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90後沒幾個願意種田土的,對此您怎麼看,以後的土地的趨勢會咋樣?

平凡小李有夢想


我是農業追夢人。90後沒幾個願意種地的,而且90後也沒多少會種地的,現在農村的土地大部分還是六七十年代的人再種。80後種的也不多了,社會在發展,農業問題要解決,最早種地是人工,現在基本達到機械化或者半機械化,那麼接下來就要到智能化,趨勢是這樣的。智能化了也意味著很少的人能種更多的地。現在這種情況也加速了智能化,或者也類似是農場主的形式了。




農業追夢人


大家好,我是鄉村小志,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城市的發展很快,很多90後都選擇生活在城市裡就業、工作學習,有的還在城市裡買房子,那麼90後還有幾個願意種田的。我來給大家分析。

回到90年代,計劃生育非常嚴,90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都十分疼愛,基本上都沒有種過地,也沒有那個力氣,面朝黃土背朝天,90後跟本吃不了苦,對於90後很多不願意種田。

現在有些90後大學生在城市裡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隨著科技不斷髮展,機械化帶替了農民勞動力,加上國家對大學生創業補貼政策只好選擇回農村創業種田,不管春夏秋冬,不管嚴寒酷暑,他們用勤勞種下了收天的收穫。

以後土地趨勢會咋樣呢?隨著國家對農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補貼,對於老齡化減少,土地不斷的空曠,這時國家大力扶持土地承包戶和大學生創業給出各種補貼,以後土地轉化為種糧大戶。

謝謝大家關注




鄉村小志VOlG


你好,鄉村亭亭呀來解答這一問題。

我作為一位90後寶媽,真心不願意種地,因為自己家裡也有地,自己也有在地裡幹過活,講真的,幹活是真心累,面朝黃土背朝天,小時候幫爸爸媽媽在地裡幹過活,在地裡拔草,摔花生,掰玉米,在地裡又累又渴那個狀態,想必只有農村孩子才能瞭解的[靈光一閃]

不過現在科技發達了,農耕簡易替代的工具越來越好用,農村人下地幹活變得越來越輕鬆了。但是也需要人力下地幹活,而且澆地,施肥,拔草,到豐收,費時費力,而且收入微薄,對於90後的我們,養孩子,想過上更好一點的生活,實在有點難啊。所以,在農村,男人們一般外出打工掙得還多點,大多時候只能和孩子老婆兩地分居,也屬是無奈。願我們越來越好。當然90後有想法的人在農村包一大塊地,利用好土地,有好的農資產品,利用黃土變現,也是很好的發展方向。


鄉村亭亭呀


我是米吉農家,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我在農村生活,所以能更深刻體會到農村的年輕人種田的越來越少了。

因為現在的90後要麼上學考上了大學,要麼已經步入社會了,但你在農村農田裡基本上看不到這些年輕人的身影,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根本不會種地,以前基本上在上學,所以家裡面的農活不用幹,也不會幹。而且幹農活是種體力活,在農田裡幹活又累,又曬還髒所以沒幾個年輕人願意幹的!

現在在農田裡面勞作的基本上也都是一些中老年人了,只有他們懂一些種植技術,知道什麼時節該種植什麼作物!

由於這些中老年人年齡和身體原因也幹不了多少年,而家裡年輕人又不願意接手幹農活,以後的農村土地只會有更多的走流轉的趨勢,一些大的有種植經驗的種植戶會將土地流轉過去,全部實行機械化種植,這樣既節省了成本也節約了勞力。

土地流轉以後普通的農民可以每年收到相應的田租,平時還可以到種植大戶那裡面幫忙,掙錢,還可以到一些工廠裡幹些輕體力的工作。比單純種地收入要好!





米吉農家


有人說現在是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

對於70後從小跟著父母幹農活,自然熟知了種地,但是為了得到更多的經濟來源都跑去城裡打工,都不願種地。

對於80後,有一部分跟著父母在地裡幹活,我一部分父母去外地打工,一同帶出去了,之後在外地就有了學習和工作,漸漸地就把老家當做成故鄉,每逢佳節回家探望。

對於90後,獨生子女較多,有的嬌生慣養,基本上沒做過農活,對於90的父母都認為種地是沒出息的,懂得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基本上都讓孩子讀書和到城裡工作,因此90不懂種地,也不願意種地。

面對以後得土地趨勢會咋樣?

可能以後“土地的集中流轉”會成為一種趨勢,統一管理,整合土地資源,讓種植更規模化,科學化,自動化和機械化,實現農民制管理。




鄉村小柏


以前老年人總說種地不要學人家咋著咱咋著,其實種地真的需要技術的,我以前在外打工也不懂農業裡的一些問題,當我真正的從事農業時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種植反季節白菜,我種過,沒有成功,不會管理,不知什麼時候種。要選擇什麼品種,我就在就給別人打電話問,遠水解不了近渴別人也給我說了,當我去做時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結果白菜全壞了。沒賣到錢投資啦很大,損失慘重。當我一提起這是心裡特別不舒服,其實不是你想不想的問題。是你會種地嗎?只到怎麼種地糧食高產嗎?隔行如隔山,我這幾年經歷了很多,酸甜苦辣,一度想放棄,但我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出現,我會努力。希望那些90後的人想靠種地收入的人。你要想清楚你熱愛種地嗎?熱愛農業嗎?現在有些90後的連自己的地都不知在哪。哎。


99999開始


90後沒幾個願意種地,這句話說的很對。別說90後了,包括70後80後也沒幾個願意種地,現在是經濟社會,恰巧農業現在是最不賺錢的。

90後一是吃不了那份苦,二是受不了那分類,三是不賺錢。種地的人真的很苦,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每天干完活身上一身臭汗,90後哪個願意幹這種活,90後都願意把自己弄的花枝招展的,最主要是種地收入微薄,不夠90後開銷的,90後一個月掙著幾千塊錢都不夠花的,更別說種地了,種地得餓死。種糧食,產量好點一畝地年產一千多斤,按一塊錢計算,一畝地一年也就一千多塊錢。我們這種蘋果好一點,但這兩年也不賺錢,不賠錢就是好的,90更不會幹這受累不討好的事了。

現在支撐著農業生產的群體是50後60後,等這一代人幹不動了,將會出現一種新的局面。農場化,把土地承包給資本家種植,或者用土地入股,到時候50後60後退休了,70後80後的農民工也該返鄉了,一邊分著紅一邊還可以到農場工作賺錢,這樣於農於商都會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壹凡人


那是因為現在的農村年輕人,有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了,大多吃不了那個苦。他們覺得父輩辛苦一年,就那點收成,太少了。還不如自己出門打工掙錢多。所以就不願種地了。

現在國家允許土地流轉,好多地方都是,地都是一個人承包種。而且現在消費高,養孩子,養家靠種地是不夠的。特別是家裡有老人的,老人看病幹啥的,都讓你吃不消。所以農村90後也無奈!

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農業大國,但現在的實際情況是70後不願種地了,80後不會種地了,90後不提種地,55歲以下的人,在田間很少能看到,留守老人和婦女反而是種地的主流軍了。

第一: 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再願意種地,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因為我們從小被父母灌輸的思想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家裡傾其所有也要讓孩子出去上學出人頭地,走出農村,不種地。

第二:田裡累死累活忙一年,都不如在外邊打工幾個月。

第三:而且農民這個身份已經不再是體面地標籤了,在計劃生育施行的日子裡, 很多獨生子女父母表示,再苦不能苦孩子,一個個嬌生慣養,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根本就幹不了農活。

第四:再者這個社會處處需要用錢, 目前中國種地是很難賺到錢的,投入產出比是非常差,甚至還有很多農業大戶還賠錢,種的地越多,風險越高,所以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選擇種地了。

以後的趨勢是:

一是:未來我們國家會逐步的把農業機械化、規模化,加快農業的發展,未來的農民大都是依賴高度機械化生產,而不再是依靠體力,自然會減少農民的實際需求量,所以未來的職業農民肯定是有能力、有技術的,到時候職業農民肯定是一種體面地,收入很高的職業。

二是:出現農民專業合作社

農村出現了柑橘、茶葉、花卉、中藥等合作者,它們主要是農民合作的,以土地轉包、租賃的方法,然後統一管理,賬目公開,把土地經營的更好。

三是:企業下農村

很多企業待著成熟的管理體系和技術下鄉,徐聞縣本就是一個條件惡劣的地方,這裡過去種糧食,一畝地一年才三四百,後來一切企業到這裡從農民手中租來土地,開始大規模搞熱帶水果種植,然後通過互聯網方式去傾銷。

所以說,雖然當下農業“後繼無人”,但並不用太操心未來誰來種田的問題,以後的現代農業就是要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讓我們的農民也像西方的農場主一樣,人少產量多!



桃源客


農村老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現在很多人貌似對農業很操心憂國憂民,鹹蘿蔔吃多了,“兒孫自有兒孫福”,90後沒有幾個願意種田土的,對此您怎麼看,以後的土地的趨勢會咋樣?誰能看得清呢?有些東西,人微言輕,不是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但大體上還是有軌跡可循的。

三百六十行,要說哪一行更辛苦?只有農民這一行了,雖說農民也是一種職業,但沒有人發工資,所以農民作為一種身份更為貼切。農民的工作崗位是露天型的,大部分的工作時間是在田間地頭、打麥場,要做很多道工序的活,包括春耕春播,夏季雙搶,秋收播種,其中的辛苦,沒有做過農活是體驗不出來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望天收”等,都是形容農民的。因為自己辛苦,所以作為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兒孫再繼承父業,我們這一代農民和我們的父輩又不相同,我們的父輩把土地視為命根子,因為以前確實除了土地不知道還能幹什麼?

90後作為農二代,他們現在才二三十歲的年紀,有的已經參加工作,有的還在上學,作為含著金鑰匙出生的90後,要比我們更幸運一些,因為我們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優越生活條件,可以不用下地幹活就能有學上,有錢花,另外還能外出打工,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因此題主說的農村90後不願意回來種田的很多,這個我也不否認,甚至在心裡頭贊成他們不回來,因為在外面的工作崗位,會比干農活稍微輕鬆一點,雖然也會是幹體力活,但不用在田間地頭做一個泥腿子。不做父母不知道作難,我現在最擔心的就是,給孩子們創造了那麼好的學習條件,又怕他們貪圖享樂不知道珍惜,而後繼續走上我們的老路。


至於以後農村土地會有什麼趨勢?作為升斗小民無需操心的,大局會根據社會走勢而調整,但絕對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小農農耕經濟模式不是最好的模式,雖然它在很久以前對農民來說大大提升了種田的積極性,但隨著農業機械化時代、現代化時代的到來,慢慢會變成枷鎖,而戴著鐐銬跳舞的農業是沒有出路的。土地以後如果不再是農民的命根子,那就會變成雞肋,但這個過程會很長,直到規模化種植時代的來臨,直到新型農業工人的到來,直到一個個大型農場的出現,傳統意義上的農民將不復存在,成為有社會保障的城鄉居民中的一員。

誰來接手以後的農業生產?現在農村土地雖然還是有農民承包經營,到時屆滿時又再延長承包期30面不變,但已經可以流轉租賃了,這就為未來出現農村土地成片流轉的局面,就會出現大的農場,出現大的農業合作社,對農村土地經營適度規模化種植經營,土地耕收都是機械化、現代化,也需要大量的農業工人或者說叫新型職業農民,他們會有工資收入,農民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職業,也會有社保養老,退休後也有養老金,可以保障自己老年無憂。扯遠了,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得到,目前老家60歲退休農民每月有100多塊的基礎養老金,也不錯了,聊勝於無,如果再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更完美。



未來農業,也許隨著工商資本的進入,還會變成朝陽型的產業也說不定,到時候還不得很多農民擠著去做農業工人?但要求會有提升,會要有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所以我們農民需要做的,不是關注農業趨勢,而是學習新的技能知識,保證自己不會再慢半拍。


農村老俗話


雖然說農業發展是國之根本,到農業投入高,收益低,費工費時,投入跟產出不成正比,在農村,有很大一部分人從事農業,只是為了口糧。遠遠沒有勞務或是創業收入來的快,可以說在農村家庭中,勞務收入佔很大的比例。90後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留在城市會發展的更好,收入也比較可觀。他們一個月的勞務收入購買整個家庭一年的口糧綽綽有餘。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農村就會有大面積的撂荒地出現,勞動力不足,好的地塊可能會被流轉,而大於25度的山坡地,極有可能會退耕還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