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安徽涡阳:推进“五净一规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


安徽涡阳:推进“五净一规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战

春节以来,安徽省涡阳县充分利用疫情之下青壮劳动力不能外出、不准聚集的有利时机,迅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改水厕、清沟塘、栽果树、建菜园,做好居家卫生,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出规范定标准 引导群众参与

“由于疫情大家都宅在家里,闲着也闲着,不如号召他们做点有意义的事,而且大多还是青壮年劳动力,他们有搞好家庭卫生的强烈意愿,关键就是我们如何做好引导。”涡阳县星园街道刘旮旯张庄村书记刘坤仑说。

刘坤仑建立“星园街道刘旮旯村张庄爱国卫生运动群”,全村57户57名户主全部入群。他再把涡阳县“五净一规范”(卧室净、厨房净、院内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院内物品摆放规范)标准发到群里,大家便轰轰烈烈地干起来,每天在群里晒成果,你追我赶,不亦乐乎。同时每周群主按照“五净一规范”标准上门检查验收,每次评出3-5户“最美家庭”,给予口罩、酒精、扫把等一些适当的物质奖励,获奖的门前有光荣牌,村里的广播再表扬,大家觉得很美气,参与热情高涨。

为了因势利导,涡阳县春节后就专门起草了家庭环境专项整治方案,制定“五净一规范”标准,全县各镇(街道、开发区)以村(社)为单位,以“整洁庭院督评会” 为抓手,村干部、党员、公益岗位人员带头,开展家庭环境整治行动,动员群众整理庭院、清扫房间,开展环境大扫除,营造卫生、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群众参与度很高。

拆旱厕建水厕 群众主动参与

调研发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村民们对环境卫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外出务工年轻人返乡后都强烈要求拆旱厕建水厕。

在西阳镇文庙行政村康寨自然村,笔者看到这里的群众正在建水冲式厕所,有挖池子的,有砌砖的,有运送物资的,干得热火朝天。村民康振说:“我要趁疫情防控的时机,抓紧建好厕所,然后用发酵好的粪水来浇灌小菜园。”

在村民康荣祥家,他砌砖,妻子王超平忙着搬砖。康荣祥说,以往孩子也是嫌弃旱厕脏,但一直没有空,刚好碰上疫情不能出去,趁机会抓紧把厕所建好。

该村负责人介绍,文庙村7个村民小组中已经有6个村组完成了“砖砌三格式”厕所改造,康寨是最后一个村,全村38户的改水改厕任务10天内就能完成。

据介绍,去年以来该镇改厕3700多户,采用“砖砌三格式”模式,在施工过程中,由技术人员、镇村干部会同农户进行三方监督,共同按标准验收,谁验收谁签字,长久负责。同时在村公示栏张榜公示政策奖补及改厕费用明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施工不出村,工钱上了墙,东家西家可比较,群众放心,主动参与,工程自然进展也快。

垃圾日产日清 分类避免污染

为了让垃圾有去处,涡阳县已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建设覆盖全县所有镇村的有害垃圾回收站点,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大作用,特别是保证了废弃口罩、手套等特殊垃圾的收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该县高炉镇向全镇156个自然村发放4100个废弃口罩、手套专用垃圾桶,每天由各村保洁员消毒后收集统一运至村卫生室,再转运到镇卫生院集中处理。

“使用过的口罩不准乱扔,要放进专用垃圾桶里。”高炉镇四零社区居民何花把刚使用后的口罩捆扎好后,放进路边一个绿色小型垃圾桶里。

城乡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在该县西阳镇马庄垃圾驿站,保洁人员把收集的12个垃圾桶内的垃圾装车清运,然后对地面、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保洁人员王景云说:“我们早上7点多上班,晚上6点多下班,保证垃圾日产日清,不积压不过夜,保持环境干净卫生,杜绝病毒传播。”

承担垃圾转运的劲旅保洁公司负责人陈传义介绍,为了保证安全,他们每天还要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同时加强保洁人员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为他们配备口罩等防护必需品,杜绝因工作不到位造成疫情扩散。目前,该县有4000多名保洁人员每天都奋战在抗“疫”一线,保证城乡垃圾日产日清。

涡阳县还不断完善有害垃圾“户分类、村回收、镇运转、县处理”和无害垃圾户分类的模式,这种垃圾分类处理的模式更加符合农村实际,不仅农村垃圾处理实现低成本运作,使村容村貌得到改观,而且唤醒了群众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农村“三大革命”的推进。

清理沟塘河坝 重现水碧蛙鸣

多年前,涡阳县花沟镇阚庄村在村里开挖出一个不大的水坑,最初里面有水有鱼,后面逐渐成为一个无水的干坑,成为周边群众的垃圾丢放处,再加上雨水积聚,便成了臭水坑。

在疫情防控期间,村民们十分担心臭水臭气污染,于是村干部引导,村民自发筹资,找来挖掘机,经过5天奋战,把臭水坑变成清水塘。如今清淤治理后的水塘,水深清澈。

“原来里面杂草丛生,还有垃圾,特别是夏天臭气熏天,走路时人都绕着走。”村民孙芳平说,“现在清淤治理好了,一片垃圾也没有了。”

村里又专门找了一名护塘员。“每天就是巡查,不允许旁边的群众向里倒污水,制止小孩子向里面扔东西,决不能让它再成臭水沟。”专职护塘员王秀军说。

生态宜居体现在农村,重中之重是治理沟塘。在涡阳几乎每村都有为数不少的沟塘,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村庄沟塘的水体小,且水系不通,形不成活水,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臭水沟塘,因此管理和治理压力都不小,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和乡村振兴计划,针对突出的农村沟塘污染问题,涡阳县专门制定了村庄沟塘和污水治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从方案可以看出,涡阳县在清淤治理的基础上,还根据沟塘水位高低,分别植藕莲、金鱼藻、菖蒲、芦苇、鸢尾草等不同植物,养殖净化水质的鱼类,全面活化水质,提升沟塘的水体自净能力。同时加强日常管护,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水碧蛙鸣。

建设美丽乡村 留下美丽乡愁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当前重点是抓好村庄植树造林和美化。

涡阳县石弓镇神桥村曾是一个贫困村,村里原来有块废弃地,近几年通过整修,变成了小公园。公园里水清岸绿,垂柳依依,紫薇、桂花等各种花草树木遍地都是。“每到春天,这个公园里就热闹起来,樱花、碧桃盛开如火,吸引大人小孩都来这里唱歌、跳舞,我们日子一点也比城里差。”村民崔秀英说。

“春天里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光,既要防控疫情,也不耽误我们植树种花。”村民刘容贤一口气栽植了好几棵树。挖穴、定植、培土、浇水,不到半天工夫,几位村民在公园里栽植了白果、杏、梨、李子等几十棵果树。“植树造林栽花种果,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疾病发生,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刚栽完树的村民张永英说,她就住在广场附近,经常来广场跳舞锻炼身体。

如今脱贫后的神桥村,实现沟塘净化、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涡阳县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侯晓明说:“涡阳县正以农村‘五清一改’为抓手,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之以恒推进农户‘五净一规范’,改变农民卫生习惯,尽快补齐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这块短板。”

来源:三农号App农民日报安徽新闻(李涛 蒋庆章 陈少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