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寫格律詩必須用平水韻麼?有的也用新韶,對麼?

調元蜀手


中華詩詞韻律之美,節奏之美,源於多樣化的詩詞體裁和寫作手法,沿襲前人的智慧,從詩詞中感受語言美的力量。

格律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講究韻律,字句,押韻,平仄,對仗,平仄起伏和押韻韻腳,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絕句分為律絕和古絕五言絕句,六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字數相等,平仄相對。

新韻和平水韻在格律詩裡面都能使用,兩者產生的歷史時間不一樣,平水韻產生於南宋末年,屬於古人歸納的詩韻,現代衍生中華新韻(十四韻) ,韻頭、韻腹、韻尾,用普通話歸納的詩詞,近體詩範疇

五言律詩,多位唐朝詩人都創作五言律詩,王之渙,李白,白居易,王維,賈島,孟浩然,溫庭筠,王勃,等等。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七言律詩,主要以杜甫和李商隱作品較多,劉禹錫,崔顥,陸游,黃庭堅,高適,等等,都是優秀的律詩大家。

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五言絕句代表人物”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以及沈佺期、宋之問、李嶠、崔湜、李白、王維、崔國輔,元稹等等。

元稹《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

格律對照: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言絕句比較少見,但也有不少優秀的歷史詩作。

蘇軾《題王晉卿山水》:老去君空見畫,夢中我亦曾遊。桃花縱落誰見?水到人間伏流。

格律對照: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仄中平仄,中仄中平仄平。

七言絕句代表人物李白和王昌齡,杜甫,李商隱,杜牧,等等。

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格律對照: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寫詩怡情養性,陶冶情操,遵循創作規律,為生活增添一抹詩意。寫古文詩,用平水韻,現代詩,用新韻,滋養創作情懷。


萌智


我來試著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首先,我們認識一下什麼是格律詩。格律詩也稱近體詩,是唐以後形成的詩體,主要分為絕句和律詩。按照每句字數,分為五言和七言。

格律詩的形式有一定規律。其結構嚴謹,數字,行數,平仄或輕重音,用韻,都有一定的限制。一般講究上下聯平仄對仗,句尾押韻(首聯起句,也就是第一句句尾可押可不押)。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串用。比如,一東和二冬,音同都是dong ,但不可混用。

2)說到押韻,就得有統一的韻部為標準,否則就不成體統。韻典就相當於格律詩的法規一樣,寫詩韻字的運用,一定要守法。

這個統一韻部的韻書,是由國家最高的主管機構頒發。所以是官韻書。

流傳至今的《平水韻》,原為金代官韻書,供當時科舉考試用。

此韻書分為兩種,一種是南宋山西平水官員王文鬱(金人),將宋代的《禮部韻略》註明同用之韻全部合併,把不用的改編,併為一部《平水新刊韻略》,共106韻;另一種是宋末平水人劉淵,在唐代193韻的《切韻》同韻合併整理,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共107韻。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又編寫了《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這就是後來廣位流傳的平水韻。

平水是舊平陽府城的別稱,今為山西臨汾市。因該韻書刊行者劉淵為平水人,所以得名《平水韻》。

3)再來看新韻,它是依據普通話劃分的,標準是同身同韻,另外,之分平仄,不辨入聲。對多音字,音隨意定,韻依音歸。

從這些特點看,新韻對於現代人來說,用起來更少拘束,會更得心應手。

4)現在實行的是,倡今知古,雙規並行,今不妨古,寬不礙嚴。

所以說寫格律詩,可以用平水韻,也可用新韻。

但是,在同一首詩中,不可把新舊韻的不同部分混用。比如,平水韻中竹,石,菊,都是入聲,是仄,但在新韻中,這些字是平聲,是平。這就不能在同一首詩中新舊標準同時混一起。韻腳的韻字也是如此。比如十三元中的許多韻字,如言,門,村,在今天的新韻看來,就不是同一韻部。

所以,新舊韻部的運用,在同一首詩中,要始終用一個標準約束。

🧚‍♀️🧚‍♀️🧚‍♀️

好了,我的問題回答完畢,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20.02.22 把酒沐唐風


把酒沐唐風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依照韻書來押韻的,平水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升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詩人在詩詞用韻,叫做押韻。

新韻是指根據現代普通話對比古代平仄而分出的韻。一般是一聲二聲對照平聲,三聲四聲對照仄聲。相對於古韻(比如說平水韻,等)少了入聲韻。(多音字對照不同讀音也有不同的分類)

我們可以追溯到1911年以後的出版,並且以現代漢語普通話為基礎語音編寫的韻書。運用:韻母開頭的部分i、u、ü,稱為韻頭;韻頭後面的元音部分是韻母發音的主部,如ua中的a、ei中的e、iou中的o,稱為韻腹;韻腹後面的輔音部分,即n、ng,稱為韻尾。韻腹和韻尾全稱韻身。

新韻韻書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1941年黎錦熙先生主編,國民政府教育部頒佈的《中華新韻》(俗稱18韻);196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詩韻新編》;2005年中華詩詞學會推出的《中華新韻》(俗稱14韻)。

中華新韻,平水韻,詞林正韻都是韻書。中華新韻是以現代漢語拼音為標準把漢字分為十四個韻部。平仄關係以新華字典的標音為準。用新韻創作的格律詩音韻更美更合理 ,符合格律要求,當代人都能讀懂。用新韻創作格律詩是新時代的要求。是盛世的標誌,新韻取代舊韻是歷史的必然規律。

運用的話就是,如果你普通話標準的話,基本上就看韻腳一樣就是同一個韻部的,一聲二聲對照平聲,三聲四聲對照仄聲,用起來很簡單。然後就填詞,寫詩就行了。因為詩詞都是有格律限制的。

近代,一些崇拜中國古代格律詩的愛好者,發起了一個捍衛古代格律詩的運動。其起源是中華詩詞學會要編一部以現在的普通話為基礎的《中華詩韻》。而有些年輕人認為,古代的《平水韻》是不可撼動的。因為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自古以來的詩人,都是按照這個韻書來寫詩的。原先我覺得時代發展了,應該按照現在的普通話來寫詩(當然我現在仍然堅持我的看法),但是,這些年輕人說,實際上在各個時代,中國語言一直是變化的,而但凡寫詩卻都一直遵守平水韻。所以,我認為使用平水韻,就應該是千古不變的規則,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傳統意義上的格律詩。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我認為仍需繼承中國統文化,好好學習古詩詞,詩作必須遵循古詩詞格律,在近代來,廣大愛好者詩作更趨向於新韻。





鵬飛觀像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寫格律詩既可以用平水韻也可以用中華新韻。但是填詞一般不用新韻,因為古代是按譜填詞,每個詞牌的音調都是唱出來的,發音跟我們現在不一樣就唱不出來了,所以填詞都用詞林正韻。

我們先來說一下格律詩的聲韻。

漢語有四聲,有五音,分平仄、辨清濁,這些在古典詩歌的創作過程中都有運用。這是一門相當精深的學問,而作為基礎,我們要首先掌握四聲和平仄。

四聲即平上去入四種聲調。我們知道,普通話可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種聲調但詩詞寫作不能採用普通話的聲韻系統。在音韻學上,把漢語的發展階段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即上古音系統,中古音系統,近代音系統。上古音是指上古漢語時期(從西周初年到漢末)的漢語語音。

歷時一千二百多年。這一時期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春秋以前;

2、春秋戰國時期;

3、兩漢時期。

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詩經》的韻部系統和先秦的聲母系統。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時期漢語的語音。中古漢語語音可以分前後兩期。南北朝的漢語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漢語是中古後期。

中古漢語的代表性音系是《切韻》音系。近代音是指宋元明清時期的漢語語音,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韻》音系。近代漢語共同語的語音系統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聲母裡的全濁聲母變成了清聲母;韻母簡化,中古時期以[-p]、[-t]、[-k]為韻尾的入聲韻母都變成元音韻尾或者沒有韻尾的韻母,韻尾[-m]變成了[-n]。

中古的平聲分化成陰平和陽平,入聲調逐漸消失,分別派入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中。現代普通話,屬於近代音系統,而詩詞寫作,卻要依照中古音系的聲韻標準,這就需要同學們在寫作時勤翻韻書,以免出錯。作詩所用的韻書叫做《平水韻》,它把全部的漢語分成106個韻,以平上去入四聲排列,因為平聲字較多,所以分成上平聲與下平聲,即平聲字上卷、平聲字下卷之義,沒有別的含義。

近體詩的韻只能押平聲的字,而且它的韻位是很講究的。如果是八句的律詩,那麼一般都是二、四、六、八四句押韻;而如果是四句的絕句,就是二、四兩句押韻,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五言詩首句不入韻是正格,入韻是變格;而七言詩首句入韻是正格,不入韻是變格。

近體詩總是一韻到底,不像古體詩可以換韻。首句入韻,那麼首句的韻可以借用鄰韻的字,這種做法叫做“孤雁出群”。不過一般不提倡。我們寫作,還是儘量不要借用鄰韻。

至於廣東的同學就很幸福了,你們的語言中,不但全部保留了入聲,而且全部保留了收[-m]尾的字,掌握起中古音的聲韻可謂事半功倍。其餘如江蘇大部、浙江、福建、廣西、江西諸省區和北方的山西、內蒙的某些地方,以及客家方言,均保留有入聲。

辨別四聲可以記《康熙字典》開篇的四聲歌訣: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至於北方的同學,你們就必須苦記入聲了。入聲字的記憶方法大略有以下幾種:

一:聲母b、d、g、z、j、z、zh讀成陽平的如“白、笛、國”等為入聲字。惟獨“鼻”古為去聲,“雹、甭、咱”古是平聲。

二:ue韻母為古入聲,惟獨“靴、瘸、嗟”例外。

三:uo和zh、ch、sh、r拼都是入聲。如桌、戳、說、若。

四:a與f、z、c、s拼多是入聲,如發、砸、擦。(“仨”字、“灑”字例外)ia和q拼都是,和x拼惟獨“霞、蝦、暇(含“瑕、遐”等)不是,和j拼惟獨“夾、甲、戛”及其形聲字是。

五:e和d、t、l、z、c、s拼都是入聲,如得、特、樂、則、冊、色。he中除了“禾、何、河、賀”及其形聲字外都是。“e“平聲中除了“額”字外沒有入聲,上、去中除了“餓”字外都是入聲。

六:ie韻母與b、p、m、d、t、n、l拼都是入聲,惟獨“咩”不是,是古平聲。jie平聲中除了“皆、街、嗟”外都是入聲(只說平聲)。qie中除了“茄、且、趄”外都是入聲(含上、去)。xie平聲中唯“歇、挾、擷、協”(只說平聲)。ye中除“耶、爺、也、椰、夜、野、冶”外都是入聲(液、掖、腋三字也是入聲,這裡不從“夜”字,是特殊情況)。

七:xi中陽平為入聲,陰平惟獨“昔、夕、析、悉、息”和其的形聲字及“吸、翕、錫”是。shi中陽平除“時”外都是,陰平惟獨“溼、失、蝨”是入聲。

八:fu中“復、伏、服、紱、副(含富、福、幅形聲字)”及形聲字是。shu中“贖、孰、束、叔、屬、蜀、術”及其形聲字是。

九:形聲字有入聲的幾乎都是,如“白”字是,“百”“柏”都是入聲。而會意字不是。如“立”字是,“泣”是形聲字,是入聲,而“位”字是會意字就不是入聲。有的是經過文字變化其形聲音符生僻了,如“滴、嫡、嘀、謫、摘”“副、富、福、輻”“插、鍤”等。個別讀音不同是語音變化的緣故,仔細體會或許就可以能體會出來其規律。

還可以反推,如看上面第一條“酌”是入聲,那麼“勺”也是入聲(勺古讀shuo音)。那麼“芍”字也是入聲。

另外,東、冬、江、陽、真、文、元、寒、刪、先、庚、青、蒸、侵、覃、鹽、鹹諸韻部到今韻沒有入聲。即:現代漢語收-n、-ng尾的字裡沒有入聲。

辨別入聲字,是為了避免出現把本為仄聲的入聲當作平聲的情況,但還有一些字,今天讀仄聲,但在古代讀平聲,如表示“使令”的“令”字,表示“使得”的“教”字(空教、但教、卻教),表示“經過”、“拜訪”的“過”字,表示討論的“論”,唐代就讀平聲,後世詩家,也一直當平聲讀,從來不讀仄聲。而另有一些字是平仄兩讀的,如“看”、“望”等,這些字沒有規律可尋,但在韻書上都有註明,因此就需要我們多翻韻書,多背誦作品,自然便能掌握。

既明四聲,平仄就很簡單了。平即是指平聲,仄即是指上去入三聲。在古代讀起來,平聲曼長而仄聲短促,所以以平仄為基礎的近體詩的格律,實即長音與短音相間的排列組合的規則。今天很多初學詩詞者最畏難的是平仄,實際上平仄是詩中最形而下、最簡單的。

上了一堂聲韻課,是不是很神奇很深奧?以上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



大家好,我是一個文化歷史愛好者,最喜歡研究歷史,還有文化書籍,希望我的觀點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新韻韻書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1941年黎錦熙先生主編,國民政府教育部頒佈的《中華新韻》(俗稱18韻);196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詩韻新編》;2005年中華詩詞學會推出的《中華新韻》(俗稱14韻)。

中華新韻,平水韻,詞林正韻都是韻書。中華新韻是以現代漢語拼音為標準把漢字分為十四個韻部。平仄關係以新華字典的標音為準。用新韻創作的格律詩音韻更美更合理 ,符合格律要求,當代人都能讀懂。用新韻創作格律詩是新時代的要求。是盛世的標誌,新韻取代舊韻是歷史的必然規律。

運用的話就是,如果你普通話標準的話,基本上就看韻腳一樣就是同一個韻部的,一聲二聲對照平聲,三聲四聲對照仄聲,用起來很簡單。然後就填詞,寫詩就行了。因為詩詞都是有格律限制的。

近代,一些崇拜中國古代格律詩的愛好者,發起了一個捍衛古代格律詩的運動。其起源是中華詩詞學會要編一部以現在的普通話為基礎的《中華詩韻》。而有些年輕人認為,古代的《平水韻》是不可撼動的。因為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自古以來的詩人,都是按照這個韻書來寫詩的。原先我覺得時代發展了,應該按照現在的普通話來寫詩(當然我現在仍然堅持我的看法),但是,這些年輕人說,實際上在各個時代,中國語言一直是變化的,而但凡寫詩卻都一直遵守平水韻。所以,我認為使用平水韻,就應該是千古不變的規則,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傳統意義上的格律詩。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我認為仍需繼承中國統文化,好好學習古詩詞,詩作必須遵循古詩詞格律,在近代來,廣大愛好者詩作更趨向於新韻。

以上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我的回答,希望對書籍跟歷史文化感興趣的可以跟我交流一下,書籍裡的故事跟文化底涵帶給我無窮的樂趣。


圓規之夢


寫格律詩以及對對聯平水韻、新韻都可用。本人建議用新韻,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一些傳統的知識,我們應繼承地發展,與時俱進!國家提倡普通話,推行《中華通韻》,就是對格律詩指明瞭發展的方向!平水韻是按方言總結的格律韻,而在普通話中已清除了入聲,不適合再用平水韻。尤其是對青少年的教育,統一普通話意義重大!所以,建議儘量使用新韻,平水韻將隨著歷史的進步逐浙被淘汰。平水韻就象現在的繁體字,新韻就象目前使用的簡化字,其使用方向可想而知!


張吉保643


中華詩詞有三千多年曆史,從詩經到唐詩宋詞,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發展到成孰的一漫長的過程,其優美抑揚頓挫的韻律,雄渾的境界,磅礴的氣勢,空靈的意境,深受廣大人民喜愛,是中國傳統文化王冠上的璀璨明珠。

格律詩起源於魏晉隋唐,工於唐朝,使用的韻先後有《五音韻集》、《禮部樂韻》和《切韻》等,後來古體詩無論格律詩,還是古風,歸納統一使用的韻基本是《平水韻》。

現在寫格律詩就不僅僅是《平水韻》,你也可以使用《中華新韻》和《中華通韻》等。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梅林居士


不一定。《平水韻》是中古音,讀音、聲調與普通話有很大的差距。懂古韻的用《平水韻》寫格律詩,一般的詩歌愛好者,用《中華新韻》來寫格律詩也是可以的。畢竟社會向前發展,文化傳承也要與時俱進。如果說不懂《平水韻》就不能寫格律詩的話,那麼今人連《詩經》就不要讀了,因為周朝的人發什麼言,連專家都搞不清楚。因此格律詩要發揚光大,採用通俗、包容和更好操作的《中華新韻》是行得通的。社會發展了,語言變更了,而形式也要隨之改變,過分強調形式,墨守陳規,那是抱殘守缺,無益於中華文化的弘揚。


獨行扁舟子張傑


寫格律詩必須符合各項格律規定,主要是平仄和押韻。這牽涉到古代語音與當代語音的演變,使得平水韻和當代語韻出現不同,特別是古入聲字的消失,使得平仄難以判斷。在寫格律詩時,可以新舊語音並存,即能用平水韻,也能用當代新韻,但兩者不能混淆。也就是說,在一首作品中,只能用一種語韻。平水韻有現成的韻書,照用即可。至於新韻,我個人認為,以漢語拼音的韻母為押韻標準、以漢語拼音四聲為平仄標準就可以了。

古韻、新韻一時還難以統一,因此,可以兩者並行,理論上進行探討、寫作中各自選擇。要反覆強調的是,寫作中古韻、新韻非此即彼,不能在一首作品中同時使用。我自己寫作過程中,即用古韻,也用新韻,視作品需求而定。


新荷潤雨


【新平皆可用】

現在的讀音已經與古代有很大的變化,所以不必拘泥。用平水韻者有恆心,用新韻者有新意,因此,不必強求隨君選擇。附:

三月陽春疫毒終,隨溪細思意難窮。

東風不與行人便,樓室春來困萬眾。

一一疫情解除之日當作(閬水漁民)🉐

詩源: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一一【唐】杜牧《赤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