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写格律诗必须用平水韵么?有的也用新韶,对么?

调元蜀手


中华诗词韵律之美,节奏之美,源于多样化的诗词体裁和写作手法,沿袭前人的智慧,从诗词中感受语言美的力量。

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讲究韵律,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平仄起伏和押韵韵脚,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

新韵和平水韵在格律诗里面都能使用,两者产生的历史时间不一样,平水韵产生于南宋末年,属于古人归纳的诗韵,现代衍生中华新韵(十四韵) ,韵头、韵腹、韵尾,用普通话归纳的诗词,近体诗范畴

五言律诗,多位唐朝诗人都创作五言律诗,王之涣,李白,白居易,王维,贾岛,孟浩然,温庭筠,王勃,等等。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七言律诗,主要以杜甫和李商隐作品较多,刘禹锡,崔颢,陆游,黄庭坚,高适,等等,都是优秀的律诗大家。

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五言绝句代表人物”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以及沈佺期、宋之问、李峤、崔湜、李白、王维、崔国辅,元稹等等。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格律对照: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言绝句比较少见,但也有不少优秀的历史诗作。

苏轼《题王晋卿山水》:老去君空见画,梦中我亦曾游。桃花纵落谁见?水到人间伏流。

格律对照: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中平仄中平仄,中仄中平仄平。

七言绝句代表人物李白和王昌龄,杜甫,李商隐,杜牧,等等。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格律对照: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写诗怡情养性,陶冶情操,遵循创作规律,为生活增添一抹诗意。写古文诗,用平水韵,现代诗,用新韵,滋养创作情怀。


萌智


我来试着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1)首先,我们认识一下什么是格律诗。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唐以后形成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字数,分为五言和七言。

格律诗的形式有一定规律。其结构严谨,数字,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一般讲究上下联平仄对仗,句尾押韵(首联起句,也就是第一句句尾可押可不押)。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串用。比如,一东和二冬,音同都是dong ,但不可混用。

2)说到押韵,就得有统一的韵部为标准,否则就不成体统。韵典就相当于格律诗的法规一样,写诗韵字的运用,一定要守法。

这个统一韵部的韵书,是由国家最高的主管机构颁发。所以是官韵书。

流传至今的《平水韵》,原为金代官韵书,供当时科举考试用。

此韵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南宋山西平水官员王文郁(金人),将宋代的《礼部韵略》注明同用之韵全部合并,把不用的改编,并为一部《平水新刊韵略》,共106韵;另一种是宋末平水人刘渊,在唐代193韵的《切韵》同韵合并整理,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共107韵。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又编写了《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位流传的平水韵。

平水是旧平阳府城的别称,今为山西临汾市。因该韵书刊行者刘渊为平水人,所以得名《平水韵》。

3)再来看新韵,它是依据普通话划分的,标准是同身同韵,另外,之分平仄,不辨入声。对多音字,音随意定,韵依音归。

从这些特点看,新韵对于现代人来说,用起来更少拘束,会更得心应手。

4)现在实行的是,倡今知古,双规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

所以说写格律诗,可以用平水韵,也可用新韵。

但是,在同一首诗中,不可把新旧韵的不同部分混用。比如,平水韵中竹,石,菊,都是入声,是仄,但在新韵中,这些字是平声,是平。这就不能在同一首诗中新旧标准同时混一起。韵脚的韵字也是如此。比如十三元中的许多韵字,如言,门,村,在今天的新韵看来,就不是同一韵部。

所以,新旧韵部的运用,在同一首诗中,要始终用一个标准约束。

🧚‍♀️🧚‍♀️🧚‍♀️

好了,我的问题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0.02.22 把酒沐唐风


把酒沐唐风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韵书来押韵的,平水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升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用韵,叫做押韵。

新韵是指根据现代普通话对比古代平仄而分出的韵。一般是一声二声对照平声,三声四声对照仄声。相对于古韵(比如说平水韵,等)少了入声韵。(多音字对照不同读音也有不同的分类)

我们可以追溯到1911年以后的出版,并且以现代汉语普通话为基础语音编写的韵书。运用:韵母开头的部分i、u、ü,称为韵头;韵头后面的元音部分是韵母发音的主部,如ua中的a、ei中的e、iou中的o,称为韵腹;韵腹后面的辅音部分,即n、ng,称为韵尾。韵腹和韵尾全称韵身。

新韵韵书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1941年黎锦熙先生主编,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中华新韵》(俗称18韵);196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诗韵新编》;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推出的《中华新韵》(俗称14韵)。

中华新韵,平水韵,词林正韵都是韵书。中华新韵是以现代汉语拼音为标准把汉字分为十四个韵部。平仄关系以新华字典的标音为准。用新韵创作的格律诗音韵更美更合理 ,符合格律要求,当代人都能读懂。用新韵创作格律诗是新时代的要求。是盛世的标志,新韵取代旧韵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运用的话就是,如果你普通话标准的话,基本上就看韵脚一样就是同一个韵部的,一声二声对照平声,三声四声对照仄声,用起来很简单。然后就填词,写诗就行了。因为诗词都是有格律限制的。

近代,一些崇拜中国古代格律诗的爱好者,发起了一个捍卫古代格律诗的运动。其起源是中华诗词学会要编一部以现在的普通话为基础的《中华诗韵》。而有些年轻人认为,古代的《平水韵》是不可撼动的。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自古以来的诗人,都是按照这个韵书来写诗的。原先我觉得时代发展了,应该按照现在的普通话来写诗(当然我现在仍然坚持我的看法),但是,这些年轻人说,实际上在各个时代,中国语言一直是变化的,而但凡写诗却都一直遵守平水韵。所以,我认为使用平水韵,就应该是千古不变的规则,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传统意义上的格律诗。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认为仍需继承中国统文化,好好学习古诗词,诗作必须遵循古诗词格律,在近代来,广大爱好者诗作更趋向于新韵。





鹏飞观像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写格律诗既可以用平水韵也可以用中华新韵。但是填词一般不用新韵,因为古代是按谱填词,每个词牌的音调都是唱出来的,发音跟我们现在不一样就唱不出来了,所以填词都用词林正韵。

我们先来说一下格律诗的声韵。

汉语有四声,有五音,分平仄、辨清浊,这些在古典诗歌的创作过程中都有运用。这是一门相当精深的学问,而作为基础,我们要首先掌握四声和平仄。

四声即平上去入四种声调。我们知道,普通话可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但诗词写作不能采用普通话的声韵系统。在音韵学上,把汉语的发展阶段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音系统,中古音系统,近代音系统。上古音是指上古汉语时期(从西周初年到汉末)的汉语语音。

历时一千二百多年。这一时期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春秋以前;

2、春秋战国时期;

3、两汉时期。

上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中古音是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汉语的语音。中古汉语语音可以分前后两期。南北朝的汉语是中古前期,唐五代的汉语是中古后期。

中古汉语的代表性音系是《切韵》音系。近代音是指宋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音系。近代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的主要不同是:声母里的全浊声母变成了清声母;韵母简化,中古时期以[-p]、[-t]、[-k]为韵尾的入声韵母都变成元音韵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母,韵尾[-m]变成了[-n]。

中古的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入声调逐渐消失,分别派入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现代普通话,属于近代音系统,而诗词写作,却要依照中古音系的声韵标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写作时勤翻韵书,以免出错。作诗所用的韵书叫做《平水韵》,它把全部的汉语分成106个韵,以平上去入四声排列,因为平声字较多,所以分成上平声与下平声,即平声字上卷、平声字下卷之义,没有别的含义。

近体诗的韵只能押平声的字,而且它的韵位是很讲究的。如果是八句的律诗,那么一般都是二、四、六、八四句押韵;而如果是四句的绝句,就是二、四两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五言诗首句不入韵是正格,入韵是变格;而七言诗首句入韵是正格,不入韵是变格。

近体诗总是一韵到底,不像古体诗可以换韵。首句入韵,那么首句的韵可以借用邻韵的字,这种做法叫做“孤雁出群”。不过一般不提倡。我们写作,还是尽量不要借用邻韵。

至于广东的同学就很幸福了,你们的语言中,不但全部保留了入声,而且全部保留了收[-m]尾的字,掌握起中古音的声韵可谓事半功倍。其馀如江苏大部、浙江、福建、广西、江西诸省区和北方的山西、内蒙的某些地方,以及客家方言,均保留有入声。

辨别四声可以记《康熙字典》开篇的四声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至于北方的同学,你们就必须苦记入声了。入声字的记忆方法大略有以下几种:

一:声母b、d、g、z、j、z、zh读成阳平的如“白、笛、国”等为入声字。惟独“鼻”古为去声,“雹、甭、咱”古是平声。

二:ue韵母为古入声,惟独“靴、瘸、嗟”例外。

三:uo和zh、ch、sh、r拼都是入声。如桌、戳、说、若。

四:a与f、z、c、s拼多是入声,如发、砸、擦。(“仨”字、“洒”字例外)ia和q拼都是,和x拼惟独“霞、虾、暇(含“瑕、遐”等)不是,和j拼惟独“夹、甲、戛”及其形声字是。

五:e和d、t、l、z、c、s拼都是入声,如得、特、乐、则、册、色。he中除了“禾、何、河、贺”及其形声字外都是。“e“平声中除了“额”字外没有入声,上、去中除了“饿”字外都是入声。

六:ie韵母与b、p、m、d、t、n、l拼都是入声,惟独“咩”不是,是古平声。jie平声中除了“皆、街、嗟”外都是入声(只说平声)。qie中除了“茄、且、趄”外都是入声(含上、去)。xie平声中唯“歇、挟、撷、协”(只说平声)。ye中除“耶、爷、也、椰、夜、野、冶”外都是入声(液、掖、腋三字也是入声,这里不从“夜”字,是特殊情况)。

七:xi中阳平为入声,阴平惟独“昔、夕、析、悉、息”和其的形声字及“吸、翕、锡”是。shi中阳平除“时”外都是,阴平惟独“湿、失、虱”是入声。

八:fu中“复、伏、服、绂、副(含富、福、幅形声字)”及形声字是。shu中“赎、孰、束、叔、属、蜀、术”及其形声字是。

九:形声字有入声的几乎都是,如“白”字是,“百”“柏”都是入声。而会意字不是。如“立”字是,“泣”是形声字,是入声,而“位”字是会意字就不是入声。有的是经过文字变化其形声音符生僻了,如“滴、嫡、嘀、谪、摘”“副、富、福、辐”“插、锸”等。个别读音不同是语音变化的缘故,仔细体会或许就可以能体会出来其规律。

还可以反推,如看上面第一条“酌”是入声,那么“勺”也是入声(勺古读shuo音)。那么“芍”字也是入声。

另外,东、冬、江、阳、真、文、元、寒、删、先、庚、青、蒸、侵、覃、盐、咸诸韵部到今韵没有入声。即:现代汉语收-n、-ng尾的字里没有入声。

辨别入声字,是为了避免出现把本为仄声的入声当作平声的情况,但还有一些字,今天读仄声,但在古代读平声,如表示“使令”的“令”字,表示“使得”的“教”字(空教、但教、却教),表示“经过”、“拜访”的“过”字,表示讨论的“论”,唐代就读平声,后世诗家,也一直当平声读,从来不读仄声。而另有一些字是平仄两读的,如“看”、“望”等,这些字没有规律可寻,但在韵书上都有注明,因此就需要我们多翻韵书,多背诵作品,自然便能掌握。

既明四声,平仄就很简单了。平即是指平声,仄即是指上去入三声。在古代读起来,平声曼长而仄声短促,所以以平仄为基础的近体诗的格律,实即长音与短音相间的排列组合的规则。今天很多初学诗词者最畏难的是平仄,实际上平仄是诗中最形而下、最简单的。

上了一堂声韵课,是不是很神奇很深奥?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助到你!



大家好,我是一个文化历史爱好者,最喜欢研究历史,还有文化书籍,希望我的观点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新韵韵书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1941年黎锦熙先生主编,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中华新韵》(俗称18韵);1965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诗韵新编》;2005年中华诗词学会推出的《中华新韵》(俗称14韵)。

中华新韵,平水韵,词林正韵都是韵书。中华新韵是以现代汉语拼音为标准把汉字分为十四个韵部。平仄关系以新华字典的标音为准。用新韵创作的格律诗音韵更美更合理 ,符合格律要求,当代人都能读懂。用新韵创作格律诗是新时代的要求。是盛世的标志,新韵取代旧韵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运用的话就是,如果你普通话标准的话,基本上就看韵脚一样就是同一个韵部的,一声二声对照平声,三声四声对照仄声,用起来很简单。然后就填词,写诗就行了。因为诗词都是有格律限制的。

近代,一些崇拜中国古代格律诗的爱好者,发起了一个捍卫古代格律诗的运动。其起源是中华诗词学会要编一部以现在的普通话为基础的《中华诗韵》。而有些年轻人认为,古代的《平水韵》是不可撼动的。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自古以来的诗人,都是按照这个韵书来写诗的。原先我觉得时代发展了,应该按照现在的普通话来写诗(当然我现在仍然坚持我的看法),但是,这些年轻人说,实际上在各个时代,中国语言一直是变化的,而但凡写诗却都一直遵守平水韵。所以,我认为使用平水韵,就应该是千古不变的规则,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传统意义上的格律诗。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认为仍需继承中国统文化,好好学习古诗词,诗作必须遵循古诗词格律,在近代来,广大爱好者诗作更趋向于新韵。

以上我的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我的回答,希望对书籍跟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可以跟我交流一下,书籍里的故事跟文化底涵带给我无穷的乐趣。


圆规之梦


写格律诗以及对对联平水韵、新韵都可用。本人建议用新韵,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一些传统的知识,我们应继承地发展,与时俱进!国家提倡普通话,推行《中华通韵》,就是对格律诗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平水韵是按方言总结的格律韵,而在普通话中已清除了入声,不适合再用平水韵。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统一普通话意义重大!所以,建议尽量使用新韵,平水韵将随着历史的进步逐浙被淘汰。平水韵就象现在的繁体字,新韵就象目前使用的简化字,其使用方向可想而知!


张吉保643


中华诗词有三千多年历史,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成孰的一漫长的过程,其优美抑扬顿挫的韵律,雄浑的境界,磅礴的气势,空灵的意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是中国传统文化王冠上的璀璨明珠。

格律诗起源于魏晋隋唐,工于唐朝,使用的韵先后有《五音韵集》、《礼部乐韵》和《切韵》等,后来古体诗无论格律诗,还是古风,归纳统一使用的韵基本是《平水韵》。

现在写格律诗就不仅仅是《平水韵》,你也可以使用《中华新韵》和《中华通韵》等。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梅林居士


不一定。《平水韵》是中古音,读音、声调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距。懂古韵的用《平水韵》写格律诗,一般的诗歌爱好者,用《中华新韵》来写格律诗也是可以的。毕竟社会向前发展,文化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如果说不懂《平水韵》就不能写格律诗的话,那么今人连《诗经》就不要读了,因为周朝的人发什么言,连专家都搞不清楚。因此格律诗要发扬光大,采用通俗、包容和更好操作的《中华新韵》是行得通的。社会发展了,语言变更了,而形式也要随之改变,过分强调形式,墨守陈规,那是抱残守缺,无益于中华文化的弘扬。


独行扁舟子张杰


写格律诗必须符合各项格律规定,主要是平仄和押韵。这牵涉到古代语音与当代语音的演变,使得平水韵和当代语韵出现不同,特别是古入声字的消失,使得平仄难以判断。在写格律诗时,可以新旧语音并存,即能用平水韵,也能用当代新韵,但两者不能混淆。也就是说,在一首作品中,只能用一种语韵。平水韵有现成的韵书,照用即可。至于新韵,我个人认为,以汉语拼音的韵母为押韵标准、以汉语拼音四声为平仄标准就可以了。

古韵、新韵一时还难以统一,因此,可以两者并行,理论上进行探讨、写作中各自选择。要反复强调的是,写作中古韵、新韵非此即彼,不能在一首作品中同时使用。我自己写作过程中,即用古韵,也用新韵,视作品需求而定。


新荷润雨


【新平皆可用】

现在的读音已经与古代有很大的变化,所以不必拘泥。用平水韵者有恒心,用新韵者有新意,因此,不必强求随君选择。附:

三月陽春疫毒終,隨溪細思意難窮。

東風不與行人便,樓室春來困萬衆。

一一疫情解除之日當作(閬水漁民)🉐

诗源:

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一一【唐】杜牧《赤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