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福建印發重要通知


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福建印發重要通知

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24日,我省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外防輸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高度警惕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繼續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認真落實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十個“不放鬆”,低風險地區要儘快將防控策略調整到“外防輸入”上來,為全面復工復產,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創造條件。


《通知》就進一步做好“外防輸入”工作提出“十二個加強”的明確要求——


進一步加強疫情高發地區入閩人員跟蹤健康管理


從湖北和武漢以及省外疫情高發地區的入閩人員,與湖北和武漢以及省外疫情高發地區的入閩人員有接觸史的人員,

要嚴格落實居家醫學觀察14天的要求。


進一步加強社區(村居)和園區聯防聯控、群防群治


社區(村居)和園區要充分發揮基層組織、防疫聯絡員、網格員、村醫、志願者等各方力量,繼續做好體溫檢測、人員篩查、出院患者跟蹤服務等各項防控工作,深化網格化管理,做到宣傳到戶、摸排到戶、落實到人。


特別是要加強對新進人員的跟蹤健康管理,對其14天以來的健康狀況、活動區域、是否接觸疫情高發地區人員等信息進行全面登記。


進一步加強復工企事業單位疫情防控


企事業單位要落實主體責任,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和我省相關健康防護手冊、導則要求,

進一步完善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強化應急演練和應急處置培訓,全面建立員工健康信息檔案,及時掌握員工健康信息,落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如員工出現發熱、乏力、咳嗽、腹瀉等不適症狀,立即向企業所在社區(村居)或園區報告,並就近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不得延誤。


進一步加強個人健康防護


社區(村居)、企事業單位要加強疫情防控知識和防護措施的宣傳教育,居民、員工儘量減少外出,不參加聚集性活動,遠離人員聚集場所,出門和在公共場所自覺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衛生和健康習慣。


進一步加強確診、疑似患者等後續健康管理


確診患者治癒出院後,要繼續居家醫學觀察14天;


疑似患者解除住院隔離治療後,要實行監督性醫學觀察或居家自我觀察;


密切接觸者解除醫學觀察後,要繼續做好跟蹤健康管理。


所在社區(村居)或所在單位要加強關懷關愛和管理服務,防止發生變相歧視等行為、做法。


進一步加強返崗復工人員健康篩查


鼓勵相關企事業單位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對省外非疫情高發地區的返崗復工人員和來閩務工人員開展核酸檢測,

檢測結果為陰性方可上崗,但仍需落實監督性醫學觀察措施,避免與生產生活無關人員接觸。


進一步加強人員密集場所管理


高鐵、地鐵、機場、碼頭、車站、商超、集市、農貿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要加強疫情防控管理,嚴格落實體溫檢測、口罩佩戴、消毒防護、通風、公共衛生和公共秩序維護等措施。


進一步加強公園、旅遊景區管理


公園、旅遊景區開放前要嚴格進行風險評估,制定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


已開放的要嚴格控制人員流量,實行遊客分時段間隔入園、錯峰出遊,

落實入口體溫檢測、遊客口罩佩戴等防控措施,定期對出入口、衛生間、遊客中心等公共場所和重點部位進行消殺,保持環境衛生。


進一步加強生活服務業疫情防控


零售、餐飲、住宿等行業企業要落實防疫指南要求,切實做好經營場所、商品管理等方面的衛生防疫措施,營造健康安全的消費環境。


各類餐飲場所要合理設置就餐設施和餐桌距離,嚴格控制聚集性桌餐,避免聚集性排隊等待,嚴格落實員工每日上崗前健康檢查和消毒消殺等工作;


賓館、酒店等要嚴格落實入住人員健康信息登記制度,加強與所在社區(村居)的溝通銜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及時處置。


進一步加強對從業人員流動性較強的服務行業管理


對快遞、同城快送(外賣)、家政服務、健康養老、醫療護理等從業人員流動性較強的行業,各地要落實屬地責任,各主管部門要強化行業監管責任,多渠道做好防護物資保障,督促相關行業企業緊盯薄弱環節,全面深入排查漏洞和隱患,從嚴從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進一步加強監管場所疫情防控工作


監獄、強制戒毒所、看守所、拘留所等監管場所要納入地方聯防聯控機制統籌推進,主管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全面提升警戒等級,實行全封閉管理,徹底排查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嚴格控制幹警職工外出和無關人員進入,確保監管場所安全穩定。


進一步加強社會福利機構疫情防控工作


養老院、福利院、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救助站、康復機構、殘疾人託養機構等社會福利機構要納入地方聯防聯控機制統籌推進,主管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封閉管理,嚴格控制外來人員探視、來訪接待、志願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等,細緻做好關愛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