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在藏區,許多人的一生夙願,就是到岡仁波齊轉山。電影《岡仁波齊》講述了在川西的一個山村,村子的10個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看這部電影時,岡仁波齊轉山於我而言,還是個遙不可及的夢。這個電影我看了數遍,每次都給予我極大的震撼和感動。一個時間,一個起點,一個終點, 一條路,一些人物,朝聖路上新生命的出生,代表他們生的希望,這也是他們不畏艱難千里迢迢去朝聖的的動力。死亡,於我們而言,無論如何都是最大的不幸,而且無法逃避。而對於他們,虔誠的宗教信徒,楊培的死,他們卻覺得他死在聖山的腳下是幸運的,他的業力已經與聖山連在一起了,所以沒有哭泣,沒有哀痛,自然平靜。無論為朝聖而生,還是為朝聖而死,都是一種對自然及信仰的絕對尊重與膜拜。這一路,他們經歷了風雪、也穿越了泥濘和都市,這一路,他們心裡只有“路”。

描寫阿里羌塘穿越的電影《七十七天》中主人公有一段獨白: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在短短的一生裡,鼓起勇氣,做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那個自己。整部電影,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段臺詞。第一次去阿里,親眼看到了岡仁波齊,住在神山下面的時候,也曾經和轉山的旅友有過交流,聽著轉山的辛苦,當時還覺得轉山這件事情還是有點遙遠,不是自己的身體能夠承受得了的。

自從去年阿里自駕回來後,岡仁波齊轉山就成了心頭未了的心願,那段臺詞也一直在我心裡縈繞,我為什麼不能去岡仁波齊轉山呢?2019年,是妻子的本命年,她也非常希望能把轉山作為本命年的一種儀式。徒步轉山對我們來說是無疑是非常艱辛的,一切只能靠自己,聖路無終,人生無法做到完美,只須盡力就好,剩下的就交給命運吧!我是不信教的,轉山所附著的宗教涵義對於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我希望去轉山就是希望能夠挑戰一下自己,能不能去做一件原來想做卻不敢去做的事。就像電影裡說的,鼓起勇氣,做想做的事,成為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決心已下,就是準備工作。很多朋友都羨慕我好像是說走就走,經常涉險進入藏區。其實我可能出行前只有大目標,但是在過程中功課做的是非常仔細的,說走就走並非莽撞,而是要膽大心細。出發前、路途中在不斷地在網上看前人的遊記攻略,我手機裡涉及旅行的app有十幾個,光天氣預報就有三個,精細地確定第二天的行程。去岡仁波齊轉山的人是最多的,相關的記錄也是最多的,各種遊記、視頻看了很多。我那位登過珠峰的朋友,不久前剛剛一天走完了50多公里的轉山路。我在電話裡認真地問了問情況,他說,沒問題,一天不行,兩天應該能走下來的。

五十多公里的路,即使在平地上也不是很輕鬆的,更不要說轉山的路上平均海拔達到了5000米。一是鍛鍊身體,妻子的身體要弱一些,我不可能只顧自己。在出發前的一個多月,我每天都要走兩萬步以上,能夠做到一天走十幾公里第二天腿不感到疲勞。二是準備裝備,穿的方面,登山鞋、專業揹包、防寒服、速幹內衣,一對登山杖。事實證明,這些準備都是必要的,專業登山鞋穿起來很硬,但是走一天也不磨腳,因為都是碎石,軟的鞋容易崴腳。專業的揹包壓力分配很合理,背上去很難,但是背上去以後受力在胸及腹部,肩膀不累。而登山杖是必須的,上坡時可以助力,下坡時保護安全。再有就是吃,點心巧克力能量膠,轉山不求吃得好,要快速補充能量。藥品,驅痛的芬必得或者布洛芬,這次體會,芬必得效果快些,驅痛緩解高反效果很好。葡萄糖口服液或者葡萄糖粉,可以補充能量、緩解高反。紅景天我沒有用過,不好評價。

轉山最好的季節就是九月份,西藏五到八月份的旅遊旺季,容易下雨,轉山路上泥濘,國慶節期間人太多,再往後天氣就偏冷了。我們就是趕在九月份出發的。直飛拉薩,機場租車,這次主要的目標就是轉山,其他的目標都是附帶的,所以直接就一路向西了。

第一天到的拉孜,日喀則地區正處於青稞收割的季節,一路上藏區的農耕風光也是很有特色的。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路上經過上次沒有到的薩迦,去拜一下薩迦寺,這裡有非常珍貴的貝葉經幾千卷,寺廟的建築也很有特色。(照片遺失了,不知道怎麼回事)。晚上到了拉孜,我是想盡量走的更遠一些,所以直接越過日喀則,沒有到扎什倫布寺,到薩迦寺的目的主要是想求一條經幡,準備去岡仁波齊用。

去年第一次去阿里,先到了山南兩天,然後在從日喀則到薩嘎時已經是第五天了,在薩嘎搬個箱子上樓都是氣喘吁吁,但是總體沒有明顯的高反。這一次走的太快了,高度升的太快了。第二天從拉孜出發就有些暈,雖然吃了片藥,還是覺得高反來了。

果然,從拉孜出發,走珠峰南線,路上要經過5000米的山口,這一次還是沒能遠遠地看到珠峰。繼續前行,到達佩枯錯的時候,就覺得高反很厲害了,頭痛惡心,眼前景色還是很美,但是,我就癱在車上,什麼也不想幹,休息了好久才緩過來。繼續前行,晚上到了薩嘎。

這是第六次進藏了,而且我還多次到藏區,也曾經多次有過高反,但是以往都有提前預期,也都及時處理了,基本沒有很強的反應。而這次的頭痛以及渾身無力的的程度是以往沒有的,我趕快吃了藥,我還要去轉山,還要到5600多米的卓瑪拉山口。事實證明,我還是大意了,海拔升的太快,我用嚴重高反為自己的自負買了單。

到了薩嘎,妻子感覺也不是很好,合計一下,按這個進度,明天就能到神山腳下,這個狀態是不敢去轉山的,明天到普蘭休整一下吧,普蘭海拔只有兩千多米,養精蓄銳,再去轉山。

這樣遊程就變得很輕鬆了,下午就到了神山腳下,好的季節,神山也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把最美的一面展示給了我們。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從拉昂錯的觀景臺可以看到神山和湖的合影。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看了夕陽投在了岡仁波齊,我們才繼續駕車去往普蘭。

其實這些神山聖湖都處於普蘭縣的轄區,但是普蘭縣不在219國道上,但是海拔較低,經常作為走阿里南線的憩息地。這裡有個通往尼泊爾的口岸,不光是貿易口岸,也是眾多印度人來岡仁波齊轉山的入境點。

不要說我來過多次西藏了,其實或多或少都有高反,只是這次反應比較強烈,在這低海拔休整一下,我們繼續前往塔欽。晚上住在喜馬拉雅岡仁波齊酒店。這也是神山腳下最好的酒店了,明天要轉山,今天爭取休息好一些吧。

我看了很多人的轉山遊記,都是天氣不好,一路上風霜雨雪,吃盡了苦頭。而且在轉山的路上一直沒有看到過神山。晚上出門觀天象,祈禱明天有個好天。

轉過酒店的樓,到一片開闊地,向南望去,城市的人們,你有多久沒有看到銀河了!不到這裡,你無法想象世上真的有這麼美的銀河!高原地區能見度高,到這些地方,我每天晚上都要去看天,祈禱能看到星空漫天,卻只有到了神山我才看到銀河,神靈彷彿在天上引導著我,這是天意嗎?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第二天又是一個好天,我們提前整理好了裝備,五十多公里的轉山路,只保留必須要帶的東西,儘量減少裝備,據前人說到最後階段,什麼東西都想扔掉。不要說單反、無人機,我連隨身卡片機都放棄了。(下面有大量照片,都是手機或者osmo packet拍的)兩個人用一個登山包,總共估計也不會超過十公斤。吃的喝的也只要必要的,保暖的衣物,為晚上要在不知道什麼地方睡而帶的隔髒睡袋。止疼片(芬必得),這裡加一句,芬必得驅痛比起布洛芬要快,在這幾天,我是每天三片,早飯後一片,午飯後一片,睡前一片,漏一次就會有反應。

還有氧氣筒,氧氣筒,氧氣筒,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樣子像滅害靈,很輕,一個人至少帶兩個,這個能救命的。一切為了能夠安全地返回。讓我們來看一下轉山的路線。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從塔欽出發,到經幡廣場這一段可以乘車,一般兩天或者三天的路線第一天是徒步到止熱寺,這裡有宿營點。然後第二天翻過卓瑪拉山口,如果可以就走回塔欽,不然就找宿營點。第三天走回塔欽,全程54公里。

進門買門票時,這裡售票處專門提醒記下一個救援電話,從塔欽到止熱寺以及翻過卓瑪拉山口以後如果覺得不行可以打電話找救援,而中間一段海拔最高的部分是無法救援的。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天氣極好,萬里無雲,岡仁波齊在陽光下白的耀眼,我們出發吧!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淺黃色轉經山道,在鋪滿礫石疏草的斜坡上曲曲彎彎、高高低低地伸延。時不時的可以見到磕長頭轉山的藏民,在這轉山路上多次見到這樣磕長頭轉山的藏民,即使在下山的途中,其實相當危險,他們還是這樣用身體丈量這條轉山的路,磕長頭轉山需要十幾天,其中的艱辛又非我們這樣徒步轉山的人能夠體會的。

今天的天氣很好,頭一天轉山的路線路況也不錯,這一天的路線是可以行越野車的。但是在接近5000米的海拔高度上,也只能是慢行,稍微走快些就會感到氣喘。我們的思想準備很充分,今天的路程也很輕鬆,就是二十二公里的止熱寺。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岡仁波齊,碧空如洗,神山的光芒引導著我們前行。作為第一次轉山者,我們實屬非常幸運。我看過很多轉山的記錄,能看到岡仁波齊的三不足一。其實在這樣的海拔高度下,溫度還是很低,如果進到沒有陰影區域,還是很有涼意的。但在陽光下走起來,不一會身上就有汗意。這也顯出登山包的優勢,後面有一個透氣的支架,包並不貼身,不會捂汗。增減衣物一定要及時,轉山途中感冒了可不是小事兒。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時不時的也有些上坡下坡,並不陡,但是上坡也要登山杖協助一下,大部分時間是沿著一條溪流行進的,雪山融下的雪水流起來顏色就像碧玉。一路上遇到的人不多,都是同方向的,逆向的苯教徒這個時間還有走到這裡。

作為轉山的弱雞,我們基本上是走的最慢的那一類,時不時的有藏民三個兩個的從我們身邊走過,每遇到一批轉山人,我們都相互問候一句“扎西德勒”,一句淺淺的問候,一抹真誠的微笑,讓這艱苦的轉山路也變得溫情起來。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我們也想休息一下,路邊大概三四公里就會有這樣一個歇息點。這個季節就是轉山季,所以這些藏民的氈房生意也都不錯。走進一家進去加點熱水,藏民做的飯我們確實吃不下,只能買兩盒泡麵補充一下。泡麵打開,在爐臺上有一口大鍋,藏民阿嬤舀起一瓢熱水幫你衝一下。十塊錢並不算貴,但那熱水也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不管怎樣,也得吃下去,還有那麼遠的路呢!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路邊出現的兩隻土撥鼠,個頭不算下,肥肥的,也不知道吃什麼長這麼肥,萌萌的,看上去很好玩。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有一個休息點,很多人在路邊休息,曬曬太陽,經幡裡不知道供的什麼,幾個藏民在這裡不停地磕著長頭。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今天的目的地止熱寺快要到了,其實才下午四點,其實離天黑還有三四個小時。但大部分轉山者都會選擇在這裡住宿。主要原因是接著就是海拔5600多米的卓瑪拉山口,海拔高,路途辛苦,至少需要四五個小時,不翻過去就沒有宿營地,如果天黑不能翻過去就有一定危險性。在這裡休息一下,第二天趁早翻過卓瑪拉山口比較安全。我出門相對是經驗比較豐富的,但是無論怎麼樣看別人的遊記攻略,都不能替代自身的感受,一般的行程我都會安排的比較緊,把時間利用的比較充分,但是,轉山相對是有一定危險性的,還是安全第一。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從止熱寺可以近距離地看岡仁波齊的後山,我們大部分看到的岡仁波齊的照片都是從219國道方向看到的,而在這裡,岡仁波齊離的更近,感覺就像能走到山腳下。我也試著走了走,山上也看到有些遊客在前面,但是走了半個小時,好像山還是那個山,只好放棄了。

止熱寺相對住宿的地方多一些,還能住進房子裡,不用睡帳篷,但是衛生條件就不用挑了,寢具擺明的就是沒有洗過的,就是再減裝備,隔髒睡袋還是要帶的。自己去拿瓶開水,想去小賣部買點東西,偏偏老闆聽不懂普通話,還好另外有個團的導遊幫我翻譯一下。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住的房間不怎麼樣,卻能從窗戶看到岡仁波齊,而且是這麼近。

晚上,天漸漸地暗了下來,星光逐漸升了起來,不開窗也能看到星光下的神山,比起白天的光芒萬丈又是另外一種聖潔靜謐。這會兒我在懷念我那些專業設備了,即使是佳能卡片機也能拍出星光下的神山啊,這種機會不知道還能不能有了。

第二天

和衣而臥,早上七點,天還不亮,客棧裡已經熱鬧起來,一撥一撥的轉山人都起來開始了第二天的行程,這裡離轉山終點還有三十多公里,早點出發是比較穩妥的。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戴上頭燈,循著前面的燈光慢慢地開始第二天的行程。遠處山有點亮光,西藏的七點地面還是黑的。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走了一段時間,天光漸漸亮了起來,第一抹陽光照在岡仁波齊上,慢慢地整個雪山又展現在我們面前。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藏民阿嬤健步走在轉山路上。

第二天的路程是非常艱苦的,在翻越最高處卓瑪拉山口之前,就是著名的“地獄6公里”,接下來海拔會從4700陡增到5600,對體力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這裡不是路,而是一代一代轉山人用兩隻腳踩出來的,路上都是石子。大概時間比較集中,加上走的慢,覺得今天轉山的人很多。一路上,我們基本上就是最慢的那一撥,一路上不停地有人超過我們,互道一聲“扎西德勒”,就又健步前行了。

在翻越山口的路上,這種亂石路相對還是比較好走的,但在海拔逐漸升高的過程中,走起來仍然是非常費勁。再往下走,基本上就沒有路了,就是在石頭縫裡跟著前面的轉山者轉來轉去。慢慢地體會到為什麼叫“地獄六公里”,這段路幾乎將我的意志力消磨殆盡,海拔上升到5000米以後,食慾衰退,吃不下什麼東西,只能喝點葡萄糖補充能量。兩條腿如同灌了鉛一般,基本上是行走20秒,找塊石頭或者拄著登山杖吸口氧氣,休息兩分鐘。這裡的氧氣濃度只有平原的一半,單靠自己呼吸是不夠的,這時候氧氣筒真是有用啊!最可怕的是翻過一個山頭,發現還有更高的山頭等著你,而且這個時候你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喘喘氣繼續前行,走這似乎沒有盡頭的上山路。

好在路途中,每個超過我的藏族人都鼓勵我們,對我們說扎西德勒。一個藏族大姐手裡拿著一把冰糖,熱心地讓我拿著吃,是讓我吃冰糖補充能量。一個藏族小夥子拿著一袋不知道什麼乾肉,讓我拿著吃,我拿了一小塊,咬了半天也沒咬動。妻子累的面色煞白,坐在石頭上休息,一個走過的藏族阿嬤停下來,關切地看著她,因為語言不通,也不好說什麼,直到妻子站起來,向她感激地笑笑,繼續走起來,她才放心地繼續前行了。

轉山的路程中,包括回來以後,我走在感念轉山途中的溫情。在這轉山途中,雖然辛苦,但你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滿滿的善意。我向來不願用惡意看這個世界,但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總是要對陌生人有所防備。但在轉山途中,每一個人都充滿了善意。想想也是,轉山的藏民心中有信仰,懷著虔誠的心。不為信仰的轉山者,來轉山歷盡辛苦,肯定不是為了些眼前些許的利益,也不會想到這裡來行騙。所以,相互之間就只有善意和微笑。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也不知道翻過了幾座山,終於到了卓瑪拉山口,這是岡仁波齊轉山的最高點,海拔5648米。山口附近到處都是轉山者拉的經幡,我們也把在薩迦寺求的經幡放在了經幡堆裡,為我們的親人們祈福!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翻過了山口,就開始下山的路了,下面就是像一塊碧玉的託吉錯,藏語意思是慈悲湖。天再冷一點,這裡會結冰,會出現那種夢幻的藍色。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下山的路相對沒有那麼辛苦了,但是路非常狹窄,很多地方只容一人通過。有時候貼著山石,走起來要非常小心。磕長頭轉山的藏民即使在這危險的下坡,仍然在用身體丈量著轉山的路。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還要徒步跨過一座冰川,緩步慢行。最後一段下山的路是最危險的,沒有大塊的亂石,開始有草的地方,會突然出現一個斷崖式的下坡,這個坡很陡,拐彎的地方如果不小心就有可能滑下去。我們把登山杖頭上的帽去掉,用尖頭拄著,慢慢地一步一步挪了下來,走下來以後心裡還有點後怕。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走上了平路,已經下午四點了,經歷了翻越卓瑪拉山口和前面那段危險的下坡,人的體力和精力都要瀕臨崩潰,偏偏這時天氣不好,下起了小冰雹。還有二十公里,也不知道下面是什麼路況,我們也沒有把握在天黑之前走出去。這時看到有藏民的帳篷旅社,問了問就住下了。

這晚在帳篷裡的住宿真是一場噩夢,外面下著雪,嗚嗚的冷風從帳篷的縫裡灌進來,蓋著可能從啟用都沒有洗過的被子和毛毯。雖然有隔髒睡袋,甚至都不敢翻身。夜裡又有人進來和出去的聲響,也不想問。

第二天,天矇矇亮,就趕快起來,妻子堅決地把隔髒睡袋丟下不要了,這個時候其實什麼也吃不下了,就是能量膠和小點心來補充一下。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走了兩三公里,看到一片房子,昨天應該再往前走一段,好歹住在房子裡比起帳篷要好些吧!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為什麼多數轉山者都是兩天走下來,在翻越卓瑪拉山口以後,最後一段雖然還有二十公里,但路程相對輕鬆,一直在河谷裡走,上下坡也不是很多,而且同前兩天路上只有亂石不同,河谷的景色很美,即將完成轉山的路,心情也很好,一路愉快滴走了下來。就是路上有幾隻狗一直跟著我們,前前後後,據說這些狗是有一定危險性的,還是要小心為上。

其實想想,昨天如果加把油也走下來了,也不用睡那個帳篷了。但是昨天那時候天氣不好,對未知的路也沒有把握,住下來是個穩妥的選擇。不過分成了三天也有好處,這段路如果是昨天翻過山後直接走,是要把人累成狗的。

進藏隨筆(十)——岡仁波齊轉山

中午就到了塔欽,趕快找一家四川麵館,吃一點人間的飯食吧!然後驅車去薩嘎,踏上回程的路。

這是一對弱雞的轉山者的旅行記錄,我們兩個身體素質一般,也都有高原反應。在兩天半的轉山途中,除了磕長頭的藏民,只有別人超我們,我們沒有超過任何一撥轉山者。但是我們沒有畏懼,一步一步把五十多公里的轉山路走了下來。過程寫的很詳細,或者說是很囉嗦。把這段經歷分享出來,是想說,很多事情沒有想象的那麼困難,即使你沒有強壯的身體,即使是在5000多米的海拔到岡仁波齊轉山,也沒有那麼難,鼓起勇氣,做你想做的,成為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