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理財產品會不會大火?

各角各度


疫情過後理財產品只是會相對比之前有一定的熱度,但是說大火卻是有些過了。

理財產品火或者不火取決於兩點,一個是盈利的效應,一個是投資者對於理財產品的認同度

先看盈利效應

開年到現在,股市一直處於連續上漲的階段,無論是股票還是基金都有非常不錯的賺錢效應;而一些理財產品也是拿錢去投資,然後已本息返還的方式給到用戶。

年初的一些爆款基金盈利比較多了,所以在賺錢效應上看,疫情過後還是會有一部分人衝著盈利去增加理財的額度。

在說理財產品的認同度

將近3個月的時間沒有工作,這些人只能通過把錢投入資本市場來進行獲利,通過股市的連續上漲包括成交量就可以看出,這段時間所有人都在家做股票,甚至還有套現信用卡套現花唄去炒股的。大家對於理財投資的認同度因為沒有工作而增加。

再跟朋友聊天中都在問現在有什麼好的投資方向,錢該往哪個方向去,是買基金還是買理財或者是做股票,其實這都是一種對於資本市場投資的認同的第一步。

一旦疫情過後,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市場的賺錢效應稍微潑冷水,那麼對於投資的熱情度自然也會被潑冷水。

理財產品一定會比之前稍微熱一些,大火的概率卻是不大的。


儒學財經


理財產品本來就很火,現在股市開始大漲,新股民的數量越來越多,主要是最近大家都閒在家裡,相關的理財產品會很火爆,今天股市又是萬億成交額了,兩次萬億成交額,這可是牛市才有的成交量,說明場外的資金都在買。

而在事件過去之後預計理財產品的火熱會過去,畢竟很多人都是需要工作,但是目前受到事件影響催生出很多新的理財投資人,也會和老投資人一樣面臨在理財中賺賺虧虧的情況發生。

不過,近幾年國內的投資意識確實增強了很多,以前問起各種理財產品,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想投,現在說起理財產品,很多人都會認識一二,甚至都已經投入資金在操作了,就說明現在人的理財意識是在提高的,事件過去後預計會有更多的人注重理財投資。

當下最火的理財投資有兩種。

第一種、股市。

短短一個多月事件,A股的成交量兩次萬億,這可是很多資金開始炒股的現象,但是這些資金都是閒在家裡的人開始炒股,啥都不懂就是一味的買買買,最後事件過去了,股市肯定會迎來一波下跌,告訴大家趕緊去工作了。

第二種、黃金。

黃金今年還在走強,去年就已經進入了牛市了,眼下的黃金讓很多人看到了機會,也有很多開始購買黃金了,一位親戚朋友在去年就開始買了一些黃金,現在也是賺的比較多,我和他說多拿會,到時候賺點錢改善下生活。

因此,此次事件發生大家都呆在家裡,這時候很多人都是在理財,一旦時間過去之後資金抽離,相信前面瘋狂的後面還是要虧點,但是理財的人數會增加,理財產品火一時的,沒有大的行情很難持續火爆。

感謝點贊和關注,歡迎評論和轉發,每日分享更多觀點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會的,但是建議理性投資。

大家發現錢沒有什麼去處,還不如買點基金,賺點收入貼補家用。

來自支付寶的最新數據顯示,越來越多用戶選擇在線理財的方式對抗疫情帶來的變化,支付寶上存款理財產品銷售增長超100%,基金申購交易日均增長400%。而且隨著近期股市的強力反彈連續收紅,這部分用戶的短期收益也達到平均6%~10%的水平。

受疫情影響,春節之後銀行渠道的投資理財出現了一些變化。

一方面,節後A股市場先抑後揚,權益類產品熱度提升,基金定投成為不少銀行理財經理推薦的熱點,新基金髮行熱度也較高。

另一方面,對於保守型的客戶來說,黃金等避險資產以及保守型的投資產品仍受歡迎。

此外,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和銀行還推出了抗“疫”主題理財產品,也為銀行理財的客戶帶來了“新玩法”。

在疫情經濟條件下,我國居民應該怎樣保護好自己的財產?

我的意見是,不要折騰,把錢買進理財產品,一部分放進保險,更多的是買重大疾病險。

很多人認為,現在通貨膨脹嚴重,錢不值錢了,這是錯誤的認識,根據經濟學基本的常識,經濟增長,是貨幣貶值的,經濟下降,是通貨緊縮的,貨幣升值的。

所以,在國外的富豪面對經濟下降,一是不買奢侈品,二是減少豪華旅遊,三不亂投資,決不能因為投資而造成損失,四是等待時機成熟時,因為經濟是有周期的,經濟調整完成後,再重出江湖抄底。



悠芽財經


不僅不火,而且會萎靡一振子。為何?有以下理由:

由於發生如此嚴重疫情,人們看到那麼多人死去、那麼多人重病……簡直是不堪回首。這個時候人們還會多多地存錢嗎?存錢幹嘛,說句不好聽的,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原因也許張去天堂了。還不如吃點好的,穿點好的,到處遊山玩水丶吃喝玩樂……也許疫情過後,中國人旅遊風潮會更風狂。

還有中國各地房地產、房價太貴,疫情後房價也會降低一些,買什麼房子?租房子有大火一陣子的空間。








京都雅士


其他理財產品,我不好說,但是我知道這周基金賣瘋了!

4天5只基金“日光”,還有廣東單一客戶下單9億狂買。

近期來看,市場明顯走牛。今日大盤重新站上3000點,而且連續2日成交量破萬億。而且,萬億成交量是被認為牛市的標誌之一。

新基金髮行同樣火火火,爆款基金天天見。

今日進入發行期的中郵科技創新精選、安信價值回報三年的新基金雙雙宣佈提前結束募集,而中郵科技創新精選“一日售罄”,渠道顯示該基金募集規模超過50億元,遠遠超過該基金10億募集上限。

整體來看,本週前4天已出現五隻“日光基”,還有一隻確定"兩日售罄"的,加上部分其他新發基金,已經認購超過1600億大關,真的是“超級周”。




莫吝金錢


理財產品會慢慢火起來,不會爆發式大火,而且疫情對理財產品的發展影響不大,其發展關鍵還是看市場經濟和國民理財意識。

首先,疫情對理財產品的發展影響不大

因為理財還不是必需品,不像糧食、衣服、工作那樣,我們有錢就可以選擇理財,沒錢也可以選擇不理財。而疫情雖然導致有些人失業,掙不到錢,但這部分資金對理財影響並不大。

疫情對理財產品發展僅有一定加速作用,因為國家為了應對疫情,避免疫情對經濟造成過多負面影響,對本就疲軟的經濟雪上加霜,特意釋放流動資金、降低LPR,這些都讓市場有更多的現金流,有的錢流入股市,相應的理財產品大漲,刺激了理財者的購買慾望。

但理財產品大漲根本原因還是市場經濟本身,政府這些只是刺激、和短期利好,所以疫情對理財產品發展並沒有什麼根本影響,只是有一定加速罷了。並不像線上辦公那樣,疫情對其是極大的正面影響,而且大概率是永久影響,經過此次疫情,線上辦公必將全面開花。

其次,最近基金大規模發行,主要原因還是市場經濟本身

其實自2018年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基金等規模都在增加,而且產品種類也不短豐富,2019年基金髮行規模更是大幅增大,2020年趕上疫情這個黃金坑,新基金更是抓緊發行。

理財產品慢慢火起來,與市場經濟本身有關,房地產受抑制,股市、金融成為香餑餑,國外經濟不佳,中國成了避風港。而2018年、2019年國內股市普遍處於低估值狀態,此時理財產品不火,什麼時候火呢。

最後,我們理財觀念改變,也促進理財產品的發展

很多理財產品的高收益,對我們非常有吸引力,哪怕是有風險,我們也願意一試。因為人們的理財觀念改變了,不再是隻買銀行存款,也不再認為基金就是騙子、買基金就是給莊家送錢。當然這一切都得益於我國理財產品體制的完善。

我們有閒錢,都願意找尋一些合適的理財產品,而不再傻傻的存銀行。當然這也是互聯網的功勞,讓各種理財產品可以線上購買。

總結

理財產品肯定會火的,因為我們的理財觀念已經改變,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錢貶值。

市場經濟上行,理財有收益,理財產品不火都不行。

疫情對理財產品的影響只是加速其發展,對其並沒有什麼根本性影響。


閒散的小愚民


首先,我從反向思維講解,疫情後理財會不會大火。疫情後缺資金情況分類:中小企業(公司)、個體戶、大額貸款者。如果出現缺錢情況,這時暫定義他們融資都來自銀行或別的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都是趨利的,想用本身現有資金放貸,那借貸人也很難接受,畢竟他們資金來源成本也比較高。所以國家會有針對性政策,如向銀行做回購金融政策。銀行再定向以較低利率放貸給企業。企業等,主要還是這種途徑融資。也有銀行發行疫情類基金的,但是這體量極少,何況本身市場上基金種類繁多。所以這幾乎跟普通人沒有什麼關係。

疫情對於市場金融產品,只是概念理財投資。沒有從根本上、專項規劃出一個新理財產品,即使有,也不多。所以概念類理財產品,每年都會有。只是疫情特殊時期,大家多少會更加關注這個話題。

總結:概念、話題、熱點是一種投資喜好,不是理財產品。即使有疫情類基金,本質還是投資於有關疫情的標的,如有關的醫藥股等。所以疫情只是暫時性話題理財,和過往熱點話題投資差不多。


喂喂強哥來啦


個人見解,不一定對!

我認為,理財產品並不會大火,首先國人的負債率還是很高的,大多數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揹負高額的放貸車貸,受疫情影響,大多數的人待業在家,無收入,因債務問題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所以更懂得現金流的重要性,任何時候手裡有錢才不慌,這一點從2月3日開市,A股大跌就知道了,無數散戶和機構賣出,千股跌停,大盤整體下跌8%左右。

絕大多數的理財產品屬於高風險理財產品,而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銀行理財產品又多數是定期理財產品,前者風險大,後者流動性差。經歷此次疫情之後,我想,大多數的人風險意識提高,都會在儲備一定量的應急資金,以應對未來不可預測的風險。所以,對於以上兩類理財產品的投資金額會有所減少,更多的資金將會流向銀行活期儲蓄或者餘額寶這樣的貨幣基金。


當然也不排除,疫情結束後,A股重來一次牛市,吸引大批散戶爭先恐後入市,畢竟A股自2015股災以來,橫盤已久,盼望已久的牛市應該快要來了,也許就在一兩年內……期待!


痴情小木子


首先我們要看疫情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民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

從宏觀層面上來說,此次疫情的發生對於絕大多是企業、行業來說是不可抗力因素,那麼從法務的角度來說許多企業的延遲、違約都屬於正常的現象,一般企業具備一定的應急能力,雖然會有影響,但是也是分行業分情況的。

主要是對個別行業,對於中小企業的影響較大因為他們缺乏一定的危機應對能力,另外一方面對於娛樂相關的包括餐飲業、旅遊業等的影響比較大。而對於一些傳統制造業以及一些互聯網行業來講,存在影響但是並非致命的。

從微觀層面上來說,對於個人的影響確實比較大的。雖然說中國人民歷來有儲蓄的習慣,但是接近兩個月的無工資收入也會對房貸、車貸造成一定的經濟壓力;

另一方面疫情對就業的打擊力度比較大,本身求職市場有金三銀四的說法,春節過後許多年前離職或者年後等待找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正摩拳擦掌等待機會,但是此次疫情的發生打破了原有的計劃,那麼很有可能在年後短期內缺少合適的招聘,那麼對於擇業人員來說等待他們的很有可能是三四個月或者更長時間的空窗。

從這兩方面影響來看,對中國經濟會造成影響基本已成定局,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出臺了包括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政策,這一舉措的出臺將會對企業、個人較少貸款成本和負擔起到良好的效果,央行也是希望通過這一政策減輕企業和個人壓力從而帶動消費和投資減少對經濟的影響,使中國經濟能夠較快的進行恢復。

那麼理財產品會不會大火,就要看這一政策的效果以及疫情影響的程度之間哪個更加嚴重更加深入。如果說疫情的影響嚴重影響到百姓和企業的生存需求,那麼投資並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反而是減少消費、降低成本開銷對企業和百姓來說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不會出現更多的流動資金可用於投資。

如果說很快中國的經濟能夠恢復,居民的就業收到的影響並不嚴重,那麼很有可能造成基金行業的大熱。房產投資已經不是唯一方式了,且在疫情面前貸款壓力反而會對居民生活造成更多的影響,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更穩健的投資方式就是基金。

理財產品是否會大熱直接受到疫情對國內經濟影響嚴重程度的制約,但是疫情影響的程度暫時無法準確和量化的估計,所以暫時只能兩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50計劃


我覺得沒有必然聯繫

針對題主說的新冠肺炎疫情過後,理財產品會不會大火?的問題,我覺得這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繫,所以你多慮了。

疫情帶來的需求

這次疫情確實給很多人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也讓那些倖免的,有商業敏感的人,知道了什麼叫有所謂,有所不為。讓我們知道不是所有的會都有必要開,也不是所有的人有必要上班,相信疫情之後,會帶來很多企業的全新革命,無論是人員還是機構體制,或者是工作方式,線上工作將成為一種趨勢或者潮流。讓更多人意識到,有些事情,不見面也能幹的,但是有些基礎工作是不能或缺的,醫療、超市、生鮮店、水電煤氣這些基本生活保障行業是不能缺少的。

理財產品

我覺得理財產品就是金融機構,通過正式的投融資渠道,獲取低成本的資金,用來發放貸款或者投資,賺取收益差。就像你選擇的理財產品有的股票、有的債券、有的貴金屬等等。簡單說,就是他們體量大,有專業人士打理,所以有些我們自己不夠資格或者不敢幹的,理財產品敢幹,所以我們投資理財只是賺取了比銀行存款稍微高一點的利息而已。所以理財產品本身不會受到疫情影響,因為理財的股票或者和疫情相關的經理人員,會結合當前的形式,針對性的進行產品的調整,不能說大火,但是確實不能賠本,這就是理財產品的特點, 基本上不會讓你大富大貴,但是可以讓你不掉隊。要想賺大錢,你必須自己實際操作具體的股票才行份,否則就不要指望理財產品讓你發家致富。

最後總結:

不要指望什麼都搭上順風車,讓自己可以大賺一筆,很多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不是你嗅到了趨勢,就可以實現財富增值的,很多時候,是有一定的機緣巧合的,所以不要想太多,那樣你會很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