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黑格尔认为孔子的伦理道德缺乏哲学思辨,对此你怎么看?中国真的没有哲学吗?

葉丶唸


一些无知喷客如此可笑,回复节选如下:孔子著作?孔老二没写过任何书!他编订六经,用来教书,所以说他是古代教育家,他的弟子记录了论语,所以说他是古代思想家,没有任何人说孔子是哲学家!

哲学家可以入席的,大约墨子(首席第一位)、老子和庄子可以,荀子其次,另外尸子等人也算,孟老三都比孔老二接近。当然这是西方哲学体系评判标准,别人制定标准,我们进不进根本无所谓,但就算去选也大概如此,我们自己要珍惜自己古人的传统思想,而不是去膜拜“哲学”二字。

一些无知小人,张口闭口还读孔子著作,可笑可悲,数典忘祖乱排名号,捧杀自己古人,网络上瞎发这种言论,是不是AV狗国支持的?让我们变瞎吹的高丽棒子?

这个说法有误解。

哲学思想和体系化哲学研究是不同的。

中国有很多哲学思想,先秦诸子百家就是,后世也有不少,如朴素唯物主义、无神论、后儒教思想,儒家思想,黄老道家等,但这些是思想,没有形成高哲学研究的体系。

真正的哲学是什么?这个说法必然造成很多歧义误解和争执。

黑格尔说孔子的确是一语道破“天机”,孔子那套叫伦理学,只是哲学的一小部分,当然不能代表一个体系形的哲学研究,而且只是一些说教言论根本没有论证,也经不得论证。但是说孔老二儒教不是“真正的哲学”可不准确,因为伦理学也是哲学。


快招了吧你就是狐狸


这是一个既有趣又很难的问题,我来试着回答一下,不一定对,但肯定是看得懂的大白话。

首先我要说,黑格尔说得没错,他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哲学,就像一个中国人说德国没有正宗的甜豆花一样,完全是大实话。因为哲学是古希腊传下来的一套特殊的思维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欧洲得以继承、保存和延续。同样由于历史的原因,这套思维体系没有在中国产生,如果不是外部的冲击,也不大有产生和发展的可能。

但是,黑格尔说中国没有哲学,语气里颇有轻蔑的意味,这就有些没道理了。中国没有哲学,并不等于中国没有思想,没有智慧。黑格尔不假思索地把哲学与思想和智慧划等号,简直跟庸人无异。这一点,古希腊人搞得很清楚。他们明白,哲学不是智慧,而是“智慧之友”,是接近智慧的手段和工具。当年苏格拉底柏拉图师徒俩拼命用“哲人”的概念反对“智者”,依据就是这个——搞哲学的人必须谦虚,不能像那些智者,老是自诩真理在手舍我其谁。

可是,仍然有些人对黑格尔的话耿耿于怀,偏要争辩中国有中国哲学,印度有印度哲学,日本有日本哲学,印第安人有印第安哲学,诸如此类。他们中有人说,哲学最讲逻辑,而我们古代的“名学”不就是逻辑学吗?那说明中国哲学古已有之。我觉得有些好笑。逻辑只是哲学的一个特征,不是整体概括。又有人说,儒家最讲伦理,而伦理学正是哲学的一大研究内容,可见儒学就是哲学。我只能说,这些论辩都很片面,不得要领。东方的思想自有它的价值和意义,跟套不套上哲学的假发没任何关系。

至于晚近中国的哲学,那不过是依样画葫芦。即便在西方,哲学也不是永恒的,它有中断,有遗失,也有消亡。尤其是现当代,哲学早已不是各种知识的母亲,相反,它正在成为科学的奴婢。请注意,我没有半点幸灾乐祸的意思,事实就是如此。传统的哲学研究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本体论,它是形而上学的基础,研究事物的存在与本质;二是伦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规范;三是认识论,研究人的感知,包括经验、直觉、信念以及知识。但是我们会发现,物理学正在取代本体论,认知科学正在取代认识论,只有伦理学这一块儿还在勉强支撑。

不但如此,现在的哲学家对以往的哲学家也是非常不客气。比如黑格尔的哲学,在另外一些哲学家,譬如维特根斯坦、伯林、罗蒂等人看来也是垃圾。哲学的前途实在是不妙得很。有时候我甚至认为,如今全世界都没有真正的哲学——哲学在19世纪乃至18世纪晚期已经蜕变成管理学了。当然,要详细阐述这一结论,不是几百字能说清楚的。


西闪


中国哲学始终都存在一个“合法性”的问题。这方面的讨论日本开始的比中国要早,但是结论是同样的,如果我们限定在西方意义上的哲学来看,在中国,或者说东亚,确实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哲学。

大家通常会说,哲学是爱智之学,这是比较宽泛的字面义。但是如果我们从哲学的成立来看,对于整个西方哲学产生最根本的影响的是苏格拉底,那么苏格拉底作为哲学家的一个最关键的行为就是他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哲学的生活,而这种哲学的生活又导致他自己主动选择了死亡。苏格拉底这一事件并不能完全从悲剧性一面来认识,因为他强调一切美德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智慧,所以当他知道德尔婓的神谕认为他是最有智慧的人之后,那么他就要努力证明这个神谕是错的,于是他去寻找那些有智慧的人,却发现他们的智慧都是假的。从这里苏格拉底推论出来,他的智慧就在于他知道自己无知。于是最后他导出“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的哪个更好,谁也不知道,除非是神。”故此后世才有所谓哲学就是练习死亡的说法。因为哲学的确是对于生活的体认和省察,但是对于生活的体认和省察是建立在个体存在的基础上的,然而假如把个体存在作为哲学的先决条件的话,那么对于生活的体认和省察对哲学家个人而言,就变成第二位的了。第一位将让位给延续个体的存在,也就是必须使用一切手段来延续个体的生命。所以苏格拉底不能只受制于肉身的存在与否,而无视哲学本身的使命。所以如果无法理解生死问题在哲学中的矛盾与张力,是没办法理解为什么说哲学是练习死亡。同样也就无法去看清真正的智慧与代表生存经验的小聪明之间的分别。

我们回到中国思想。孔子也好,老庄也罢,他们当然也具有智慧,甚至孔子也表达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说法,这一说法与苏格拉底最后的申辩在一定程度上有内在的一致性,但是我们的确无法感受到那种鲜明的张力。这就决定了东方智慧与西方的哲学从根子上来说就不完全是一回事。这就类似东西方都有宗教,但是基督教就是一神的,而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就会呈现出多神的倾向。我们没有必要因为西方有基督教而就要把道教改头换面成中国基督教。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西哲的概念来理解和分析我们的传统思想,从现实层面上来看,中国哲学这一学科就是这样出现的,所以黑格尔说的对与不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哲学以后到底要走哪一条路。究竟是变成为哲学提供中国的素材的一个课题,还是在理解自身与哲学的界限为何的情况下,回归文化本位?这是未来每一个关注人文领域的人们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pku小动物


黑格尔说的有道理。孔子学说偏重于伦理学,缺乏哲学思辨。中国古代,没有产生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与西方哲学相比)。不过,道家和名家的学说之中,含有一些哲学的成分。



孔子的学说以道德说教为主,往往用比喻等手法劝诫弟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属于道德的范畴。西方哲学的目标是寻求所谓终极真理,往往以理性的逻辑推理为手段,排斥类比、情感等等因素。


道德说教是育人的,而所谓终极真理是更深层次的东西,是道德伦理的基础。比如儒家可以说,人的行为需从善如流,也就是说,就像水往低处流那样显而易见。这样的解释,在哲学上是站不住脚的。


就拿《论语》中的句子举一个例子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显然,孔子是在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逝去,日夜不息,一去不复返。他说这番话的目的是感慨人生苦短,稍纵即逝,劝勉弟子珍惜时间和生命。可见,孔子的着力点还是在道德说教之上。



再看看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站在岸边说什么吧。他说: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的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仅仅指这条河流)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不存在绝对的不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无时不刻地变化。变是绝对的,而不变是相对的。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就是哲学的一部分。


孔子是从个别的例子(比如那条川)出发,然后,展开道德说教;赫拉克利特也是从个别出发(比如那条河),然后,推论出世上万物皆变化的一般的规律。从个别到一般,是哲学的一个鲜明的标志。



我国古代也出现过哲学的萌芽,比如公孙龙,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诡辩命题:白马非马。白马是个别意义上的一匹白色的马,马是一般意义上的统称。公孙龙对此进行了缜密的逻辑推演,比如:


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


马是动物,白是颜色。颜色的范畴与动物的范畴不是一回事。所以,白色的马肯定与马不同(白马非马)。


如此这般,通过几轮的反复论证(我们古人以为他在狡辩),公孙龙厘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就可以较为清晰地了解,逻辑学中的个别和一般之间的相互关系了。


所以说,孔子的学说确实缺乏哲学思辨,但中国古代,还是出现过一点哲学的。


俚言杂谈


当欧洲于十七、八世纪率先于东方进入工业化社会,西方理性哲学促进了近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使得西方人俯视的视角来看待因科技而落后的东方一一即东方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形成西方人唯我独尊的"西方中心论"以及"人类中心论"。黑格尔评价中国先秦时代的孔子的伦理道德缺乏哲学思辩,就连同样研究道德伦理的德国哲人康德也曾在演讲中提出:"哲学在整个东方都不能找到…因为美德和道德的概念从未进入中国人的头脑"。在这句话里,我用横线特别强调了"哲学思辩"和"概念"这两个词语,为什么呢?这个词语表达出西方哲人们对哲学解决和探讨问题的方法与中国先哲人截然不同。中国先哲们老子、庄子、孔子、孟子…一般都感性地直觉把握事物,以跳跃性、间断性思维方式去展开,用文学性文字呈形象性去表达宇宙、人生的终极思考,是一种文化形式的表达;而西方哲人们从古希腊始到近代形成了理性一科学地把握事物,并形成以概念化和形式化的方法论,他们解决哲学问题通过数学方式的逻辑推理和三段论,并形成一个严密学说体系。在西方哲人的眼里,哲学就是我们西方这个模式,不合乎此方法论规范的,就是非哲学,似乎哲学本身不是在探追宇宙、生命的真理(中国叫"道"),而是追求解决问题的一个中间"

方法",这种方法论成为近代西方哲学界评判"是否是哲学范畴”的标准,完全是本末倒置。这就是西方人非此即彼、不是正确就是错误的二元对立的偏极思维,与中国古代"中庸"之道、阴阳对立和谐的理念完全不同。

当然,肯定说中国传统是有哲学的,中国的儒、释、道都是中国人的哲学派系,并且形成儒释道三者融合一体的特征,只是中国的传统哲学重在对人生的探讨,而西方传统和近代重在自然探索,因为探究对象的不同,造就东西方哲学思维方式、表示方法的不同,这也就产生了各自哲学走向的不同,中国哲学融入了中国传统人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生活哲学的意味,并与文学融合在一起,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哲学。所以,中国传统中大哲学家一般都是大文学家或诗人,中国的哲学与中国的文文化紧密地揉合在一起,形为我们文化的灵魂。而西方哲学重在探讨自然物质,所以物质的属性、结构、成份和构造成为哲人研究之所在,这就要求用实是求是、严谨、推理等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正因此,西方哲学一直以来(不包括现代)与科学结合在一起,形成真正意义科学哲学,往往大哲学就是数学家、科学家。科学就是西方传统哲学的范畴,西方哲学已陷入了科学中而终结了。

当今的中国文化学者、哲学专家们因为迷信:中国的的现代化必须西化,西化就不能要传统。正是这种"崇洋昧外"的心理,使得近现代的中国人习惯以西方人的视角和思维来看待和评判中国传统文化,悬不知东西方文化是完全相反的,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当你用西方人的眼光和标准来审视自己老祖宗的文化时,那么祖宗的文化在你的西方式视野里,已变得"不伦不类”,它所具有的特独性和优秀性就成了落后的糟粕,封建性的迷信,这就是当代中国文人的悲哀!


梦里花落知多少718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哲学。从黑格尔因为孔子学说缺乏思辨,就断言孔子不是哲学家,进而又断言中国没有哲学这一点来看,黑格尔是把“思辨”作为哲学的必要条件来定义哲学的。根据“哲学”一词的希腊语义,希腊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爱智慧”。用“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即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世界的思维能力,亦即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从这一点来看,孔子当然是哲学家。但是孔子这个哲学家和西方的哲学家,比如黑格尔,更注重教化民众,也就是更看重提升大众的智慧水平。不过,这里也应该将东西方所理解的“智慧”做一个区分。西方哲学家们,或者说黑格尔所理解的智慧,是对事物的条分缕析,是分析的智慧,是分割的智慧。所以西方产生了科学。而这在孔子看来,是“器”的范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孔子的语境中,道才是哲学,而器不是。在中国人看来,事物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界也是一个整体,要认识世界,必须从整体是去把握,否则就会造成世界的不平衡。这阻碍了自然科学在中国产生,却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局观。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后世的程朱理学、阳明心学,虽各有千秋,但是总体上能够统一起来。可是反观西方哲学,他们都各成一家,难以调和。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摆脱了思辨的传统而变得更接地气,也更加符合中国人对智慧的传统理解,且找到了中国人最重视的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内在逻辑,所以被中国人接受了。而其他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的思辨技巧,反而被我们看成了思维游戏。

所以说,不要用我们的标准界定西方的哲学,也不要轻易顺着西方的思路而否定自己,而是应该相互借鉴,在坚持我们的整体观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有益的思维训练,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对我们自己的发展是有益的。

最后,用费孝通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回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何浴吾德唯读与歌


这种评价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孔子日常的言教当中不能说没有哲学思辨,而是没有形成理论体系,《论语》是孔子的门生将孔子过往碎片化的日常言教整理而成的语录。但是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是有哲学范畴的思辨类著作的,如《周易》、《道德经》、《坛经》等。这些经典中都有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涵盖在里面。

谈谈道儒禅。

道家倡导顺道以求得和谐,提出顺应自然这个理念。但这个理念是非常理想化的,因为存在顺道就必然存在违道、逆道。与此同时这个理念只能模糊化,不能精确化。其中一点体现在,当理念转化成具体践行的伦理道德体系后,争议分歧就产生了,比如某种做法是否合乎大道、顺道,大家对此就会见仁见智,评价不一。

孔子后的儒家构建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体系可以说是从具体言行、思想规范方面来表现什么叫合乎大道。不过任何的道德伦理体系都有其缺陷、或者说是不完备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瓦解或者其中的一些内容被取舍变动,从而形成一套新的认识体系框架。虽然道德体系不完备、不永固,但不意味着不重要,它对社会运作的相对有序、稳定起了重要作用。稳定是局部的、阶段性的、相对的,不确定性是整体的。

禅则是承认了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但又看到了它的不完备性,肯定了追求顺道的正确性,同时也认识到逆道亦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和存在。所以明白了一切皆蕴含道理(合理与不合理皆有其道理),应看开,不执着!再说“不执着”这个理念,如果转化成具体的表现,那依然会产生“怎样才算是不执着”的疑问与争议,然后探讨下去没有终止,终极答案或许只能靠自己意会了。

总之,顺应规律、道德伦理体系、不执着这三者,皆是社会之所需,无一项可舍,无一项可执!不执“舍”,不执“执”或许才是正真的不执着吧!






咖啡有瘾美女有瘾


诺贝尔几百位得奖的都建议人类学习孔子思想。

我来说说真正的科学,人类细胞,是外物种创造的,或者是演变成的,的,这些细胞,要吃的营养,全部在纯天然原种的植物里和动物里。

说白了中药材,必须有机标准种植,而且还要用纯天然原种的种子。才能达到对细胞的营养需求

看看,现在多少人得病得癌症,城市全吃,西方的科学,农药,化肥,转基因良种,这些食品对于人类细胞来说是问号。看看现在的人得病得癌症的太多了,死的人基本都是癌症。

中医才能让人类的细胞,吃到全面的营养,细胞就能强壮的保护人的身体

中国还有药膳,通过食疗,在源头把五脏六腑调养好,这样人休息好,不生气,运动,就能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就很难生病。

用原种有机的白菜可以自留种的白菜种,和原种的板栗混合做一道菜最好炖菜开锅十五分钟后,装在碗里蒸25分钟,这个白菜和板栗混合吃可以治疗脸上的雀斑女人们记住这道菜对皮肤很好的,前提是农药化肥良种种植的白菜和板栗没有这种效果,必须是纯天然原种有机的白菜板栗才能治疗雀斑

还有红薯叶,能清理眼睛的毛细血管管能让眼睛更明亮,一样要原种有机的红薯叶才能有这样的效果

还有桔子,可以清理人体毛细血管,这个很厉害的,有高血压的人一天吃三个桔子,肯定很好的,但必须是纯天然原种的有机桔子,我们农村有的是。桔子皮用来熬水喝,但记住桔子一天只能吃三个,不然会上火,要不就和绿豆汤互相参参着吃可以多吃几个,但不建议。因为这个比例需要精确才行,

良种农药化肥种出来的桔子没用的吃吃了也白吃。

吃农药化肥良种转基因食品,看看现在多少人得病,得癌症,得癌症死。大家应该好好想想我们这么多人,得病,得癌症是怎么来的,看看现在的农药化肥良种转基因食品就有答案了。


由然265


黑格尔跟孔子干起来了,在欧洲被警察关了一周,到天朝来开车同去辩论会,又因违章被交警罚款教育,两哥们亮明身份,交警说,我不懂存在和意识,也不知对立和统一,懂不懂知不知那些不重要,罚你两个人,教会你们遵守交规,很重要,再一次警告你们,马车是不可以上路的! 孔子对黑格尔摊开手说,唉,当年我饿困陈蔡,今天又在周游列国时到处碰壁,黑格尔也表示在中国日子难过,两人虽然争论和打架,但在交警要求他们用手机扫码时,他们共同表示愤慨愤怒愤恨,不可接受。


收复旧山河


孔子不是哲学,只是说教!

比如说“孝”,为什么人必须要孝呢?!

答案是没有为什么,就这么要求你做!不做就用道德谴责你!

孟子算是从人性中找到了一点“孝”的基础,但还是没有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所以中国文化的最大特色是“不讲理”!

老子说了算,没有为什么!

并延续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