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滿清入關後為什麼繼承了漢文化?

布儀


滿清入關的時候,漢人的人口是滿人的幾百倍。中原自古就流傳著一句話就是胡虜無百年之運。意思就說別看這些少數民族戰場上厲害,可是他沒有文化,只會打打殺殺不懂得教化臣民,所以他的運氣不會超過100年,其實這句話在滿清之前大多數也被應驗了,歷史上元朝,還有五胡亂華都沒有超過100年。所以滿清要想在中原王朝紮根就得學習我們的文化。知書達理知道我們是怎樣生活的,瞭解這片土地的人,才能教化臣民。才能征服民心。歷史上看清朝的皇帝都比較勤勉。漢人的歷史,四書五經都是必上的課。


小歪談歷史


進關之後,滿族統治者不斷參悟列祖列宗取得豐功偉績的原因,總結得最深刻到位的,應該是那位騎射功夫十分平常的雍正皇帝。他說:“本朝龍興關外,統一天下,所依靠的,惟有‘實行’與‘武略’耳。我族並不崇尚虛文粉飾,而採取的舉措,都符合古來聖帝明王之經驗,並無稍有不及之處。由此可知,實行勝於虛文也。我滿洲人等,純一篤實忠孝廉潔之行,豈不勝於漢人之文藝,蒙古之經典歟?”

入關之後,清初諸帝在用人行政上,表現出了漢人王朝罕見的一以貫之的現實感。漢人王朝往往是開國之主能夠創立制度,因革損益。後代君主所做的,往往只能是把一時一事的做法演化成萬世不可改易的陳規教條,最終導致名實分離,制度失效,國家滅亡。康、雍、乾三朝,我們所見到的,卻是連續百餘年間多次不拘定勢的政治創新,生機勃勃、充滿進取精神的政治態勢,不斷生長、修正、完善的制度演變。


康熙皇帝本人是一個好奇心非常強的人。他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對西方醫學持肯定態度的皇帝,他命人把歐洲的《人體解剖學》翻譯成滿文、漢文,還命人將一隻冬眠的熊進行解剖,並親自參加。


在處理國事上,康熙帝也表現出了歷代帝王少見的科學精神。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花費了巨大人力物力苦心經營治理黃河,可是從來沒有一個皇帝像康熙一樣,想到派侍衛探查黃河之源,一直上溯到星宿海,往返萬餘里,並繪製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幅經過實際踏查而成的黃河圖,在實際調查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治黃之策。


雍正皇帝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改革皇帝”。這個峻急嚴厲的皇帝沒有遵循漢人“三年無改父之道”的古訓,即位之初,就迫不及待地對康熙皇帝因為過於寬仁而遺留的問題痛下殺手,革除積弊。他在短短的十三年間,依據時世變化,大幅度地調整了康熙晚年的政策,相繼推出創建軍機處、確立秘折制度、推行改土歸流、實行養廉銀改革、廢除賤民制度等林林總總的重大改革措施。

雍正的繼承人乾隆一樣是一個不知疲倦的統治者。他審時度勢,一改父親糾枉過正的嚴苛之風。即位一個多月,即連發諭旨,對雍正時期的一系列大案進行了更冷靜的、合乎人情的處理,為死者恢復皇室地位,對生者大度開釋。同時,停止了父親毫無希望的井田實驗以及種種苛政,實行與民休息。這些舉動修正了前帝的偏差,使大清的政治航船駛上了更為平穩的水道。在父祖兩代開創的太平基業上,他毫不懈怠,採用鐵腕手段,打擊黨爭,嚴懲腐敗,消滅權臣,根除外患,消滅了威脅中國傳統政治的種種弱點:“前代所以亡國者,曰強藩,曰權臣,曰外戚,曰女謁,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今皆無一彷彿者。”最終把大清王朝推向了繁盛的頂點。


梅姑姑318


您好。

滿清入關,好比一條小河流進了大海,不可能不變色的。

滿洲才多少人?軍隊20萬,加上普通老百姓,估計也就50萬。漢族人口多少?明朝末年接近1億。滿族這麼丁點人口,相比漢族就是九牛一毛。不被同化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滿族入關後分兵守城,主要城市都放一點旗人,一攤開,更是顯得渺小了。

其次,滿族處於文明剛開化的階段,面對有幾千年歷史的漢文明,根據拿來主義和人的惰性原理,不可能棄之不用而另尋文明。試想,滿族帝王要穩固它的統治,不懂漢文,不懂漢語,能做到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第三,滿清雖然是滿族統治,但並沒有排斥漢人做官,基層的官僚還是以漢人為主的。所以個人認為,雖然皇帝不再姓朱,紫禁城裡住的也不是漢人,但是除了改變了髮型這一條外,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沒有什麼變化的。

所以,滿族入關繼承漢文化是歷史和現實的雙重選擇,除了全盤接受漢文化,沒有其他的可能。



菊花古劍酒


滿清雖然入關時人不多,但是其統治階級還是很聰明的,他們善於以史為鑑,所以才有數十萬滿清入主中原近300年。

滿清繼承漢文化,其實就是在以史為鑑。

一、我國曆史上但凡不重視漢文化的異族統治者都不會長久。

在我國曆史上,漢人始終是中原大地上最主要的居住群體,歷史也曾多次證明,不管武力如何,但凡不重視漢人這個群體的異族統治者是註定不會長久的。

而歷史上最不尊重漢文化的一個朝代恐怕就是元朝了,元朝的結局如何,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所以滿清很明白,想要在中原大地上立足,就必須要重視漢文化,瞭解熟悉了漢文化,接下來才能更好的統治中原大地。

二、相對於滿清自己的文化而言,漢文化更先進,其同化能力真的太強了。

滿清的草原文化與漢文化的農耕文明而言,落後太多了,不管哪個時代,都會是落後學習先進的,這是一個歷史的必然規律。有人說,漢文化的同化力太強,其實就是因為這個事情的背後有著自然規則在支配。

簡單來說,漢文化不管是帝王之術,還是經濟社會制度等文化,就算是享樂的形式那也確實比滿清的要先進很多。滿清要實現長久統治,他必須要學會漢文化。

這一點從八旗的戰鬥力演變就能看出來。滿清入關時,八旗戰鬥力那是何等的彪悍,可是滿清入主中原才數百年後,八旗儼然已經失去了其戰鬥力。

當然,大家也可以談談其他的理由。

大家好,我是史海鉤沉,如果大家喜歡我的答案,就關注一下我唄!優質內容持續輸出中……,敬請關注。


史海鉤沉


滿清入關後,雖然通過武力成為統治者,但在思想上確接受了華夏文明,,融入了中華文化。

首先,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國家的軟實力。以儒家和道家為代表的華夏文明,經歷了五千年的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傳承,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感召力。在滿清入關前,我們的文化與科技都引領世界。而滿族除驍勇善戰外,還處於向文明過度的奴隸社會階段。落後者向先進者學習,是必然的規律。

其次;,滿清入關後,曾經一度想抹煞漢族文化,比如臭名昭著的文字獄。但歷史確開了一個大玩笑,康熙、乾隆兩位開明的皇帝,都成為漢學家。在乾隆的旨意下,還編纂了《四庫全書》,為中華文明的記錄與傳承,做出了貢獻。

最後,作為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我們要繼承、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同時,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思想與文明,為我所用。相信總會有那麼一天,我們的華夏文明普及到世界各地,重新引領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記錄生活點滴,分享人生感悟。


愛爬樹的老貓


1644年,滿清入關,正式開啟了滿人統治中國的時代,直到1912年,清帝宣佈和平退位,才標誌著統治中國長達268年的清朝正是退出了歷史舞臺。

1、思想文化,由於統治者的需要,清朝統治階級採用儒家思想來穩固統治地位。畢竟當時滿清人口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漢族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受儒家思想洗禮,

在歷朝歷代倍受統治階級推崇,很多思想已經根深蒂固。

2、科技方面,中國是一個很多農器具,兵器鎧甲,建築技術都是漢族一代一代更新和傳承。滿清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了他們自己的民族風格。

3、民族文字,滿清從努爾哈赤對文字改革時間上比較短,統治階級也比較喜漢族文化,再一個漢族士大夫階層佔有相當的比重,這些士大夫在自己既得利益受到損害是不會推翻清朝統治。

4、制度統一,漢族很多東西在秦朝時期就形成了統治的制度,比如“車同軌”等等。

5、農業方便,漢族的農耕文明一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一般都是少數民族學習漢族農業技術。


雨夜中的星空


1644年,滿清入關,正式開啟了滿人統治中國的時代,直到1912年,清帝宣佈和平退位,才標誌著統治中國長達268年的清朝正是退出了歷史舞臺,按照常理來講,滿清是屬於關外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應該屬於外族入侵,可是在清朝統治的這268年中,漢人除了髮型與服飾上的變化,原有的風俗習慣,禮教制度基本不變,而反觀侵略中原的滿清,最後連自己民族的語言都不會說了。首先來說,滿清入主中原的確屬於侵略行為,包括清前期對於漢人的大屠殺,《剃髮易服令》,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等都是清朝對於漢人的侵略手段,但是在清朝正式統一中國後,清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們將這場侵略戰爭描繪成中國內部的統一戰爭,將清朝的存在描繪成對於明朝政權的合法替代,大肆弘揚明朝末期的忠烈之士,並且繼續實行科舉制度,推崇原有的儒家學說,所以說在清朝統治中國後,除了髮型與服飾上有了較大改變,基本上還是繼承了原有的國家制度與文化。而反觀統治者內部,由於和平替代了戰爭,所以原有戰鬥力十分強悍的八旗鐵騎變成了一群整天無所事事的地痞流氓,而且由於清朝皇帝,尤其是在乾隆時代後,皇帝對於漢文化越來越推崇,乾隆皇帝用漢語寫的詩就多達一萬多首,所以說,這場由皇帝發起的,一場自上而下的漢文化革命在清中期的統治階級內部無聲無息的爆發,以至於在清末時期,原有的國家主人滿清貴族連自己的語言都遺忘殆盡,所以說,滿清統治者雖然靠武力統治了中國,但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又在精神上征服了滿清。


大甘橘子


這得從清太祖努爾哈赤說起,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在赫圖阿拉(今稱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的女真部落中。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是女真貴族。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幼年時期很受父母的疼愛,小小年紀騎馬、射箭樣樣精通,而且在這樣的鍛鍊中有了勇敢頑強的性格和健壯的身體。

英雄的一生必定有苦難相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也不例外。愉快的幼年時期隨著母親的去世而離他遠去。10歲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還沒有來得及從母親去世的悲痛中走出來,父親塔克世很快就續絃了。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繼母並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善待他們兄妹,而是整日的大聲呵斥和責罵,甚至在塔克世面前挑撥他們的父子關係。因此,往日那個受父母寵愛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一下子變成了沒人疼的孩子。他在這個新家中受盡了冷遇、白眼,不得不承擔起養活弟妹的重任,每天挖人參、採松子、撿榛子、拾蘑菇,然後再把這些拿到集市上變賣。由於這樣迫不得已的經歷,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在山外撫順的馬市上認識了很多漢族人,並從他們那裡學到了不少漢族的文化和生活習俗。在這期間,他不僅學會了說漢語、寫漢字,還閱讀了一些書籍。在這一過程中,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不僅開闊了眼界,也立下了雄心壯志。這與繼承漢文化有很大的關心。


古董時光


歷史上,少數民族政權若不進行一定的漢化,甚至排斥打壓漢文化,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後果,元朝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元朝國祚不足百年,漢化程度低,是其短命最重要的因素。在元朝,人被分作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娼、九儒、十丐。也就是說,讀書人就比乞丐高一等,連娼妓都不如!“臭老九”這一詞,也是從這裡來的 同時,元朝連科舉制度都廢除了,讀書人想要實現“治國平天下”的願望是根本不可能了。科舉制度不光能吸引人才,也是維繫古代統治的一個重要基礎,連做官的途徑都被切斷了,可以說讀書人基本沒活路了,這樣的政權,又怎會有人支持?而儒學一直是古代王朝統治的文化根基,元朝連這個根基都不要了,可想而知,元朝不短命誰短命? 清朝正是吸取了元朝的教訓,滿族人完全不排斥漢文化,還崇尚漢文化,特別是滿清的高層,譬如金太祖努爾哈赤,就熟讀《三國演義》,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拉攏讀書人,實際上就是讓自己漢化的方式之一,減少漢族民眾對自己的敵意。拉攏讀書人,提高讀書人的地位,也就相當於拉攏了漢族的統治勢力,並把這些漢人當作自己的喉舌,合法化自己的統治。


曹好好


縱觀歷史長河,北方遊牧民族在中原建立朝代後,為了鞏固統治,都會選擇吸收漢文化作為統治的基礎。而滿清在歷代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中無疑是最成功的。滿清之所以成功,有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滿清對漢人傳統文化的吸收和包容。還不是一點兩點的吸收和包容,而是全方位的吸收和包容。這一方面肯定也是滿清統治者們在入關後吸取了歷代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經驗。同時漢人的人口也遠遠大於滿族,繼承漢文化也是為了獲得漢人的認可。除此之外,也是因為我們漢文化的同化力。曾經入主中原的各遊牧民族王朝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被我們漢文化慢慢同化。想統治這片大地容易,但是想消滅我們漢文化很難,最終都會被慢慢受到我們漢文化影響。想要統治這片土地,就必須接受和繼承我們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