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2月23日一個週日的下午,一場京鄂兩地高級別遠程多點多學科會診正在進行。一邊是由北京協和醫院院長趙玉沛院士親自領銜的多學科專家團隊,包括吳文銘副院長,醫務處潘慧處長,遠程醫學中心秦明偉處長,風溼免疫科張奉春教授、曾小峰教授、趙巖教授和張文教授,血液內科趙永強教授,腎內科李雪梅教授。一邊是由張抒揚書記領隊的協和援鄂醫療隊,韓丁副院長、護理部吳欣娟主任和孫紅副主任護師、感染內科李太生教授、劉正印教授和曹瑋副教授,心內科嚴曉偉教授、重症醫學科周翔副教授、消化內科吳東副教授等核心組成員參加。醫療隊駐地、中法新城院區ICU、北京協和醫院多點接入,近10個頂尖學科的20餘位專家共同為一位極危重症患者的炎症風暴問題展開討論。而這樣的高級別遠程會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北京協和醫院舉全院之力支援武漢前線醫療隊,從學術支持到物資調配,從科學救治到精準施策,以期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早日見到曙光。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2月23日下午,協和援鄂醫療隊與北京協和醫院多學科專家團隊進行遠程會診


遠程會診:全面學術支持武漢前線


病人為什麼會死亡?這是每一個醫務人員在職業生涯中苦苦求索的問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至今沒有特效藥,“炎症風暴”引起單器官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對患者致命的打擊。而協和醫療隊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裡救治的患者,絕大部分屬於這一類。


在趙玉沛院長的親自領導部署下,協和大後方對武漢前線的支持,已從選派專家醫護團隊、提供豐富物資與生活保障,轉入提供全面學術支持的新階段。院領導要求後方多學科專家團隊針對前方提出的臨床問題及時研究討論,第一時間提供最合理的治療策略方案,指導科學精準施治。


“這個病人存在DIC(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他的D-二聚體和纖維蛋白原同步升高,這肯定不是纖溶亢進,他還在高凝階段,應採取抗凝治療。”“他的氣道壓力很高,我們需要建立血流動力學監測評估,如果是全身的原因,要從全身去想辦法。”在另外一場高級別遠程會診中,血液內科趙永強教授、重症醫學科隆雲教授、血管外科鄭月宏教授針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且持續時間長的高凝狀態,達成技術共識,要在無禁忌症情況下廣泛開展抗凝治療,減少DIC發生。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2月19日下午,協和多學科專家團隊針對前線提出的臨床問題及時研究討論


此外,還有更多的學術交流與探討在武漢與北京兩地通過電話、微信群等各種方式展開,前後方擰成一股繩,殫思竭慮地尋求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併發症的解決方案,一個面向重症患者的診治建議方案正在醞釀形成。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協和要承擔起國家隊的重要責任,加強研究推動救治工作水平提升,在湖北、中國乃至世界體現中國水平,提供中國經驗。


三軍會師:“全村的龍已把最硬的鱗給你”


中法院區協和ICU的病人有多重?第一批醫療隊隊長、感染內科劉正印教授告訴我們,“工作量最高的時候,32張床有28名患者上呼吸機。這裡收治病人的嚴重情況已經超過了北京協和醫院ICU的病人。”


1月26日、2月7日,北京協和醫院先後派出2支醫療隊,共計164人馳援武漢,整建制承擔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32張床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務。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第一批援鄂隊員出發前與院領導合影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第二批援鄂隊員出發前大合影


在這164名隊員中,包括重症醫學、呼吸與危重症、感染疾病、消化病等多個相關學科,絕大多數隊員經歷過重症醫學及相關專業的輪轉培訓。協和3名專家入選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家組成員,其中2名都在武漢第一線。


醫院根據武漢前線的專業需求,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又組建了第三批醫療隊。這支由心臟專業、腎臟專業和重症醫學專業醫護人員組成的20名“特種兵”,於2月19日完成與協和第一二批醫療隊164人大部隊的會師,向重症新冠肺炎救治發起“總攻”。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第三批援鄂隊員在高鐵站合影


正如趙院長在第三批援鄂抗疫國家醫療隊出征時的講話指出:“你們肩負著攻城克堅的特殊使命,醫院是你們的堅強後盾,我們要用鮮花和掌聲迎接你們的歸來。”


戰在你身邊:從物資保障到心理支持


醫療隊的隊員有多累?第二批醫療隊員、消化內科吳東副教授說:“一天下來全身都溼透了,連鞋墊都是溼的。回到駐地的時候整個人都是飄的。”身體上的疲勞只是一部分,由於病人離去所帶來的揪心和壓力,同樣是壓在他們心頭沉甸甸的石頭。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脫下防護服後全身溼透的隊員們


趙院長多次在醫院各種會議上強調對前線隊員的關心關懷。他每天都與前線的張抒揚書記、韓丁副院長電話聯繫,瞭解醫療隊情況的第一手資料,親自部署人財物全面支持。應急物資保障與管理小組對前方醫療隊的需求第一時間響應,做到“前線需要什麼,後方就滿足什麼”。前方23日遠程會診時提出需要氣管鏡,立刻調配了30根一次性氣管鏡當日寄出,24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王京嵐教授、範俊平醫生就已經用上了。前方需要排痰機,馬上調劑送到,同批寄出的還有呼吸溼化器、易撕膠帶、一次性成人呼吸管路等。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第一時間送抵前線的震動排痰機


大量的生活物資和醫用物資,從工會、器材處、開發公司,到總支、科室、支部、分工會、個人……源源不斷地輸向前線,幾乎每天都有數十個箱子甚至上百個承載著全院職工的牽掛,風雨無阻地向著武漢進發。為此,後勤保障處負責對接“北京-武漢”的綠色專遞,專車配送援鄂物資,保證“愛的包裹”以最快速度抵達武漢。


醫院成立生活保障與員工關懷組,通過“一對一愛心聯絡人”瞭解隊員本人各方面需求,慰問隊員家屬及解決家庭困難。內科黨總支與分工會建立“心手相連,共渡難關”工作群,擬定了切合前線人員及後方家屬實際需求的暖心馳援方案。外科黨總支為每位隊員購買智能音箱,希望隊員們在繁重的工作之餘能夠休息好,心情好。健康醫學系在隊員出發前就成立“武漢一線臨時黨小組”工作群,總支書記、支部書記、分工會主席、總護士長、護士長成立後勤保障小組,密切保持與前線隊員聯繫,解決實際困難。國際醫療部護士楊璐在日誌中寫道:“下班後掏出手機有二百多條未讀信息,很多來自朋友們的關心問候,擔心我的身體狀況。他們還幫忙籌備物資,各種連我自己都想不到的貼心小物件紛紛打包從北京寄來……我的眼眶溼潤了,愛你們!”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各種物資打包成箱,及時運送到援鄂隊員身邊


此外,醫院各科室還自發為醫療隊隊員們定製各類健康科普知識。心理醫學科與武漢協和醫院聯合編寫《新冠肺炎疫情中各類人員心理防護實用手冊》,並加急製作有聲導讀版,幫助前線隊員減少心理上的壓力。皮膚科編寫《如何防治戴口罩帶來的皮膚損傷》,骨科製作“能量恢復包”小視頻,口腔科提供《口腔潰瘍等黏膜病的防治及護理專家建議》……林林總總、點點滴滴,無不是對醫療隊員的關心關愛,為他們加油鼓勁兒。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心理醫學科與武漢協和醫院聯合編寫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各類人員心理防護實用手冊》


大後方的深情厚誼讓前線隊員們心懷感恩。2月14日情人節之際,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醫療隊特別寄出了一封“戰地情書”,信中這樣寫道:“前幾天,國家接連出臺多項關愛醫務人員的務實舉措,社會各界和醫院大本營也給予了充足的保障。我們在這裡衣食無憂,防護得當,一切安好。請你們不要牽掛,一定保護好自己。我們將在前方心無旁騖、英勇奮戰,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用勝利的捷報守護好家的港灣。”


願時光溫柔以待

願歲月永不蹉跎

舉全院之力|支援協和援鄂醫療隊 每天離希望更近一點

文字/陳明雁

圖片/王鵬飛等 部分圖片由援鄂抗疫醫療隊隊員提供

監製/張抒揚 主編/陳明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