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黑格爾認為孔子的倫理道德缺乏哲學思辨,對此你怎麼看?中國真的沒有哲學嗎?

葉丶唸


一些無知噴客如此可笑,回覆節選如下:孔子著作?孔老二沒寫過任何書!他編訂六經,用來教書,所以說他是古代教育家,他的弟子記錄了論語,所以說他是古代思想家,沒有任何人說孔子是哲學家!

哲學家可以入席的,大約墨子(首席第一位)、老子和莊子可以,荀子其次,另外屍子等人也算,孟老三都比孔老二接近。當然這是西方哲學體系評判標準,別人制定標準,我們進不進根本無所謂,但就算去選也大概如此,我們自己要珍惜自己古人的傳統思想,而不是去膜拜“哲學”二字。

一些無知小人,張口閉口還讀孔子著作,可笑可悲,數典忘祖亂排名號,捧殺自己古人,網絡上瞎發這種言論,是不是AV狗國支持的?讓我們變瞎吹的高麗棒子?

這個說法有誤解。

哲學思想和體系化哲學研究是不同的。

中國有很多哲學思想,先秦諸子百家就是,後世也有不少,如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後儒教思想,儒家思想,黃老道家等,但這些是思想,沒有形成高哲學研究的體系。

真正的哲學是什麼?這個說法必然造成很多歧義誤解和爭執。

黑格爾說孔子的確是一語道破“天機”,孔子那套叫倫理學,只是哲學的一小部分,當然不能代表一個體系形的哲學研究,而且只是一些說教言論根本沒有論證,也經不得論證。但是說孔老二儒教不是“真正的哲學”可不準確,因為倫理學也是哲學。


快招了吧你就是狐狸


這是一個既有趣又很難的問題,我來試著回答一下,不一定對,但肯定是看得懂的大白話。

首先我要說,黑格爾說得沒錯,他說中國沒有真正的哲學,就像一箇中國人說德國沒有正宗的甜豆花一樣,完全是大實話。因為哲學是古希臘傳下來的一套特殊的思維體系,由於歷史的原因,在歐洲得以繼承、保存和延續。同樣由於歷史的原因,這套思維體系沒有在中國產生,如果不是外部的衝擊,也不大有產生和發展的可能。

但是,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語氣裡頗有輕蔑的意味,這就有些沒道理了。中國沒有哲學,並不等於中國沒有思想,沒有智慧。黑格爾不假思索地把哲學與思想和智慧劃等號,簡直跟庸人無異。這一點,古希臘人搞得很清楚。他們明白,哲學不是智慧,而是“智慧之友”,是接近智慧的手段和工具。當年蘇格拉底柏拉圖師徒倆拼命用“哲人”的概念反對“智者”,依據就是這個——搞哲學的人必須謙虛,不能像那些智者,老是自詡真理在手捨我其誰。

可是,仍然有些人對黑格爾的話耿耿於懷,偏要爭辯中國有中國哲學,印度有印度哲學,日本有日本哲學,印第安人有印第安哲學,諸如此類。他們中有人說,哲學最講邏輯,而我們古代的“名學”不就是邏輯學嗎?那說明中國哲學古已有之。我覺得有些好笑。邏輯只是哲學的一個特徵,不是整體概括。又有人說,儒家最講倫理,而倫理學正是哲學的一大研究內容,可見儒學就是哲學。我只能說,這些論辯都很片面,不得要領。東方的思想自有它的價值和意義,跟套不套上哲學的假髮沒任何關係。

至於晚近中國的哲學,那不過是依樣畫葫蘆。即便在西方,哲學也不是永恆的,它有中斷,有遺失,也有消亡。尤其是現當代,哲學早已不是各種知識的母親,相反,它正在成為科學的奴婢。請注意,我沒有半點幸災樂禍的意思,事實就是如此。傳統的哲學研究大致分為三部分,一是本體論,它是形而上學的基礎,研究事物的存在與本質;二是倫理學,研究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關係和規範;三是認識論,研究人的感知,包括經驗、直覺、信念以及知識。但是我們會發現,物理學正在取代本體論,認知科學正在取代認識論,只有倫理學這一塊兒還在勉強支撐。

不但如此,現在的哲學家對以往的哲學家也是非常不客氣。比如黑格爾的哲學,在另外一些哲學家,譬如維特根斯坦、伯林、羅蒂等人看來也是垃圾。哲學的前途實在是不妙得很。有時候我甚至認為,如今全世界都沒有真正的哲學——哲學在19世紀乃至18世紀晚期已經蛻變成管理學了。當然,要詳細闡述這一結論,不是幾百字能說清楚的。


西閃


中國哲學始終都存在一個“合法性”的問題。這方面的討論日本開始的比中國要早,但是結論是同樣的,如果我們限定在西方意義上的哲學來看,在中國,或者說東亞,確實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哲學。

大家通常會說,哲學是愛智之學,這是比較寬泛的字面義。但是如果我們從哲學的成立來看,對於整個西方哲學產生最根本的影響的是蘇格拉底,那麼蘇格拉底作為哲學家的一個最關鍵的行為就是他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哲學的生活,而這種哲學的生活又導致他自己主動選擇了死亡。蘇格拉底這一事件並不能完全從悲劇性一面來認識,因為他強調一切美德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智慧,所以當他知道德爾婓的神諭認為他是最有智慧的人之後,那麼他就要努力證明這個神諭是錯的,於是他去尋找那些有智慧的人,卻發現他們的智慧都是假的。從這裡蘇格拉底推論出來,他的智慧就在於他知道自己無知。於是最後他導出“我去死,你們去生,我們所去的哪個更好,誰也不知道,除非是神。”故此後世才有所謂哲學就是練習死亡的說法。因為哲學的確是對於生活的體認和省察,但是對於生活的體認和省察是建立在個體存在的基礎上的,然而假如把個體存在作為哲學的先決條件的話,那麼對於生活的體認和省察對哲學家個人而言,就變成第二位的了。第一位將讓位給延續個體的存在,也就是必須使用一切手段來延續個體的生命。所以蘇格拉底不能只受制於肉身的存在與否,而無視哲學本身的使命。所以如果無法理解生死問題在哲學中的矛盾與張力,是沒辦法理解為什麼說哲學是練習死亡。同樣也就無法去看清真正的智慧與代表生存經驗的小聰明之間的分別。

我們回到中國思想。孔子也好,老莊也罷,他們當然也具有智慧,甚至孔子也表達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說法,這一說法與蘇格拉底最後的申辯在一定程度上有內在的一致性,但是我們的確無法感受到那種鮮明的張力。這就決定了東方智慧與西方的哲學從根子上來說就不完全是一回事。這就類似東西方都有宗教,但是基督教就是一神的,而作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就會呈現出多神的傾向。我們沒有必要因為西方有基督教而就要把道教改頭換面成中國基督教。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西哲的概念來理解和分析我們的傳統思想,從現實層面上來看,中國哲學這一學科就是這樣出現的,所以黑格爾說的對與不對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哲學以後到底要走哪一條路。究竟是變成為哲學提供中國的素材的一個課題,還是在理解自身與哲學的界限為何的情況下,迴歸文化本位?這是未來每一個關注人文領域的人們都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pku小動物


黑格爾說的有道理。孔子學說偏重於倫理學,缺乏哲學思辨。中國古代,沒有產生嚴格意義上的哲學(與西方哲學相比)。不過,道家和名家的學說之中,含有一些哲學的成分。



孔子的學說以道德說教為主,往往用比喻等手法勸誡弟子。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都屬於道德的範疇。西方哲學的目標是尋求所謂終極真理,往往以理性的邏輯推理為手段,排斥類比、情感等等因素。


道德說教是育人的,而所謂終極真理是更深層次的東西,是道德倫理的基礎。比如儒家可以說,人的行為需從善如流,也就是說,就像水往低處流那樣顯而易見。這樣的解釋,在哲學上是站不住腳的。


就拿《論語》中的句子舉一個例子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顯然,孔子是在形容時間像流水一樣逝去,日夜不息,一去不復返。他說這番話的目的是感慨人生苦短,稍縱即逝,勸勉弟子珍惜時間和生命。可見,孔子的著力點還是在道德說教之上。



再看看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站在岸邊說什麼吧。他說:


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赫拉克利特的意思是說,宇宙萬物(不僅僅指這條河流)都是運動和變化的,沒有絕對的靜止,也不存在絕對的不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無時不刻地變化。變是絕對的,而不變是相對的。這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就是哲學的一部分。


孔子是從個別的例子(比如那條川)出發,然後,展開道德說教;赫拉克利特也是從個別出發(比如那條河),然後,推論出世上萬物皆變化的一般的規律。從個別到一般,是哲學的一個鮮明的標誌。



我國古代也出現過哲學的萌芽,比如公孫龍,就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詭辯命題:白馬非馬。白馬是個別意義上的一匹白色的馬,馬是一般意義上的統稱。公孫龍對此進行了縝密的邏輯推演,比如:


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馬是動物,白是顏色。顏色的範疇與動物的範疇不是一回事。所以,白色的馬肯定與馬不同(白馬非馬)。


如此這般,通過幾輪的反覆論證(我們古人以為他在狡辯),公孫龍釐清了兩者之間的關係。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就可以較為清晰地瞭解,邏輯學中的個別和一般之間的相互關係了。


所以說,孔子的學說確實缺乏哲學思辨,但中國古代,還是出現過一點哲學的。


俚言雜談


當歐洲於十七、八世紀率先於東方進入工業化社會,西方理性哲學促進了近代科學和技術的進步,使得西方人俯視的視角來看待因科技而落後的東方一一即東方代表性的中國文化,形成西方人唯我獨尊的"西方中心論"以及"人類中心論"。黑格爾評價中國先秦時代的孔子的倫理道德缺乏哲學思辯,就連同樣研究道德倫理的德國哲人康德也曾在演講中提出:"哲學在整個東方都不能找到…因為美德和道德的概念從未進入中國人的頭腦"。在這句話裡,我用橫線特別強調了"哲學思辯"和"概念"這兩個詞語,為什麼呢?這個詞語表達出西方哲人們對哲學解決和探討問題的方法與中國先哲人截然不同。中國先哲們老子、莊子、孔子、孟子…一般都感性地直覺把握事物,以跳躍性、間斷性思維方式去展開,用文學性文字呈形象性去表達宇宙、人生的終極思考,是一種文化形式的表達;而西方哲人們從古希臘始到近代形成了理性一科學地把握事物,並形成以概念化和形式化的方法論,他們解決哲學問題通過數學方式的邏輯推理和三段論,並形成一個嚴密學說體系。在西方哲人的眼裡,哲學就是我們西方這個模式,不合乎此方法論規範的,就是非哲學,似乎哲學本身不是在探追宇宙、生命的真理(中國叫"道"),而是追求解決問題的一箇中間"

方法",這種方法論成為近代西方哲學界評判"是否是哲學範疇”的標準,完全是本末倒置。這就是西方人非此即彼、不是正確就是錯誤的二元對立的偏極思維,與中國古代"中庸"之道、陰陽對立和諧的理念完全不同。

當然,肯定說中國傳統是有哲學的,中國的儒、釋、道都是中國人的哲學派系,並且形成儒釋道三者融合一體的特徵,只是中國的傳統哲學重在對人生的探討,而西方傳統和近代重在自然探索,因為探究對象的不同,造就東西方哲學思維方式、表示方法的不同,這也就產生了各自哲學走向的不同,中國哲學融入了中國傳統人們的生活中,有一種生活哲學的意味,並與文學融合在一起,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哲學。所以,中國傳統中大哲學家一般都是大文學家或詩人,中國的哲學與中國的文文化緊密地揉合在一起,形為我們文化的靈魂。而西方哲學重在探討自然物質,所以物質的屬性、結構、成份和構造成為哲人研究之所在,這就要求用實是求是、嚴謹、推理等方法去解決問題,從而形成科學。正因此,西方哲學一直以來(不包括現代)與科學結合在一起,形成真正意義科學哲學,往往大哲學就是數學家、科學家。科學就是西方傳統哲學的範疇,西方哲學已陷入了科學中而終結了。

當今的中國文化學者、哲學專家們因為迷信:中國的的現代化必須西化,西化就不能要傳統。正是這種"崇洋昧外"的心理,使得近現代的中國人習慣以西方人的視角和思維來看待和評判中國傳統文化,懸不知東西方文化是完全相反的,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化,當你用西方人的眼光和標準來審視自己老祖宗的文化時,那麼祖宗的文化在你的西方式視野裡,已變得"不倫不類”,它所具有的特獨性和優秀性就成了落後的糟粕,封建性的迷信,這就是當代中國文人的悲哀!


夢裡花落知多少718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搞清楚什麼是哲學。從黑格爾因為孔子學說缺乏思辨,就斷言孔子不是哲學家,進而又斷言中國沒有哲學這一點來看,黑格爾是把“思辨”作為哲學的必要條件來定義哲學的。根據“哲學”一詞的希臘語義,希臘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愛智慧”。用“愛智慧”這個動賓詞組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即是人類為了提高認識世界的思維能力,亦即為了更有智慧而進行的思想認識活動。從這一點來看,孔子當然是哲學家。但是孔子這個哲學家和西方的哲學家,比如黑格爾,更注重教化民眾,也就是更看重提升大眾的智慧水平。不過,這裡也應該將東西方所理解的“智慧”做一個區分。西方哲學家們,或者說黑格爾所理解的智慧,是對事物的條分縷析,是分析的智慧,是分割的智慧。所以西方產生了科學。而這在孔子看來,是“器”的範疇。“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在孔子的語境中,道才是哲學,而器不是。在中國人看來,事物是一個整體,人和自然界也是一個整體,要認識世界,必須從整體是去把握,否則就會造成世界的不平衡。這阻礙了自然科學在中國產生,卻造就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局觀。從先秦的諸子百家,到後世的程朱理學、陽明心學,雖各有千秋,但是總體上能夠統一起來。可是反觀西方哲學,他們都各成一家,難以調和。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因擺脫了思辨的傳統而變得更接地氣,也更加符合中國人對智慧的傳統理解,且找到了中國人最重視的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內在邏輯,所以被中國人接受了。而其他如黑格爾、海德格爾等的思辨技巧,反而被我們看成了思維遊戲。

所以說,不要用我們的標準界定西方的哲學,也不要輕易順著西方的思路而否定自己,而是應該相互借鑑,在堅持我們的整體觀的前提下,學習西方有益的思維訓練,提高我們的分析能力,對我們自己的發展是有益的。

最後,用費孝通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回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世界大同”。


何浴吾德唯讀與歌


這種評價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孔子日常的言教當中不能說沒有哲學思辨,而是沒有形成理論體系,《論語》是孔子的門生將孔子過往碎片化的日常言教整理而成的語錄。但是中國古代的典籍中是有哲學範疇的思辨類著作的,如《周易》、《道德經》、《壇經》等。這些經典中都有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涵蓋在裡面。

談談道儒禪。

道家倡導順道以求得和諧,提出順應自然這個理念。但這個理念是非常理想化的,因為存在順道就必然存在違道、逆道。與此同時這個理念只能模糊化,不能精確化。其中一點體現在,當理念轉化成具體踐行的倫理道德體系後,爭議分歧就產生了,比如某種做法是否合乎大道、順道,大家對此就會見仁見智,評價不一。

孔子後的儒家構建了一系列的道德倫理體系可以說是從具體言行、思想規範方面來表現什麼叫合乎大道。不過任何的道德倫理體系都有其缺陷、或者說是不完備的。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瓦解或者其中的一些內容被取捨變動,從而形成一套新的認識體系框架。雖然道德體系不完備、不永固,但不意味著不重要,它對社會運作的相對有序、穩定起了重要作用。穩定是局部的、階段性的、相對的,不確定性是整體的。

禪則是承認了道德規範的重要性但又看到了它的不完備性,肯定了追求順道的正確性,同時也認識到逆道亦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和存在。所以明白了一切皆蘊含道理(合理與不合理皆有其道理),應看開,不執著!再說“不執著”這個理念,如果轉化成具體的表現,那依然會產生“怎樣才算是不執著”的疑問與爭議,然後探討下去沒有終止,終極答案或許只能靠自己意會了。

總之,順應規律、道德倫理體系、不執著這三者,皆是社會之所需,無一項可舍,無一項可執!不執“舍”,不執“執”或許才是正真的不執著吧!






咖啡有癮美女有癮


諾貝爾幾百位得獎的都建議人類學習孔子思想。

我來說說真正的科學,人類細胞,是外物種創造的,或者是演變成的,的,這些細胞,要吃的營養,全部在純天然原種的植物裡和動物裡。

說白了中藥材,必須有機標準種植,而且還要用純天然原種的種子。才能達到對細胞的營養需求

看看,現在多少人得病得癌症,城市全吃,西方的科學,農藥,化肥,轉基因良種,這些食品對於人類細胞來說是問號。看看現在的人得病得癌症的太多了,死的人基本都是癌症。

中醫才能讓人類的細胞,吃到全面的營養,細胞就能強壯的保護人的身體

中國還有藥膳,通過食療,在源頭把五臟六腑調養好,這樣人休息好,不生氣,運動,就能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就很難生病。

用原種有機的白菜可以自留種的白菜種,和原種的板栗混合做一道菜最好燉菜開鍋十五分鐘後,裝在碗裡蒸25分鐘,這個白菜和板栗混合吃可以治療臉上的雀斑女人們記住這道菜對皮膚很好的,前提是農藥化肥良種種植的白菜和板栗沒有這種效果,必須是純天然原種有機的白菜板慄才能治療雀斑

還有紅薯葉,能清理眼睛的毛細血管管能讓眼睛更明亮,一樣要原種有機的紅薯葉才能有這樣的效果

還有桔子,可以清理人體毛細血管,這個很厲害的,有高血壓的人一天吃三個桔子,肯定很好的,但必須是純天然原種的有機桔子,我們農村有的是。桔子皮用來熬水喝,但記住桔子一天只能吃三個,不然會上火,要不就和綠豆湯互相參參著吃可以多吃幾個,但不建議。因為這個比例需要精確才行,

良種農藥化肥種出來的桔子沒用的吃吃了也白吃。

吃農藥化肥良種轉基因食品,看看現在多少人得病,得癌症,得癌症死。大家應該好好想想我們這麼多人,得病,得癌症是怎麼來的,看看現在的農藥化肥良種轉基因食品就有答案了。


由然265


黑格爾跟孔子幹起來了,在歐洲被警察關了一週,到天朝來開車同去辯論會,又因違章被交警罰款教育,兩哥們亮明身份,交警說,我不懂存在和意識,也不知對立和統一,懂不懂知不知那些不重要,罰你兩個人,教會你們遵守交規,很重要,再一次警告你們,馬車是不可以上路的! 孔子對黑格爾攤開手說,唉,當年我餓困陳蔡,今天又在周遊列國時到處碰壁,黑格爾也表示在中國日子難過,兩人雖然爭論和打架,但在交警要求他們用手機掃碼時,他們共同表示憤慨憤怒憤恨,不可接受。


收復舊山河


孔子不是哲學,只是說教!

比如說“孝”,為什麼人必須要孝呢?!

答案是沒有為什麼,就這麼要求你做!不做就用道德譴責你!

孟子算是從人性中找到了一點“孝”的基礎,但還是沒有解決“為什麼”的問題!

所以中國文化的最大特色是“不講理”!

老子說了算,沒有為什麼!

並延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