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你覺得現在還願意看紙質書的是什麼樣的人?

易宗禪


紙質書適合學習和精讀,電子書適合快速瀏覽和搜索。

這兩個本來並不矛盾,視不同情況採用不同方式就好了。

我自己用廢的電腦大概二三十臺了,也常看電子書,但是遇到需要好好讀的書,就會到網店花幾十塊打印出來慢慢看,在上面對重要的點做註釋,以後偶爾再翻一下,那些知識點很快就清楚了。

用電子書軟件也可以做這些,但是電子書有很多並不重要的,時間久了混在一起,不會有再讀的想法。另外在電腦裡只有流行的書以及近年來出的書,國內的書有些甚至沒有電子版。

另外屏幕有限,對於專業研究是不利的。像我這種程序員出身的,幾乎能用電腦的絕不用紙。但是好的程序員幾乎都要讀一些紙質書,任何一門技術不精讀幾本紙質專著都沒辦法系統掌握的。

還有一些嚴肅的小說,很多草蛇灰線在裡面,電子書根本讀不下去的,打開紙質書才能來回細品。感覺像汽水和酒水的區別,前者喝著爽但喝完就忘了,後者喝了上頭,感覺完全不一樣。

另外,電子設備很容易分心,花時間太多會把自己搞廢掉,這個比對視力的傷害要大多了。

總之,紙質書與電子書都是工具。工具不分新舊,不同場景用不同工具就對了,沒必要對立起來。


冬河草


現在還愛看紙質書的人,應該就是被大浪淘沙淘出來的真正的讀書人了吧?

我出生於60年代,我喜歡看紙質書,而且是百看不厭,(紅樓夢)想起來看一遍,(苔絲)(紅與黑)(飄)(戰爭與和平)這些世界名著我都有紙質的,實在無聊的時候,就拿起書,重溫一遍。而且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穫:關於優美語句的,關於風土人情的,關於人性美醜的,關於歷史背景的,總能在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我寫作能力強,就是得益於我愛看書,而且是邊讀,邊想,邊記筆記那種。

兒子生於80年代,他也愛看書,愛聽書,都是從網上下載的,那些“快餐書”。聽過了也就忘記了,純粹是消磨時光。我建議他找點紙質書看,他笑我老古董,說我不嫌麻煩。

其實,我覺得還是閱讀紙質書有營養,用眼睛看文字,用腦子想情景,記得牢,寫作時也用得上。

真正的讀書人,還是喜歡讀紙質書。





靜水深流691


讀紙質書是一種情懷。我喜歡讀書,最開始讀紙質書,後來讀電子書。而我的老婆只讀紙質書。她說讀電子書沒有感覺。我目前買了幾萬冊書籍給她讀,自己也讀,我趕不上她的閱讀速度,世界名著買了,小說買了,詩歌散文買了,繼續買,受益匪淺!


松花江之聲


現在還願意讀紙質書的人必是有“情懷”人。

1,閱讀習慣的情懷。

他們對紙質書情有獨鍾,喜歡紙質書的油墨書香味道,他們拿起紙質書都會產生身心的愉悅,對紙質書更有一種敬畏之情。

因為我就是這種人,雖然電子書我也看,那有時候是為了方便和打發時間而已。真正有空的時候,我會畢恭畢敬地端坐於書桌前,攤開一本名家名作,逐字逐句閱讀,旁邊放好了筆和本子,遇到美句,便摘抄下來;這是一個享受的過程,並不追求讀書的速度,這算是我主動娛樂的方式。,特別是好的作品,一定要買了看紙質版,那和看電子書的感覺是絕對不一樣的!我看電子書的時候也做筆記,都是複製後粘貼到了電子筆記中,雖然方便,但是總沒有讀紙質書和記紙質筆記本的感覺。

2,文化使命感的情懷。

有一句話說的好,生活在進步,今天比過去好,人不一定。那文化就更不一定了!快餐文化時代,碎片化的泛娛樂化文字也許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有態度的電子媒體平臺更是鳳毛麟角,而還願意看紙質書的人,也許就是這個時代的一股清流了,他們大多是有文化使命感的,也有文化不高的,但他們一樣的堅守,證明了他們是有著向上追求精神的文化使者。

當然,紙質書的內容也有好有壞,一些不會用電子產品的人也許是被逼無奈讀的“快餐式”的紙質書,但是我覺得,紙質書的藏汙納垢能力還是有限的,因為它只有想象化的視覺體驗,而視頻音頻的衝擊力會大得多,所以紙質書這種媒介大概只適合留存偉大的作品,邊邊角角的“偽文化”一定會被這種媒介淘汰。

也許有一天,紙質書將很少見到,那時候,紙質書一定是非常貴重的東西,因為還能藏於紙張中的文化作品必是精品,而且每一本都是珍藏版印刷,只適合作為禮品相送了。那時還能堅持讀紙質書的人真的難能可貴,而讀紙質書就變成了一種奢侈了。

趁著現在紙質書還能買得起,我們還是多看看紙質書吧!


嫩冬瓜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其次,電子書不方便做讀書筆記整理。每個人的看書習慣不同。我喜歡邊看書邊做記號,看到喜歡的句段,字詞,會劃橫線或者圓圈做標註。這樣便於過後做摘抄筆記。電子書不太適合這種看書習慣。

最後,看紙質書會讓內心更安靜。我喜歡邊看書邊飲茶,喜歡這種看書的氛圍。喜歡手捧一本書,紙張通過指尖一頁頁翻過,在字裡行間中找尋最令人怦然心動的句子,那種感覺很美妙!

上述三點,是我看紙質書的一點體會。

我覺得現在還願意看紙質書的人,都是內心沉穩,有情懷,懂浪漫的人。

他(她)們不急不躁,有條不紊捧讀一本書在看的樣子很浪漫。與書本約會,內心才能安靜祥和。看紙質書的過程也是修心的過程。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手機不離手,用手機閱讀電子書也很方便。但還是對閱讀紙質書情有獨鍾。喜歡紙質書中散發的淡淡油墨香味。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 ▄ ▅ ▆ ▇ █ 謝謝關注█ ▇ ▆ ▅ ▄ ▂



佛學文摘


我就是堅持看紙質書,看到你的問題,很心動,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喜歡看紙質書的人多半不喜歡看電子書。我也看過電子書,但看著很累眼,眼睛不舒服。

其次,電子書不方便做讀書筆記整理。每個人的看書習慣不同。我喜歡邊看書邊做記號,看到喜歡的句段,字詞,會劃橫線或者圓圈做標註。這樣便於過後做摘抄筆記。電子書不太適合這種看書習慣。

最後,看紙質書會讓內心更安靜。我喜歡邊看書邊飲茶,喜歡這種看書的氛圍。喜歡手捧一本書,紙張通過指尖一頁頁翻過,在字裡行間中找尋最令人怦然心動的句子,那種感覺很美妙!

上述三點,是我看紙質書的一點體會。

我覺得現在還願意看紙質書的人,都是內心沉穩,有情懷,懂浪漫的人。

他(她)們不急不躁,有條不紊捧讀一本書在看的樣子很浪漫。與書本約會,內心才能安靜祥和。看紙質書的過程也是修心的過程。

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手機不離手,用手機閱讀電子書也很方便。但還是對閱讀紙質書情有獨鍾。喜歡紙質書中散發的淡淡油墨香味。

也許現在還願意看紙質書的人多半都是喜歡慢生活的人吧。





雪凝時間


紙質書與電紙書各有優缺點。

紙質書最大的優點是在讀一些比較高深的書時,方便做批註;特別是對一些需要反覆研究、推敲的書籍,使用起來比電紙書順手百倍。而它最明顯的缺點就是攜帶不方便,所以讀那些不需要思考的網絡小說之類,就沒有必要買紙質書了。讀那種寫手每天能更幾千甚至上萬字的文字製品,只需一個電紙書閱讀器甚至一部手機足矣。電紙書的優缺點和紙質書恰恰是反的。

回到命題,現在現在還願意看紙質書的是什麼樣的人?我認為,大概有兩種人會看紙質書,一種是有情懷的、特別有生活儀式感的人,他們就算讀個《鬥破蒼穹》之類的快餐,也要拿本紙質書才算有感覺;另一種就是真正學習的人,你能想象拿個電紙書去學《高等數學》或者《中國文學史》的感覺嗎?想在知識點上做個標記,怎麼那麼費勁呢?等著,我去找紙和筆來!









五月漁郎0528


隨著電子產品的爆炸式更新,紙媒越來越沒落。人們閱讀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以前我們獲取信息都是通過報刊、書籍、電視這幾個渠道,更新速度慢,傳播慢。

而現在網絡普及,傳播速度和更新速度都非常快,且攜帶方便。比如我們坐公交乘地鐵的時候,隨手可以拿出手機快速瀏覽新聞,比紙質書籍要方便的多。而現在的手機功能也越來越多,各種APP一應俱全,好多閱讀軟件都是免費的,不僅經濟實惠,容易操作,還節省了空間。

那麼紙媒就一點市場都沒有了嗎?當然也不是這樣的。雖然網絡信息異常火爆,但是總有那麼一股清流,仍然喜歡閱讀紙質書籍。

紙質書籍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總有一部分人,喜歡閱讀紙質書籍,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喜歡油墨的芳香,喜歡紙張的溫度,喜歡可以在字裡行間做筆記的暢快。這些體驗是電子書所不能及的。

午後,有溫暖的陽光照耀,一杯咖啡,或者一杯綠茶,一點甜點,一本好書,體會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由千鍾粟,多麼愜意,多麼溫馨。

紙質書籍能使閱讀者內心安靜

如今,人們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都特別大,內心也比較浮躁。能真正靜下心來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大多數人都是利用碎片的時間進行閱讀。有的時候甚至沒有耐心讀完一篇兩千字的文章。

而當我們真正能夠坐下來閱讀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也因此變得安靜,沉浸在優美的文字之中,和作者一起感受身臨其境的感覺。

紙質書籍能給人留下回憶

家裡好多紙質書籍,都是不止一遍地讀過。

收藏好書也是一種樂趣。看著書櫃裡越來越多的有營養的書籍的時候,也會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經常翻翻那些好書,會給人帶來美好的回憶。回憶青澀色童年,回憶壯麗的青春,回憶讓我們的生活慢下來

結語

雖然電子產品、電子書籍越來越普及,方便快捷,但是紙質書籍永遠不會過時,我們應該一直保持閱讀紙質書籍的習慣,讓我們的內心得以充實、平靜。


風起青萍之末three


我的觀點:現在還願意看紙質書的人是真正熱愛文化的人,是真正熱愛讀書的人。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說一下讀書的意義。不管是紙質書還是電子書,只要閱讀,就有收穫。我們學習,我們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見識,是為了在書中得到啟發和收穫。科技在發展,電子書更便捷,閱讀也更方便。電子書的興起與紙質書相互補充,相互促進,讓我們有更多的閱讀選擇,這是一個好事。讀書的意義在於看到另外一個自己,一個進步的、睿智的、有涵養的、正能量的自己。

真正熱愛書籍的人

真正熱愛書籍的人,大部分會選擇閱讀紙質書。紙質書帶我們的閱讀感受和體驗,是

完全不同的。一個熱愛書籍的人,都會喜歡買書、藏書、看書。這三個階段都是一種跟書籍的交流和溝通,是一種享受。買書和藏書的過程是最開心的。買書的過程,就像選擇一件心愛的寶貝,看到喜歡的書籍,那種買到的喜悅和成就感是買書人最幸福的時刻。每個愛書人都會藏書,或多或少。去年看了一個央視紀錄片《書迷》,片中的徐鳳文老師對藏書的熱愛震撼了我。他在天津海河邊專門租的房子用來藏書、讀書,書房的佈置清新、樸素,整牆的落地書櫃,有書,有貓,有記憶。當陽光灑下來,坐在藏書中看書,我想便是最快樂的事。

讀書人的淨土

紙質書對於讀書人來說是一份情懷,是一份熱愛,是心中的淨土。書是傳媒,書是載體,書更是讀書人的精神食糧。對於讀書人來說,看著家裡的藏書,看著書籍的增多,一種滿足感油然而生。這是一種來自於小時候的盼望,那時候多希望自己擁有一個書櫃。這是來自於自己對知識的渴望,每一本書都能帶來見識和收穫。這是一種人生閱歷,每一本都有故事,看到了書,便回想起自己的人生。這更是一種情懷,一種讀書人特有的情懷。在這個物慾社會,無論如何變化發展,紙質書在心中的地位始終不變,是讀書人的淨土,也見證著讀書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讀紙質書的人,是真正熱愛讀書的人。讀紙質書的人,是有故事和情懷的人。讀紙質書的人,是有生活情趣的人。春天來了,正是讀書好時節。手捧一本書,陽光灑下來,在書香中度過美好的時光。


大志讀書


電子書固然有它的好處,但有幾點電子書替代不了紙質書:

一、紙質書方便任意風格的標記和筆記。可以畫個圈,或者在某段落旁邊寫一段話,貼某個貼紙等。電子書雖然也有標註的功能,但功能還是比較受限。

二、有些專業書籍包含尺寸較大的圖表。紙質書可以根據其內容選適合它的本子大小,換做電子書,你可能需要換一個平板或換一個顯示器。

三、更重要的是,紙質書比較不傷眼。你可能說有kindle之類的設備,但是墨水屏也存在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不夠流暢、翻頁時刷新稍微遲鈍,跳著翻更不方便了。

紙質書缺點也很多,比較貴也比較重,不方便攜帶。因此,根據自己需要,決定看什麼樣的書。與其說看紙質書的是什麼樣的人,不如說什麼樣的人有看紙質書的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