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囧妈》告诉我们:爱孩子不是控制和约束,更不是溺爱!

《囧妈》讲述的是陷入情感危机的中年男人徐伊万想通过商业手段挽留残存的婚姻,却阴错阳差和母亲坐上前往莫斯科的火车的故事。

剧中主人公徐伊万和母亲卢小花的母子关系是典型的中国式母子关系。卢小花总是想锲而不舍的改造孩子,希望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样子成长,可是越是这样却越遭到孩子的反感,导致母子俩不停的争吵。其实母亲本质是爱孩子的,但是当爱发展成为控制的时候就失去了爱的本来意义。

《囧妈》告诉我们:爱孩子不是控制和约束,更不是溺爱!


一 过于宠爱孩子,让孩子失去独立性


相信每个家庭都有这样一位囧妈,她们几乎说着同样的话,坐着一样的事。

剧中母亲卢小花把小番茄送去儿子的嘴里,连红烧肉吃了多少块都要妈妈说了算。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7岁孩子每天吃饭还需要奶奶喂?"“家长因心疼孩子亲自帮值日的孩子扫地!”“大学生把衣服快递回家给父母洗!”,甚至到孩子的“就业择偶”……

试想这样养育出来后的孩子,会不会难以形成独立的生活方式,当妈妈打着“以爱之名”的幌子,在为孩子包办一切时,最终导致孩子不自信,长大后判逆,而和母亲形成对立,剧中一个细节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徐伊万偷偷的把小番茄连盆都丢入窗外就是一种反抗。

这些情况在现在的社会中比比皆是,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


人们总把溺爱当成爱,却没意识到这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囧妈》告诉我们:爱孩子不是控制和约束,更不是溺爱!


二 以爱之名控制孩子,带给孩子的是压力和负担

这种管教持续几十年,孩子终于受不了,和母亲大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许徐伊万已经压抑了多年,他一直不敢和母亲直接对抗,但是内心是压抑的。

结尾的时候卢小花告诉孩子,其实她早年的婚姻是不幸福的,于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她要给孩子最好的爱,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可是到最后才发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她错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想要孩子活成自己期望的那样,把自己没能读大学的愿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对孩子过度的干涉,报了无数个的培训班,把周末也安排妥妥当当的,甚至有的妈妈辞职在家,专门成了“陪读”妈妈。

父母在做这些时,却从未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是不是孩子感兴趣的,对孩子的学习是否了解过,却把希望一味的寄托于补习班,孩子内心也充满了排斥和反抗,却不得不服从父母。

《囧妈》告诉我们:爱孩子不是控制和约束,更不是溺爱!


记得一则新闻,有位初三学生,因受不了父母给予过多的补习班,从6楼跳了下来,据了解这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都拿年段前三,平时除了上补习班,父母还自己从网上找了作业,让孩子加以练习,孩子因受不了过大的压力而常失眠,最后却发生了这一悲剧。

小时候,听得最多的就是“我这都是为你好”,难道真的是为孩子好?还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私欲,给孩子造成了压力和负担。

三 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

伊万对于张璐的爱是真心的,可他活在了母亲的阴影下,用同样的方法控制着妻子,影片的结尾,伊万终于想明白了:爱不是控制和索取,爱是接纳和尊重,最后同意肯放手跟张璐离婚了。

反观我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强制和包办,而是去做孩子正确的引导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孩子当成独立地个体,积极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走进孩子,孩子也会感受到自己是“爱”“被尊重”的,更能促进孩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和孩子快乐地成长,也培养了富有责任心,自信快乐的孩子,同时建立了和平健康的家庭氛围。

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帮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帮助孩子活出绽放的生命,才是\u0001爱孩子\u0001的最高体现!

《囧妈》告诉我们:爱孩子不是控制和约束,更不是溺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