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作為中學老師,花費大量時間評職稱有意義嗎?

易查分


老師花大量時間和精力評職稱有意義。

我們從最實際的工資收入來看這個問題。

老師的工資收入水平直接與他的職稱相關。

比如在我們這裡,兩個教齡相差不多的中學老師,一個是中學高級教師,一個是一級教師,他們兩個的工資差距一般可以達到進一千元左右。

對於一個月只有三四千元工資的老師來說,這一千元絕對是個大數目。

你說職稱有用沒用?

從這方面來看,老師們花大量時間精力評職稱是有很大的道理的。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老師去爭取評職稱也是一種追求卓越上進的具體表現。

爭強好勝,不甘人後,這是老師的自身素質的外現,其中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是老師提現自身價值的一種最顯性的表現。

總之,老師努力追求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有著很大也很現實的意義。


辦公自動化E課堂


我覺得這個評職稱,對某些職業來說真是一道檻,看似無用,實則有用。

如果單純從老師自身學識,知識成面來講,高等師大培養出來的老師閱歷素質或品德教養稍微高了一些。

但是參加工作後,有高級職稱證書和沒高級證書的老師,在教書育人,班級學習成績前茅和對學生教育問題等能否取得優異成績,成為一名值得家長稱讚、學生喜歡的優秀老師,是否稱職這個教師的稱號,卻是有截然不同的收穫成果。

都是同等平均生源的學生,都是同等一個教育環境,中級職稱的老師年年被評為優秀老師,優秀班主任,優秀班級,五一勞動者等。

不是說有高職稱的證書的老師不認真工作,或沒取得好成績,而存在某種偏見。而是想表達出來,工作後,沒人會在意你有高稱職稱證書他沒有這個情況。

而往往學校裡大部分中級職稱的老師居多,而有高級職稱證書的老師少。

我的幾位朋友是師範專院畢業,中級職稱最高只能執教中學,分配到小學當老師的也有。

年輕的時候剛參加工作,有意識、有活力、有衝勁、校長指定班級挑大樑當班主任,沒二話,早起晚走,兢兢業業,連著幾年給重點高中學校輸送優等學生,在學校裡也年年取得各種光榮稱號和榮譽證書。

可是到發工資的時候,卻發現,有高級職稱與中級證書的老師的工資還是差別很多,似乎別人就是師大畢業高材生,就是比這師專底氣硬,有資本。

還有,前幾年校區裡給教師補貼職工福利蓋家屬樓,有高級證的,中級證的又是不同待遇對待。

到最後,如果每年教委有下發晉階職稱名額,大家還是會爭取一下,考高級職稱的時候彌補一下在教師的道路上還有哪些差距和不足,自已充充電,或為以後能為退休養老漲點工資,都是不錯的選擇。

總之,學到老教到老,這就是當初為什麼選擇當老師和當老師的本質素質吧。





明港大視窗


這個看你自己衡量了。

職稱的提升一是代表身份,二是工資的提升。

如果你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升職稱,看你是三年還是五年,這還可以接受,如果是十年一直去做這件事,很不值得。

我不知道你怎麼想的,我的計劃是:

第一,考在職研究生。本專業升研,提升自己的學歷,提升自己的學識。

第二,認真備課講課,稱為講課能手,衝刺大師級別。可以報名參加各種各樣教育系統內部組織的比賽,也可以報名參加系統外部的講課比賽。

第三,帶好學生成績,引導好學生,做好教書育人。

第四,提升自己的各種能力。我的三項是書法,三筆字出類拔萃;寫作能力,大量寫作投稿,發表文章;運動能力,健康的體魄和擁有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

水到渠成,你要是優秀了,誰都阻止不了你的提升,包括職稱的提升,一起加油,希望我的想法對你有用。


承諾是小孩子說的謊


中小學教師職稱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對中小學教師個人從事教育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和成效分等級認可的一種稱號,它是教師個人專業水平、工作能力的重要標誌。目前,中小學教師職稱按級別可分為正高級、高級、一級、二級、三級。為了更好地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政府財政部門對已取得不同職稱的教師在進行工資支付時與其職稱掛鉤,即職稱越高,所得的專業技術職務工資也就越高。權利與義務總是相互的,所以教育主管部門也制定了相應職稱的教師執業標準,讓其多得報酬的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等級的責任,盡好相關的義務。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變革,2011年8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試點,讓儘可能多的中小學教師能夠參評與教授一樣的正高級職稱,這對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無疑是一項史無前例的、能夠拍手叫絕的惠師工程,能夠激發廣大中小學教師心無旁騖地紮根基層、奉獻教育的熱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為中學老師,通過自身努力地工作而被評上高一級職稱,於公於私,都絕對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關於教師職稱的設置及改革,這本來是一件利國利民的、莊嚴而神聖的好事,應該無可厚非。但在近年來的中學教師職稱評定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事與願違的現象,讓最初制度中定義的教師職稱內涵與現實中獲得了某些職稱教師的稱號實在不能名副其實。一些老師在學校不努力教書育人,甚至多年不代一節課,但卻能夠通過潛心研究職稱評審的條款,然後急功近利地通過各種渠道、不擇手段地給自己量身獲取除通過“教學生”而能晉升高一級職務的基礎條件和必備條件,他們居然還能夠成功,這令周圍的同事們大跌眼鏡,唏噓不已。於是,一些所謂“聰明”的老師便開始向這些所謂的“高級教師”或“正高級教師”求教和模仿。在這些“大師”的指導下,他們也開始研究花錢買論文,託人做課題,巴結校長要先進,死皮賴臉地把其他通過自己奮鬥評上先進的教師騙成自己培養成功的青年教師,到處找關係尋求已取得高一級職稱的教師推薦自己,省市縣一旦有講課比賽就不擇手段地參與,賽課前又想方設法地託關係求評委照顧以得到一等獎,有些甚至花錢出版次品專著……在這個長年累月的“辛苦”準備中,他們置學生的學習於不顧,課前不認真備課,上課馬馬虎虎,課後輔導支差應付,作業批改大而化之,班級管理憑著運氣。當然,這類教師在職稱評審材料的準備過程中,相關學校的校長往往會起狼狽為奸的作用,不擔國家賦予的校長之責,不盡人民期望的教育之責,而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幫忙提供假材料。特別是近兩年職稱改革的評審條件放寬以後,許多年輕教師為了破格晉升高一級職稱更是在這方面用心至極,而把教學生或學校安排的其他工作擱於腦後。孰輕孰重,他們內心自有一杆秤!如此一來,一些整天圍著學生團團轉的老師們,雖然備課認真,講課學生愛聽,教學成績總是很優秀,但卻到每次評職稱時都會受到精神和物質的雙重打擊。他們也會偶爾地捫心自問:“是我做錯了嗎?”“我是不是也得轉移工作重心了?”

這種負面影響正在成為教師職稱評定與科教興國路上的障礙,讓“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成為一句空話。所以,這類中學老師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儘管評上了一級比一級高的職稱,可對整個教育事業來說,或被他們曾教過的每一個學生來說,絕對是百害而無一利的罪惡之舉。如果硬要找什麼意義的話,則只能說他們騙了國家的錢財,富裕了自己的生活。

為了讓中學教師的職稱評定發揮出應有的對教育事業的效益,引導廣大中學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和職稱觀,我以為在教師職稱評審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主管部門應請專家和基層教師共商共議,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角度科學制定各級教師職稱評審的條件,要抓住重點,守好關鍵;二是在職稱評審時,所抽調的評審組人員必須要擔責盡責,給他們以責任約束,付給他們相應的責任報酬,失職必須追責,他們不能只坐在辦公室看下面提供上來的材料,不能只聽現場走形式的答辯,應該把評審組分成兩組及以上,讓其中一組負責現場答辯,同時或提前另派一組或幾組人員分別深入相關學校走訪,聽取學生、家長、同事對參評老師的意見,座談的同時還可進行問卷調查,之後把兩組掌握的情況相結合進行評定;三是應真正落實對於已經取得某級職稱的教師,對照本級別條款每年進行一次任職考核,以發揮好他們相應職稱的作用,對失職者實行級別降次機制很有必要。

檢視目前的小學及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定情況,以上所述同樣適用,所以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還在路上。


雪域童話—王喜紅


評職稱,應該是每一個體制內的人無法迴避的問題,職稱高低,一方面體現了你在行業內的身份和價值;另一方面,職稱高低直接關係到工資的多少,這更是職稱的魅力所在。

同樣工齡、同等學歷,如果職稱不同,那麼你在學校的地位和受到的尊重肯定不同。“不患寡而患不均”,職稱差異造就的經濟落差更是讓人失落,所以說各級學校,各類老師,沒有不看重職稱評定的。

但是,純粹為了職稱而臨時抱佛腳,甚至通過鑽營投機換取評職稱所需得學歷、證件等,那等同學術造假,有辱師德師風。早作準備,從長計議,紮實工作,等你到了某個時候,職稱評定就會水到渠成。





老馬的那點x事


首先,教師也要吃飯,也要養家餬口。

其次,現在剛入職的教師職稱評定不難,二級教師工作年限到了自然晉級,一級教師晉級也不難,年限到了基本上兩年之內都能晉級。

最後,高級教師是最難的。學校裡絕大部分教師都卡在這了。沒辦法,形式如此。

我的想法就是順其自然,與其每天醉心於晉級,絞盡腦汁,吃不好,睡不香,不如修心養性。心情好了,長壽幾年,什麼都有了。



一葉落秋


對於老師個人來說,意義很大,職稱高和低直接影響工資 同一年畢業的,職稱高的和低的工資一月能差3000,所以老師想盡一切辦法評職稱,搞證件,請客,送禮,拉關係,評上高一級職稱的標準很高,正高職稱,高不可及,等於擺設,不利於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對於學生來說,教師參與評職稱對他們來說是一項損失,整個論文,研究個課題,講一節優質課,花費老師很大的精力,而導致顧不了學生,導致課堂效率低 ,備課,不充足,改作業,不及時,應付公事,並且,評上職稱以後,老師就沒有上進心了,教好或者不好,都不影響工資,所以職稱的終身制不利於教好學生。僅僅有利於提高老師的工資,這是一個負面的考核制度。


千里碧荷


中學教師,花費大量時間評職稱這是𣎴應該的。

職稱一定意義上是對教師勞動的一種精神和物質的肯定,不少人都會積極爭取評上更高一級的職稱,職稱越高,待遇就會越高,有這方面追求無可厚非。但是,若花費大量時間在這方面是有違教師職業標準的,教師首先應該愛崗敬業,進而專業、精業,需要教師花更多精力做好教書育人工作,需要不斷鑽研業務,提升業務水平,提升道德修養,太功利怎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立德樹人的任務怎能完成?今天我們有幸遇上好時代,應當努力工作,銳意進取,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領路人,抒寫自己無悔人生!


文昌雅士


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工作十五年,職稱評定是教師繞不開的話題,我想說現階段不得不去面對,首先,職稱與經濟利益有關,作為教師工資不高,高一級職稱工資會提高!其次,高一級職稱機會更多,所以你不得不花時間準備,當然這要很多年的積累!

總之,選擇教師,就為之欽定終身!



天下桃李一六八


職稱既是對業務能力、教育教學水平和工作成績的肯定,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收入,有條件要評,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評。

各地評職稱的要求可能不太一樣,以副高職稱為例,介紹一下我所在地區的評審條件:1.中級崗位任職滿五年;2.有五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經歷;3.從事一線教學工作。要準備四類材料:1.綜合表彰類;2.教育教學類;3.教研成果類;4.論文專著類。這四類材料主要反映個人教育教學成績和業務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