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中東石油是如何被發現的?

yunyaling1987


原油在歷史上很早就發現了。比如在北宋科學家沈括《夢溪筆談》中就有“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的記載。但是,直到第二次科技革命內燃機的發明,石油才登上舞臺的中央,成為最重要的石化能源資源。

中東地區發現石油挺早的。在19世紀中後期,西方開始對中東地區進行地質勘探。勘探結果顯示,在中東地區,尤其是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今天的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可能蘊藏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1908年5月26日,這一天在現代石油史上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一個隸屬英國人的勘探隊在伊朗和伊拉克交界處,打出了伊朗現代史上的第一口油井,改變了整個中東的歷史軌跡,也開啟了世界石油史上的新篇章。一百年後的今天,中東地區探明的石油儲量,佔到世界總儲量的60%以上。

下圖是美國Howmuch網站根據原油儲量繪製的全球石油地圖。可以發現,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科塔爾等6個海灣國家原油儲量十分豐富。這6個國家原油儲量合計接近8000億桶,是俄羅斯的10倍、中國的31倍。


財經知識局


1989年秋,本.拉登回到沙特故鄉吉達,31歲的他剛從阿富汗回來,而彼時的沙特王室卻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

沙特國王擁有一架價值1.5億美元的波音747飛機,機上竟裝有噴泉,每次去英國倫敦遊玩時,國王少不了在賭場豪賭幾把,一夜輸掉數百萬美元是常有的事。其它沙特王子亦紛紛效仿父王的做法,特別是默罕默德王子,收受超10億美元的賄賂,用於支付“妓女、色情物品”以及百餘輛高性能轎車組成的車隊消費。

要知道在1931年,沙特阿拉伯還是全世界最為貧窮的地方之一,當時還未統一,到了1932年,沙特國王阿卜杜勒才完成統一,那時他的皇宮就建在利雅得,是用土坯砌成的。

當時皇室的主要收入來源於朝聖者的旅遊消費,每年前往麥加、麥地的朝覲者不計其數,但是當國王正式統一時,他們碰上了著名的“大蕭條”時期。朝覲者人數倍減,王室收入微薄,就連他們出口的椰棗生意也備受打擊。

在走投無路之際,國王邀請美國地質學家卡爾.特威切爾於1932年4月到沙特勘察,本來王室的目地是尋找黃金和水,誰知這兩樣東西一樣都沒有找到,不過他推測這裡可能蘊含石油。

不久後,特威切爾和當地人合夥創建了一家企業,也就是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簡稱阿美石油公司。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第一次石油大發展,貧瘠的阿拉伯半島頓時發生劇變,一輩子吃椰棗和駱駝奶的沙漠王子們,轉眼之間就把自己的遊艇停泊在摩納哥。


本草百曉生


中東的石油是在二十世紀前半期逐漸發現的。

大部分有石油的中東國家,逐漸從貧窮落後,變成富得流油。

比如卡塔爾,在油價高的時候人均GDP一度達到每年16萬美元。

卡塔爾首都多哈

1,石油的早期開採應用史

中國人很早就知道石油的存在,並少量應用過石油。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雜誌一》記載:

鄜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在現在的延長油田附近)

阿拉伯哈里發帝國興起後,巴格達城的街道用當地的瀝青鋪設,說明阿拉伯人已經發現油田附近的瀝青了。

公元9世紀,相當於中國唐朝末年,人們在阿塞拜疆的巴庫,打出原始的油井來製造石腦油。

希臘火

一位敘利亞人用石腦油和硫磺製成希臘火,獻給拜占庭帝國,阻止了阿拉伯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

1848年,俄國工程師Semyenov,在巴庫附近打出了第一口現代油井。

1853年,波蘭的阿格納斯·盧卡西維奇(Ignacy Lukasiewicz)通過現代蒸餾技術,從石油中得到了煤油。

1859年,美國的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鑽成美國第一口油井。

當時的人們,主要是從石油中提煉煤油,用來點燈照明。當時的副產物汽油被當作危險的廢棄物。

19世紀60年代,煤油燈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時尚的燈。(一直到1880年,愛迪生髮明電燈)

1878年,發明內燃機。

1885年,發明汽車,汽油開始大行於道,汽油時代開始。

當時的石油主要掌握在美國的德州和沙俄的巴庫手裡。

英國人也想自己搞出石油來。

2,中東第一個油田是伊朗的馬斯基德·蘇萊曼油田。

19世紀末,伊朗的愷加王朝與中國的大清王朝一樣腐朽墮落,英國和沙俄在伊朗劃分了勢力範圍,英國佔南部,沙俄佔北部。

愷加王朝的國王

英國人達西,從伊朗獲得南部的全部石油天然氣開採和經營權,共60年。

1908年,達西的英伊石油公司在伊朗的馬斯基德·蘇萊曼油田打出第一口油井,也是中東的第一口油井。

達西在伊朗阿巴丹建立了中東第一個煉油廠。

1913年,英伊石油公司開始大量出口石油。

當時英國政府控制了英伊石油公司51%的股份,伊朗政府僅佔16%的股份。

1933年,新上臺的伊朗禮薩王朝,將伊朗政府的股份提高到20%。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土耳其表面中立,實際背後與德國有利益往來。蘇聯和英國出兵佔領伊朗,打通盟軍向蘇聯供應軍事物資的中東通道。阿巴丹煉油廠為英國皇家空軍提供了重要的燃料供應。

3,中東第二個油田:伊拉克基爾庫克城。

基爾庫克城地處伊拉克北部扎格羅斯山麓的丘陵地帶,當地居民有一半是庫爾德人。

伊拉克原來是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奧斯曼土耳其押錯了寶,投靠了同盟國。戰敗後,伊拉克被英國託管,實際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託管期限為1920年8月10日—1932年10月3日。

1927年,基爾庫克第一口油井建成投產後。

1934年,基爾庫克開始大規模採油,面積300平方公里,工業儲量24億噸。

英國石油公司和美國埃克森公司組成的石油財團獲得了伊拉克全國石油開採的特許權。

4,中東第三個油田:沙特達曼油田。

1932年,沙特家族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國。

此時的沙特一窮二白,憑藉極端的瓦哈比教義,在沙漠地帶建立一個強大的王國。

沒有石油的沙特王子是這個樣子

看到周圍的伊朗、伊拉克都有黑金石油,憑什麼沙特沒有呢?

1933年,沙特阿拉伯向美國加利福尼亞標準石油公司批准石油勘探權,成立了沙特阿拉伯標準石油公司。

但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勘探事業,屢經挫折,耗費5年大好時光,連一滴油都沒挖出來。

1938年,沙特阿拉伯標準石油公司的首席地質學家,來自新西蘭的Max Steineke的建議加大鑽井深度,終於在達曼7號井1380米處開採出第一桶原油。為了達曼油田,沙特阿拉伯標準石油公司向沙特政府支付預付款5萬磅黃金。

阿美公司

1944年,沙特阿拉伯標準石油公司更名為沙特阿美石油公司。

沙特阿拉伯坐上了石油暴富的火箭。

有了石油的沙特王子是這個樣子

從此,波斯灣附近的石油汩汩而出。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大家可以看看電影《黑金》(Black Gold),法國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的作品,號稱阿拉伯版的“一個國家的誕生”,講的就是上世紀初,阿拉伯半島部落王室兄弟之間的恩怨情仇。


原本阿拉伯半島的人們在部落酋長制度下,過著平靜簡樸的遊牧生活,部落之間也有不和諧,但沒太多衝突,只是在水源和放牧地盤方面有爭執。然而,一次意外,發現了石油,於是在境外勢力的干預下,兩兄弟為了“黑金”開始反目,一路下了血本的打打殺殺。整部片子拍的很賣力氣,無論畫面還是情節都非常養眼,耐人回味,堪稱一部蕩氣迴腸的阿拉伯史詩。

跟電影裡描述的一樣,在沒有發現石油以前,中東地區的主要生計就是——放羊,還有少部分人也會經商,冒著葬身沙漠的風險跨域亞歐大陸去做點買賣。

毫不誇張地說,以前中東地區的人,生活相當貧苦,部落酋長也就是能吃上飽飯,多身換洗的衣服罷了。比如下面這些20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的牧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他們就是當今過著紙醉金迷生活的中東土豪們的前輩,呵呵。伙食也很簡陋,據說連蟲子都吃。
步入20世紀之際,中東地區還是一個被個列強忽視的地方,大部分地區都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畢竟,作為一個要啥沒啥,木有產出,落後又極度貧瘠的地區,很難引起外界的興趣和關注。

中東首次發現石油是1908年,英國勘探隊在伊朗發現了馬斯喀特蘇萊曼油田,伊朗王國成中東第一個石油生產國。然而,此時,在周邊,兩河流域和阿拉伯半島的探測並沒有什麼進展,搞得甚至有專家一度認為,中東地區的石油可能就被圈在了伊朗,別的地方搞也是白忙。

不過,沒多久,境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出現了轉機。一戰是人類進入“內燃機時代”後的是第一場機械化戰爭,充分彰顯了石油的重要軍事、戰略意義。

此情此景下,“西亞病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時的解體了,以英法為主力的列強們開始放開了在中東折騰,西方各國的石油公司也開始瘋狂的在自己的控制區域勘探石油。藉助先進的探測技術和之前積累的經驗,在陸續在兩河流域勘探出數個小型油田後,1927年,伊拉克的基爾庫克油田出油,這是中東發現的第一個大油田,規模遠大於1908年在伊朗開發的那口。隨後幾年裡,好幾個中東國家裡都被勘探出了石油,就剩下沙特一直沒有動靜。

之後的情節非常戲劇化(一般被認為差的,都會演變成“黑馬),跟電影《黑金》裡面演的類似,當大家望著這一望無際的沙漠,愚昧的牧民時,都認為機會渺茫之時,上世紀20年代初,一位新西工程師帶著他的公司來到該地區尋求石油特許權。

最終,他與沙特國王和巴林酋長達成了協議,獲得了勘探權。此時,在阿拉伯半島尋找石油的活動被公認為屬於“純粹的賭博”,各大銀行和石油公司都不願意投資他的勘探事業,廢了大勁,成功忽悠了英、法、美的資助,加上沙特國王的堅定信賴和力挺,最終在十幾年的艱苦勘探下,在沙特東部的達曼挖出了第一口油井。這口井打了足足有1380米才出現石油,但油量和油品都遠勝於之前的數個油田。按照這個規律,之後在沙特的石油勘探一發不可收拾,量大、品質好還易開採,加上臨海的地理位置,沙特由此來了個十級跳,躋身於土豪國家的頂端。

接著就是《黑金》裡面描述的場景了——各個酋長們在感謝“真主恩賜”之餘,在西方的挑唆下,開始為爭奪“黑金”費盡心思地勾心鬥角、打打殺殺,這些餘波,到現在都沒消停。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讀歷史一定要有橫向全球化視野和歷史縱深視野,特別是網絡時代,人們有更多機會了解國內外記載,要敢於發聲,敢於質疑。石油的發現遠比我們理解的要早。從中東阿拉伯帝國Rashidun時代(四大哈里發時代)過渡到倭馬亞時代,公元668年左右,守護君士坦丁堡的敘利亞士兵callinicos已經發現了石油,並使用石油製造了武器:羅馬火或者希臘火,名字由來看下面解析。這個士兵本來是在現今黎巴嫩巴爾貝克Baalbeck搞木匠和建築的。

先知穆哈默德Muhammad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倭馬亞王朝時期穆阿維葉一世開始對外征服,首選對象就是敘利亞,當時敘利亞大馬士革是國際大都市,商業非常發達,巴爾貝克歸屬敘利亞。當然瞭解歷史的並喜歡全球旅行的可能會知道巴爾貝克區域是當年凱撒贈送給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的禮物,扯遠了。。。。

這個小木匠家就在巴爾貝克,信奉基督教,由於戰亂,和其他難民逃亡君士坦丁堡。當年君士坦丁堡有四寶(我自己理解): 商業中心敘利亞,帝國農場埃及,文化之都希臘,天子守國門君士坦丁堡(今天小亞細亞,就是土耳其一帶)。小木匠在途徑小亞細亞時發現有一種黑色液體能在水上漂浮並燃燒,於是想了各種辦法把它做成武器,這就是羅馬火,也就是我們後面理解的石油。

後來阿拉伯軍隊進攻君士坦丁堡,堡裡的基督徒們就是用這個火器攻擊了阿拉伯戰艦,由於羅馬火的存在,阿拉伯在近50年的時間裡搞不定君士坦丁堡,直到後來奧斯曼帝國使用陸上行舟,突破金角灣,攻破君士坦丁堡。阿拉伯人非常害怕這種石油製造的火攻武器,取名羅馬火,但是作為守城一方的羅馬人叫它海洋之火,人造火焰。但是後來十字軍時代,歐洲人又叫它希臘火。

再後來,就是君士坦丁堡的士兵通過對石油研發造出了世界最早的手榴彈。歷史很有意思,前朝也有今朝史,劇中也有坐中人。喜歡的就關注一下。


Skyworld2


中東地區的石油最初是在伊朗發現的,1908年,得到贊助的一家英國勘探隊伊朗馬斯吉德蘇萊曼市發現了石油,並獲得了石油勘探的特許權。

下一個發現石油的地方是伊拉克。但那時它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石油最初於1927年在基爾庫克附近被發現。

直到1938年才在沙特阿拉伯發現石油。我們來說說沙特的石油是如何被發現的。

1902年1月15日,伊本·沙特從拉希德部落手中奪走了利雅得。1913年,他的部隊從奧斯曼土耳其人手中奪取了哈薩省。1922年,他完成了對內志(沙特阿拉伯省名)的征服,並於1925年征服了漢志(沙特阿拉伯省名)。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國宣佈伊本·沙特為國王。

如果沒有該地區的穩定,尋找石油將是困難的,正如也門和阿曼等鄰國的早期石油勘探所證明的那樣。

在1938年之前,有三個主要因素引發了阿拉伯半島的石油搜尋:

  1. 伊朗發現石油後,當時地質意見的共識是阿拉伯半島沒有石油,但有傳言說沙特的某個地方有石油滲出。

  2.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石油的需求,很明顯,在可預見的未來,石油將成為戰爭的重要資源。

  3. 當時沙特的經濟危機,當時漢志的統治者主要收入來源是朝聖者在前往聖城的途中繳納的稅款。經濟危機爆發後,前往沙特的朝覲人數大幅度下降,使沙特損失極大,他們需要尋找其他收入來源,之後便開始尋找石油。

1922年,一位來自新西蘭的採礦工程師聽到有關波斯灣地區石油滲漏的傳言,他確信整個地區都會發現很多石油。之後他成立了公司以便在該地區尋求石油特許權。

1923年,他與沙特國王簽署協議,允許他在沙特阿拉伯東部尋找石油。他找來了一位瑞士地質學家來評估土地,但他聲稱在阿拉伯尋找石油將是“純粹的賭博”。這使得各大銀行和石油公司不願投資阿拉伯石油企業。

1925年,他又與巴林酋長簽署協議,繼續在中東尋找石油。之後他尋求公司的投資和贊助,分別和伊拉克,英國,法國,美國等合作伙伴。與此同時,伊本·沙特派遣美國採礦工程師卡爾·特切切爾去阿拉伯東部探測。發現了令人鼓舞的石油,瀝青滲漏跡象,但建議國王等待巴林第一口井的結果。

之後終於在1938年3月3日發現了石油,並命名為達曼七號井,這口井打了足足1380米,才出現石油。對於沙特來說,石油收入成為財富的重要來源,因為他不再需要依靠從麥加到朝聖的收據。這一發現改變了中東的政治關係。

1943年,沙特阿拉伯控制公司的名稱改為阿拉伯美國石油公司,如今的阿美石油。


走進伊拉克


中東地區有好幾個被稱為是躺在石油上的國家,波斯灣、地中海及其沿岸地區儲存大量的石油,而中東內部油田也數不勝數。



但水陸皆油田的中東也曾被西方列強忽視,直到1908年,一位基督教徒成功打開了中東的第一口油井。

19世紀中期以後,歐洲各國先後開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誕生出的各種交通工具以及機器設備需要大量的原料作為動力。

黑色金子——石油在那個時代,也成為了最具有誘惑力之一的燃料,因石油暴富的人比比皆是。

那麼一度被認為是鳥不拉屎,寸草不生的中東,豐富的石油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中東成為關注熱點,還需要歸功於一位基督教徒——威廉·諾克斯·達西。在此之前,他眼睜睜地看著眾多油田被他人勘察出來,並且大量開採,一夜暴富的過程。

達西在未開採石油之前,是與名叫摩根兄弟的兩人合作開採鐵礦石的。但是摩根兄弟只獲得了租賃權,並沒有自主權,這使得采礦石受到了嚴重阻礙。

隨著石油不斷被發現,達西終究是抵不住誘惑。而那時,地質學也在不斷髮展,西方國家為了獲取大量資金,積累資本,還是對中東地區進行了勘察,發現在中東的兩河(幼發拉底河和格里斯河)地區儲存著大量的石油。

但是勘察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開採這個地區也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在那個時代,科學技術才剛剛起步,機械開採還是剛破土而出的嫩芽。

而中東地區又是處於亞歐板塊、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三大板塊的交界地帶,地質運動非常活躍,地質構造複雜,加上氣候惡劣,開採條件極其艱難。

面對這樣的自然環境,還需要考慮大量的開採資金,天價般的勘查費用與開採費用讓許多大資本家望而卻步。

但是達西不甘心,石油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每時每刻都在波動著他的心絃。而信仰基督教的他,也堅信主是會幫助他的。於是他大膽作出了決定,堅決要往中東地區去探索一番。


達西做出這樣的決定並不是出於衝動,達西是一位擁有長遠目光的人。早年與摩根兄弟開發鐵礦得到的第一桶金,他用於學習各種知識。

自己在鄉下置業,也與上層社會有識之士往來,很早就關注到了摩根發表的一份關於波斯石油前景的報告,並且對波斯石油十分感興趣,自己在私底下也做了很多瞭解。

達西的朋友波斯將軍基泰伯吉曾在巴黎聚會上,諮詢過達西是否對英國的資本家石油開採特權感興趣,這極大觸動了他的心絃。在諮詢英國著名石油專家雷德伍德,並且在聽了雷德伍德的分析後,更加堅信了自己的決定。

這是一次重大的決定,也是一次冒險的決定,但是他還是要牢牢抓住這個能改變他命運的稻草。

他把自己的代表權授予給堂弟,讓他全面負責去德黑蘭的談判,又請雷德伍德作為自己的私人勘察專家前往波斯地區進行地質探索。但是光有這些還不夠,他必須擁有強大的後盾作為堅實的力量。


達西通過自己的朋友,疏通了波斯帝國的政府。得到了正處於財政缺乏的波斯帝國的支持,獲得了開採特權,允許他在波斯地區開採60年。

開採範圍為除去波斯地區北方五省之外的任何地帶,這樣的特權,對於達西來說就像是即將快餓死了的人得到了天上掉下來的一塊餡餅。

達西是獲得了專利權,但是在開採的過程中極其困難。尤其是在技術比較落後的20世紀初。

技術困難也就算了,波斯地區關係非常複雜,地區首領並不完全聽從於國王。被開採的地區首領又將達西狠狠的宰了一頓,本來資金就缺乏的他,又陷入了困境。

為了籌到資金,他四處奔波,苦苦哀求了很多人。但是許多人都認為這次開採冒了太大風險而不願意借錢給他。遭受到重重困難的達西,幾近崩潰。但是他絕不能放棄,因為他的計劃已經開啟,一旦放棄就一無所有。

好在這時,自己的私人專家雷德伍德又給了自己另一條生路。去尋找伯馬石油公司籤協議,讓他們成為贊助商。達西又看到了新的希望,內心十分激動。



他顧不上前期的勞累奔波,又匆忙去伯馬石油公司談合作 簽約之後,達西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下了。

1908年5月26日,鑽機深入到了將近1300多米的中東地下。那一刻,石油如泉水噴湧了出來所有的開採人員歡呼快舞,內心激動萬分,而這裡就是馬斯基德蘇萊曼的油井。

這是中東地區第一口油井,中東地區從此也就成為了世界關注的焦點。而達西得到了伯馬公司17萬份股份,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流。

中東第一口石油井被開採出來後,各大資本家又紛紛奔往中東地區進行勘察。中東石油也就不斷的被挖掘出來。


史之策


因為內燃機的發明,使得石油逐漸替代了煤炭成為了近現代最重要的化石能源。中東是世界上如今石油儲量最多,開採規模最大,出口量最高的地區,中東最早的石油開採位於如今的伊朗境內。

1908年,英國的石油公司在伊朗靠近伊拉克地區發現了豐富的石油資源,這是石油首次在中東地區被發現。從此以後,“中東的荒漠之下不可能有石油”變成了一句笑話,而中東石油開始在世界上嶄露頭角。


1927年,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發現了石油,1932年在巴林群島也發現了石油,1935年在卡塔爾半島發現,如今的“石油王國”沙特阿拉伯是在1938年才發現的石油,而著名的土豪阿聯酋,直到1958年才發現石油資源。

雖然伊朗最早發現石油資源,但海灣國家第一個步入石油經濟時代的國家,卻是最小最不起眼的巴林王國。

地處巴林島的巴林王國,直到1971年才脫離英國,然而1932年這裡就發現了石油並且進行了大規模開採,成為了海灣地區第一個大規模商業化開採石油的國家。

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阿拉伯半島都位於中東,被稱作“第二波斯灣”的裡海也在中東旁邊,地理上靠近中東地區的巴庫油田,位於阿塞拜疆裡海區域內,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油田,最巔峰時代佔據了全世界石油產量的一半,至今都還在開採之中。


澹奕



美國人埃德溫·德雷克(1819-1880)在1859年鑽了第一口油井以來,以內燃機發明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石油變得越來越有價值。第一批主要油田是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發現的,隨後在1901年得克薩斯州和俄克拉荷馬州發生了大罷工。不久之後,波斯(現在的伊朗)的第一批石油特許權被授予。從那時起,中東石油的發現和開採對現代社會和政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石油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和工業帝國,引發了多場戰爭,促進了石油的廣泛使用,催生了歐佩克,重新調整和改變了二十世紀的政治關係,等等。可以肯定地說,在中東發現的石油巨大儲量在塑造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自古以來,地表自然石油滲漏是眾所周知的,中國沈括《夢溪筆談》裡面的記載是人類首次對石油的書面記載,在裡面收集的石油被用於各種目的,比如做燃料、制墨和軍用縱火等。然而,直到19世紀中葉,才正式提取石油用於商業用途。鑽探石油的第一個地方就在這些滲漏點附近,假設它們預示著下面有石油。石油滲漏在波斯已經發現幾千年了。



1901年,英國商人威廉·達西說服波斯政府授予他石油勘探、開採和銷售特許權,以換取未來60年2萬英鎊和16%的利潤。有一次,當他瀕臨破產時,達爾西向英國政府求助。英國政府同意幫助他,但擔心他可能會將特許權賣給沙俄等國。當時仍然是超級大國的英國也希望在中東保持政治存在。英國政府向一家現有的英國石油公司布爾馬石油公司施壓,要求其在1905年向德阿西提供所需的財政援助。此後不久,發現了大量石油。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在中東的許多地方發現了石油:阿拉伯半島裡海附近、在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和其他國家(這些國家當時還不存在)。1944年,一位名叫埃弗雷特·德戈利爾的著名石油地質學家向美國政府報告說,他確信中東國家正坐擁至少250億桶原油,其中至少有50億桶在沙特阿拉伯。當時沒有報道他對高達3000億桶石油的非官方估計——他認為其中三分之一是潛在的沙特阿拉伯。在給國務院的一份報告中,德戈利爾的團隊評論說,“這個地區的石油是有史以來最大。”



當時,中東的石油產量略低於世界石油供應量的5%,超過60%的石油來自美國,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盟軍提供了幾乎所有的石油。在沙特阿拉伯經濟開始遭受損失的同時,美國人開始擔心美國國內石油儲備的壽命——這場戰爭阻止了許多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聖。沙特的經濟困難和美國的擔憂相輔相成,美國開始積極參與尋找和開採阿拉伯石油。這標誌著中東石油開始上升到目前在全球石油市場的主導地位。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中東是世界上如今石油儲量最多,開採規模最大,出口量最高的地區,中東最早的石油開採位於如今的伊朗境內。1908年5月26日英國人的勘探隊在伊朗和伊拉克交界處,打出了伊朗現代史上的第一口油井馬斯喀特蘇萊曼油田。伊朗王國成為中東第一個石油生產國。這是石油首次在中東地區被發現並開採,中東石油開始在世界上嶄露頭角。 1927年,西方石油公司在伊拉克發現了石油,1932年在巴林群島也發現了石油,1935年石油在卡塔爾半島被發現,石油王國沙特阿拉伯是在1938年才發現的石油,土豪阿聯酋,到了1958年才發現石油資源。

中東地區有好幾個被稱為是躺在石油上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