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城南心理学-面对心理学家撒谎,会不会被识破呢?

大家好,我是城南,每日分享心理学小知识。

正文开始:


城南心理学-面对心理学家撒谎,会不会被识破呢?


当你对心理学没有任何了解的时候,让你突然面对一位资深的心理学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不会觉得对方目光深邃、心灵敏感?会不会担心自己某一个不经意的表情或动作,就被对方看穿了心思?会不会担心说了谎言瞬间被拆穿,并被猜透此行为背后的动机?

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毕竟很多人对心理学家的认识,都是从影视中获得的。比如《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博士,沉着冷静、足智多谋,精通心理学,可以轻而易举地准确分析每个人的想法和意愿;再如《LIE TO ME》里的 Lightman,能够瞬间读脸,即便一个犯罪嫌疑人不吭不响地坐着,他也可以透过微表情发现真相这些情节确实会让人对心理学家产生一种误解,认为他们可以透视眼前人的内心活动。其实,这些都是影片渲染出来的,有夸张的成分。你只看到了Lightman可以瞬间读懂微表情的能力,却不知道瞬间读脸还需要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问对问题”,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有效刺激源”,以此突破对方的心理防备。


城南心理学-面对心理学家撒谎,会不会被识破呢?


心理学家通常都是依据人的情绪表现和外在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或许,他们可以根据某个人的外在特征或测验结果,来推测这个人的内部心理特征。除非他具备超感知能力,否则的话,任凭他的经验有多丰富,也不可能一眼就看穿他人的内心世界,更无法迅速判断一个人是否在说谎。

所以说,面对面坐着就能把人心看穿,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存在如此超能的心理学家。今后,跟学心理学的人在一起聊天,或是面对资深的心理专家时,千万别傻到去问:“你是心理学家,你知道我在想什么吗?”

温馨贴士:

别不相信,识谎专家可能还不如你呢!

美国有研究显示,一个普通人分辨谎言与真话的平均正确率大概是54‰。

事实上,判断正确或失误,各占50%的机会。这也就是说,人们对说谎行为的识别准确率并不显著高于随机判断的概率。

至于警察、侦探、心理学家等对识谎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人群,虽然他们自认为识别谎言的能力高于普通人,但其实他们跟普通人没什么明显的差异,甚至还有可能低于后者,因为他们更倾向于对自己所持怀疑的证实,并相信自己的主观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