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復工後,您還準備跳槽嗎?為什麼?

江湖影圈


肥白觀點:復工後我不會選擇跳槽,因為年後是職場跳槽的高峰期,在高峰期選擇跳槽基本都是以主動求職為主,而企業公司的招聘基本都是填空崗位所缺,往往招聘的人都是在職工作做的不錯需要更好的發展職業生涯的人。

身在職場很多事情是不能通過跳槽來解決問題的,導致人跳槽的因素是因為個人情緒、信息的錯誤判斷,而不是理性選擇。如果能夠控制情緒、理性判斷,很多跳槽都可以避免的。

在職場,各行各業都有屬於自己的“金字塔”,能夠專精業務、扛得住壓力,無論現在的市場怎麼熱鬧怎麼蕭條,都記住自己要做一個各行各業“金字塔”中高層的人,因為越往上人才越稀缺。

馬雲曾經說過“當人們失去願景和想象力時,就會開始擔心未來”,只有迷茫的人,才可能是沒有安全感的人。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在職場中屬於“金字塔”中上層的人呢?因此我提以下幾個建議。


一、思考問題的方式

1.有人說在工作中只要自己的專業知識過硬就夠了,其他的不用考慮。我認為這只是入行的一個門檻而已,更重要的是要不斷的在各個方面打磨自己想辦法提升自己。

2.平時的工作中就能發現很多自己存在的問題,應想辦法解決它不能迴避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在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會讓人成長受益匪淺。

3.並且思考問題也要用正確的思維模式,比如如何找到出現問題的原因並且進行總結,當遇到別人發出的問題的時候,如何積極傾聽總結不足吸取他人的好的建議。


二、如何提升自我

1.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投入所有的精力去認真完成每一件事。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人們都想有所成就,而且外界對我們的認可從來不是憑空的,做出一番成績要靠自己爭取,自己把握住機遇,即使自己沒有做成功也比別人不爭取的有經驗。

2.自我學習。

不斷學習專業知識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自己,通過互聯網、書籍等方式,在學習中不斷找出自己不會的問題和知識點,記下來並總結。如果把每次遇到的問題都記錄下來並總結,週而復始你的專業知識和理解能力就會有所提高。

3.多開闊自己的眼界。

眼界開闊了自然人的思維也不一樣,多看看書,書是一個最容易最簡單開闊眼界的方式,多像身邊優秀的人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和自身的不足,多出門,能適當的緩解壓力從而讓自己的學習效率提升和壓力的減少。


三、做好職業發展規劃

1.職業發展的路線是整個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因為每個階段的職業發展不同,職業規劃也不同。

2.比如剛入職場的三年左右就可在一個垂直領域深造,達到精通垂直領域後再來考慮接下來該怎樣發展。

3.在學習專業領域知識時也要注意全面發展,其他領域也要有所瞭解,豐富自己的知識。

總結:以上就是我對怎樣才能成為“金字塔”中高層的建議,我們不應該在這個復工階段選擇跳槽。職場不是過家家,想走就走想留就留,這樣的員工老闆也不會挽留的。職場是沒有絕對的公平,但它有著相對的公平的競爭原則,在工作中需要我們不斷的去積累經驗,要有工作規劃、踏實肯幹、團隊合作意識。


肥白


大家好,我是Laugh笑由心生

復工後我打算離職了

通過疫情我這次明白了,沒有永遠的工作,只有永遠的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在疫情期間我學會了在頭條做自媒體,並且也有了一定的經驗,第一天做就有了接近二十多塊的收益,所以打算長期堅持下去,這樣不僅有了自己的工作,還能夠多陪陪孩子,真的很好,現在今日頭條對新手還有流量扶持期,真的很好!

給大家看一下我這半個月的收益,不多但是很滿足了!

2020加油!中國加油!






Laugh笑由心生


各位看官大家好,我是西瓜視頻的天心閣閣樓

復工後,您還準備跳槽嗎?為什麼?


復工後,不跳槽,不跳槽的好處:

1. 履歷更資深。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工作時間夠長,就很有可能成為公司內資深員工,也就無需在新公司內從零開始,爭奪晉升機會。



2. 更多的管理機會。越是資深的員工,就越有機會去帶領團隊並指導跳槽而來的新人們。工作年限越長,你的能力也就相應越強,這會增加團隊成員對你的信任與忠誠度,他們也會自然而然地擁護你成為團隊的領導者。這樣一來,你也就無需像跳槽者那樣,在新公司裡拼命維護通過任命而獲得的領導地位。



3. 增加穩定性。如果你整日焦慮來年的飯碗,就不太可能會制定出一份長期規劃。職業與工作的穩定性會幫你更有效地解決未來你將遇到的種種壓力。



4. 穩定的住所和更多的退休金。跳槽者不得不支付更多的房貸,且會拿到較少的退休金。每一次的工作的變動都意味著搬家,也就是說每次都要付出一大筆房產交易費用,除非是搬到一個更適宜居住的地方,否則這真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工作穩定也更容易借到貸款,銀行都偏愛有至少兩年穩定工作的借款人。頻繁跳槽也會影響到401K條款計劃(譯者注:一種由僱員、僱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完全基金式的養老保險制度)和職工優先認股權的行使。所以,儘管跳槽者認為跳到新公司會得到簽約獎金或是加薪,但從長期來看,拿到更多的股權激勵並保持養老金賬戶卻更是個上佳選擇。



5. 福利的增加。許多公司規定,只要工作達到一定的年限,帶薪假期的天數也會相應增加。正如我在第4點中所指出的,如果能穩定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養老金賬戶餘額和諸如401K條款計劃以及職工優先認股權這樣的福利也會相應增加。也會帶來更多的帶薪假期、公司股權以及退休金餘額,這樣你就會擁有更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也能夠實現生活中的一些目標。



6.自我提升。在一家公司工作時間越長,別人就越會了解你,這樣也就能給你很多實用的建議,他們也會指出你在工作中的一些你未曾注意到的失誤和盲區。另外,如果你能夠沉下心來解決一些工作上困擾你的地方,你就能發現並改進自身的缺點,而不是拍屁股走人,將種種不如意歸咎於前老闆和同事。

7. 可靠性。如果你能在同一家公司工作10年,也就意味著你在工作方面很少出錯。人們會因你的可靠而尊敬和信任你。



8. 靈活性。大多數在一家公司工作超過10年以上的人都會經歷一個挑戰性不斷上升的職業歷程。他們經常會在不同的崗位上輪崗,並找出哪些才是他們的興趣之所在。在公司內部輪崗與跳槽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在保持自己的地位和福利的同時,還能夠嘗試新的崗位和挑戰。

9. 鍛鍊毅力。在面對明顯不公或是嚴峻挑戰時,放棄是容易的選擇。但若能堅持下來,就表現出了你持之以恆的毅力,說明你能夠發現並解決問題、能夠挽回損失、也能夠力挽狂瀾(當然,如果你身處一家已是烏煙瘴氣的公司,那你絕對應該儘可能快地離開)。



10. 對公司未來發展具有發言權。如果你能夠與公司同甘共苦的話,你就能夠通過在自己的崗位上取得的經驗和知識,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施以積極的影響。 或許,是時候將你與所供職的公司,從約會關係發展成一段幸福與美滿的“婚姻”佳話了。


天心閣閣樓


謹慎思考再做決定。

今年的特殊情況,給大部分的製造業企業以及旅遊、運輸、餐飲、電影等行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不是個體,而是集體。因此要分析一下局勢,如果你因為原企業效益不好而離職,那今年大部分企業哀鴻遍野,普遍都受影響效益自然都不好,你新工作都難找。即使找到,有可能也是從一個火坑跳到另一個火坑。離職應該從四個維度思考:

1.平臺的天花板。你能力沒問題,公司的業務你都能輕易駕馭,奈何目前的平臺沒辦法讓你施展。而你的能力業內認可,獵頭頻頻招手,或者說,你離開這個平臺,再差也比現在好,可以果斷的辭職,但是也得謹慎抉擇,先有意向下家,為什麼呢?原因上面說了,今年特殊情況。

2.是否是非所願?如果說能力平平,平臺的天花板也還高,離職乃是非所願。現在職場的競爭是相當厲害,在企業中的不公平待遇、業績壓力、同事排擠、薪資福利等比比皆是,但是哪家公司都有這樣的問題。所以,你得多想,我怎麼樣才能勝出,怎樣才能把業績最好。或者業績也做得還好,有可能是溝通問題,不受領導待見,那先嚐試好好溝通。

3.是否有縝密的計劃。假設我去了新單位,我如何扛起業績?我是否有足夠的自信勝任這份工作?你的職場閱歷是否能足以勝任新工作?除非是剛畢業大學生,否則你無法丟開前期職場閱歷。如果想嘗試一個全新的行業,隔行如隔山,你得從很多的起點重新起步。而不管是沿著本行業的軌跡發展,還是跨行,都要計劃好。

4.瞭解新東家。不管職場新人還是老人,都要研究新東家,多看新聞報道,如果是上市公司還要研究財務報表,產品競爭力、誠信記錄、人事制度,有條件可以暗訪老員工。如果該公司經營慘淡,或者誠信危機屢屢被勞動部門稅務部門警告,或老員工老留不住,或者底薪低而業績要求超出行業界限,你還去嗎?






蟹蟹邦


你好,問這個問題,想必要離開終究是要離開的,而你選擇離職是經過自己思考過的,在如此情況下還是要決絕的選擇離開,那麼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能達到理想的企業後再離開。任何離職,說俗了是各取所需,說的高尚是實現自我價值。其實意義一樣,一個發展的企業不會因為疫情放棄招聘,反過來說,企業會更在乎此時跳槽出來的人才。

個人覺得任何企業只要發展,必定會選擇優秀的適合企業發展的人到企業。

1、有適合企業發展需要的技術研發型人才;

2、自身有一定的資源、經驗的人才;

3、企業管理人,職業經理人等綜合型人才;

這些人才都能快速適應企業能為企業快速實現價值。

在這次疫情總,若你是個能快速為企業實現價值的人才,其實無需擔心找不找的工作,而是考慮如何讓企業高薪聘你;若你的技能經驗,是到哪家公司都可以,或是哪家公司都能讓其他人代替的崗位,那麼請您還是繼續修煉,做生不如做熟,今年這個時候跳槽絕對是個技術活。


個人覺得如果自己覺得實力和時機合適,是否跳槽應該都不是問題。


紫葫蘆007


不準備繼續堅持自己的工作



T_T七先生彡


不跳槽,因為企業需要我們忠心相守,現在換工作就是逃兵,我們要努力想辦法,讓企業復活,翻身,讓企業在行業領域成為佼佼者!我愛我的企業,我愛我的公司,我感恩他給了我平臺!



張老大正能量


只要求職者明確自己跳槽的根本原因,有意識的分析所在行業的長遠發展,不過分擔心目前的招聘現狀,對於取消還是堅持跳槽計劃這個單選題,心中自會有答案了。

在過年這段期間,大部分人都因疫情在家待業,各大社交軟件和求職平臺的討論區都離不開幾個話題:

“現在疫情那麼嚴重,年後找得工作嗎?”“企業是否還招聘?”“許多企業延遲復工,會不會影響跳槽?”

確實,由於疫情爆發,各企業招聘打破了原有的計劃,招聘規模都有所改變,也難免會令打算節後跳槽的職場人有些恐慌。

據智聯招聘《2020年春節企業復工情況調研報告》數據顯示,疫情爆發後企業計劃招聘的人數減少。從整體招聘規模的變化來看,更多企業將招聘規模調到10人以下,原本招聘規模在500人以上的企業,數量減少較明顯。但所有縮減招聘規模的企業,其總體佔比都在5%以內。

各個企業的招聘策略都引發求職者的關注,是否因“招聘寒冬”取消跳槽計劃,值得大家思考。

1、各企業招聘方式的主要變化

1、部分企業延遲啟動招聘

隨著疫情的影響,國家下發延遲復工通知,各大企業的復工時間都尚未明確。百度、京東、去哪兒、美團等企業2月10日復工,網易、字節跳動等返回工作地,居家隔離14天確認健康後才可上班。由於企業開工的延期,整個招聘流程都會滯後。

往年1月底就開始的春招,今年不得不推後。一個全面的招聘流程,從網申、筆試、面試、體檢、入職,少則兩三週長則一個月。即便復工後線上完成了筆試面試,體檢環節也要考慮是否醫療體檢機構是否正常營業,候選人是否願意此時去體檢,這些問題無疑是延長了招聘線。

所以,無論是招聘啟動的時間、還是需要新設定招聘流程以及員工入職,時間上都有可能延長,這些因素企業不得不考慮。

2、招聘崗位數量大幅度縮減

受疫情影響,國民經濟情況有所波動,許多企業面臨著一定的經營運作壓力。

知名餐飲企業“西貝莜麵村”的創始人賈國龍表示,目前全國有超兩萬名員工在家待業,企業即使貸款發工資,也撐不過3個月。

如果沒有疫情的發生,西貝在春節期間正常營業,一個月的收益可達7億元,如今沒有營業以至於業務慘淡面臨倒閉的風險。

由於延遲開工,大部分企業的現金流等壓力大, 會選擇效率較高的方式,從各方面陸續調整策略,減少人力成本。也不排除選擇優化內部員工,從而縮減招聘需求,無形之中令很多求職者更為被動。

3、取消現場招聘會,線上招聘成主流

在疫情期間,即使再思賢若渴的企業,首先需要考慮的也是求職者的健康與安全。所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通知:疫情期間暫停組織事業單位線下招聘!

就此情況,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紛紛調整策解決問題。一方面,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佈了4項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措施,明確要求暫時停止線下招聘、開展線上就業服務、簡化就業手續、推遲業務辦理時間。

另一方面,59%的企業將延遲春季招聘的時間,將招聘延遲至三四月份,且通過線上職位發佈、語音視頻面試等方式進行招聘。如重慶、河南、廣西等也都紛紛取消現場招聘會。新東方、吉利、浪潮集團等公司最近也將原定的現場招聘轉為線上。

總的來說,取消線下招聘會而轉為線上招聘已成為部分企業選擇的招聘方式。

2、從這3個角度判斷,跳槽計劃是否應該取消

1、明確跳槽心理與疫情無關

小輝作為一名活動策劃專員,在公司工作快兩年,工作內容是在辦公室整理物資,或者將一些的銷售數據製作成報告,並提交給部門老闆。策劃、執行和預算的部分,是由其他部門的人負責,跟自己的預期相差甚大。

由於工作內容不符合預期且自己也沒有上升空間,在疫情期間他在家學習提升自己並全方面準備面試,決心復工後跳槽。

美國耶魯大學的克雷頓·奧德弗提出了ERG理論,即生存需要、關係需要及成長需要。這些3個理論表示,每個人的主導需求都不相同。如果目前所在的組織不能夠滿足需求,那麼只能選擇另一個可以滿足當前需求的職位。

確實,每一位職場人產生跳槽心理並非朝夕,定然是存在決定性的原因。是薪酬太低,無法支持生活;是上下級關係或同事關係不和睦,影響日常辦公;還有工作內容與理想中的有偏差,上升空間受限。

以上因素並不是一場疫情就能都有所改善的,我們要清楚知道自己想好要跳槽的根本原因,明確跳槽心理與疫情無關,不可被疫情影響求職心態。

2、用戰略性意識看待行業變化

據數據報告可知,招聘企業中43.9%的企業表示疫情爆發後招聘規模不會變化,但也依然存在38.8%的企業尚不確定,3.8%的企業招聘人數數量有所增加,剩下的13.5%會有所減少,整體呈穩定狀態,不至於很悲觀。

從全行業來看,不同的行業因為這次的疫情受到影響的程度多有不同。醫療製藥、食品、紡織、電子等行業市場需求大,以至於整體招聘的變化較為明朗穩定。而各餐飲、酒店、旅遊、非必需品零售類企業的經濟情況受損較明顯,但我們也不必過分擔心產生的負面影響。

就目前來看,國家正在採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來緩解國內經濟,比如對於企業運營壓力,央行先是提供3000億元專項貸款,前幾日又投放1.2億元流動性,就是為了企業維持現金流的週轉補上一強心劑。

因此,對於處在經濟受損的行業來說,求職不必過於恐慌,要相信國家和行業的舉措會漸漸盤活經濟,而對於電子、醫療生物、傳媒等行業,疫情過後必定有較好的發展趨勢,對人才的苛求不減弱。

總之,求職者應避免掉進“短期利益漩渦”中,要保持理智並帶著戰略性眼光看到這次疫情帶來的行業變化,再就個人發展計劃做判斷,是否可以跳槽。

3、反向思維,另闢蹊徑

所謂反向思維,即是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方向思考問題的時候,你卻另闢蹊徑往相反方向去思考,可能會獲得令人意外的轉機。

前同事Nicky便是一個很好例子。去年年底,大部分人都在等待年底或者年初拿獎金再跳槽,Nicky卻反其道而行,跟一直保持聯繫的獵頭溝通後,約見了一家上市公司的部門主管並進行面試,最後成功拿了offer。再跟上家公司的協商後,按一定比例拿了部分獎金,實現了獎金和跳槽雙贏的局面。

疫情讓很多人對求職產生動搖,部分外地員工也因此不願意返回工作崗位而離職。其次,目前線上招聘的渠道很多,線下招聘取消,求職者可另闢蹊徑從線上面試著手,尋求面試機會。

對於今年的招聘變化,想要跳槽的人無需過分恐慌,密切關注心儀企業的招聘信息更新,崗位需求和時間節點,為此多做備選方案也是可以反危為機的。

儘管今年的招聘多少都會受到疫情的影響,但目前國家和各個企業都在積極調整策略,從而保障招聘的進行。

在這次危機面前,所有人的所面對的挑戰和機會都是平等的,而個人的職業目標、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才是至關重要的。

因此, 只要求職者明確自己跳槽的根本原因,有意識的分析所在行業的長遠發展,不過分擔心目前的招聘現狀,對於取消還是堅持跳槽計劃這個單選題,心中自會有答案了。


喵喵搞笑5775


過疫情我這次明白了,沒有永遠的工作,只有永遠的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奔跑了這麼多年了,為了即將到來的小寶。我要回來!



老男孩204781285


復工後,我不打算跳槽,現在這種情況,很多公司基本狀況都差不多,萬一跳槽還不如自己所在公司咋辦?那為什麼還要跳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