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熱心的“閆姐”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李光遠 文圖

“下一位!”2月24日,在信陽市人社局家屬院(雞公山大街)活動室,一位“全副武裝”的女性,在給一位居民理完髮後,喊下一個預約理髮者。

她叫閆兆紅(又名閆娟),大家口裡的“閆姐”,既是小區的門衛,也是小區的清潔員,還是小區的“大管家”。疫情期間,她又主動當起志願者,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做好卡點的執勤工作。

熱心的“閆姐”

二月二剃龍頭 她義務理髮30多人

2月24日是農曆二月二,民間有“二月二,剃龍頭”的習俗。受疫情影響,美容美髮店鋪已歇業一月,理髮成了居民的一大難題。

2月23日下午,在信陽市人社局家屬院(雞公山大街)微信群裡,閆娟發一條這樣的信息:“家人們大家好:這一段大家為了積極配合疫情防控都足不出戶,為自己負責,和(還)不給社會和國家添亂,親人們辛苦了!明天就是二月初二了,有誰想理髮的可以來活動室免費理髮,來時做好防護和帶(戴)上口罩。望互相轉告。愛你們!”

為避免扎堆,閆娟提醒大家,先報名安排時間,避免出來排隊不安全;

信息一出,立即得到了群裡居民的積極響應,不大工夫,就有十多人接龍報名理髮。

熱心的“閆姐”

24日上午,閆娟“全副武裝”,早早打開了活動室的門,備好消毒酒精、噴灑水、理髮工具,開始了一天的理髮。這位還沒理完,下一位已在門口等待。期間,除了家屬院裡的居民,在衚衕口執勤的志願者,也穿插著來到活動室理了發。

每換一位理髮者,閆娟都要對理髮工具進行酒精消毒。整整一個上午,她來不及喝一口水。

閆娟告訴記者,退休前她一直在給職工理髮,退休後,經常到附近的小區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免費給市民理髮。“有工具、也有手藝,就想著給大家做點事。”

熱心的“閆姐”

在活動室門口,貼著一張溫馨提示,上面寫著:愛心活動日,每週六上午9點至下午5點,免費理髮。志願者:閆娟;地點:老幹部活動室。

閆娟說,這是去年貼的,堅持了小半年,疫情發生後停了,今天也是第一次。“今天理了有三十多個,都是男同志,很多都是單位參加執勤的。應該能管一段時間,明天就不理了。”

小區的“服務員”、“大管家”

人社局家屬院(雞公山大街)是一個老小區,70多戶居民,實際入住53戶。因為小區一直沒有物業,小區內的衛生一直是個老大難,不僅小區居民埋怨、單位犯愁,轄區也有意見。

去年9月,經過多次做工作,賦閒在家的閆娟從“前任”門衛那裡接手家屬院的服務管理。每戶每月60元物業費,含衛生清運、公共用電用水,剩下的是閆娟的工資。

“小閆是個愛乾淨的人,責任心很強,她來了不到一個月,小區徹底大變樣!”居住在家屬院內的一位退休幹部告訴記者,原來小區的衛生髒亂差,中間的花園裡仍的到處都是垃圾,部分住戶種的花草無序擺放,車棚沒人管,門衛室、活動室跟倉庫沒兩樣。

熱心的“閆姐”

閆娟接手後,每天定期打掃小區公共區域的衛生,更換了一部分垃圾桶,清理了門衛室、車棚,把活動室收拾的乾乾淨淨,清理小區內外的小廣告,各種服務逐漸步入正軌。

熱心的“閆姐”

為了更好地跟每家每戶溝通,閆娟建了一個業主群,有什麼事情在群裡通知,大家有什麼建議,在群裡討論。

“一個月物業費也就3000塊錢,除掉衛生清運費、公共水電費,也剩不下幾個錢,小閆等於是我們的‘服務員’,跟一個大家庭的大管家差不多!”一位70多歲的退休人員感慨地說,她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裡,都用行動支持她。

熱心志願服務 “不是黨員有顆黨員的心”

疫情發生後,家屬院的責任單位信陽市人社局務工辦,第一時間到小區進行疫情防控的宣傳工作。

為了引起大家對疫情防控的重視,閆娟在微信群裡一遍遍宣傳,提醒大家不扎堆、不聚餐、少串門,並打印了防護提醒,張貼在小區門口、各樓道里。

大年初二開始,溮河區湖東辦事處青年湖社區工作人員石林豔來到家屬院(雞公山大街),負責這裡的疫情防控工作,對小區人員進行摸排。

熱心的“閆姐”

“我對小區裡的居民情況不熟悉,信息採集工作多虧了閆姐幫忙!”石林豔告訴記者,閆姐本就是青年湖社區巾幗志願服務隊的一員,疫情發生後,主動擔起志願者的工作

“閆姐非常熱心,從第一天開始,沒有休息過一天!”石林豔說,在卡點執勤,閆娟不但為來往的人員測量體溫、分發口罩等防護用品,還一遍遍介紹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既提醒大家重視、又不至於恐慌。“遇到不了解疫情嚴重性的人,她是細心講解,非常負責任!”

為了讓大家有個更加安全的生活環境,閆娟每天對家屬院內各個角落定時清潔、消殺。

熱心的“閆姐”

“閆姐真是讓我們非常感動,不管是疫情期間,還是以前,都是有口皆碑,是社區裡的典型。”青年湖社區副主任李曉唯告訴記者,不管是平常小區的管理,還是義務為老年人理髮;不管是創建文明城市清理小廣告、入戶宣傳,還是志願配合疫情防控,閆姐都做得有聲有色。“閆姐雖然不是黨員,但她有一顆黨員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