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孩子不願意分享,多半是這3個原因,別再“強迫”孩子分享了

簡·博特曾言,“幸福因與人分享而更加完美。”

分享不僅可以拉近自己與他人的距離,建立同伴關係,還可以開闊自己的胸懷,不因小事而斤斤計較。

可有些孩子從小就不願意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只願意守著自己的東西,他就會失去很多朋友,無法接交真心的朋友,也無法獲得別人的真心。


孩子不願意分享,多半是這3個原因,別再“強迫”孩子分享了


一、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享?

1. 沒有真正理解分享的這個行為

每個孩子都是世界的小天使,他們不會生來就與人拒絕分享的。

那麼家長就要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在要求孩子分享玩具、零食時,是否和孩子說清楚了,<strong>分享只是與其他人互換玩具或零食,並不是送給別人。有可能正是因為孩子沒有真正弄清分享這個行為,才會拒絕與別人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多半是這3個原因,別再“強迫”孩子分享了


2. 家長的強制性措施

當孩子在和同齡人玩耍時,有些家長難免地會說出這樣一番話,“給其他小朋友玩一會兒啊。”

可是一旦孩子在眾人面前拒絕了家長的要求,好面子的家長就會當眾呵斥自己的孩子,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但是卻沒有顧忌到孩子的心理,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牴觸與人分享,也會越來越抗拒家長的要求。

孩子不願意分享,多半是這3個原因,別再“強迫”孩子分享了


3. 家長的溺愛縱容

很多孩子在家裡都是要什麼、有什麼,父母對孩子是有求必應,以至於孩子會長成<strong>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總認為什麼東西都應該是自己的,就不願意和其他人分享,甚至想將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孩子不願意分享,多半是這3個原因,別再“強迫”孩子分享了


二、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

  • 說清分享的意義

當家長要求孩子去與別人分享時,要先和孩子說清楚,“什麼是分享?”

告訴孩子分享是當自己拿出自己的東西時,別人也會拿出他的東西,兩人的東西交換,才叫做分享

家長不能只要求孩子去分享,卻不和他們說原因,告訴他們分享會結交到很多好朋友,自己也能吃到不一樣的零食,玩到不一樣的玩具,這樣才會引起孩子的興趣,不會去牴觸分享。

孩子不願意分享,多半是這3個原因,別再“強迫”孩子分享了


  • 不能強迫孩子與人分享

很多孩子都不願意別人進入自己的底盤,碰自己的東西,對於這類的小孩子來說,家長不能強制地要求讓孩子拿出自己的東西和別人分享,這樣只會適得其反。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如果孩子不願意,不能過分指責,應該慢慢引導孩子邁出分享的第一步,只有孩子真正地願意去分享,分享這個行為才會對他產生好的影響,並伴隨他一生。

孩子不願意分享,多半是這3個原因,別再“強迫”孩子分享了


  • 拒絕在家裡獨享特權

如果孩子在家裡,和父母親人都不願意分享的話,就不必指望他會願意和外面的小朋友分享了。

所以家長就要在家裡遏制孩子的獨享特權,不能總依著他,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給孩子。再者,不能孩子在家裡就獨享自己的零食與玩具,多多給孩子分享的機會。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和別人分享總比自己獨享要有意義得多,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孩子,也適用於家長。


孩子不願意分享,多半是這3個原因,別再“強迫”孩子分享了


家長在培養孩子學會分享的優秀品德時,自己也可以做孩子的領頭兵,領著孩子學會與人分享,讓學會分享這一優秀品德伴隨孩子一生。家長們多利用繪本、故事等工具教孩子分享,青青推薦家長和粉絲們<strong>《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與《陪你長大》。


孩子不願意分享,多半是這3個原因,別再“強迫”孩子分享了


<strong>《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一共分為6冊,其中《學會分享的小豬》一冊專門講述分享的故事,讓孩子從故事中瞭解到分享的意義,學到其它的好品質。《陪你長大》“社會”這一方面中的《分享》不僅幫助孩子學到分享,還會讓孩子懂得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


孩子不願意分享,多半是這3個原因,別再“強迫”孩子分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