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15歲小學生日子"苦",3年用壞6雙耳機,只因家中父母"拖後腿"

教育孩子是我們每一位家長最關心也是最頭疼的問題,很多小孩子正是因為年幼、不懂事,做出種種錯誤行為,家長們糾正了之後他們有的還屢屢再犯,

有些孩子甚至是抱著一種好玩的態度故意重複這些錯誤行為,這讓家長們又氣又恨。

然而還有不少這樣的家庭,小孩子比較懂事,不懂事的反而是家裡的大人,這就讓人啼笑皆非了,9歲的男孩趙元(化名)就天天都覺得"日子過得好苦"。

15歲小學生日子

全小區最乖的小男孩,從小被家長炫耀"神童"

趙元從小就是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他爸媽覺得特別的"神奇",因為一般孩子從小都是很喜歡玩耍的,小時候玩玩具,長大了打遊戲,這是大多數孩子的"基本操作"。

然而趙元卻不這樣,他在3歲上了幼兒園之後,老師就非常激動地和他的爸媽表示:"這孩子長大了一定有大出息!"這讓爸媽又驚又喜。

原來,其他孩子剛剛來到幼兒園都哭鬧的時候,趙元卻掏出自己小書包裡的繪本看了起來,一點都沒有受影響。

下課了之後其他孩子一窩蜂地跑出去玩,這個時候老師們最害怕的就是孩子玩起來沒個分寸,互相打起來,而這時候趙元卻窩在座位上練習上課時候學到的內容,看課本看得津津有味。老師要求趙元出去玩耍,他就非常乖巧地站在操場上曬太陽做體操。

這樣的舉動簡直讓老師震驚,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孩子,懂事到這個地步,不給任何人添麻煩。老師們甚至都好奇,這孩子在家裡爸媽是怎麼教育他的,怎麼會教出這麼好的素質來?

15歲小學生日子

但其實趙元的性格他爸媽一直覺得比較悶,過於乖巧不活潑,但是他平時出門了也會開開心心和其他人打招呼,讓他和其他孩子玩耍他也會去玩,所以趙元的爸媽就沒再多擔心了。

這次聽到老師們的誇獎,趙元的爸媽自豪地合不攏嘴,想著原來兒子是天才神童啊,不用教育什麼,天生就是個好孩子的材料,於是逢人就誇自己兒子有出息。

糊塗家長"不懂事",反而給孩子的生活"添亂"

趙元小朋友的懂事隨著他的長大並沒有改變,上了小學之後,他一直是班裡的優等生,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每年都能拿到獎學金,作為第一名還會在全校的學生大會上做演講。

趙元的爸媽一直覺得很自豪,看到別的家長一說起自家孩子就愁眉苦臉的樣子,他們就覺得自己真是個寶貝。

但是時間長了之後,趙元的爸媽也就習慣了這種榮譽,那種自豪和快樂的感覺也就漸漸淡了下去,後來也就不再炫耀兒子了,他們甚至覺得兒子不是第一名那才是搞笑。

不過趙元一直品學兼優,並沒有從第一名的位置上下來,這讓他的爸媽非常放心。

15歲小學生日子

也正是這種放心的態度久了,趙元的父母不再關注他的學業,畢竟他從來不會讓人失望,每次父母只要看看他拿回家的考卷分數是不是100分就可以了,等到一學年結束,看看兒子有沒有拿回來榮譽證書和獎學金就好。

後來趙元的父母就連考試卷也懶得看了,徹底"放養"兒子,他們平時除了工作,就經常出門去娛樂,很多時候甚至晚飯也不回家做,讓孩子在外面吃或者自己做飯吃。

後來趙元的爸媽在外面玩膩了,就聚集了一些親朋好友在家中打麻將,搞得家裡每天都很吵鬧,尤其是這些人玩得高興了還會喝酒,在週末經常舉辦聚會,一起喝酒划拳。而這時候趙元12歲,正是小學畢業即將進入青春期。

趙元每天在家中都被父母和他們的親友玩耍鬧出的巨大噪音所困擾。從那時候開始他就養成了學習時聽歌的習慣,尤其愛聽一些聲音巨大的"重金屬"純音樂,讓音樂聲蓋過家裡的噪音。

後來趙元的爸媽發現他一學習就聽音樂,覺得這孩子肯定是學壞了,也不聽孩子的解釋,就把他打罵了一頓。

趙元向老師訴說自己的苦惱時談到,實際上從12歲到15歲這3年期間,他自己購買了6雙耳機,都用壞了,才15歲的趙元就已經出現了耳鳴、聽力下降的情況,夜間睡覺質量也變差,還經常有失眠的情況。

但是他的父母卻從不聽他訴說這些事情,太懂事了,結果他們就從不在育兒上花心思,導致了趙元比一般叛逆的孩子還"瞧不起"父母的情況發生。

15歲小學生日子

家長栽進育兒"新坑":放養模式愁壞孩子

近些年來,有各種各樣新潮的育兒理念被提倡,但是我們總是在告誡各位家長,一定要因材施教,針對自家孩子的個性,去選擇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我們都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存在多種多樣的差異性,成年人是如此,孩子更是如此。作為家長我們應當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不要去勉強孩子接受他不認可、不適合他的思想。只要孩子的三觀、素質沒有社會公認的錯誤之處,我們都不必太過苛責。

在提倡尊重孩子特性的同時,有不少家長就順著這種"提倡特性"的理論,跌入了育兒理念的一個"新坑":所謂的"該放手時要放手"的理念,被很多家長誤用成了"給孩子拖後腿"。

15歲小學生日子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存在著不少家長,他們非常推崇這種"放手"的育兒方式,認為家長確實要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允許孩子犯錯誤、再改正的不斷進步的生活方式,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探索自由,這在我們遍地都是"中國式家長"的育兒模式中,是比較難能可貴的精神。

但是我們要格外注意,不要將這種適當的放手演變成"推卸責任",有很多家長一放手就"上了癮",最終給孩子的生活添了不少麻煩。

放手"成癮"的原因是,家長們在按捺住內心想要指揮孩子的衝動、給予孩子自由學習的空間之後,發現孩子確實提高了自主進步的積極性,能夠自己嘗試在生活上逐漸變得自立起來,那麼相對而言家長需要操心的內容自然就少了。

這樣的"省事"會讓家長覺得無比的輕鬆、愉快,因而會鼓勵孩子在生活、學習、社交上都自己做主,而家長輕鬆了之後,自然就可以進行自己的娛樂活動,就會感覺生活比以往快樂多了。

然而這種"雙贏"的局面,卻非常容易促成家長的過度"放養"。作為家長,如果太輕鬆,沉迷在自己的享樂之中,其實就是減少了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我們能夠發現,這類家長最後往往變得對孩子"一無所知",甚至和孩子的對話內容也寥寥無幾。

我曾經看過一個節目,一個寶媽就是這樣的過度放養型家長,當她問自己的兒子"你想吃什麼"的時候,孩子甚至白了她一眼,不想回答。

15歲小學生日子

寶媽覺得很尷尬,在攝像機面前想要表達自己對兒子很關愛,於是說"我記得你喜歡吃炸醬麵的,我今天給你做炸醬麵吃好不好",結果兒子更加反感,愛答不理地丟下一句話"那是我3年前愛吃的,現在早就不愛吃了,你到底了不瞭解我啊?"

給予孩子成長的空間,並不等於"放養"孩子,更不等於讓家長卸下自己關愛孩子的責任和義務。過度的干涉孩子的生活和過度的放養,都是錯誤的教育方式,我們作為家長,不能讓孩子感到窒息,更不能讓孩子的生活中失去父母存在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