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有人說學二田書法的人越多,越說明二田是初級水平,學草聖、書聖書法的人越少,才能說明是尖端水平,這是為什麼?

字畫娛樂圈


不同意你的看法。無論是楷書還是行書或是草書,從書寫技術上講,你哪樣都很難趕上二田,那是自小到老都磨硯的絕頂級高手!

文字是語言交流的工具,只有書法家寫出來的字,大家不用別人翻譯都能認出來,才廣泛為人們所接受,草聖和書聖的字流暢有力,但好多字不知所云,那樣的書法只是讚美他們寫得流暢有力,但如果不知所云,就失去了文以載道,語言交流的工具的意義。我國曆史上的好多書法家的字都是這樣信手拈來,包括毛澤東的書法,字跡豪放,不好辨識。二田寫得楷書吃功夫,不好寫,但又是寫字人的基本功,其書寫漢字的基本筆畫比較工整,用筆嫻熟,筆劃規範,字形漂亮,體現了書法的基本功紮實,所以被人們廣泛學習。再者,草聖和書聖,死了上千年,流傳的真跡有限,就是作品再好,也只是臨摹影子。趕不上二田,書法家在世,講起來活靈活現,要形有形,要理講理,筆法現授,指導精準,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傳播廣泛,普及率高,老少咸宜,因此其作品為廣大書友接受和喜愛。與千年之前的草聖和書聖相較,一死一活,天壤之別。

不過,田英章老師的楷書作品就愛犯一個毛病,寫字生僻字多,不為現代漢語所容,有的字甚至找不到出處。從現代漢語的角度看好多就是錯別字,自造字,屬非法字符,用於科授蒙童,是為大忌。寫得再好,也不允許你任意造字,不守漢字使用“規矩”。這從側面上反映了其作為知名書家別出心裁的不良心態。主要是一些國家級的出版社審查不嚴,無論是手寫還是印刷,都應該規範使用漢字方案,否則,就是人為的錯誤,是造成謬種流傳的根源,出版物流傳廣泛,歷史悠久,必須要反映時代的特點,有錯誤的東西,不能出版,否則,就是對中國語言文字歷史和作者本人不負責任的表現,這是我國出版社出版書法作品應該注意的問題。

其兄長田蘊章在大學授課書法,教風規範,沒見有與其弟那種做學問不嚴謹一樣的毛病!

書法因為喜愛而選擇,因為通俗易懂而廣為接受,哪有什麼高低貴賤甚至尖端一說?耍熟了毛筆竿,提筆就是墨寶。縱然如此,經濟寬鬆時,萬事順遂,不知珍惜勞動資本,為幾幅字一擲千金,經濟緊縮時,推著小車上山,一步一個坎,遇到災荒,一車字畫擋不得半碗高粱米充飢。在中國的悠久歷史中,毛筆是中國人的國筆,多少山野字匠,妙筆生花,只是少了點書香,墨臭摻裹著銅臭,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我為大王來巡山


我發現悟空問答中最火的一個人就是這個叫“有人”的人,但提的問題往往比較業餘,但對於很多初學書法的人來說,確實也有很多人有這樣的困惑。我從學習書法的兩個階段來分析一下,可能就對這個問題清晰很多。

書法初期階段

學習書法我們一般都是從楷書學起的,學楷書一般我們又會從唐楷學起,或者是楷書四大家“歐、顏、柳、趙”四人中任選一家開始學起。學顏楷的一般會從《多寶塔》開始學,學柳的一般都是《玄秘塔》,學趙的一般都是《膽巴碑》,學歐的一般都是《九成宮》。

二田以歐楷起家,浸淫歐楷幾十年,在歐楷的基礎之上,添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一些風格的楷書,大家都稱作“田楷”。實話實說,雖然社會上有一些對“田楷”的議論,什麼館閣體了,印刷體了等等,但對於楷書這種書體來說,特別是“歐楷”這種風格的字體來說,二田確實是高水平的,能把楷書寫這麼好不容易的。

這幾年歐楷風靡大江南北,這跟一批老一輩的書家對歐楷的推廣離不開的,二田就是一直在從事書法的普及教育和推廣工作,因此很多人在他們的影響下,從田楷入門,作為學習書法的一種門徑,這無可厚非。因此學習“二田”的人數會比較多,這也很正常的一件事。

我記得我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那時好像就是流行“顏筋柳骨”,而學習顏楷的人最多。但你不能說因為學顏楷的人多,顏真卿的書法就是初級水平,這種說法肯定是不對的。只不過顏真卿的楷書,特別是他的《多寶塔碑》非常適合入門學習。同樣的道理,二田的“田楷”比較適合入門學習,但並不代表他的水平就低,這個問題要客觀對待。

書法的提升階段

我們經過上個階段的學習之後,已經有了一個基礎,想要繼續提高書法水平的話,往往都會取法魏晉,這個時候“二王”、鍾繇、張芝都是我們的取法對象。魏晉一脈的書風往往比較韻味,相對於魏碑和漢隸一派,它屬於妍美、風流、瀟灑的風格,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

那是不是除了二王、鍾張就沒有別的出路了嗎?不是這樣的,有的人喜歡古拙、質樸的風格,可能會選擇取法魏碑、摩崖石刻或者漢隸等。

那麼這個時候你就不能說書聖(王羲之)、草聖(張芝)的書法就比魏碑和漢隸的好。他們都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風格特徵不同,取法的對象不同而已。

二田的書法與顏真卿、二王、鍾張相比,肯定是今不如古。這個二田老師也說過這個問題,學習書法就要取法古人,不要取法今人。書聖王羲之與草聖張芝確實屬於書法中頂尖水平,二田與他們相比確實屬於初級水平,雖然是初級水平但非常適合入門學習,而不是一入門就去學習草聖的草書。

所以題主這個問題,跟學習誰的人多少無關,而與學習書法的階段不同有關,就像小學生和初中生的人數多於高中生,高中生的人數多於大學生,大學生的人數多於研究生一樣,是人生學習的不同階段。你讓一個帶研究生的教授來教小孩子,就不一定比專門教小孩子的老師強,這叫術業有專攻。

所以,頂級水平的也不一定適合你,初級水平的也許正是你所需要的,根據自己學習書法的不同階段,選擇適合自己的取法對象,這才是最好的。


翰墨今香


說學二田的人越多越說明二田是初級玩藝,學草聖書聖之人越少說明是尖端水平這話雖話粗但理不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正所謂“曲高和寡”,草聖和書聖的水平肯定要比二田高得多,學習二田有一種跟風的行為。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現實的因素。

第一那就是二田的書法符合現代人審美,二田寫的字美觀,舒展,一筆一劃,看起來很漂亮,而且只要按照教材來學,也能學個幾分像。

第二就是二田的書法有系統的教材,而古代書法家則沒有,這樣一來,拿著一本古帖不知從何入手,還不如就拿現代人受歡迎的字帖來練習。


學二田的人越多,說明二田的書法適合初學者入門,但是,在任何時期,一種書體大行其道,學的人太多了,都不是一件好事,這就會把這種字體搞得俗氣,遍地都是,今天很多人對於二田的書法不看好其中就有這個原因。

而學習草聖書聖的人少確實有難度較大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對此,你的觀點怎樣呢?歡迎大家留言,感謝關注,我是鐵匠論書畫!


存希齋書法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學任何知識總是由易到難,比如《蘭亭序》,書法家是不贊成初學者學習的。

二田的書法,學習的人多,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田英章先生比較注重運作方式,其傳 銷式的經營模式,在書法界尚無人能與之相比,所以短時間聚集了大批粉絲。

二是他採取搭積木式教書法,先學基本筆畫,再將筆畫拼湊成字,這樣讓寫字更簡單,讓一些初學者很快見到效果。

這種方式在初級階段可以,能激發人們學書法的興趣,提高積極性。但入門後,千萬不能坐井觀天,一葉障目,以為這就是書法。

這類似在學校學習,上小學的人最多,上初中的少一點,上高中的再少一點,而能上清華、北大的,每年也就七、八千人了。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是這麼回事。對初學者來說不可能看懂高雅的書法,只能接受媚俗的東西。下邊兩幅字讓一俗一雅,有幾個初學者能看明白!.




雲雪書畫


這個提問很業餘,不能說學田楷的人多了,頂尖楷書就少了。二田是當代對楷書推廣與教育的傑出貢獻的書家,因近幾年歐楷比其他書體種類更普及推廣力度大,這是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的相對的情況與現實。這對書法文化建設是有益的,尤其是楷書,以前多次國展,草,行居多,楷書上榜特少,更不用說,還有醜書混進隊伍。我不知道提問都擔憂什麼,但提問者明顯是以此不當憂慮而表達懼田楷、扁田楷的推廣,這又何必呢!難道真是文人相欺,還是別有用心。試問,中國乒乓球很普及,打直拍的人多了或打橫拍的人多了,你會擔心乒乓球頂塵人少了嗎!殊途同歸,只要書法文化昌盛了,走進這圈子人越多,頂塵人才出現機率也多了。如果你有擔心與懷疑學田楷正當性與合理性,那就讓歷史來證明與評說吧,存在就是有其合理性,每種書體或每個名家的書法風格,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各有長短,但可同時在書壇各放光彩。

田楷也不例外,但做為楷書入門與普及,田楷是選擇之一,不能是唯一,學書法必須兼取各家之長,還要注重向古人先賢學習,啟功先生說過:我是活到老臨古貼古碑到老。中華幾千年文化,老祖宗留下的書法遺產浩瀚如海,夠我們一輩子學的了。

我認為學書法,固然選貼很重要,但學習方法更重要,除非,提此問題者,是一輩子心無旁騖地學一家,求一師,一頭紮下去一輩子。那我也無話可說了。因為你的求學水平太特別了。

個人遇見,如不當之處,請看官諒解。


唐其雲81


有人說學二田書法的人越多,越說明二田是初級水平,學草聖、書聖書法的人越少,才能說明是尖端水平,這是為什麼?其實學的人多少確實能反映出一些問題。很多事物,從這個角度出發都可以很好的得到反推理。比如不能上名牌大學的人比上名牌大學的人多,說明上名牌大學才是學霸?股市裡掙不到錢的人多,而掙錢的少,說明掙錢的水平高?但是這只是聰明人,或者不懂書法的人通過客觀規律得出的判斷。我無意於貶低二田,從根本上講書法和寫字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我一直認為,想學好書法,必須先會寫字。很多人,學了一輩子,開口閉口神韻、格調、氣魄等等。脫了帖就不會寫了,或者不能獨立的寫一封信。再有一些,脫了帖只能說是敢寫,好壞就另說了。這都不算會寫字,更談不上書法。二田本身的基本功很高,字也寫的很好。初學者跟二田入門,至少經過一年的訓練,寫個規規矩矩的田體一點問題沒有。但是隨著審美的提高,你會發現,其實書法是要表達的,而田體做不到,然後你會發現歷史上那些大家的作品,之所以稱之為大家,跟你掌握的寫字是不一樣的,比如蘭亭、祭侄等等,居然還有塗抹,行都寫不直,間距也不相等,當你理解了這樣的作品為什麼能稱為天下第一,天下第二的時候,你就會拋棄田體。當書寫到了這一層,至少你已經從初級階段跳出來了。


書山勤為徑


這個道理很簡單,拿學數學類比一下就明白了。

現在全球學100以內加減法的肯定是比學微積分的多,微積分自然比100以內加減法高級!但平時用的最多的還是100以內加減法,微積分太高深,只有專業人士才會涉及。

不得不承認田英章老師是個牛人,本人也很佩服他的功力,但從書法角度來講,他確實沒有書友們吹噓的那麼神。

還拿學數學類比,假如有個王老師,100以內的加減法算的又快又好,天下第一快,天下第一準。

在沒有電腦的年代,王老師被國務院請去算加減法。

後來王老師出了很多書,也辦了輔導班,收了很多小朋友,主要教大家怎麼把100以內的加減法算的又快有準,漸漸地有人開始說王老師是天下最牛的數學家,不服就比試,看誰100以內的加減法算的又快有準。

這時候初中老師,高中老師,大學老師坐不住了,這些人很清楚數學並不只是100以內加減法,是不是數學家也不是看誰算的快,有人就提出了各種異議。

由於學100以內加減法的人實在太多,網上支持王老師是天下第一數學家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於是兩派就出現了喋喋不休的爭論。於是就有了今天的問題。

再次聲明我不是田粉,也不是田噴。田老師功力確實厲害,也非常敬重他。書法包含的東西太多了,不僅僅是楷書,更不僅僅是歐楷,或者田楷。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就值得尊重。但從整個書法角度來看,田老師確實沒有書友們說的那麼高!


追韻堂


一點體會,二田書法結構謹嚴,字缺乏變化,通篇字都很規正,缺少歐陽詢嚴謹中險峻。因此,有人不看好這種字也很正常。但從普通老百姓的視覺來看,這種字體老百姓一致還認為是看好的,並且學起來也容易上手。但是,即便是容易上手,不經過長期的磨鍊琢磨,揣摩,臨習,也非常難達到二田的水平。不管朋友們認為二田的字規正或者是館閣體,都不可否認,二田在書法方面的造詣,基本功非常過硬,非常人所能達到也。朋友們都知道,草聖張旭,唐朝文宗皇帝發詔書:“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裴旻舞劍”,可稱為天下的三絕。張旭唯一楷書傳世真跡《郎官石柱記》,可謂取歐陽詢,虞世南筆法,端莊嚴謹,不失規矩,精勁嚴重,出於自然,充分展現出了楷書的精妙。黃庭堅雲:“長史《郎官石柱記》,唐人正書無能出其右者。”書聖王羲之,為歷代書法家所敬仰,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其代表作《黃庭經》,結字輕靈飄逸,用筆流暢舒展,被後人奉為書法楷模。王羲之的楷書,師承鍾繇,楷書端莊精緻,將楷書的筆法,意法,結構推入到形巧勢縱的新境界。總之,二田兄弟書法和草聖書聖法,是無法比的。


齊延洲書法


田英章,田蘊章兩位老師被人們稱為二田。他們在當代書法界的影響力非常大,追隨他們的人很多。原因有三個,一是他們的楷書功力在當代堪稱一流,這種功力不止是他們從小到現在每日臨習,研究古帖尤其是歐楷,更是他們家幾代人研究歐楷的成果積累的體現;二是他們的書法根在歐楷,又有發展,適應當代人的審美需求;三是有一套效率很高的教學體系。二田當然與草聖還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學習一生也難以企及,草書當然也是書法金字塔頂尖。但是,用草聖與二田相比,便說二田是初級水平,有失偏頗。可悲可嘆的是,活躍在當今書壇的名人大家,有幾個能達到這種初級水平呢?!更可悲的是,醜書滿天飛,偽裝成書法家的人到處招搖撞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