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成都20條”出臺半月追蹤:三大變化

“成都20條”出臺半月追蹤:三大變化

“成都20條”出臺半月追蹤:三大變化


戰“疫”進入第二階段後,成都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運行,出臺了系列政策,讓城市逐步恢復活力。2月6日,成都出臺《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成都20條”),從持續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支持各類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力度、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補齊短板加大項目投資力度、著力穩定居民消費發展新經濟新業態等六方面入手護航疫情期間經濟發展。


半個多月來

通過觀察發現成都的城市經濟一線

正在發生的三個積極變化

↓↓↓


變化一


緩解現金流焦慮,解企業“燃眉之急”


“成都20條”出臺半月追蹤:三大變化


“成都20條”出臺時間並不算早,但政策覆蓋面廣,針對性強。一方面突出疫情防控,在確保疫情防控和生活必需品生產流通

等關鍵環節給出具體指導和實打實補助——

對市上確定的參與生活物資保供重點企業,按物流費用、員工防護費用分別給予50%、合計不超過200萬元的補貼;對按要求增產轉產防疫用品的技改設備投資予以50%補助等。


另一方面,突出提高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以疫情防控為切入點,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投入力度;加強物聯網、工業互聯網、5G網絡、雲計算平臺、城市智控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佈局等。


政策尤其看到了企業恢復生產經營秩序的“梗阻”——現金流壓力,並精準施策緩解企業焦慮,使其輕裝上陣。


“成都20條”出臺半月追蹤:三大變化


疫情之下,於中小企業而言,一個不能被忽視的鏈條是,沒有流動資金——企業無法招工創收——企業“空轉”加重資金負擔——企業倒閉、失業上升。防止現金流斷裂,“20條政策措施”給出了清晰的路線,一是減少經營成本,二是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力度。


減少經營成本方面——

除了與其它城市類似的免租金政策外,成都提出降低企業用水用能方面的運營負擔,鼓勵水、電、氣、網絡等經營企業對困難企業緩收相關費用,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住宿業單位2020年2、3月份用氣用水價格,按現行政策90%結算。數據顯示,截至2月18日,成都已成功受理217起疫情期間減負水價申報需求。


加大金融財稅支持力度,是“成都20條”著墨最重之處,成都通過政策支持撬動金融機構力量,為企業解“燃眉之急”——

兩週前,成都一家生產消毒液次氯酸鈉的企業,通過中國農業銀行成都總府支行開闢的信貸綠色通道,僅用2天就成功授信1億元資金,這在以往可能需要2個月時間;


浦發銀行、上海銀行聯合為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承銷發行規模為8億元的融資券,這是全國醫藥企業首單疫情防控債,募集資金將用於研發、採購、生產抗擊新冠肺炎的醫療物資……


在政策出臺的半月裡,金融機構發放優惠貸款,開闢信貸申請“綠色通道”,企業融資需求得以快速、高效響應。


變化二


兩手抓,

新經濟著眼防控又為創新提能佈局


↑2月17日,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正式上崗2臺消毒機器人。這款智能消毒機器人,能減少工作人員的職業暴露,降低工作強度。


從眾多媒體信息中不難看到,科技力量正在不斷介入疫情發展,這是財力、人力與社會組織之外的另一股值得期待的戰疫合力。


例如,“成都20條”中特別提到激勵企業提升研發能力,並給出了具體補助數額——

政策措施出臺後的第12天,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財政局出臺文件,對當中內容進行細化落地,推出“支持防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減免科技型初創企業房租”“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等7條政策措施。政策之下,成都正在加快實施第一批8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科技攻關項目。


“成都20條”出臺半月追蹤:三大變化

↑工作人員在分子生物實驗室對機器進行改裝測試


從現實角度觀察,相關藥物及設備的研發也正在給大家帶來驚喜——

比如成都瀚辰光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團隊正在對公司開發的專用於大量樣本的核酸檢測設備進行內部測試,攻關成功後,這裡將開發出世界首款高通量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裝置,每套系統每天可檢測超過2萬個樣本,適用於疾控中心、獨立第三方醫檢所等機構用於新冠病毒潛在感染者的大規模篩查。


關於科技戰“疫”,成都顯然還有現實之外的未來角度考量。科技戰“疫”在檢驗過去多年科技發展成果的同時,也在為行業趨勢給出信號。


“成都20條”出臺半月追蹤:三大變化

↑2月14日,中移鐵通成都分公司工作人員前往成都汽車客運總站、昭覺寺汽車站和成華區第六醫院三個點位,安裝5G熱成像人體精準測溫系統。


疫情期間,以互聯網為依託的新經濟相關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熱門領域。成都作為全國新經濟發展的主要策源地,此番在政策引導上亮點頻頻。“成都20條”提出——

重點圍繞互聯網醫療、智慧康養、遠程辦公、虛擬社交、網絡遊戲、在線教育等新業態,發佈疫情防控產品(服務)新經濟企業能力清單。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朱克力認為,在當前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的背景下,成都專門發佈新經濟企業疫情防控能力清單,稱得上響應迅速和措施得力。


“成都20條”出臺半月追蹤:三大變化


可以看到,成都正在做的是,培育新經濟業態和消費新熱點,打造經濟新增長點;推進科技創新攻堅,加力構建開放型經濟體。其最終指向是,圍繞“創新提能年”主題,用創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變化三


在防控為先的基礎上做好復工復產


“成都20條”出臺半月追蹤:三大變化


如何做到既“防控疫情”又“恢復生產”,是當前眾多城市所面臨的問題。要在二者之間找到平衡,多座城市的解決之道是實行復工備案制。成都也不例外。


“成都20條”提到建立復工備案制度,分類確定復工條件標準。值得細細推敲的是,成都對工業企業復工是更加柔性的管理。成都市經信局局長陳志勇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成都不劃定時間線,不強制企業開工;但如果要開工,則要在滿足要求、在當地行業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業部門的指導和確認下,提出復工的要求,符合要求的將有序安排,逐步恢復生產企業。


一邊是工業企業有序復產,另一邊,“20條政策措施”也在積極保障重點項目建設


“成都20條”出臺半月追蹤:三大變化

↑天府大道北延線(成德大道北延線)項目三環路至圍城路段工程一標段施工現場


跟其他近期復工的重點項目不同,天府大道北延線(成德大道北延線)項目三環路至圍城路段工程一標段屬於新開工的項目。即便如此,該項目也需網上申報復工,核查通過之後才能動工。“20條政策措施”明確提到了——

實行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將重點工程建設單位人員疫情防控、生活物資保障、施工物資供應等工作納入重點保供範圍,協調解決市政配套、水電接入、資金落實等問題,以此保障重點項目建設。


“嚴格”之外,是真金白銀的保障措施——3天前,又一支持政策出臺,國家開發銀行四川省分行會同成都市發改委提供融資總量480億元資金,支持重大項目,重點就是成都2020年續建和年底前開工的重大基礎設施及民生補短板項目建設,確保有效投資平穩增長,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實保障。


“成都20條”出臺半月追蹤:三大變化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東航生產輔助區項目(一期)開始有序復工


這些重點幾乎是城市“穩增長”支撐,既有天府國際機場、長江大保護、東部新區等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也有應急醫療救助設施、公共衛生建設、防災減災等民生補短板項目;甚至,“人工智能+”“大數據+”“5G+”“清潔能源+”“供應鏈+”等產業項目也在“點名”支持之列。


無論是工業企業復工,還是重點項目建設,在防控為先的基礎上做好復工復產,保障始終貫穿其中。保障的廣度、深度、力度也將直接作用於經濟社會發展。


據悉,截至2月22日,全市在建市重點項目(含竣工項目、續建項目及已開工的新開工項目)中,338個項目已復工,復工率為47.9%。從復工項目所屬行業類別看,先進製造業項目61個,復工率43%;現代服務業項目81個,復工率37.2%;現代農業項目17個,復工率51.5%;新經濟項目10個,復工率45.5%;重大基礎設施項目81個,復工率55.1%;公共服務項目55個,復工率63.2%,其中,“大運會”賽事籌備項目8個,“健康成都”建設項目10個,“優教成都”建設項目21個;生態文明項目33個,復工率58.9%。


截至2月22日,全市恢復生產工業企業10380戶,員工68.9萬人,復工企業較前一日淨增779戶,員工淨增4.2萬人。其中,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3034戶,復工率84.1%(按最新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庫戶數3609戶計算);在崗員工47.8萬人,佔規模以上工業的58.5%。


截至2月22日,全市建築工地已復工4355個,復工率81.9%,在崗員工53642人。全市涉農重點企業547家,已復工復產437家,佔總數79.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