擊;同時,也是邂逅跨國情緣的前提。所以說,學外語是一個不悔的選擇。


要說是怎麼做到的,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先要確定學哪門外語。決定後開始自學,看看入門的教材是否能懂。當然也可以去報名參加學習班。現在有很多網絡課程,效果不比實體班差。當積累了一定的詞彙、句型、語法基礎以後,我建議去報名參加一個相關的考試,比如說英語雅思考試、日語等級考試,因為迎戰這樣的考試會敦促自己擺脫懶散和拖延,努力達成這個小目標。如果考到比較好的成績,還會為自己的履歷增加一份背書。


祝你的人生六六六!


小A的旅跡


主要看環境,小時候在瑞士伯爾尼長大,從四歲到11歲,然後回國體驗了初中和高中,在回了日內瓦讀了大學(因為不用考試),研究生人生第一次去了美國。

小時候意大利語,瑞士德語超流利,因為家裡親戚住在盧塞諾和因特拉肯,補充一句,瑞士德語和德國人的德語不是一回事!大家都聽得懂互相,但是都會覺得對方腦子有病。

上海話流利,父母都是上海人。普通話一般很少說。

法語是上了大學流利,因為作業很多是法語的,但是瑞士人看不起法國人 所以很少公開說。(說個笑話,我們車都不會停法國車牌旁邊)

英文基礎純靠國內的教育,基本瑞士不說的。

這點在美國的考sat 很吃虧。索性可以考瑞士大學。

現在回國10年,就保留著意大利語和瑞士德語。英文明顯提升。國內那些擺譜的鍛鍊的,說別的他們也聽不懂。

法語就跟全國人民的廣東話水平一樣,能唱歌,能常用幾句。詩歌和寫作是不行了。吵架還可以,之前旅行得到了肯定。

主要是環境,還有要多用,多用!要不真的會忘。

最後隨便貼個十幾年的車,還有畢業戒指。別的找不到了。






AlighieriXavier


許多資料裡都說,趙元任先生懂20多國語言。

羅素來中國講學的時候,趙元任先生當陪同翻譯。那時候,從武漢到長沙坐船要一兩天時間。湖南的一個什麼人到武漢接羅素去長沙做一次演講,那位是一口湖南話,趙元任先生就跟著他學說湖南話,一天多時間裡,他就操一口流利的湖南話了。到長沙的當晚沒有演講活動,趙元任先生就到城裡去驗證他的湖南話,這是他第一次到長沙,大街小巷逛了一宿,沒有一個人把他當外鄉人。第二天羅素演講,趙元任先生就用湖南話翻譯,演講完,提問環節,還有記者問趙元任先生是湖南什麼地方人,因為他的湖南話太流利了。

趙元任先生說,語言其實是一個最簡單的東西,全世界有幾千種語言,其實就是同一種變換花樣的結果,不管什麼語言,英語也好漢語也好,都是將人的聲音用來指稱一個意思,不同的語言,就是將聲音進行不同的組合,比如音樂,7個音,長短高低就搭配出美妙的旋律,語言也差不多,幾個音的長短高低搭配出明確的意思,聲音聽起來不一樣,意思卻是一樣的,所以,只要把一種語言的聲音規律摸清楚,就很容易掌握使用。

許多人理解趙元任先生的這段話也許還存在一定難度,那麼,有興趣的話,讀讀《漢語夢想:全民通用口語文》,裡面關於語言的介紹比較詳細。


通用漢語研推


因為母親在東南亞工作的緣故,母親在我四歲左右便教授我柬埔寨語,後來在國內上學接觸英語,高中時期外語本來也是英語,但高一暑假在俄羅斯的祖父(可講中日俄三語)回國又隨他學習了一點俄語和日語,其中日語在兩個多月內便達到了N2水平,在同學之間任意裝x,高考便考了日語。而後讀法學考研需要,又學習了德語。語言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興趣,興趣趨勢你背單詞,學語法。

日常生活中我看凡是有字幕的視頻時都會隨腦把中文翻譯成日語或其他語言,平時一個人時也會寫一段話並將其翻譯成其他語言,自己也會不經意間覺得自己很牛逼的樣子


太宰的治


語言環境很重要!

漢族的我嫁到了蒙古族家庭,公婆都是傳統蒙族,日常交流說朋友,包括他們的親戚朋友也都是蒙族說蒙語,嫁到他們家後公婆會跟我說漢族,夾著一些蒙語,時間長了我已經會好多蒙語了,根本就沒有特意學,平時交流就能學會


ls青楚


我會除國語外:日語,英語,西班牙語。日語N1口語夠在日本出遊,去日企找工作用。英語雅思6分,能看懂英語數學書,上外國網站沒啥大問題。西班牙語略生,還在努力。



人生倒不是有多6,但感覺很好

日語。

如果說起初學日語是為了好玩,或者是做翻譯,那是大學以前填報志願的事兒了。

當了兩年日語翻譯之後,這門兒語言就作為一門種熟練的外語,成為一種溝通的工具而已。雖然日語是一門工具,但是它可以用來做兼職掙錢,比如接一些網頁翻譯或者是字幕翻譯 或者是企業翻譯的工作。

四六級裸考,雅思目前6分(略低)

我之前無數次分享過自己的學外語經歷,因為英語是基礎比較不錯,但是發音有問題。

但慶幸的是,我現在用英語來看數學課件物理課件,化學課件或者是其他英文的課件。基本上都能知道課件裡的內容。

和外教交流也問題不大,當然最幸福的就是出國的時候可以語言流利的和別人交談。

雙語兼職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體驗。

因為嘗試過多語種同時和外國人交流,比如大型國際展會。和一些外語之後可以教外國人漢語,或者換一門比較有意思有挑戰的工作。

至於西班牙語,這是我學的最幸福的一門外語。因為公司在國外有分公司,在墨西哥。

所以順道學了學西班牙語。

總之會多門外語,最大的體會就是:確實打開了思考的大門,思維開闊。不會輕易感覺到絕望或者失望。


饕餮思文


我會三門外語:英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英語能讀寫論文,意大利語和意大利人談笑風生無障礙,西班牙語日常會話沒問題。因為法語和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相似,我也能看懂很多法文單詞。歐洲的語言是觸類旁通的,不同語言之間多少都有一定的聯繫,單詞之間的轉寫也有一定的規律。掌握這些規律,學習其他語言就不難了。還有一點,希臘語和拉丁語是歐洲絕大部分語言的源頭,掌握這兩門語言即擁有了上帝視角。


靈魂像風6


我除了會說中文之外,還可以說法語、英語、俄語、意大利語、德語和阿拉伯語,這些語言都可日常交流和聊天,閱讀以及書寫也沒有問題。要問為什麼學這麼多語言,只有一個理由,就是好玩,除了學法語學到來法國留學,其他的都只是學著玩玩而已。


LoveVV474


一五年開始學習日語,英語,韓語,去年開始帶著學法語,西班牙語,覺得語言這東西挺好玩的,一開始學時感覺特別難,學的久了,多了,發現語言說到底就是說話,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現在很喜歡看別人聽到我幾種語言輪換著說時的驚訝和羨慕的表情[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