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為什麼巨頭積極佈局雲計算,機構的邏輯是什麼?

佳人孤零覺堪憐


現代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到數字化時代,無論政府單位還是企業,每天都會有海量的數據產生,而且會越來越多,還要處理分析,對雲計算的需求,未來會像對基礎設施一樣,將成為一個剛需,這是一個明顯的趨勢,所以巨頭們提前佈局,取得對市場份額的分割,BAT華為這些企業,都有自己的雲計算佈局,這是巨頭們之間的較量!


浙江別墅裝修設計師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雲計算在當前的互聯網技術體系結構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雲計算可以說是當前諸多“技術平臺”的基礎,不僅能夠為大型互聯網平臺提供各種算力支撐,同時可以基於雲計算來構建各種服務,當前的各種“中臺”也離不開雲計算。

產業互聯網時代將是平臺化時代,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術都將以平臺的形勢來進行呈現,而這些平臺都離不雲計算技術的支撐。對於大型科技(互聯網)公司來說,雲計算是支撐整個技術體系的基礎,通過雲計算不僅能夠有效管理企業內部的各種資源,同時也可以根據發展的需要進行動態調整。

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大型科技公司要想打造自己的生態體系,一定離不開平臺的打造,而基於平臺則能夠整合大量的行業資源,這是構建自身優勢(護城河)的重要方式。當前大型科技公司正在以雲計算為基礎來推動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平臺的搭建,一部分平臺也已經實現了落地應用。

雲計算當前正在往全棧雲和智能雲方向發展,而這個過程將促使雲計算平臺不斷深入到行業領域,行業領域的諸多企業可以基於全棧雲平臺來完成自身的業務開發,這不僅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技術門檻,同時也能夠獲得持續且穩定的服務支撐,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傳統企業的信息化問題,比如“信息孤島”問題等等。

最後,對於大量的中小科技公司來說,基於雲計算服務,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來構建基於行業的創新應用,這在產業互聯網時代將是中小企業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巨頭積極佈局雲計算,邏輯梳理如下:

一、5G全面建網期,帶動數據爆發

隨著2020年牌照、基站、終端和運營商套餐的同步推進,5G生態的建設有望全面鋪開,2020年相關基礎設施層和應用層將持續受益。根據信通院預測,2020-2025年我國5G商用直接帶動的經濟總產出達到13.5萬億元。對於雲計算而言,5G可以催生出以雲視頻、雲AR/VR為代表的系列新應用,從而從應用層面進一步提升雲服務需求。

二、政策支持,積極推動雲計算

官方多次出臺產業支持政策,積極推動企業上雲環境,詳見如下截圖:

三、中國市場雲空間巨大

2018年中國各行業企業上雲率只有40%左右,與美國的85%、歐盟的70%差距很大,這也意味著中國的雲市場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另外我國雲計算規模快速增長,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paas,saas,市場規模18年較17年增長分別為87.9%,38.9%。


以上是對巨頭積極佈局雲計算的邏輯總結,謝謝!


股市研究觀察室


第一,我們現在所用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網購等都會用到雲,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市場巨大。

第二,世界上雲公司美國佔了大的份額,阿里巴巴,金山,華為奮起直追,發展迅速,很有機會站著世界之巔。

第三,成本高,技術要求高,一旦進入,會有及寬護城河。

第四,科技立國,希望我們國家越來厲害!


股道西鋒


巨頭紛紛佈局雲計算這個論點有誤導。

分別看:

1、企業自己雲服務多為解決自身需要搭建服務。說白了把以前的IDC轉變為私有云,沒區別。

2、阿里 騰訊 華為 微軟 aws 這樣的企業,將多餘資源提供給用戶,既能攤薄投入成本,又能帶來收入。這也導致很多巨頭想投入雲市場的主因,但壟斷已經形成,再入場有點遲了。

3、像12306這樣的企業,雲服務的特殊性,必須自己搭建。


老黃IDC


機構就是聯盟炒作雲計算、業績差、股價嚴重透支、太極股份大股東減持、用友網絡股價炒上天了。


用戶61886042529


因雲計算未來前景廣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