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她是《紅樓夢》中的"仕途經濟",卻仍然是"山中高士晶瑩雪"

談到薛寶釵似乎就不得不想到林黛玉,自紅樓面世,"釵黛之爭"從未止息,甚至有文人為此欲揮老拳。據筆者所讀閱過的相關書籍中,尊林抑薛似乎佔大多數,甚至許多紅學家品評人物時也無法不帶有個人感情。筆者在反覆閱讀過紅樓後,又根據脂硯齋的批語,認為作者對這一人物的塑造是懷有很深的感情的,換句話說薛寶釵身上的光輝之處要高過暗黑之點。即便她是整日的"仕途經濟",但仍然是與"世外仙姝寂寞林"並行存在的"山中高士晶瑩雪"。高士這一詞語具有鮮明的古典色彩,按照薛寶釵所處的時代,可以從品格和修養兩個方面分析她是如何完美詮釋了這個詞語的。

她是《紅樓夢》中的


薛寶釵性情都穩重平和,相比同年齡段或相近年齡段的少女都多出幾分成熟。在大觀園中,薛寶釵在眾人口中的稱謂是"寶姐姐",這並不僅僅是年長的緣故,她在眾姐妹中是領袖式不可或缺的人物,所謂"豔冠群芳"是也。在第二十二回中,賈母欲為寶釵慶賀生辰的原因就是喜她"穩重和平",這一點在書中有多處體現,最有代表性的,像林黛玉在行令之時不小心將《西廂》《牡丹亭》中的句子用作酒令一事被寶釵發覺(因為她自己也看過)之後,薛寶釵不僅沒有慌張失措亦或是趁機打小報告、逞一時口舌之快奚落林黛玉,她的處理方式顯得成熟穩重,在場之時不動聲色,而是事後將她叫到自己房中以親身經歷來規勸她日後再不可看這禁書來"移了性情",最終贏得了黛玉"心下暗伏"的結果,成為二人關係走向親密的轉捩點。這種品質為她在賈府中贏得了上下一致的好聲譽。

她是《紅樓夢》中的

善於平衡周遭關係,與人為善。她的好人緣正是在這種與周圍人細微的相處中逐漸積累起來的。在與賈寶玉林黛玉三人之間感情的三角關係中,薛寶釵採取一種超然的態度來對待,對於林黛玉的吃醋行為、旁敲側擊甚至言語挖苦都假作渾然不覺,讓這對明明是情敵關係的女兒一直維持著一種平衡的狀態,這都是薛寶釵秉持寬厚之心和容人之量的結果。不僅是對林黛玉,她的與人為善也輻射到大觀園其他姊妹身上,她敏銳體察出了湘雲在家中的艱難,於是提醒襲人不要再勞煩她做針線,她對邢岫煙的寬慰和幫助也同樣如此。

嚴格遵循自己的身份定位,恪盡職守毫不動搖。薛寶釵認為自己對眾姐妹有勸誡責任,並且時時刻刻以身作則,這可以稱得上是對禮教維護的一種"痴迷"。她和林黛玉談心,讓她切莫看了雜書走火入魔;史湘雲做東辦一回詩社,她既費心力替史湘雲籌劃,又拿螃蟹給予物質上的幫助,但勸她"紡績針黹是你我的本等。"閒著時候還是應該"於你我深有益的書看幾章是正經"。熱心周到的同時又不忘記自身原則,時刻都記得對身邊人進行說教,於薛寶釵來說這已經成為下意識的東西。

薛寶釵被作者稱為"山中高士",除了以上所分析的她的性格方面的原因外,她的極高的道德修養似乎更能為此說明。她的詩作才華與林黛玉無二,除了應制應時之外卻鮮少去展露,論詩時也有一番不俗之見,能像王安石、歐陽修一般以翻新之作《臨江仙》獨佔鰲頭;精通畫理,能為惜春開上一長串子的材料單子、講解一系列畫法;此外她也略通佛理,能比出語錄,又能欣賞《寄生草》的辭藻韻妙,她的博古通今是整日的雜學旁收的賈寶玉所望塵莫及的。生於皇商之家的薛寶釵自小就讀書習字,並且天賦很高。她的學識見解正是源自於自小的書香浸潤。她崇儒尊孔,行止上信仰朱夫子,常常用女子無才便是德來告誡眾姐妹;但她對身邊時下的風氣的不滿在《螃蟹詠》中傾瀉而出,"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用以諷刺那些表面不動聲色而內心深藏褒貶、心黑意險的世人;她給整日東遊西蕩的賈寶玉起了"無事忙"、"富貴閒人"這樣含有諷意的稱號;在她眼中,讀書明理,輔國治民應該是男人做的事情,可是如今的世道這樣的人都聽不見了。所以她的這些比較激進的思想再加上高雅的性情,構成了她人格中"出世"的一面。但薛寶釵不僅有這"出世"的一面,在她身上積極入世的一面體現的更為徹底。父親早亡,家道中落,哥哥不能體貼母懷,她便留心針黹家計,為母親分憂解勞。相比與大觀園中整日吟風哦月的其他姐妹們,她因早入俗世因此更能體會"世事洞明皆學問"的道理,生活經歷造就了一個複雜又多元的薛寶釵。

她是《紅樓夢》中的


與《紅樓》相比,《金瓶梅》的寫人技巧還是略遜一籌,儘管具有豐富的層次性但最終的指向還是"惡",其審美性和生活性都大減。像薛寶釵的形象是能引起極大爭議、意見分迥的,她身上的閃光之處和暗黑之點是同時存在又都是傾向於"善"和"美"的。然而"山中高士"也好,"豔冠群芳"也罷,明明是與當時社會倫理道德相符合的順應者,卻是悲劇收尾的命運。薛寶釵"好知運敗金無彩",生於末世裡,她直上青雲的人生理想自然是無法實現;"琴邊衾裡總無緣",感情生活更是陷入孤苦無依、痛苦不堪的境地。在作者筆下描繪的大觀園兒女中,林黛玉的淚盡而亡、晴雯的被讒離世代表著著美好事物的慘遭毀滅的悲劇,而薛寶釵作為"一位正統的封建淑女",同樣不能按照自己預設的人生道路貫徹到底,千般萬般都只是個"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的唏噓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