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古代人也養生?透過宋代人的詩歌,一窺宋代士人的養生之道

我們縱觀歷史可以發現,其實自古以來文人就是對生命的抱有一種積極珍愛的心態,其對於健康長壽有著一種執著的追求。

宋代重文輕武的條件下,使得宋代的文人們有了很好的學習環境,其熱愛生命、關注自身生命存在的價值,在那個時期其為了可以延年益壽也很重視養生保健。

本文就要透過養生詩歌中看宋代士人對於養生的研究。本文要從宋代士人對於養生重要性的認識、宋代士人的養生之術已經宋代士人養生的特徵三個方面來對宋代士人的養生做一些探討,讓我們可以看中國古代時期的人們對於養生之學的智慧,也可以為我們現在的養生保健提供一些有益地啟迪和借鑑。

古代人也養生?透過宋代人的詩歌,一窺宋代士人的養生之道

一、宋代士人對養生重要性的認識

我們都知道宋朝時期對於文人士大夫都有著很寬厚的待遇,戚奉行的“右文”政策,給予了士大夫很高的社會地位和優厚的俸祿。與此同時,宋代寬鬆的社會環境和人類自身本就有地對於生命熱愛的天性都使得宋代的士人和之前的士人相比更加地熱愛生命。更加關注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這也就使得其更加註重養生保健期在可以延年益壽。他們明確地意識到要想健康長壽就必須要靠自身的保養,靠天、靠命都是靠不住的。

比如說我們所知曉的著名詩人陸游就曾經寫過:“死生雖天命,人事常相參。”那個時期也是有了養生家的,其中寫就《養生類要》的養生家周守忠更提出:“我命在我,不在於天”的觀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對養生保健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識。

蘇軾也是一個養生的忠實愛好者,其在詩《聞公擇過雲龍張仙人》中雲:“我生固多憂,肉食常苦墨……不如學養生,一氣服千息”。

在宋代士人的心中,如果日常生活中不在意養生的巨大作用,不在意調養將息之法就會導致百病的侵襲,從而身心為病苦所累,影響自身的生命質量。

關於這個觀點有很多人也表達過,比如說真德秀告誡世人要重視養生,以免受病痛之苦,雲:“自非留意修養中,未免病苦為心累”邵雍則認為有病服藥不如病前預防,他在《養生詩》中曰:“知君病後能服藥,不如病前能自防”,這無一不體現了宋士人注重未病先治的攝生之理。

正是因為宋代士人理解到養生的重要性,其對於養生的熱情十分地高漲,這就帶來了群體養生的局面。比如說我們熟悉的蘇軾、陸游、王安石等人,都會對醫術有所涉獵,所以其十分擅長養生,其在治病防病、保健養生方面投入了很多的心力,形成了有著自己特色的養生思想和方式。

古代人也養生?透過宋代人的詩歌,一窺宋代士人的養生之道

二、宋代士人的養生之術

1.節食

在嵇康的《養生論》中我們可以發現其認為如果不對飲食加以節制的話,就會生很多的病。也就是說其認為節食,乃攝生之首要。宋代的士人就深受這樣的道理所影響,其在平時的生活中就強調戒口腹之慾,做到飲食有節。比如說:蘇軾寫就的詩歌《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日:“口腹恐害人,寧我食無肝”,而陸游也寫詩《書警》雲:“吾觀日用事,飲食真勁敵。乃知匕箸間,其禍甚衽席”。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其都比較地重視通過節食這樣的方式來養生,而在其的養生觀念之中其首要就是飲食有節,忌食之過量、貪慾過度。

蘇軾對於美食一向有著自己的追求,而蘇軾平時很喜歡吃羊肉,但是面對自己最喜歡的食物戚都可以做到“識味肯輕飽”,不貪慾。而陸游也是謹遵節食之法,其在平時的生活中就十分地強調不可以過重地沉迷於口腹之慾,一定要做到飲食有節。甚至其還專門地寫詩告誡自己,認為

“甘脆肥濃”是“腐腸之藥”。

而在其的詩 《對食有感》 之一中明確指出:“養生所甚惡,旨酒及大肉”並認為“肥甘藏毒酖猶輕”,不可多食,提倡多吃菖蒲,春薺等素食,從這些我們都可以看出其實這個時期的人們都是注重飲食清淡的。

其中其尤其喜歡粥,其認為粥,不但可充飢,還有藥用效能,易消化吸收,有和胃、健脾、清腸、淨化血管等健身祛病之功效。比如說蘇軾就曾經說過:“萍齏與豆粥,亦可成咄嗟”,而陸游也曾經寫過《食粥》來表達自己對於粥的喜好很推崇。

詩人錢時詩曰:“朝脯細嚼家常飯,一卷神農本草經,旋摘園蔬隨意好,軟炊土米繞牙香。人言少吃多滋味,此是養生第一方”從中可以看出其也是主張養生就是要吃清茶淡飯,之後才是節飲。

我們縱觀古代詩歌可以發現,酒就像是融入了文人的血液之中的東西。自古文人就很愛豪飲,但是其實喝太多酒會對其的身體帶來一定的影響。

對此宋代的士人就對此有很清楚的認識。邵雍認為飲酒過量,會很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其詩《善飲病吟》雲:“飲多成酩酊,酩酊身遂痾”;與此同時,太素在《中酒詩》中詳細講述了他飲酒過量後的種種不適,“靜嫌鸚鵡鬧,渴憶荔枝香氣。病與慵自繞,心和夢尚狂。”告誡世人不可貪飲。

更有甚者陸游直接把酒色視為誘發疾病之禍根,因此他倡導戒酒。我覺得最難得的就是蘇軾一生雖然喜好酒,但是其對於酒也是很節制的。

古代人也養生?透過宋代人的詩歌,一窺宋代士人的養生之道

2.養心

養心也是宋代士人養生的手段之一,其認為保持內心的神定氣閒和自然樂觀的心態,不被榮辱得失擾亂內心的平靜,就可以去除病根保持自己身體的健康長壽。在這個認識之上,宋代的士人提出了“清心”療養法。陸游作為養生的重要愛好者,其曾經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作為例子來說明此法對於養生的重要性,希望可以通過這個方法來引起人們對於養心的重視。

在陸游看來,心恬淡虛無,則六塵清靜,邪念消除,自然精神內守,人自身的免疫力就會增強,從而戰勝病魔。其曾經說:“清心幸足制三彭”,其中三彭,是指令人患病的體中三尸,泛指對金錢、美味、美色的無盡貪慾。其實慾望和邪念就是百病之根,這就犯了養生的大忌。

古代人也養生?透過宋代人的詩歌,一窺宋代士人的養生之道

3.睡眠

除去食物,睡眠是養生的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宋代士人的心中認為良好科學的睡眠就是好的一個養生方式,其對於人體健康有著很積極的重要意義。王安石曾經寫詩道,“花村幽窗午夢長,此中與世暫相忘。華山處士如容見,不覓仙方覓睡方”我們可以看出整首詩歌對陳摶高質量睡眠十分地讚譽,道出了他的養生之道和長壽秘訣—不覓仙方覓睡方。

蘇軾一生熱衷養生,且嗜睡,他睡覺養生有一個秘訣,即每天早晨五更起床,先用篦子梳幾百下頭,爾後再假寐一會兒,通過“假寐法”,達到澄神靜慮的目的,這很符合養生之道。

古代人也養生?透過宋代人的詩歌,一窺宋代士人的養生之道

4.小勞

宋代士人認為一定運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有利於養生健身,益壽延年的。這就是所謂的“小勞養生”。宋士人很重視“小勞養生”,視安逸結合為一種行之有效的養生保健法,從宋代士人的詩文也可窺一斑。陸游認為老年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勞作,能活躍筋骨,通暢血脈,猶如“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他甚至曾把參加適當勞動總結為掃地養生法,除去掃地外,他還種菜、養花、拂幾樣樣都幹,以此來舒活筋血,抵禦百邪。

古代人也養生?透過宋代人的詩歌,一窺宋代士人的養生之道

三、宋代士人養生的特徵

1.養生科學、具有理性

時間發展到了宋代,經濟有了一定的水平,文化繁榮、醫學發展,人們對於疾病和生命的理解更加地深刻,這都使得宋代士人對於養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其的進步在於不再信所謂神仙之術、靈丹妙藥,其更加理性地在養生採取了一些更加理性、科學的辦法,有了一些科學的內容使得其的養生之法有現代值得借鑑的地方。

古代人也養生?透過宋代人的詩歌,一窺宋代士人的養生之道

2養生日常生活化,簡約實用、易操作

我們上文提及過宋代盛行養生,士大夫群體開始養生使得宋代出現了養生的流派,這個時候養生已經成為了戚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其甚至使得日常的行為都變成了養生的技巧,這就使得這些養生的辦法變得簡單易操作。

在陸游和蘇軾的詩歌中曾經出現了浴足的好處,甚至其在詩中也記錄了浴足可以治療腳疾,而也有很多人提及過梳頭髮養生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宋代士人養生更加日常生活化、簡單化。

古代人也養生?透過宋代人的詩歌,一窺宋代士人的養生之道

四.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意識到宋代士人對於養生有了很多的心得,其十分地重視通過節食、養心、小勞、睡眠等方式來進行養生,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養生思想和方式,時間一長其漸漸使得養生的方式更加科學化、理性化、日常生活化、簡約實用化。

古代人也養生?透過宋代人的詩歌,一窺宋代士人的養生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